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毛时代真的比现在公平吗? -- 油炸辣椒

共:💬658 🌺3469 🌵2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4
下页 末页
家园 国企还不是一回事啊 还有啥前后之分啊

无非就是从苏联获得设备、技术,后因中苏论战停滞,然后72年中美和解,开始向西方求购各种技术设备,然后再停滞毫无改进再向西方求购各种技术设备,几乎所有领域都是这样啊。

在打工业基础的时候,很多关键领域让非国企来搞只会得负分
参考日本的例子,我对你的这个观点表示怀疑。即使你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像纺织服装这种行业不算关键领域让民企来搞没坏事吧?可当时为什么不?一个纺织企业欠债能欠到十个亿还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是在创造财富还是在消耗财富?可中国的国企除了石油行业和资源行业外有几个国企不是在靠财政靠银行靠全民财富在支撑啊?你觉得这是阻碍还是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你觉得到最后那些工人不得不失业不得不经历人生的苦难是应该的?你不觉得要不是当时中国民营经济已经有所发展,国家财力有所宽裕的话,这些失业工人的命运会更悲惨更可怕吗?当然你也可以继续走原先的路,但要么中国像东南亚各国那样轰然倒下,要么中国变成一个超级版的朝鲜。

家园 我知道拨改贷 可继续拨的话财政怎么安排?

靠继续抢农民的粮食吗?当年的十个亿都搞不好一个纺织厂你还有啥理由啊?

家园 原来消化技术并为自己所用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无非就是从苏联获得设备、技术,后因中苏论战停滞,然后72年中美和解,开始向西方求购各种技术设备,然后再停滞毫无改进再向西方求购各种技术设备,几乎所有领域都是这样啊。

消化技术并最终从这个技术出发发展自己技术自己的产业,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说国企做的消化技术不算什么功劳,这就是你的逻辑吧

家园 你的论据一并不支持你的观点啊!

80年代,美国打破原则,让西方资本向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进驻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这是你引述的马前卒的话
那我就再“指教”你一个吧 中国得以承接西方的产业转移不是因为“美国首次允许对它的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出入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中国得以承接西方产业转移的原因是1.无数港澳台和无数海外华人华侨的努力--比如下面的林文镜,
这是你针对马前卒之言的反对意见。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这几乎是他的座右铭。也正因为如此,在1987年,他回到家乡,第一件决定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这是你所说的林文镜事迹。遗憾的是林是在87年回国投资的,和马前卒所说的80年代吻合,那么60年代末林已开办了20多家企业,为啥到87年才回归投资呢?

还有一点,林回国建设家乡应该是至少投入了启动资金的呗(要不还叫回国投资吗?),所以其家乡父老是不必为这份启动资金自行搞原始积累了;TG搞工业化这笔原始积累可只有勒紧裤腰带自己攒的哦。

家园 你既然知道为啥不说,还得我问了才说?

我知道拨改贷 可继续拨的话财政怎么安排? [ 腾格里 ] 于:2011-02-05 06:36:48 复:3273332

靠继续抢农民的粮食吗?当年的十个亿都搞不好一个纺织厂你还有啥理由啊?

你的意思是“拨款”是抢农民的粮食、“拨改贷”就不抢农民粮食了呗?

就算你说得对的话,那么请问:“拨款”年代除了那三年有饿死的其他年份有吗?那三年后的20多年在“拨款”的情况下,工厂没有开不出饷,可也没有饿死过农民;“拨改贷”后,工厂是大面积的开不出饷了,可这不抢农民粮食了怎么倒搞的“三农问题”很严重了? 您能解释一下吗?

家园 城市贫民窟也没啥不好

在那里长大,每天自由自在的,至少没有某些所谓中产家里小孩那种一天天的被填鸭,没有一点自由,被洗脑洗成弱智的担忧。

生活艰辛点没啥,自由的心灵是无价的。

家园 这样计算你就明白点了

1.改革后鼓励新办企业,实行两年免税三年半税政策,这个就是俗称的三减两免。很多私企早期原始积累,常常玩三减两免政策到期就关闭老公司开新公司的游戏。吃的就是政策饭。(我和我同学都那么干过)

2.不同性质企业税率不一,国企是37%所得税雷打不动,而外资企业和三资企业享受优惠税率,名面上的税率从12%到27%不等。实际,各地政府为了吸引招商引资,纷纷给予税收补贴。部分国家当年鼓励的出口企业,甚至在退税之于实际享受0税率的优惠。(我们自己曾经在香港注册公司回国享受17%税率,很多大牌民营企业去避税天堂享受优惠更多)

