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最后一根稻草 -- 季侯

共:💬502 🌺3235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在一篇文章里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了

所以容易让人误解。我罗列一下:

1.楼主的收入不算低,根据上下文合理的猜测在24万以上。这是后面很多人批评楼主的主要动因之一。

2.但楼主的有效家庭收入不足,从上下文推断,楼主家庭的总收入并不算高,大体我估计在30万左右。加上老父的病,每年单是医院就要扔进去一半左右。加之可能除了上有老,还有下有小,一年下来确实不会剩下什么积蓄。

3.楼主的真实意思应该有两层,一个是应以家庭为单位扣税,按是否有老人和小孩退税;另一个是不希望看到投机赚钱比做实业赚钱多,尤其是不希望看到全民投机。

4.其实就楼主这种情况,我估计是个人理财上有一定缺陷。每年应该保持家庭收入的1/10左右是保险,尤其是对楼主这种收入层次的人。老人家要是有一份一年2万左右的保险,你现在花的医疗费用报掉绰绰有余(大约100万左右)。所以如果楼主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保险的话,赶紧买吧。国家不管你,你自己不能不管自己啊。

5.我个人倒是对未来有信心,目前这个国家还有纠错能力,这也是我现在还没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6.税改的最终方案还没出来,预计最终很可能起征点调高到5000元左右,你的数字还会变的,也许反而成了少了几十块钱呢。

家园 副处可以了,退休时会加半级,就是正处了。
家园 岛上80万可以买到两室的房子。

每月有三千多的物业费和物业税。夫妻都在岛上工作,至少一人在花街中层的话税前可以有三十到五十万。物业税和利息支出不再交所得税。

每月房子上支出七八千的样子,还能剩一两万的样子。

家园 老兄这话也很实在,花
家园 这个我得说,您对上海市区的房屋现状并不是很了解

首先,120平米(注意,不是150平米)的两室一厅是不是豪宅? 恐怕西河没人好意思说是豪宅吧。就算作为两房面积稍大,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上海搞出一个变态的规定,大城市中超低的容积率。 要是像香港一样,80平米的三室两厅,恐怕好多人也会欣然出手。但是,上海你有这个选择吗?

——换算成"尺",那就是不打折的香港所谓的千尺豪宅了

正经的说,上海100平米左右的二室一厅好找的很,八十多的三室一厅也没啥稀奇的。事实上如果真要向香港居住方式看齐,七十平的三室一厅,五十多的二室一厅中环内照样有的是,无非是觉得房子旧、社区差、不够有面子。这种心理真的没啥错,但说上海没有这种选择的机会,那就不是事实了。

其次, 在中环附近。不是上海的河友注意,中环是上海的一个环状快速线,比北京的3环远, 略近于北京的4环。 这个中环距离市中心大概15公里,开车大概40~60分钟, 搭地铁、公车辗转也是1个小时左右,基本上是小白领能接受的范围。

——其次,在轨交网基本成形的现在,住在外环附近上下班就在可承受范围内,我曾经在没地铁的时代每天横穿上海整个市区东西上班好几年,也没觉得不反不行了。

在这样的地段,这样逼仄的空间,这样高昂的价格, 加上匪夷所思的高按揭贷款利息,让年收入在美国也是前20%的“精英”无法承受,这才是荒谬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上海的房价现在是过高了,但我得说,上海中环以内的地段,除了少数个别地块外,绝对已经是很好的了,正如下面所说,在美国大约相当于曼哈顿本岛上,在日本属于东京都原江户城下町附近。另外,现在中国的按揭贷款利息真的很高吗?问问现在的民间实际利率,或者参照一下欧美的按揭贷款吧

PS:中环边上房子都要三万五一平了?!怎么一上午又就涨了上万啊啊啊。那还有内环内地铁旁,低容积率高绿化带好学区的精装修次新房,有三万不到的,大家快去抢啊

家园 对不起,我们不住在您想象的野蛮人保护区,不靠游泳过江

陆家嘴街道位于浦东新区西北部,东起浦东南路、泰东路,南沿陆家渡路,西部和北部紧靠黄浦江,陆地面积为2.10平方公里

小陆家嘴还只是陆家嘴街道的一部分,曼哈顿岛不到2平方公里?

过江,没私车的我们靠乘地铁或是公交,很方便,对不起,我们不爱每天游泳过江。

家园 简单再回复一个:上海中环边上二室一厅新房大约售价在二百万

中环边上新商品房二室一厅面积普遍在100平米左右,稍微小些九十平方也不是找不到。单价现在一般两万出头一些,算上税费简单装修等,一般来说250万内搞定差不多。当然,算上贷款利息就没法说了。

