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0)---Mafia的传说 -- 奔波儿
中学学习历史的时候,谈到阿拉伯帝国的时候说到有三个大食国,分别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当时想“这阿拉伯人还真有意思,穿个衣服吧,还要分个三国玩玩?”
待到后来,读的书多了,才明白,这三个大食国并不是简单以衣服颜色区分那么简单。比如白衣大食,主要是指阿拉伯帝国初创阶段的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由世居麦加的倭马亚家族的人担当哈里发,因尚白,故称“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则是指在公元750年推翻倭马亚王朝的阿拨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由阿拨斯家族创立,崇尚黑色,认为其象征着勇气与顽强。至于“绿衣大食”,则是指909年由法蒂玛(Fatimid)家族在创立的法蒂玛王朝(Fatimid Caliphate),该家族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Fatimid)和女婿(兼堂弟)阿里的后代,其所尊崇的绿色相传是穆罕默德头巾的颜色,因此也做为伊斯兰教的象征。
公元973年,绿衣大食将都城从突尼斯的马赫迪亚迁移到现在的埃及首都开罗,在尼罗河的滋养之下,国力达到鼎盛。近200年后,即1171年,法蒂玛王朝被抗击十字军的大英雄萨拉丁(Saladin)所创建的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所取代。
多年以后,我来到了绿衣大食的旧都开罗,在这儿工作生活之余,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埃及同事,名是阿拉伯人最为常见的默罕默德(Muhammad),姓则是(Afia),按照公司给大家建立个人帐号的规矩,即取名的第一个字母再加上姓,就成了“Mafia”,这不就是臭名昭著的黑手党嘛。因为相熟,每次我亲热地喊他Mafia的时候,他一定是插腰瞪眼做凶恶状。一次喝茶聊天,说到他这个有趣的姓氏,阿默告诉我他的祖先来自西班牙。
西班牙?摩尔人?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MP=320,240]http://iguitar.zuesitech.com/media/k2/videos/64.mp3[/MP]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場景裏那些個阿飃白黑無常,怛罗斯之役和安史之乱盛唐decline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由西班牙吉它大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所作。
相传1896年的一天黄昏,弗朗西斯科正在格林纳达街头晃悠,忽然瞅见了阿尔罕布拉宫在夕阳的映衬下,红光四射,分外耀眼,于是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下这首旷世名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遇到一般传教的纠缠,就用这句打发走
要是遇到喋喋不休,很难缠的传教的,就喊一句Allahu Akbar,比什么都管用
别传教的没赶走,自己被打成筛子或爆头,弄个误伤当暴徒了事。
我这里谁敢惹他们啊,一顶racist的大帽子先扣过来接着就是半大孩子拿猴皮筋作弹弓打你家玻璃。
与非洲跨海相望的伊比利亚(Iberian)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沿岸文明的交汇之所。这块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文明的痕迹。早在公元前11世纪,地中海东岸擅长远洋经商的腓尼基人(Phenicians)人就在这儿建立了自己的商栈,接踵而来的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希腊人(Greeks),以及凯尔特人(Celticis)在半岛的沿海地带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村落乃至城市。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人击败希腊人,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主人,他们建立了新迦太基城(Carthago Nova),其遗址现在是西班牙著名的军港卡塔赫纳(Cartagena)。
布匿战争(Punic War:公元前264~前146年)之后,称霸东地中海几百年的迦太基人被自己的死敌罗马人彻底击败,他们不但失去了伊比利亚,而且永远失去了自己在北非的故国家园,伊比利亚被划分为罗马治下的三个行省。
公元三世纪末期,一群黄皮肤自称为匈人(Huns)的马上民族闯进了欧罗巴,引发了一场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迁移。匈人作战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攻击如电,胆敢与之争锋的部落无不被杀得是片甲不留,首当其冲的是阿兰人(Alans),接着遭殃的是东哥特人(Ostrogoths),他们的西邻西哥特人(Visigoths)不信这个邪,想依托德聂斯特河抗拒匈人的长弓弯刀,没成想匈人玩了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据说可能大概也许是跟汉人学的),从上游偷偷过河,将西哥特人打得大败。伤亡惨重的西哥特人这回是认了命,磨头就往西跑,渡过多瑙河以后,他们进入罗马帝国的地盘。这时的罗马帝国虽说架子上依旧地跨亚非欧,但实质上孱弱不堪。在匈人面前就是一盘菜的西哥特人,一旦到了罗马帝国的领土上,也尝到了拿别人当菜的滋味。他们一路之上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灭罗马军团如卷席,在首领亚拉里克一世(Alaric I:370~410)的率领下,还逛了次罗马城,收了一大笔的保护费以后,才心满意足呼啸而去。
