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能源真的清洁吗? -- 橡树村
前阵子,国内一做环保的朋友托我帮他查一下“Reducing with the Carbon Trust”在英国的推广情况,说是某某报纸报道说在英国如何蓬勃发展,准备在国内也推广一把。可我问了若干英国同事,无一人知晓。在超市搜索半天,也才找到几样货品有这个标识。
冰川一年最多移动几米.这个废料罐靠自身的热量应该一年就沉下去几百米了吧.
而且烧煤会导致水银进入生态圈,逐渐沉积.据说这是水银污染的主要来源. 似乎因为煤质量的缘故,在南方,特别是贵州,水银问题尤为严重.
中国能源对煤的依赖很有隐患.
只是转述.想来想去,也没别的招儿了.
关键的概念就是,核废料只有进了地幔,大家才算放心.
其实也是老概念了.就是发射卫星到太空里,采集太阳能,发电,转化成微波送到地面,再转成电.技术细节不必多说了,探讨的很多.好处也多多,主要是不受气候影响,每天准时发电12个小时,及其稳定,可以作Baseload power plant.主要问题是成本.但好像也不是不可克服的.
美国和日本早就探讨了,一直没试验.可以理解,缺钱呗.中国完全可以搞个pilot试验一下.成不成,都跟高铁一样,显示我们的实力和远见.失败了,也是我们有数据,别人没有.省得有人老说我们没创新.个人认为,这比探月意义大一些.
U235和U238的微小质量差别,熔化了
也不会分开,还是废弃燃料,根本不会再达到
链式反应临界。
熔融过程不可能自动浓缩U235,这点确定无疑,然而并不是我原来假设的条件。我设想的是足够多的乏燃料融为一体之后,自然满足临界条件。乏燃料因为反应堆结构和体积所限,受控链式反应停止,不等于更紧密更大体积的情况下不会再临界。
当然这个假设可能是错的,又或者对孔底预留空间要求太高导致不经济。碰上这种情况,加钚行不行?
还有对同步卫星通讯的干扰问题,再就是微波照射地面的安全问题。
如果能成功,可不是每天发电12个小时。因为要想在地面上稳定接收,就得放在同步轨道上,每天能被太阳照到的时间超过21个小时。
牛、羊等反刍动物食物在胃里反复停留的时间长,发酵产生的甲烷多。
生命周期法和总量平衡都忽视了一点--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的不一致。能源生产一般都是持续集中进行的,污染和能耗是可以控制或避开的,而能源消费是分散零星的,要求方便、安全和舒适。这里面最佳的例子就是取暖烧炭,直接烧木头的能量消耗低于烧炭,但烧炭的方便、安全和舒适要高得多。
都给人类丢回来嘛
飞机出事概率小,但出事了,结果只有一个(基本上);火车出事了,也危险,但还有些机会(至少人心理上是这样的)。
核电这东西,用起来是不错,但谁也不愿意建在自家附近。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需要长距离输电。而核电站的可靠性要求比其它电厂高很多,需要建更多的进出线路。北美国加州北部曾有两个堆,离加州首府很近,在1989年经当地人投票停止运行。现在原址附近建了些太阳能电站和一个新的烧天然气的火电厂。
这个项目的采购合同分包给了我们公司的亚洲分部,据我了解工艺包是从国外购买,也许有索萨的影子。看到最牛逼的评语,想到老兄的旧帖,查到如下信息:
据国内资深甲醇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贺永德介绍,国外鲁奇、林德、托普索等公司设计建造的甲醇装置,单套生产能力均达年产150 万~170万吨的规模,而国产单套投产的装置最大规模只有30万吨/年。虽然国内已能设计60万~100万吨规模的反应器,并已形成180万吨/年甲醇合成反应装置设计工艺包,但是还没有工业化应用业绩。而且从性能上说,进口设备也大大优于国产设备。比如,进口合成器甲醇的合成率达15%,国产设备的合成率只有5%~7%。这样相比较,国外的设备比国内的设备在能耗上要低8%~10%。正是因为如此,神华包头的煤制烯烃项目、神华宁煤的甲醇制丙烯装置、大唐多伦的煤制聚丙烯项目所配套的170万吨/年甲醇装置都是引进国外的甲醇合成反应器及合成技术。
CCIN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外设计的甲醇合成反应器有的在国内可以加工制造,但是要支付高额的软件包费用。比如,国外某公司的100万吨/年的甲醇合成反应器软件包要价高达350万欧元。有业内专家告诉CCIN记者,即使是在国内生产,国外设计的100万吨/年的甲醇合成反应器包括设备制造、软件包在内成本达到1亿元。
不仅如此,国外不但要索取巨额软件包费用,而且全部绑定销售相关催化剂。也就是说,你可以按照我的技术生产反应合成器,但必须在以后的生产中全部用我的催化剂。而国外的催化剂价格是国产的2~2.5倍。
虽然条件苛刻,但我们不能生产,只能受制于人。唐宏青表示,包括煤制烯烃中的甲醇装置在内,目前我国投产或者在建的60万吨/年以上的甲醇装置引进的至少有20套。“而在煤化工领域,像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这样需要进口的关键设备不在少数。”
裂变不仅有临界体积还要有密度,乏燃料怎么也U235密度不够
,除非当重水堆燃料(?),继续链式裂变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