家园 严重同意.花
家园 歪个楼,谈谈白领最该关注的是自身的健康

缘起是我去年因工作相关接触的一份研究报告,是境外

保险相关机构关于我国白领健康状况的统计报告。另外

是前几天四大会计事务所美女过劳死和腾讯北京公司员

工过劳死的传闻引起网络争议。说实话我很惊讶,惊讶

的不是过劳死的新闻,而是仅仅有这么少的被报导和讨

论。

即使不看什么统计报告,从自己身边的人发生的事例来

看,白领严重健康问题是普遍现象。这里我没有一点夸

张,我既不卖保健品也不推销保险,没有夸大的目的。

最普遍的不是过劳死,而是长期高压力工作带来的不可

逆转的身心损伤。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

病。。。不要以为体检过关就没事,长期损伤不是简单

能体检出来的,而且今年体检过关明年不一定能过关。

在单位上班突然一命呜呼的概率确实不大,但本来70

岁死于癌症的搞得50岁就得癌症的概率大得远超你想象。

在这个版发这个文,我想说的是:少关注60万还是20万,

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高阶级还是低阶层了吧。多关注自己

的性命。西西河里某大佬文章中说了:在死亡面前,我们

是平等的。

20年的寿命和长期的病痛值多少钱,聪明人算得出来吧。

不要说公务员和体制内的就活得舒坦,可以去查查(网络

或者相关文献),他们的身心健康程度在人群中是偏低,

勾心斗角不是那么好玩的。还有,一线城市一套房就那么

重要么,白领中大多数人还是有空间作减法的,我的建议

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劳动压力、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即

使降低收入、减低地位。以下是一位专业的朋友给我的建

议:同一工作超过两年,要至少完全切割的休息三个月。

完全切割是指休息之后的工作不与以前工作有任何联系,

至于是辞职还是换部门自己看着办。

在劳动节前发文,最后说一句,劳动节的本意是要大家

少劳动的。

家园 去年1月一个26岁的师姐脑溢血

没有家族病史,个人没有高血压血管畸形什么的,纯粹是延期毕业压力太大,还好她发病时反应快且正确,抢救也及时,恢复的在脑溢血中算非常好,但是终身讲话和行动都不会利索了。如果早知道会付出这样的代价,学位又算什么呢……

每年单位体检查出来一堆结石、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玻璃体混浊、晶状体混浊,这些本来都是40岁以后才会得的病,现在在年轻人里非常常见,我自己查出来青光眼,半算遗传半算职业病。30岁下脑溢血的也不罕见,我听说的都三个了,除了那个师姐以外都不是生物医学相关专业,自己不懂自救,直接死了……

每年定期做高质量的体检,平时注意健康,投好保险,真的非常重要,不然赚再多都不够看病的。

家园 你说得很对

你举的例子其实现在很普遍了,高压力的工作实在是杀人利器

但是我想针对你说的两个解决方法(体检、保险)说一下

因为我们家有两个人就分别干这两行

1)体检没太大用,普遍的情况是:该查的查不出来,查出来的不够影响你的决断。高质量的体检,贵些而已,PET查癌?贵且没用。有钱不如休假一个月。

2)保险。没用,赔不赔是一回事,能赔多少是第二回事。赔了你也悲剧是第三回事。

工作累,压力大,辞职不干是正道!

家园 关于医疗保险的说法是错的。

你说的花2万元的保险,这个保险是说给他父亲用还是说给他用?如果说是给季候用,这个倒说过去,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你说是给他父亲用,这个,你当保险公司是慈善组织呀?商业医疗保险只能买给健康人,要买保险必须先检查身体,同时还必须如实告知半年(或者一年内)是否住过院。上述中有一项达不到,就是买了保险还会被追述取消的,何况是一个正在重病花钱的人。

他父亲的病是他最大的负担,但在现在的中国是无法解决的。

在ICU病房护理期间,按照他的说法,1年60万,原来我以为他是用了很贵的抗生素。但仔细算了一下,他平均一天的费用是1700元左右,这个费用在ICU病房是正常护理费用。应该说,医院并没有坑他。正常情况下,二甲医院的ICU病房的费用也是在2000元以上,而抢救期间,则会高到5000元到8000元。

ICU的主要的费用是抗生素、体外营养液这两大部分,体外营养液是肯定不报的,而按季候说他每年只能报20万,也就是三分之一,我怀疑他的抗生素也可能不在医保范围。季候现在可能的办法,是再检查一下药单,多用医保范围内的药,以便减轻压力。但我怀疑,这方面能改动的很少,他父亲的病,需要的药可能真不在医保范围。

PS:老人超过60岁后,康宁保险就不给保了。国外的保险不知道怎么样,不过我觉得,他们只能更黑。

家园 倘或公司经营者想避税

其实上班族也连带少交。最早在一外贸公司,哦当时好像还没开始收个人所得税,忘了。

后来在两个企业,都是没有交过个人所得税或者是少交。

记得清晰点的是后一个本土企业,发工资时都让在金额减少一半的工资表上签字。财务明确说,老板吩咐的。

家园 朋友刚回国就告诉我他认识的人有几个得癌症走了

有男有女,都才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发病很突然,因为谁都想不到这么年轻自己会得癌症。

很多人在骄傲于国内积极向上的气氛,包括我,但没人说这个气氛是由多大的压力在推动的。

家园 认同。个别同志的帖子已经是为辩而辩了,

是看到工人想起才看的报上的新闻,笑不停。

美国佬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在某地演讲时,就自称“我是一个工人”。

就算假嘛、应景,也好过忘了工农传统的啊。

财政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白领、工人、农民贡献出来的。

你只要对比双方的工作强度,稳定性和最后的收入就可以了。

另外想起,美国洛杉矶的码头,在哪一年,具体忘了,好像07,反正时常罢工,也不止一年,印象中一到海运旺季就开始闹腾。码头工人开保时捷(这是在当时《金融时报》的文章里看到的,码头工人罢工一事,当时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

有部早期的黑白电影,讲码头工人的境况和抗争,好像是叫water front,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相比那会儿,至少长滩、洛杉矶码头工人的境况当真是改善了许多,类似书本里的社会主义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