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美国海军的火箭炮支援舰 -- 妖猫drake

共:💬68 🌺4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多啊,cod4特種兵守山頭,土匪一扔煙幕彈就趕緊向後跑

GLA大兵遇到俄國裝甲車,打不過,就很流氓的往車前面扔煙幕彈....還有很多很多

家园 我当初设想的是用高速无人驾驶快艇

拆除不必要设备,速度应该达到50节左右甚至更高,装满炸弹,在上一轮火力压制下释放,在火力间歇时刚好抵达滩头,在艇底装探杆(等长或稍长于螺旋桨),接触海底后触发爆炸螺栓,切断并抛掉螺旋桨,同时点燃几个助推火箭(可用大口径火箭弹改装),保持速度一直冲上滩头.这时触发抛射药,将炸弹抛出,引爆.

基本想法是提高弹药的投送量.

家园 瞎跑平行走了咋办

还有局部水洼,可能也会短暂越走越深

家园 能不能停俺不知道,

这种火箭炮船是在太平洋战争的纪录片中看来的,远看就是无数火箭从船上发出去,近看就是一排火箭弹挨着往下落,最下面的一个落到底就发射出去。没见过对这种火箭炮的详细介绍,我想应该是电点火,中途停下来还是可以的吧。

  不过这精度肯定是不行了,这种火力准备也就是复盖射击,只要能把炮弹打到岛上就行了,误差可能有上千米。这种火力准备看上去威摄大,但守方只要有地下工事效费比极低。按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第一轮射击后岛上被烟尘所复盖,这是任何精确射击都是白搭。

  至于"在登陆过程中出现经过良好隐蔽的坚固暗堡",美军主要靠飞机和舰炮抵近射击,上陆后靠坦克、火焰喷射器甚至用推土机埋了,少数也有靠人去往里扔手榴弹的。

家园 烟幕弹对攻方反而不利。

  守方都有预先准备,看不见也知道往哪打,攻方看不见只能复盖射击,这效费比就太差了。

  美军条件与后来的志愿军不同,志愿军“远程”(二三十米以上)火力极弱,只有靠人上去放炸药包。美军有舰炮、飞机、陆军还有坦克、无后座力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这些都能在几十米几百米以外打防御工事,有烟雾反而影响射击。

  按李奇微说美军初期对付志愿军火力点最有效的武器是车载大口径机枪,只要能打进枪眼子弹就会在里面乱弹。后来志愿军吸取教训只在棱线上修工事,而且后面不复盖,子弹就没弹的地方了。

  美军这种方法也得有良好的视界。

家园 海滩不一定是单纯斜坡,水下老萨去过了怎么办?
家园 那时不象现在,火炮射击精度相当差。

  一般是先舰炮、飞机一顿狂轰烂炸,有的还轰上好多天,但这对经过长时间准备的守方效果很差。

  登陆部队航渡到中途时,怕误伤自己人,大部分轰炸就停了,也有驱逐舰抵近到一两千米之内掩护的,这时发现目标主要靠舰上的观察。

  等登陆部队开始上岸时,所有的后方对滩头的重火力就只好停了,否则太容易打到自己人了。

  按那时的火炮精度,目标在己方人员一百米左右就不能打了,而且有人上岸后很难搞清战线已经推进到什么地方。前方直接指挥炮兵也只能指到目标在哪一片,需要复盖射击才能有效,这样很可能有炮弹落在目标的一百多米以外。

  如果是现在,用激光一指,后面随便往大概方向发一炮。

  从电影《英雄儿女》中就可以看到,敌人攻到距王成四十米的时候,他已经喊“向我开炮”了。那还是固定的陆炮,目标区经过测量和试射的。

家园 还是请老兄介绍一下,给我做个科普

在小猫看来,橙色和后来的彩虹计划,的确包括了一些日后被美国海军采用的作战方式和流程,比如近岸封锁,甚至是跳岛作战。但是建立这些原则和战术的基础,却来自于猜测或者常识。击败岛屿国家需要依靠封锁作战来自于一战的经验,而早期的蛙跳理论根本没有考虑新装备背景下的海军作战,雷蒙德.罗杰斯将军提出蛙跳理论的时代还是一战前吧。

至于后来在建立空中优势和潜艇破交战优势后,美国海军才有可能去执行跳岛作战,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承受逐岛作战的伤亡和代价。

而橙色计划的基础,比如菲律宾坚持和海军优势的主力舰队,美国海军都不具有,在实际作战中采用跳岛反攻也是逐渐选择和改变的结果,这样在计划制定基础都丧失,战事发展过程都不依计划的过程中,橙色计划或者说美国海军之前所有计划的意义,个人认为是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

家园 彩虹是相当完备的战略预案

你所说的橙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以坚持菲律宾为主要基础

但橙色6号就是假定菲律宾已经丧失,并且美国海军主力舰队无法对日本海军形成优势, 在此条件下, 美国海军应该沿着南太平洋岛屿链逐渐接近菲律宾, 然后在关岛或菲律宾沿海与日本舰队决战

橙色5号还是4号则是非常积极的进攻战略, 要求实力完备的美国海军沿着中太平洋岛链直抵并封锁日本沿海

整个橙色方案系统于1921年还是23年基本定型, 以后的美国海军参谋人员只根据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对其做相应的修正.