3.国有企业,在打拼三十年后,机器需要更新,企业需要更新,劳动力需要更替。但是,在这个当口,上交利润和税收的国有企业遇到国家专制了。自负盈亏了,这个时候国企就是只被榨干的老母鸡。而没有任何负担的新企业,可以在这个时候集中资本与精力发展,而不需要背负沉重的职工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各种社会福利问题。

4.国有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这个是体制的必然。而其他所有制企业不需要考虑体质内上升的问题。他们的全部经营都服务于利润,只要是有足够的利润,这些企业都敢于冒违法国家政策甚至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风险。抛开具体法律的合理性问题,就西西河一个浙江网友在说到国家坏账问题很清淡的一句做下账不就可以了,可以看出一种冲撞红线的思维惯性。

5.在改革开放中期,随着苏联解体,国内经济在海外围追堵截中试图杀开一条血路。这个时候,曾经直接主导88年价格闯关的经济学派主张通过房地产和股票刺激内需发展经济(88年价格闯关失败间接导致8平方事件爆发)。那时候中国在90年代迎来了第一次大通胀。同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市场过度投机,不仅给各种企业带来了三角债问题。更给当时国家经济带来非常巨大的坏账。举个数字,在中国剥离四大国有银行坏账之前这四家银行平均坏账率是55%。我自己当年认识的一个老板,因为炒地在海南亏了2个亿。但是当时的法律不完善,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不追究个人责任。(这里说的追究是是说追究恶意破产逃避债务转移资产的行为,这个漏洞在后来97新刑法补上了)这两个亿里有3000多万是我父亲研究所的违规拆借款,最后拿放在我父亲研究所里的一辆林肯和其他两辆外国车抵数。我在说什么如果你不明白的话,我实际在说。当年很多国企之外的企业,可以不怕摔倒,是因为无论闯祸有多大,在官面上,债务不及于企业家的自身及其家人。也因为这样,跑不掉的国有企业和胆大包天的私有企业在竞争里形成对比是很鲜明的。

其实要对比80年代 90年代的国企和私企,我们不仅要看企业活力和企业进去精神。还需要看他们是否在同等条件下竞争。这里要比较,不仅要比较谁创造利润多,更要比谁创造税收多。我自己身边,在2006年前,销售几个亿的企业,上报利润一、二十万私营企业很不少。再有,更实际点说。改革三十年,成绩在那里,谁也否定不了。但是问题也在那里,就和我们实际相关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通过又一个三十年来填补在社会保障问题的亏欠。70后和80后养老问题基本要靠自救。这里带来的后续问题,我也不多评估什么,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反复遇到因此而带来的问题。当时大坏账是通过国有企业大下岗,把职工养老推向社会老填补的。现在谁能指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养老责任。为什么新劳动合同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一出来,那么多企业出走东南亚甚至南亚去开厂。不管你是否用资本的自由来搪塞,是人总会老。多数走不掉的人总要在中国养老。你企业总不能把这个一推了事当作自夸的竞争力。现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劳动合同法下,各个企业都在同一个法律与税务框架里竞争。接下来的三十年,就评估各自谁有竞争力一个新开始。

还有,改革开始的时候国有企业有没有问题。肯定有。建立在苏联模式上的国有企业。借鉴的是不惜工本的战备模式,兴办的是包办企业成员从生到死的小社会企业。这样的企业从来不是为应对市场经济而创设的。所以,在改革摸索过程里,出现的国企病实际就是战备模式下企业模式对市场环境的不适应。同样,在今天我们私营企业在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中也有自己的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后是家族经营还是职业经理人经营的问题。这个在国外称为,死人资产企业化与法人化阶段。国内目前对这个开始研究的很少,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私人企业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尤其是垄断规模后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想就这个问题和我讨论我是可以和你分享一部分我们当年的讨论的。我一个朋友,在07年前写的毕业论文就是论东亚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目前,他们家族已经顺利拿到了一个第三方信贷牌照。开始了他们的转型尝试。既我当年在讨论中对他们提出的,企业集团经营以金融企业经营为核心的日本模式是否在大陆存在合理性依据的问题。

通宝推:scanning,废话多多,zhuhit,huang,西安笨老虎,李根,程不悔,xtqntd,
家园 葡萄的意思实际是

国企在90年代前的银行贷款之所以数额巨大的问题,以及与之类似的其他问题如亏损严重问题

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是非生产性的成本巨大,一个是税费高,一个是非主营业务的亏损

而与之对照的其他所有制企业之所以没有巨大的亏损,恰恰是上述三个方面没有那么大的负担

而这个表象问题关联到的本质问题,是战备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转换对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冲击

