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起个头:核电站事故与我们的对策 -- 王二狗
这些反应堆的核心部分看样子都是在一个高压密封的壳体里的。那么在更换燃料棒的时候,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是需要打开整个高压壳体,还是有预留的孔洞呢?
跟这次事件相关的延伸问题就是,如果核燃料棒变形,那么是不是非得破坏壳体才能完整取出燃料棒?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打一个比喻
1千克的 TNT 安上雷管,引爆。这叫爆炸。
1千克的TNT切成细条,一点点丢进一个炉子里面点燃,烧掉。这叫燃烧。
但是从化学反应过程、燃烧产物、产生的污染来说,没哟本质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能量在1微妙中释放出来,还是在1小时内释放出来。
核爆炸和核反应堆内发生的事情都是一样的,U253吸收一个中子,放出两个中子,产生的裂变产物也是一样的,产生的污染也是一样(只是反应堆把污染都收集起来了,原子弹显然无法收集污染产物)
能量释放的时间长短,是核爆炸和核电站的唯一区别。
面对的。
从海里提炼出来的盐有多大的可能被污染以后?
半衰期受重力和外部辐射环境影响么?
我们现在测定的都是在地表完成的,在太阳表面会不会不一样?
外部辐射诱发的衰变,计入半衰期么?测一毫克的铀235,一克的U235,会有不同么?或者说是设定背景辐射水平的?
浙江盐恐慌及思考
而且即使反应堆事故达不到核爆炸的威力,其危害已经很大了。起码比TNT爆炸要大。所以根究反应堆事故到底是不是核爆炸没有多少意义,而且可能让人不必要得放松警惕。
大海实际上是地球上各种盐类的富集场所,亿万年来,河流不断把地上的盐搬运到海里,再慢慢的被蒸发作用浓缩起来。所以地球上的大部分矿物,海水里都能找到踪迹。其中就包括很多放射性元素。举个例子,地球上目前探明的铀储量,陆地上大概5百万吨,而在海水里呢,一共大约有45亿吨。(更正,陆地上的铀实际比海水里多,见下面回复王二狗:是的,因为海洋总体积巨大,任何东西进去都是沧海一粟嘛)
也就是说从古代起,人吃的海盐就带有极其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倒是近代以后,随着现代制盐工业制造的精盐取代了粗盐,人才告别了这些“天然产物”。
从海盐到精盐,中间有好几步几步重结晶的过程。海盐里除了氯化钠之外的杂质,在重结晶的过程里就基本被剔除了。
当然如果日本附近的浅海被严重污染,而洋流又把日本的海水带到中国近海,那中国还是应该警惕的。
下面这个图片是世界洋流的概图,可以看到,日本东海岸,主要是受到日本暖流影响,日本暖流自台湾琉球沿日本东海岸向东北流动,在日本东北与南下的千岛寒流相遇,然后一起流向东方。也就是说,日本东部沿海的海水,是进入不了中国的东海黄海的。所以就算日本东海岸的浅层海水被污染,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
据说现在某些地方有人造谣说东海的盐会被污染,而且盐能带来放射性,还说将来的盐要紧缺,只能说很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
比如:聚变 --〉高温高压 --〉聚变
太阳的核聚变就是一个可自持式的核聚变(链式反应)例子。
对核电领域来说我是民科,只能从外行角度来分析大概发生了什么.
首先说一下水的物理特性:
a)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水在沸点产生该温度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
b)随着压力的升高,水的沸点相应升高.这就是压水堆内水没有汽化的原因;
c)饱和蒸汽经过进一步加热可以产生过热蒸汽;
d)泄压阀打开后,原先处于高压下的液态水会部分汽化.如果没有外来热源, 液态水和汽会达到平衡态.
压水堆内不产生蒸汽,而沸水堆直接产生蒸汽,并由蒸汽推动回路内的蒸汽轮机来转动发电机.由于蒸汽轮机需要过热蒸汽来推动,所以沸水堆设计中的燃料棒至于压力容器内的上部,这样可以迫使产生的蒸汽在上升的过程中与裸露于液位上方的燃料棒进行热交换,从饱和状态加热到过热状态.这里需要镜山口,不是老陈等河友确认, 沸水堆这种设计是否存在燃料棒裸露于液位以上的常态.葡萄河友提到的”全裸”可能是水完全蒸发后的状态.而控制棒从下往上推进,在极端情况下暴露出设计缺陷.举例来说,控制阀门除了正常工况外还有失效关闭(Fail Close)失效常开(Fail Open)状态.如果出现停电事故,控制阀至少可以自行恢复到关闭或者开启状态.由于地球引力,沸水堆控制棒在停电时无法上推,除非有弹簧之类的设计.综上所述,由于沸水堆工作原理的特性,造成控制设计上的天生缺陷.
炒人的恐惧,以便囤积居奇
外辐射一般是短期的。
正常情况下沸水堆内的液位高于堆芯几米, 上面是蒸气包.
堆芯液位测量还要防止由于某一环节失效造成所有测量点显示'高'水位.
以前的计算机程序模拟事故是给出'塌陷'液位, 就是折合成净水量的液位,比实际'肿胀'液位要低, 分析更危险工况.
很久很久以前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 不了解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