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高铁降速,提供两个材料供对比 -- 忘情
一辆上百万美元,一整个车队维护调试检修,可是一场F1比赛下来,经常只有不到一半的车能跑完全程。家用车一般正常用用,开个几年都没啥大问题。
如果真一点影响没有,老外的原车干嘛把速度定的比咱们改造的低很多呢?
从忘情的文章分析,忘情正义性比较强,比较偏,难以说服,不太好合作。你真要用他,可能让他看你们家金库比较好。
总起来看,忘情同志是个穷者独善其身的人。是否达则兼济天下可不一定。他心不够黑。
他有家小,不可能创业冒险。
很多东西可能名义上是国产的,其实里面的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外国在华企业生产的东西也算作国产。
在铁道论坛看到一个帖子:
“列车总分为上体和转向架。四方的转向架是进口钢板,自己焊接的,焊接设备,焊丝,探伤,全部进口。轮对是东洋电器的,2型车市住友的。电机是包皮的,(进口,中国只是干外壳和贴商标)刷的油漆也是进口的。主辅空,主变,变流核心进口,中国干外壳和贴商标,油漆也是进口的。地板,地板胶进口,玻璃进口,所有继电器进口(日本,ABB)。所有电缆,所有管接口,所有软风管,尤其是受电弓的管子全部进口。真正不进口的是2型车的转臂和车顶的刀状天线。”
中国机械社区第一牛人也随口提过这事:
“不止轴承这么简单,我周围卖车轮的,卖车轴的,车辆监控的,通讯的,等等,都是鬼子的代理,大把银子弄走了,但你深说这些,国家会不高兴的,也不允许,百姓就作百姓的本职工作巴,哈哈”
“我国每次一玩,洋人大笑,德国的车轮、电机、米国的铝,鬼子成‘饕餮盛宴’了,就像‘苹果手机’,银子都被鬼子全部卷走,可叹了”
你是搞材料的吗?正好可以科普一下嘛。
你要说国产却是国外品牌,你要说不是国产,不管是哪国的统计都算在中国头上的.
桑塔纳当初引进的时候,好像国产化率只有3%,但经过几年以后,国产化率就直线上升,现在更是保有量最大之一,维修最方便之一的车型.
从高铁的车来说,初期选用国外成熟材料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用它跑250,中国人用它跑486并不表示中国人做得一定错,就像当初赛扬300A的芯片中国很多人超到450一样,能够挖掘出潜力,能够将不同国家的不同配件组合在一起,这不算自主技术什么才算?一定要零件全国产化才算?
中国哪一样装备不是经历这个阶段的?初期靠引进靠吸收,中期靠研发紧跟,后期才能超越,有哪个中国人认为中国高铁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是他疯了就是刘疯了.
由于工作相关,做过点调研:
ESRF(http://www.esrf.eu/UsersAndScience/Experiments/StructMaterials/ID15/Scientific_applications)
开展了工业应用研究,Diamond也在建(http://www.diamond.ac.uk/Home/Beamlines/I12.html)。
目标之一是开展大工业部件的研究,是完整的大工业部件,不是小块材料。切割成小样品的话,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就变了。
材料断裂和材料内部应力分布有关,在高负荷下,一旦出现一个小的裂口,就会急速扩展,导致材料突然断裂。
这张图不知道能否看到。
研究可以看这里。
蠕变也有类似的特征。
这些机理导致部件在低负荷下可以安全使用较长时间,但在高负荷下,会突然失效。
材料的失效问题,现在好像仍然没有精确的预测手段。
请材料学专家指教。
日本在这方面和德国都有较大差距。
河里真懂技术的很少,大都是一知半解,连降速不能提高安全性这样明显错误的说法也有很多人支持。
我是搞机械的,出道不算久,对材料这一块也还不大清楚,但基础性的东西不会有大的偏差。
中国机械社区有一个机械牛人对材料很精通,对中国基础工业的现状也有非常透彻的认识,他的看法和河里的主流舆论是截然相反的。
这是原来就定下350后降到250,还是在几个方案中选定了250?
可以确定的是,重庆到长沙中间基本上都是山区,250和350线路的成本相差很大。
问题在于现在已开通的高铁上豪华座满不满,长途的肯定争不过飞机。
混跑可以利用普铁上的动车组和高铁车流不饱满的空隙,350车组到寿后也可降档当250用,否则只有报废。
任做什么都不对。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