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简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华东战区的战略指导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59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粟裕回忆录中对七月分兵质疑的回答

我们当年执行军委分兵的方针是必要的。如果我们将眼光局限于山东,在内线坚持几个月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当时山东还有五十多个县城在我手中,而且连成一片,胶东、渤海、滨海三个地区还可以回旋,在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但是,刘邓大军在六月底将南渡黄河,军委已经告知我们,我们必须以战斗行动来策应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当然,策应刘邓大军南渡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在七月初能集中兵力打一个象孟良崮那样的大仗,将敌人牵制在鲁中,对刘邓大军的配合将是有力的。无奈当时难以肯定数日内必有战机出现,而刘邓大军按军委规定日期出动,我们不能以作战行动作有力的配合,这对全局是不利的。这就是我们立即执行军委分兵的指示的主要原因。同时,集中与分散是兵力运用上的一对矛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的作战原则,所以集中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并不排除必要时的分散,分散也是对付敌人的一种手段。孟良崮战役发起前,一九四七年五月上旬,军委曾指示我们不要分兵,我们遵照军委指示改变了计划,但当时我们也不是绝对不分兵,而是留下六纵隐伏于鲁南,后来这一着在孟良崮战役时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分路出击,就可以将敌人扯散,而我军则可以由分散转为集中,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也就是先以分散对付集中,再以集中对付分散。后来战局的发展果然如此,沙土集战役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外链出处

家园 【整理】粟裕对豫东大战的解释:为什么我军敢于打大仗?

攻打开封的考虑:

攻打开封这样一个有四十万人口,并经过日伪军和蒋军长期设防的城市,在华野来说虽是首次,但我军在两年来的解放战争中,曾先后攻克过敌重兵守备的枣庄、峄县(今峄城)、泰安、莱阳、许昌、洛阳、潍县(今潍坊市)等城市,积累了较丰富的中小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攻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部队熟练地掌握了炸药爆破技术。炮兵建设有了相当规模,华野有一个特种兵纵队,每个主力纵队有炮兵一个营至一个团,每个师有炮兵一个连至一个营,每团有一个炮兵连。炮兵的射击技能也有提高,不仅能进行抵近射击和直接瞄准射击,而且学会了间接瞄准射击。部以增挥员也初步懂得了炮兵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能根据炮兵的特点赋予任务,发挥炮兵支援步兵作战的作用。同时,第三和第八纵队长于城市攻坚战。因此,攻克开封还是有把握的。

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考虑

经过长期作战,我们对华野各部队和师以上主要指挥员比较熟悉。他们都乐于担负最艰巨的战斗任务。华野外线兵团的几个主力纵队,总的来说,都是能攻善守的部队,即使是蒋介石的王牌整编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对他们也望而生畏。但各纵队在攻坚、野战、阻击等方面又各有所长。第三和第八纵队在开封战役中伤亡较大,但因打了胜仗,土气旺盛,只要利用作战间隙把机关勤杂人员和解放战土补充进去,部队的战斗力会很快增强。第十纵队虽经长途跋涉,比较疲劳,但建制完整,实力坚强。第一、第四和第六纵队自渡黄河以后,只打了些阻击战,齐装满员,士气正旺。睢杞战役开始,我们就把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由阻援集团改为突击集团,用以围歼立尽未稳的区兵团。把减员较大的第三和第八纵队以及第十纵队、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用以阻击邱兵团。在围歼区兵团的过程中,我们又根据情况变化和作战需要,就近转用兵力,对突击和阻援两个集团的力量作了必要调整。由于及时地调整部署和转用兵力,充分发挥了各部队的长处,照顾了各部队的实际情况,结果既歼灭了区兵团部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又阻住并大量杀伤了敌人的援兵。第三是组织好突击和阻援两集团的协力作战。

攻击黄伯韬兵团的考虑

在战役指挥中,组织转移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战役打得很好,如果转移不当,也会转胜为败;反之,战役进行得不顺利,但转移得当,就可以减少损失,改变不利态势。为此,我们对当面敌情和如何组织部队顺利转移的问题再次作了分析研究:被包围的整编第七十二师是被歼后重建的部队,战斗力不强,已构筑较坚固的工事转入防御,我只用少数部队予以监视,该敌就不敢出动,对我军转移影响不大。援敌黄邱两个兵团遭我阻击后不甘失败,仍由东西两面向我对攻,胡兵团也正由南向北攻击前进,尤其是黄兵团,增援积极,已进抵帝丘店附近,对我军从战场东部撤出威胁较大,如不对该敌以有力打击,我军携带大批伤员,将难以顺利撤出战斗;即使撤出,各路敌人也会尾追而来,使我军陷于被动。于是,我们决心乘黄兵团经长途跋涉,尚未全部展开,战斗力相对减弱之机,先声夺人,给运动中的黄兵团以歼灭性打击,为我军顺利撤出战斗和进行休整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迅速歼灭区兵团残部。这样,既能歼灭更多的敌人,又可对邱兵团起威慑作用,使其在我军撤出战斗时不敢紧跟尾击。

结果

睢杞战役的最后一仗,我军不仅把黄兵团打得焦头烂额,而且使邱清泉不寒而栗,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我军与敌脱离接触时,黄百韬仍惊魂未定,一动也不敢动。邱孙两兵团遭我回击后,也未敢再进。而我军却在多路援敌逼近的情况下,一下子跳了出来,进入预定地区休整。当敌人查明我军位置时,我军已休整一周了。

外链出处

家园 粟裕爱打运动之敌,不爱打“弱敌”

这是粟裕区别于其他将领的独到之处

家园 确实如此,善于抓住运动中的战机

七战七捷的如黄路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等等都是这样

敌在运动中,往往没有来得及构筑好野战工事和对我侦察,指挥官还没有做好准备---我军长途奔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等等

粟裕最拿手的我看还有战场转用兵力,在给敌人制造假象、利用敌假象方面更不错

例如七战七捷第一战初战宣家堡,83整编师一个团部顽抗,王必成都有些着急了---电视上这么描写的,粟裕说别忙,恰好钓大鱼,让薛岳以为我军主力还在这里围攻83师......

