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司马平邦:我为什么没有被《高考1977》感动?

1970年代末,大规模的知青返城潮里,确不乏悲悲戚戚,但那悲悲戚戚多不是因为生活的困苦,若以现在人的生活水准观当时,自然穷苦不堪,但当时,平常的平民生活一样是乐多于苦,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总能随遇而安,而且战天斗地,在那个时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近似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在东北我几乎没听说过如云南知青遭遇的那些无限悲惨的境况——就是生活富足的今天,其实人们的烦恼并不比当年少多少;当时,当地人与知青们的融合已经相当密切,所以,返城之时的悲悲戚戚多缘于人与人之间的伤离别,而当时作为“坐地户”的我家已经成为知识青年们的第二个家,那段家史中记载的也多是生活的欢欣,大时代有大时代的哀愁,但小家庭有小家庭的幸福,这本来就不冲突。

  所以,看到《高考1977》在这些往事过去30年后还只用无尽的痛苦来注解“知青返城”这桩大事件,总觉有简单化处理的嫌疑。

  返城,即回家,在东北农村“生活和战斗”了近10年的知青们总得在青春期的末尾找到归宿,而且当年上山下乡之初的“上意”承诺并不是让他们永远变成农民,把邓小平主持推动的恢复高考注释为给了所有下乡知青们一个“胜利大逃亡”的机会,这样的注释对现在的观众的引导是曲意的。

  即使是恢复高考之前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制度”虽然不尽合乎选拔人才的规律,但那个时代,利用此制度作奷犯科者还是极少数;而且,恢复高考的指令一来,欢欣雷动者有之,但无所谓者更多之,人们只是把它当成生活的又一次变迁机遇,不会如电影中抒写的那样,这一大群棉衣褴褛的知青在四野茫茫的大山里冲刺,望着错过的火车哭泣,似乎赶不上这趟车,他们的生活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悲情,更从来就不是生活的最大公约数,既然要生活,你总得承受,也总得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我们所受到的传统教育里,“旧社会”就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在这部电影里“没有高考”的东北知青生活也好像成了“旧社会”,起码这部电影并没有算准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其实,任何时代,只要经历过去,回头看都有它们的不幸和美满,《高考1977》里一直很自卑的小根宝的死不足以用来抨击1970年代末期的东北农村,高考确实转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但更多人的命运——毕竟极少数人读过大学——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一点点改变的,30年后我们也用不着为某些人的一纸指令不停地感激涕零,那只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生活过程罢了,而真正沉淀下来的永远是中国人乐观生活的精气神。

  改革开放30年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但改革开放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它也只是这个政权和国家经历的一部分时间,我不喜欢也不同意《高考1977》里那种一朝高考恢复,那群下乡知青就你1959年的西藏农奴获得彻底解放一样从地上飞到了天上,那时的每一天的改变,我也是亲自经历过的,也是一占一点过来的,电影表现得并不客观;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人做很多事在为改革开放30年树碑立传的过程中连带将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开始这段30年时间打低到无底深渊里,这部电影显然是受了这样的理想,显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们在政治上有点儿白痴。

外链出处

另有一篇文章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写的,这篇文章点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那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同的人生观人有截然相反看法。

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治基础。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党的性质与历史任务所必须。这也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根本区别。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路线今后还将实行。无论那场“知青”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动的,也无论在组织、管理上出现什么失误,但是,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的三个孩子都插过队。三年中,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收获很大。他们认识了农民,了解了国情,性格与意志行到了煅炼,学到了许多农业知识和生产的技能,学到了农民纯朴、勤劳的品质,对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帮助很大。他们没有感到什么“黑暗”、“绝望”、“灾难”,而是觉得幸运、光荣与骄傲。他们说:“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在人的一生中机会不得很多。”他们认为:“毛主席让我们在广阔天地里煅炼成长,是为我们好。”

今天,我们的三个孩子都成了国家有用之才。一个孩子在北大方正任职,一个孩子成了词作家。一个孩子在国家机关任公务员。他们始终热爱毛主席,信念非常坚定。

家园 从我的亲身经历看,楼主提供的数据是虚的。

  之所以说是虚而不是假,那时确实是有这么多在校生,但至少66年夏到68年底,这些在校生并不在学习,而是部分在“闹革命”,部分在逍遥,也就是不问文革在家玩,除了少数家长有远见的在家自学以外,没有一个学生在学文化。我就是在逍遥的一分子,自66年五月直到68年十月插队,没在课堂上过次课。

  数据上那时也有入学人数,但我在前面也说了,那是按应该入学时间而不是按实际入学时间算的。文革开始时如果是小学六年级,应该在66年夏天入初中,但实际上直到69年初才跨入中学的门,在这之前在上加里敦大学。而这批人在事后的统计上计入66年的入学人数,实际上只上半年学就算初中毕业。