家园 哦,看来是我看到的资料不足造成的

对于美国海军战前计划缺失的指责,一方面来自原资料作者,也是我的看法,除了推演各种大战略的步骤和情况外,对计划的细化方面,美国海军做的也并不好,无论是跳岛还是逐岛,美国海军在装备上的准备都很有限。

不知道老兄有没有介绍各版橙色计划的资料?如果有希望老兄能分享一下,我是需要补一下这面方面的

家园 凭记忆写的,先垫个底吧

彩虹计划是20年代美国军事战略计划的总称。根据针对对象的不同,又分为“红色”(对英)、“黑色”(对纳粹德国,于30年代中加入彩虹计划)和“橙色”(对日)。另外还有一些其他“颜色”,针对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国家,或者是作为以上三种颜色计划的补充作战方案,比如“粉红”,就是计划在对“红色”作战时,入侵加拿大的方案。

制定彩虹计划时,美国正处于综合实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具备称霸太平洋的各种实力。但当时美国的最大假想敌却是日本以及在背后支持日本的英国(但英国并不愿意与美国发生冲突),因此美国必须考虑到同时与英日开战的可能性。这就是美国在一战后的造舰竞赛中按双强标准建造军舰的远因。

但20年代初的紧张局势随着华盛顿裁军谈判的进行逐渐缓解,美国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外交交换和运作,以《九国公约》(尽管主要内若是对华的)的方式换取了英日同盟的解散。这样美国就不用再面临两洋作战的局面,彩虹计划中的“红色”方案便被放弃。彩虹逐渐只剩下针对日本的“橙色”方案,后来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在30年代中期又加入了对德国的“黑色”方案。

橙色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消灭日本国力,促使日本最终投降。但在条件想定上却有多种考虑。

橙色1号的想定为:日本突然发动对美战争,并派出大量陆军登陆菲律宾。橙色1号对此的对策是,在菲美军应迅速放弃马尼拉等不易防守的地区,龟缩至巴丹半岛坚守半年;在这半年内,美国海军应迅速建立起通往菲律宾的补给线,并运送美国陆军前往菲律宾,与日军在菲律宾决战,消灭日本陆军,然后再夺取台湾、冲绳,直到最后登陆日本本土。可以看出,在这个方案里,美国陆军是对日战争的主体,海军只不过是运输队和护航队,可想而知美国海军对这个方案并不乐意——二战中美国海陆军的矛盾不比日本差。

橙色2号则是一个以海军为主体的想定:美国陆军在巴丹啃腌菜的时候,美国海军则出动全部主力,主动前往日本沿海寻找日本舰队主力并与之决战,彻底消灭日本海军,然后封锁日本本土,强迫日本投降;对于在菲律宾的美国陆军,海军只提供最低限度的运输和保障力量,确保陆军能够拖住在菲律宾的日军。同样的,这个计划也遭到了美国陆军的冷眼。

还有其他一些想定,比如在中国开辟战场、美英共同夹击日本、日本袭击巴拿马运河等,由于需要复杂的外交运作和军事协调,在“橙色”计划中都不是主要内容。真正对太平洋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是橙色6号计划。

橙色6号计划在刚制定完毕时,因为其极端恶劣的战略开局而被定为预备案,相对来说前面的1号和2号是主案。橙色6号想定为日美战争一开局,日本就获得极大的战略和军事优势,而美国则丧失了全部海军主力和机动兵力。在此情况下,美军应加强南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在缺乏舰艇和基地的条件下,沿着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群岛等到达菲律宾,与日军在菲律宾海域进行决战。除了想定恶劣以外,这个方案还要求海陆军协调一致,共同前进,这让独立情绪浓厚的美国海陆军对它都不会有什么好态度的