家园 这个最近在金融企业做的时候,公司领导说

我们比大公司产品优惠多就是因为我们公司年轻,没有员工养老负担。

当然,这里比较还是很粗的,没有一个量化的边际,实际我是说不能通过这个帖子给予国企与私企实际帮助。再比如说,说国企10亿也搞不好的事例我看问题不在iye本身,在体制。为什么那么说,我想经历过80年代的体制改革前国企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国家或者银行划拨给企业的款子,一般不是直接划拨给企业,而是划拨给他们的具体领导部门。于是层层雁过拔毛。最后到企业手里的钱有一半就不错了。中学同学里有几个家长就是国企大厂的厂长长。如果不你给上级领导部门分一杯羹,那么以后各种小鞋有你难受的。就这个限制,私人企业最多是孝敬贪污官员,一单是一单。

家园 重庆国营企业嘉陵的遭遇可以作为补充。

除了葡萄老师说的成本差别外,

地方政府在国营和民营企业发生冲突时,

明显偏袒,或者准确的说就是包庇民营企业,

也是造成国营企业衰败的原因。

90年代初期,某知名民营企业刚起步的时候,

在重庆南坪租用厂房,生产打着“嘉陵”旗号的假冒伪劣产品,

有关政府部门的处理方式非常说明问题。

家园 其实,这十个亿恐怕有九个亿是基层政权支出

最近办了几个案子,跟九十年代国企改制有关,因为涉及到政府“借给”企业的钱后来给“债转股”的问题,对方律师否认政府持有的债权是真实的,他们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这些国有企业欠政府和银行的钱,大多数其实是基层政权支出,根本不应该记为企业经营负债,而应该记为政府行政开支。

在这些无比复杂的费用开支中,包括了:职工养老金,企业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的开办费,企业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办公费,企业派出所的办公经费,企业民兵的训练经费,厂区市政道路建设费,绿化费,厂区下水管建设费,厂区以外的电力设施建设费、电信设施建设费,企办医院建设费和维持费,拥军优属费用,伤残员工及其家属的扶养费用,贫困员工家庭的帮扶费用。

也就是说,在现在世界通行的体制下,这些钱是由政府通过财政局,直接无偿拨付给基层政权的。但是,由于我国从建国之初一直将国企本身作为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所以,这笔钱最初是由政府拨给企业的。而拨付这笔行政费用的渠道,不是通过财政局,而是通过国有银行——因为那个时候的银行实际上是政府机关,负责按照国家指令拨款而已,借贷业务反而是副业。后来,由于银行从政府机构改制为企业,这笔钱就莫名其妙变成了借款。。。。

家园 你最可悲的马克思经济学说不懂,西方经济学又一窍不通。

在两不沾的情况下,又试图以你一窍不通的“西方经济学”知识解释中国前30年企业的发展,所以就出来这个。

1 先说说“破产”,你所谓的“破产”是什么概念?

是欧美式还是朱X基式?这区别太大了,只要你稍微有一点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发现欧美国家的“破产”概念是社会主义。朱X基式比工业革命时的英国还要糟糕。

2 为什么朱X基要进行大规模的“政策性破产”?为什么张维迎要鼓吹MBO? 可以告诉你的是,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达到“破产”的标准,有人强制破产,就跟有些人全国一刀切解散人民公社一样。我手头上就有十几家这样的国企被变相破产,最终国有资产流失,私有化,成为民企的例子。

3 你对日本经济没常识,胡说八道也就不难避免。

4 30年的民企财富,请问,数据在什么地方反映出来?跟国企比较一下看看。

家园 这个我不能认同你

我现在也爱吃咸菜

大鱼大肉吃太多了的后果...

家园 你对老朱的批评是对的 但国企毫无效率毫无竞争力搞不下去是

事实吧?

我手头上就有十几家这样的国企被变相破产,最终国有资产流失,私有化,成为民企的例子。
这个我也略知一二,尤其是很多企业是按早先注册的资本金算的,其实真正的资产/投资可能是这个资本金的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不止,更不要算被藏在各种小金库的利润或被以各种福利形式进行的公款消费和开支了(即使盈利无数也不会在账面上显示出来)。

其它的对我的批评我接受,我才疏学浅这是肯定的。但国企的问题只是怎么改的问题而不是不改想恢复毛主义。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国企的问题就不应该有,浪费了多少钞票金钱啊。

家园 问题是国企消化的很好吗要消化的好还会倒闭还会有这么多问题

日本人也是从欧美搞的技术,连什么景泰蓝宣纸都从中国偷,可人家是怎么消化的?中国的国企是怎么消化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搞的好的也只有高铁一个。J20也算一个吧。但其它领域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