  反过来我在68年十月插队之前一直由学校管,也就是实际的在校生,但统计上算67年毕业离校。

  所以研究历史不能光看数据,还要知数据后面隐藏的东西。

家园 有一件事你们可能不了解。

  八十年代还是九0年前后,国家对在大学留校任教的工农兵学员有个政策:要么参加学习班(包括考研)补课,要么调到行政部门,不能担当直接教学工作。文革前入学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就不需要这样办。

  能留校的工农兵学员都是被认为学习较好的。

  办大学是为了培养高知识人才,不是只为改变底层人的命运。改变底层人命运的方法多得是,并不需要占用大学资源。

家园 花花支持
家园 工农兵学员也没学到真正的知识

不是欣赏与不欣赏工农兵学员的问题,而是那个年代工农兵学员也学不到多少真正的知识。而且那毕竟是极少数。耽误的就是一代人。兴许你太年轻,不大了解当时的国情吧。

家园 光看标题,我以为这个回复一定有猛料砸死别人

进来一看,恩,内容也算猛料。毕竟没有就是没有,没说有

家园 他是转的我的。不过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
家园 分析历史统计材料也是一种调查研究。给你上一课

我这个帖子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采访当事人感受也是一种调查研究,关于对文革教育的感受过去长期被反动精英垄断了话语权,更多的没有话语权的工人农民也被他们代表、甚至被误导,有意无意的骗子利用教育问题大行污蔑新中国文革建设,丑化中华民族。

本帖子及回帖要说明一个很浅显的经济学原理:教育资源就是一块蛋糕,这个蛋糕的大块分给了城市或者权贵,那么农村或者平民就只能分到小块,这是一个很硬邦邦的客观规律,随之带来的就是整体教育失败,阻碍生产力发展。文革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大的力量扭转了这个问题,并且取得了最显著的成果:为80年代以后的中国培养出了几千万上亿的合格劳动者以及这条培养生产线。这是铁的事实。以上的道理和事实,都很浅显,一说就透,但西西河里有人就是要装糊涂,俺都不知道他们是真糊涂还是真骗子了,他们自己知道就好。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这位先生怎么只会车轱辘话来回说的本事

3360843帖已经明确回答了你的问题。

你的亲身经历,呵呵,你的经历你的感受就是全中国,就是全世界,就是全宇宙,是这个意思吧。我敢花一块钱打赌,你就是那种自我意识壮硕得过分的人。你这种人不就是早些年网上俗称的妄人么?我见多了。

家园 你这招有用吗?

你的亲身经历,呵呵,你的经历你的感受就是全中国,就是全世界,就是全宇宙,是这个意思吧。我敢花一块钱打赌,你就是那种自我意识壮硕得过分的人。你这种人不就是早些年网上俗称的妄人么?我见多了。
  立此存照。

  你能拿出一个证明来,证里在66年夏天到68年底,中国大陆范围内有一所大、中学正常上课的?你能拿得出来吗?

  河里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也不算少,你问问他们。

  黄口小儿还在这里摆谱。

通宝推:清嘴小麻籽,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不准污蔑改革开放!

  办大学是为了培养高知识人才,不是只为改变底层人的命运。改变底层人命运的方法多得是,并不需要占用大学资源。

这是说的文革的工农兵大学生还是改开的高考?

这位nyjd先生这种老是大白天说梦话的习惯在西西河持续多长时间了,过去怎么没人给治治?

家园 不管是文革的工农兵大学生还是改开的高考,

都是为了培养高知识人才,否则还叫大学?

  我说的话都是有实在的根据的,你呢?拿些虚的数据当宝贝。

家园 实名献花

我的中小学是文革时代上的,和工农兵大学生也同堂听过课,父亲是中学老师,家住大学校园,我以为我对文革期间的大中小学教育有点发言权,楼主的高论可使我……撞墙!

工农兵学员中不是没有猛人,朋友中就有这样的猛人,学术造诣我连抬头都仰望不到,但这样的个例不说明问题,华罗庚还没有上过大学呢,莫非不上大学才是成才之路?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黄口小儿,哈哈,那你肯定是皓首匹夫了。

你好像还是没有认真读主贴, [ 天棒 ] 于:2011-04-04 09:13:02 复:3360843 总阅:9312

主贴中表格明明指出,1966-1968年期间的招生和在校生数字是下降的,是1969年以后,也就是各地成立革委会恢复秩序之后,才开始的中等教育突飞猛进。66-68年是打破旧制度,付出的代价是招生人数减少,68年抓革命成功之后,新的社会制度建立,解放了教育生产力,促进了教育生产。

老兄,我敢打赌,你在本贴里的表现让你在西西河里已经没啥好混的了。你还是去找个金站写淫诗玩吧,你的前途在那儿。

  • -- 系统屏蔽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