在纳粹德国崛起后,美国海军再次面临两洋作战的困境。因此美国对橙色方案做出一定调整:加入了德国或者日本破坏了巴拿马运河的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原先的攻势战略调整为初期防守,用潜艇部队去消耗日本的经济能力,待美军兵力集结到一定程度,再向日本发动战略进攻。在这种战略指导下,美国海军在1941年将指挥体系改革,将原来的统一的美国舰队分为两洋舰队,这样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可以专心从事本区域的作战行动,而无须顾虑其他地区的海军行动。在物质上,美国于1938年通过的《两洋舰队法案》本质就是针对这种战略形势的改变来为未来的两个舰队建造装备。

基本上,橙色计划系列为美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指导和技术要求。根据不同的战术想定,美国海军在20年代就开始了航母特遣舰队战术(最初目的是为了消灭日本的小规模袭扰舰队和为主力舰提供侦察)、大型舰队潜艇技术、海上加油技术、移动维修舰队等未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的各种技术。

赠品:日本海军的九段邀击

针对未来美国的攻势战略,日本海军也确定了自己的海军战略,这就是对马海战模式下的“九段邀击”。根据太平洋的广阔地域以及丰富的外围岛屿,日军将未来与美军的作战经过划分为九个阶段,分别用大型潜艇、中型潜艇和远程陆攻(在航空兵实用前则是潜艇和战列巡洋舰)、小型潜艇和舰载机、水雷战队、巡洋战队,以及最后的主力舰队与美国海军进行决战。由于菲律宾是陆军的事情,海军的战略想定中没有考虑海战以外的其他事情。

九段邀击战略催生了远程陆攻、93式鱼雷、水雷战队编制和战术等一系列未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兵器和战术。

美日双方在战略设想中都将马里亚纳和菲律宾定为决战海域。区别仅仅是各自的设定中都将自己设定成这次战争的胜利者。

赠品二:太平洋战争初期美日战略的执行情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首先面对最恶开局,但海陆军分别按照自己的希望执行了橙色计划中的不同预案,如陆军退守巴丹并坚决要求海军在半年内将援军运到菲律宾;而海军则迅速加强前进岛屿的支援能力建设,以为未来跨越中太平洋做准备。但最后,现实迫使双方都不得不放弃以己为大的战略预案,采用了需要协调一致的橙色6号方案,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由于实力的增强,海军和陆军又分别按照自己的喜好开始执行不同的橙色方案。没办法~```强扭的瓜不甜。

日本面临的情况却很不符合战略想定。由于一开始就彻底消灭了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日本海军必须采用攻势战略。但日本海军对此却没有做出周密的调整,导致出现了中途岛战役这样的明显不符合日本战略的作战行动。在随后的南方作战中,实力日渐削弱的日本海军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到了真需要进行决战的马里亚纳海战时,“九段邀击”的大多数前提条件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决战必然是要失败的。

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duanjian,史文恭,
家园 决定还是先查一下资料

发现有一本War Plan Orange: The U.S. Strategy to Defeat Japan, 1897-1945

准备找地方弄来看看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美国海军的火箭炮支援舰(二)

二.专业的火箭炮支援舰登场

直到1943年,美国海军反守为攻,开始经由中南太平洋与日本海军逐岛争夺,而这些戒备森严,防守严密的岛屿大多面积不小,战场改装的5英寸航空火箭射程有限,无法有效的覆盖全岛。好在海军部此时已经是食髓知味,正式要求后方船厂设计建造专业的“火箭船”,代替战场改装的“LCI火箭版”执行压制任务。

经过研究和实验,LSM Landing Ship Medium中型登陆舰被选中作为新的火箭支援舰母船,海军这么做的考虑有两点,首先LSM的运载能力远大于LCI,能够承受更大的发射后坐力,因此可以搭载更重更多的火箭发射器,其次LSM的防护和浅吃水使其有能力接近到滩头水迹线300~350米以外。在如此近的距离下,火箭几乎是出膛后便砸在守军头上,更容易保证支援火力精度,弹着点辨识和海陆联系协同也更为方便。

在美国海军计划中,根据对母船的改装程度,火箭炮支援舰大致被分为两种。改装程度较低,基本保留中型登陆舰整体布局,可在日后拆除火箭发射器恢复为登陆舰的称为“临时火箭支援舰 Interim LSM(R)”,这些火箭炮支援舰保留了LSM右舷的上层建筑,船体前部甲板和左舷则被用于安放箭发射器。此时美国海军船厂中正好有一批中型登陆舰尚在建造,海军便从中挑出12艘直接进行改造,这批LSM的原定舷号从188到19,9因此其新的舷号也被定为LSM(R)-188至-199。