公元507年,西哥特人在法兰克人那儿吃了败仗,连首领亚拉里克二世(Alaric II)都阵亡了,被迫翻越比利牛斯山(Pyrenees),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欧洲大陆晃荡了一百多年的西哥特人终于是安居落户,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建都于托莱多(Toledo),国号“西哥特王国(Visogothic Kingdom)”。
西哥特人那是彻头彻尾的蛮族,玩政治并不拿手,于是乎,照猫画虎,沿袭了罗马人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结构,即将领土划分为若干行省,每个行省设一个公爵;然后,又弄了个贵族议会,再由贵族们推选国王,当国王的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用管什么国法。这样生搬硬套的组织架构在崇尚武力的西哥特人这儿自然是弊病丛生,纠纷不断。比如说国王的推选,一般的结果常常是拳头大的说话,宫廷政变暗杀层出不穷。
公元707年,在位仅仅三年的威提萨(Wetiza)突然暴病身亡,其长子阿基拉(Achila)越过贵族议会,自己任命自己当了国王。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得的位子,贵族们中不乏有不服不忿又有野心的主儿,比如罗德里克(Rodrigo)就是这样一个脚色,拉起一支人马就夺位来了。阿基拉连吃败仗,只得逃出京城托莱多。罗德里克走了一下贵族议会的过场,坐上了国王宝座,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四处张榜悬赏,缉拿阿基拉。
阿基拉在伊比利亚待不下去了,只好越过海峡,跑到了西哥特王国在北非的一小块领地---休达港(Ceuta)。休达的长官名叫艾利彦(Julian),和罗德里克是死对头,对阿基拉的到来当然是开门欢迎。休达地狭人稀,单凭艾利彦和阿基拉的力量不足以击败罗德里克。正当俩人素手无策的时候,一支阿拉伯远征军兵临城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哪知道还有这么首曲子啊.
照片上的宫殿现在还在吧?
时年,正值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瓦利德一世(Al-Walid I)执政期间(705~715),这位哈里发雄心勃勃,不安于已有的中东地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醉心于输出价值观”,向街坊四邻以可兰经和真主的名义全面宣战。他派出了三员大将,分别经略三个方向。向东北方向攻击的是呼罗珊总督古太白(Qutaybah Ibn Muslim:670~715),他的方向是河中,即中亚地区,在渡过了阿姆河以后,他连破世居此地的“昭武九姓”诸国,将布哈拉、撒马尔罕等中亚名城纳入治下。古太白之后,阿拉伯大军继续东进,直到和高仙芝领军的大唐军队激烈碰撞以后,才放缓了步伐。向东南方向进攻的是穆罕默德·本·卡西姆(Muhammad bin Qasim),他的目标是印度。
向西,沿北非海岸挺进的是穆萨·努赛尔(Musa Ibn Nusayr),他一直打到见到了大西洋的海浪方停下来。下一步,穆萨该怎么走?向南,是撒哈拉,漫无边际茫茫黄沙,没啥意义。那就向北,学一下前辈同行汉尼拔的路数,去咫尺之遥的欧洲大陆溜达一下?
而蜗居在休达港的艾利彦和阿基拉,此时既然凭自己的力量反攻大陆那是mission impossible,那就玩一招古今无耻政客如吴三桂汪精卫之流们最爱干的事儿---“引狼入室”。他们主动派出使节和穆萨联系,愿意作为阿拉伯大军的内应和向导。送上门的买卖,穆萨岂有不允之理,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虽说结成联盟,但久经战阵的穆萨对这帮吃里扒外的主儿也是心存戒备,觉得不能轻易上路,以身犯险,最好还是先派人踩踩盘子。可是,派谁当这个渡海先锋官呢?
穆萨的大军中,真正的阿拉伯战士并不多,其主力是柏柏尔人(Berbers)。柏柏尔人是世居北非的闪含语系的游牧民族,跟古埃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都打过交道,能征惯战,尤擅骑射,曾经跟着汉尼拔痛扁过罗马军团。穆萨的身边有一位个头高大的柏柏尔人侍卫官,名叫塔里克(Tariq ibn Ziyad:689~720),别看年纪轻轻,却跟着穆萨久经战阵,而且为人刚毅果敢,多谋善断。穆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塔里克带领400步兵100骑兵,偷偷潜入西班牙南部的一处小岛,为大军出征先打个前站。
这个小岛在直布罗陀西南方向23公里,离海岸也就百来米,是个人迹罕至的所在,很适合搞了潜伏做个侦察。这个小岛被命名为塔里夫岛(Isle of Tarifa),将作为穆斯林在伊比利亚的第一个落脚点,和它的命名人一起名标史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Allahu Akbar意思是“真主最伟大”,每年麦加朝圣的时候几十万穆斯林都喊这个,他们都是恐怖分子?
路易·德·菲耐斯在《疯狂的贵族》里的台词终于找到出处了,贾小军老师配的可真是经典啊。
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明白什么真有心弦被拨动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