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看李娜的澳网决赛 -- 无我

共:💬36 🌺336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代体育,粉丝文化是商业的宝矿

中国球迷很好了,欧洲球迷早就上街烧汽车了。

所有明星,无论娱乐界还是体育明星,都是公众人物。今天的体育运动就是一种粉丝文化。李娜太看重自己了,裁判和会场是不会阻止粉丝的,粉丝才是比赛的主角,没有粉丝的收视率和票房率,就没有商家赞助组办比赛。李娜此言,伤了粉丝的心,伤了她自己以后的广告收入。

商场上顾客是上帝,换上明星就是粉丝是上帝。

家园 网球李娜就是一头跑得快的母驴

看她上节目振振有词,拒绝提高修养,认为由着性子来有利于她提高成绩,潜台词是有了成绩,大家(包括她丈夫和观众)就更应该纵容她。

她把自己降低到一头赛驴的层次。

家园 拜个早年

祝大家兔年快乐。

看了回复,发现自己的一篇观感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争议。这其中不乏德高厚重之人,能站在选手的立场,或更高的立场上,来评议此事。对于这些我是尊重和敬佩的。我的初贴只是记录当时的个人的感受和理解,言语或许有些过激偏颇,但感受是真实的。

世上的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在这事上,你的一斤是我的五两;而另一件事上,我的一斤才是你的二两。人与人的争论不休往往会演变成比是你的秤大,还是我的秤大。所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尊重对方的理解,或许应该是在论坛上争论的一个尺度。

回复中也有些轻浮狂妄的个人攻击。对这个,我该怎么说呢?

记得一次在家附近晨跑,天光微亮,路上安静的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此时经过一户人家的前院路旁的栅栏,在一块栅栏木板下有个小洞。就在我的脚踏在洞边的地上时,栅栏里的一只狗把嘴凑在洞口,猛吼了一下。由于毫无思想准备,我先吓了一跳,后而怒,然后转念一想,不禁释然一笑,继续前行。

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并不少见。世上有一种人,仿佛他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提高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这种人,我们应该持有一种感谢的心,这可能才是正确的心态吧。

最后祝河里的朋友兔年快乐,健康,幸福。并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这新的一年里的各种挑战。

家园 哈哈

拜年先

这个没有什么,只能说明这种网球,还有什么禁止喧哗的高尔夫和台球,都是装B运动。

要安静,有什么运动能比羽毛球和乒乓球吗?这2种在亚洲非常普及的运动,台上打的和台下看的一样投入,一样卖力,一点装B的都没有,是我最喜欢的运动。还有NCAA的篮球比赛,专门辟出一块地,衬上大铁板,几十个壮汉站在上面跺脚,简直是地动山摇,无所顾忌,是我看比赛的老地方。

我花钱看球,图的是个痛快,不是去教室听你讲课的。喊2嗓子,真的那么碍事?没有这种抗干扰的能力,还谈什么竞技?拿禁止喧哗贴在网球运动上,就象把LV的logo贴在烂包上显摆一样,只有2个字(此处省略2字)。

哈哈
家园 网球很普及

不是装B运动,这儿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很标准的网球场。搞笑得是河里一堆人认为网球是绅士运动。台球还说的过去,毕竟打球的人都西服领带。除了工作人员,你见过其他人在网球赛场上打领带吗? 就算中国人比洋大人吵,可这李娜是从小在中国训练比赛出来的,应该很适应才对,怎么出来训练几年,就连中文都觉得刺耳呢?

哈哈
家园 这位未免太把自个儿当爷了

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过程中,除了死球情况下,其它时间观众就应该保持安静。亚洲很多国家的观众在这方面素质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到你这儿反而成了理所当然。照你这个理论,围棋和象棋的现场也应该允许观众一边围观一边侃大山接电话吧,高兴起来喊两嗓子,要不然花了钱的观众大爷怎么痛快呀。

篮球足球这些团体竞技运动中,队员之间有大量的喊叫和招呼,所以观众吵闹一点无所谓。即便如此,干扰性太大的声音,例如哨音或者模拟枪响也是被禁止的。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这些单人竞技项目里,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心态受观众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在水平相当的激烈对抗中,个体的状态涨落不象团体运动里能够得到队友的支持,一点微小的干扰都可能决定胜负走向。所以运动员对这种“支持”的恐惧和反感是相当正常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