由于改造仓促,“临时火箭支援舰 Interim LSM(R)”所搭载的武器也是各不相同,LSM(R)-188至-195装备了航空用的105毫米火箭弹,而LSM(R)-196至-199则装备了85毫米的火箭弹。不过战场不等人,在1944年的Kwajalein登陆战中,一批土法上马,由前方机械师自己在中型登陆舰上焊接航空火箭发射器改装而来的“火箭炮支援舰”随美国海军的的登陆艇大军杀向滩头,以前所未有的凶悍弹雨证明了LSM(R)改造计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LSM(R)-188至-199这十二艘“临时火箭支援舰 Interim LSM(R)”的首次实战则要等到1945年初的冲绳岛登陆作战。在这次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两栖攻防战尚未拉开序幕之时,美国海军便依靠侦查确定日本守军在岛上修筑了前所未有的坚固和复杂的防御工事体系。

为了能够压制和摧毁日军的滩头防御体系,美国海军将手中的全部火箭支援舰一股脑推向滩头,于是密集的火箭弹雨越过慢慢向滩头靠近的美军登陆集群砸向了日军的滩头阵地,但当日军的火力尤其是大批埋伏在反斜面阵地上的隐蔽火力点突然开火之时,被寄予厚望的LSM(R)并没能实现完全压制敌军火力的预期效果,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虽然LSM(R)的战场初啼不能算是一鸣惊人,但在1945年接下来的一系列对太平洋日占岛屿的攻击中,LSM(R)始终称职的担任“火雨撒布者”的角色。出于对LSM(R)的信任,美国海军决定为对日本本土的最后一击专门建造一批“超级火箭支援舰”,甚至专门为其命名为“Ultimate LSM(R)终极火箭支援舰”。

U型火箭支援舰仍是以LSM船体为基础,但较之之前的I型,U型舰完全拆除了LSM原有的上层建筑,改为在舰尾中部建起新的舰桥。由于舰首和船体中部空出了一片空旷的甲板,U型火箭支援舰的绝大多数武备都排布在舰桥前方的甲板上,只有双联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内装在舰尾两侧。

在武备方面,U型火箭炮在舰桥前方安装了一门标准的单装5英寸 L38舰炮,而其杀手锏则是装备在舰体中部甲板上的十部可全向射击的MK102 5英寸火箭发射器,一次装填可以进行数轮毁灭性的齐射。MK.102装备了三种不同射程的火箭弹,2000码射程的火箭弹采用了海军的8英寸榴弹作为战斗部。5000码射程的火箭则使用标准的5英寸榴弹作为战斗部,而射程最远的10000码火箭弹使用了3英寸榴弹作为战斗部。

十部火箭发射器分为左中右三区布置,左右各四部发射架,剩余两台布置在船体中轴线上。所有发射架由两部装载在MK.14瞄准仪上的MK.51射击指挥仪指挥。

U型火箭支援舰的威力如何?每个火箭发射架能在一分钟之内将24发火箭弹倾泻而出,其弹着点大约能覆盖半个足球场大小的一片区域。240枚火箭弹的轰击至少等于一艘重巡洋舰8英寸主炮齐射的效果,而MK.102发射架也拥有恐怖的装填能力,每秒钟可以装填4个发射架,也就是说60秒之内U型火箭支援舰便能准备好另一次集火齐射。

吸取了此前日军采用反斜面阵地躲过火箭炮支援舰毁灭性火力的教训,U型火箭炮支援舰除了装备火箭发射架和平射炮外还额外加装了4门4.2英寸重迫击炮。每门迫击炮配备7人的炮组,包括炮长一人,弹药长一人,两名弹药运输员,装填手一人,瞄准器操作手两人。 4.2英寸迫击炮弹弹头质量达到25磅,可选弹种包括白磷燃烧弹,发烟弹和装填TNT的高爆弹。

美国海军为了应付预想之中金城汤池,塞满叫嚣一亿玉碎狂人的日本本土,一气在南卡罗来纳和德克萨斯的休斯敦的船厂中订购了48艘U型火箭炮支援舰,其舷号为LSM(R)-401到LSM(R)-536。可惜这批强大的弹雨制造者却没能在日本本土的滩头登陆战派上用场,当它们刚刚踏上驶往西太平洋的慢慢航程时,却传来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消息。

当对手和目标突然消失的时候,代价高昂却用途单一的U型火箭炮支援舰立刻成了“白象”一般的废物。无奈的美国海军只能留下12艘火箭炮支援舰,将剩余的36艘作为废船变卖拆毁,要知道每艘U型火箭炮支援舰的造价高达百万美元。而幸运的剩余12艘支援舰则被小心的封存起来以备他日重批战袍。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美国海军的火箭炮支援舰(三)

通宝推:蚂蚁不爱搬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好意思
家园 终于有牛了,高兴中

猫这第二节要是有图就好了,看看美海军版卡秋莎的威力如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