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忙总谈谈我国的货币增发机制 -- hwd99
请忙总谈谈我国的货币增发机制
从与一些经济学家的交流,以及以下三个方面,得到的结论:我们是依据外汇,主要是美元增发货币的,也就是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出口产品,获得美元,央行就增发人民币购买美元,使国内流通的人民币增加。
1、根据2003年12月 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修正(附录3),其中相关内容如下: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按照这条法律,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借钱给中国政府。进一步来说,中国央行连印钞借给中国中央政府都不准,更不可能直接印钞给中央政府了,表明中国中央政府无权使用央行的印钞权。
2、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称上述银行法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是关闭了政府主动超发货币之门。同时又指出,在主动超发货币之门被关上之后,又开出了一个被动超发货币的口子。我国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就是增印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周其仁,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 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 )
3、有金融学博士,根据央行2009年资产负债表分析, 我国外汇占款发行的人民币占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基础货币92%、在过去10年间,基础货币增加11万亿元(=143,985-33,620),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量全部来自外汇占款。(参见: http://www.blogchina.com/201011151043241.html)
这种被动增发机制,等于将印钞权送给美国央行了。我总结的当前十大荒谬经济现象,与此有很大关系。印钞权等于免费获得财富的权利。经济增长增加的财富,其使用控制权都与增发货币相关。印钞权送人,相当于新增财富送人。这也是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史无前例的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占世界一半,还是发展中国家,老百姓还是穷光蛋的主要原因。而日本韩国经过30年发展,都变成发达国家。
正确的货币增发机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河里有很多内行,忙总在银行工作过,能否出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补充:看了楼下cgangcm 回复,我才注意到,我这里说的基础货币,与流行的观点是有区别的。我这里认为,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应该不算我定义的基础货币,它本身是派生出来的。我所说的基础货币,是指当初市场上没有货币时,如从没有人民币到发行人民币,央行发行的货币,那是市场上流通出来的原初货币,以后,国家央行又会根据需要增印投放市场,这种货币才是真正的基础货币。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是国家根据经济情况,减少投放的货币量而采取的行动,后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于将收回的人民币又返还市场,它不是我所说的新增基础货币。最主要的是,在我看来,它本身是衍生的货币,不管是收回,还是重新投放,与原初增发的基础货币是不同的,当然,我这里又挑战了主流观点,所以很希望有内行来讨论。从周其仁教授的阐述来看,我的定义与周所说应该是一致的。
当然,我感到最疑惑不解的问题是:
按照现在的法律和实际操作,我们的中央政府是否不能使用印钞权,而美国央行可以使用中国的印钞权?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基础货币包括货币发行和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增加不等于就是增印纸币.
基础货币有5种投放方式和6种收回方式,现今中国主要是采用购买外汇的方式投放.但前不久还采用过逆回购的方式投放过货币.
我国货币的增发机制实际上是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结合货币市场实际状况,灵活运用印钞、存款准备金、央票等手段确保每年的目标实现。形象地说就是左手把钱花出去买了外汇,右手又用央票等工具把钱收进来了。真正多印的纸币是按国家计划的,而不是被动的。
我指的是两方面:
1.是真正印的纸钞。
2.账面上的。也就是国家是否公布每年的货币增发目标和结果?