家园 林彪是狮群战术,好埋伏;粟裕是猎豹战术,运动中一击致命

林彪只在围歼廖耀湘的时候,达到了运动中穿插分割敌人,但这是在辽沈胜局已定,廖兵团已如惊弓之鸟的情况下,无意识达成的。

而粟裕从天目山战役,就开始追求这种战术效果,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作为特种部队使用的华野1、4纵,战争后期运动突击实力消耗殆尽。

家园 你大概不知道解放军即俘即部补得做法吧?

1纵四纵到后期不行了?我看不出

粟裕在进行沙土集战役筹划和豫东战役筹划的时候都是考虑到俘虏补充进解放军的时间和对战斗力的影响因素的

例如七月分兵以后,粟裕考虑我外线兵团几个纵队打了几个消耗战,实力下降,所以一边和毛主席建议增调第六纵队和炮兵纵队出发到外线,同时筹划沙土集战役,南北夹击,俘虏敌军官兵,补充进来

你的说法有意思,送花

豫东战役也是这样,我三八纵队攻城有一些伤亡,粟裕就计算,要补充俘虏兵需要多少时间,而在此期间内,该两纵队可以执行怎么样的任务

家园 关于七月分兵

关于七月分兵失败的原因,其实最好总结就是粟裕那封没发出去的电报。

这份电报甲一条就指出了自己过于乐观,对于敌军的行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因此导致错误的部署。误判敌军会相继撤退,八军不敢进攻,开始把部署的重点放在截断敌之退路。错判五军和欧集团西移是对付刘邓,而实际还是对付华野。错误的认为敌人的重点进攻被打破,实际上敌人只是做了局部修改。

甲二,三,四条实际上是承认自己在兵力部署上轻敌,所谓“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我的感觉是,在华野做出3路部署之后,任何一路想一次歼敌一个整编师,都基本不可能。即使没有暴雨,即使没有预设的大量子母堡,仅凭野战工事也不过是交换比好看一些罢了。华野之前的鲁南和莱芜太过特殊,敌人均有重大失误,而孟良崮之后,华野比较熟悉的敌人对野战防御方面都很有心得,想吃掉一个中等以上的整编师,至少要3个强纵4天以上的时间。

加上两个月无战绩,急于求战,目标过高。过去9个纵队集中使用,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加援军一部或大部。这次手里只有2个强纵,2个不满员的弱纵,仍作歼敌一个师的打算。

甲五,六条承认了在战术方面轻敌。对敌人土工作业只迅速认识不足“仅四小时,每班即完成一个地堡。在我围攻之下,敌更日夜加修,其工作速度实为我军不能计及。于是仍采速决战法,只未能奏效。”“过去敌人不敢增援。。。较前大为积极,其增援队攻击甚猛,而我军之重心又置于攻坚方面,故南临两役均因援队逼近而撤回”

这份电报所承担的主观责任比大多数网友所说的大的多,而且是真实的原因。奇怪的是这封电报陈谭均不同意,认为仅仅是军事部署和战术指挥上的问题。高层无法达成共识,粟裕只好发了封短电,自请处分。

相反本帖很多指责并不切实。

南临两战,损失很大,但参加的四个纵队建制完整,重武器损失不大,且因在内线,伤员安置,人员补充较为方便,伤员伤愈后归队即是老兵,谈不上伤了元气。此后胶东保卫战虽然同样打了很多消耗战,内线各纵却是越战越强。虽然有许世友善于带兵练兵的因素,内线作战亦是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华野的风格是“胜可以大胜,败也可以很难看”,但是凭我的记忆,一野,四野都有败后崩盘事迹,但是除了金门那种极端地形之外,三野没有,叶陶一路那么狼狈,一个师缩成一个大团,都没有混乱,甚至做诱饵的部队都成功突围了。

至于对比羊山集和南麻,并因此脑补出华野高层没有到前线了解情况就更荒唐了。就算不考虑敌人的素质差距,南麻打了几天,羊山集打了几天。刘伯承是了几天之后发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并指出之后,又用了几天解决战斗的?何况这种指责根本就不是事实,南麻战役阵中日记多次记载粟裕到观察所,粟传有更详细的说明。对付这种密集阵地防御,如果重武器方面没有压倒性优势,想要迅速解决战斗,就只能承受巨大牺牲。或者牺牲速度,稳扎稳打搞土工作业。当然并不是说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可以提高速度,减少牺牲,而是说这种提高和减少,都比较有限,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最后一点,粟裕在回忆录中没有把仓促分兵做为失败的理由,相反他说的是分兵虽然仓促,但是必须进行。仓促确实增加了难度,却绝对不能把这个说成失败的原因,粟裕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列作失败的原因。

家园 粟裕将军的果敢是建立在精确的计算的基础上的

敌军构筑一个工事要多少时间,我军要攻克一个工事要多少时间,粟裕将军对这些了如指掌。

有了这些对细节的了解和计算,粟裕将军在大局上才更果敢,像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那样的仗在林彪他们看来都不可思议,但是粟裕将军却打得非常顺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