真正印的纸钞可以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货币发行栏目反映。
账面上的国家也公布每年的货币政策,比如是稳健或者积极再或者谨慎等措词。而结果是以M2的形式公布的。
关于基础货币,我这里给出的也是两位专家的观点(除括号中的解释),我也将我的理解补充到主贴中。
这是作者发给我的一篇文章,介绍人民币当初的增发机制。我放上来几天,请忽转载。已经删除,留下摘要。
主权货币的性质与金融锁国战略
刘海波
摘要:本文不是经济学者的研究,而是一位政治法律学者对于我国当今货币政策之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政策建议,作者不专研经济学,但自信还有哲学修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的一些思路是大胆的和颠覆性的,希望能给相关研究者以启发。这些思路包括:一切货币都是主体间性,都不是商品,主权信用货币是人类重大的发明,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两个国家最适合发行主权货币;GDP和通货膨胀这些指标是不容易理解的,因为这是关系的加总和平均(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关注可理解的表示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指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中国共产党有货币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包括“关起门来做皇帝”、“对外贸易本质是易货贸易”等,当今经济领导人应该学习陈云而不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中央政府当停止人民币升值,自主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来逐步消化外汇储备,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不能以公司财务的思路来从事大国金融,中国今后当实行金融锁国战略,以对外贸易平衡为政策目标,拒绝美元资本登陆;一个大国的生产组织创新和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本身就可替代货币资本,实现资本社会化。
也就是你所说的最基本的货币。
这些货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收购外汇到其他人手里后,最终会变成银行存款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解一部分货币到央行形成存款准备金。对于央行来说,这笔钱和自己印出来的并无不同(除了要付利息以外),所以在各国都把这二项算作基础货币。
假如提高准备金率后这笔钱不投放,比如中国上次的加准备金率,那么基础货币就会减少,严重时就影响了银行的资金,造成银行间拆借利率急速上涨,央行不得不通过逆回购投放货币。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印钱多少是不存在的,因为央行的仓库内总有上千亿的纸币可能要投放出去也可能从商业银行收回来,如果取一个大约的值,现在人民币的纸钞大概4万亿左右。
谢谢你提供的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观点。
在这个流行的观点中,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货币,它与央行最初投放市场的原初货币是不同的,它是原初货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货币,是经过乘数以后放大的货币,减少原初货币和减少存款准备金,对市场上货币量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两者是不应该混为一谈的。
另原初货币一旦投入市场,实际上就无法减少了。后面央行采取的种种措施,减少的都不是原初货币,都是经过原初货币派生出来的货币。所以,投放原初货币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最近15年来,国家赚外汇策略下,外汇储备年年大幅度增加,带来基础货币也大幅度增加,15年前,国家基础货币仅7000亿水平,现在已经增加到15万亿水平,流行的观点就是,美元是硬通货,可以随时兑换成商品,所以依据美元可以增发基础货币。这种增发机制下,财富在国内时,我们没有途径增发货币,而财富出口换成美元欠条,存放在央行,央行就增发原初货币,等到使用美元将财富进口以后,又会收回投放到国内市场同样数量的货币。等于财富出口,国内就增发货币,财富在国内,就取消增发货币,这难道不是一个荒谬的增发机制?
流行的西方经济学,将央行投放的原初货币与商业准备金混为一谈,将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绕来绕去,将人绕糊涂,也显得高深,从而来误导他人。
请你先设想一下,我们的外汇储备能不能超过基础货币。
举例说来,依据外汇储备增发货币机制下,当初汇率1:1情况下,增加外汇1万亿,国内增发1万亿货币,假如后来汇率下降,变成1:10,就是外汇1等于内币10,这时,如果外汇储备减小到5000亿,就等于国内要减少5万亿货币,就相当于所有基础货币都被收回还不止,实际当然不会这样荒谬。这时西方经济学流行观点的荒谬。
因为新印钞票有一部分是更新旧版流通币的,比如国内逢春节前,印钞厂就要加班加点,因为此时回收旧钞会比较多。旧钞回收后就直接退出流通体系了。这部分数据不会公开的,而且统计起来有难度,原因在于具体能够回收多少旧钞,是无法控制的。
因为印钞要用特殊的纸,用特殊的油墨等等,其中有一些是要进口的。通过分析进口的数量可以大致知道印钞的数量。
如果印钞数量是公开的,那么也就没问题了。
这些东西都是国产的。
从统计局篡改CPI,看出温戏子已黔绿技穷。改计算方法CPI就下降拉! 如此只要把温度从华氏改成摄氏,就没有气候变暖问题了。hehe...4.9%做手脚太明显了吧?把民众当傻子呢。
央行副行长易纲:贸易顺差过大系通胀之源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10227/3512471.shtml
(葡萄网友提供此条消息)
本报讯(记者 郭少峰)昨天,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24次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
易纲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应该用多种手段渐进式治理通胀。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源头”
易纲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刻不容缓,但减顺差不是压出口,重点是增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