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白鹰之翼——波兰翼骑兵简史-1 -- 路人癸
当时日本的弓箭,马匹,盔甲,长毛(竹枪)等常用装备与欧亚大陆的强权相比都是笑话。火枪与那些烂装备比就鹤立鸡群了。
欧洲有了燧发枪,纸包子弹的时候,战斗射速也不过1发/分钟左右。能准确瞄准射击的距离约100米。这其实在面对重骑兵时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这种枪在17世纪初才出现,应该还没在东欧普及。
实际上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的军队中,火枪的比例占一多半,时间是17世纪初。但这需要一套国家体制来保证。火枪的最大好处是弹丸和火药方便大规模生产,比箭要容易。但枪和弹丸要标准化,人员要经过训练。训练一名火枪手比训练一名合格的弓箭手要容易,但训练一个方阵的火枪手就要麻烦不少了。火枪的麻烦在于装弹射击的过程,以及队列,弓箭手的训练难点在射击精度。而一个方阵的弓箭手,不需要那么高精度,实际上要容易些。此外,要使用大量的火枪部队,需要熟悉队列命令,懂地形学,测量,后勤等专业的各种军官。不能拘泥于贵族。所以与社会体制也有关系。日本有个很稳定的职业军人和职业工匠阶层,这方面倒容易一点。
不是指有选举资格的
经过训练的步兵,在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刺马不刺人,应该有将近100%的命中率吧_那么大个的目标啊!
那么在高速情况下被步兵刺中的骑兵,不也会造成混乱和缺口?
鱼鹰的古代军队系列不错,拿来做文很好,但是确实国内没有什么杂志集中做这个,过去的战争还有较量都做过一些,但可惜总是极少数
首先是火力密集和持续的平衡问题
16、17世纪的前膛火绳枪和轮燧枪装填动作繁杂,发射烟尘大,三发之内就会烟尘蔽天,实际上做不到瞄准射击,因此步兵面对采取松散队形冲击的敌方骑兵必须要用密集队形排射来达到有效的面杀伤,保证命中率,这点上骑兵就占便宜的多,他们是攻击摆成方阵的敌方步兵群,马枪打个大概总是能砸到人的。
但是密集排射在火力持续性上又很成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引入中国弩兵的迭射队形,也就是一般认为日本三段击战术,分排进行装填、瞄准和射击,但是这个队形对射手的训练要求很高,需要部队拥有出众的作战记录和合练经验,印象中欧洲到了俄土战争时代才熟练的使用这种复杂变换的队形。
其次还要解决克制骑兵冲击的问题
信长的长莜大捷,火绳枪部队除了使用三段击外,也使用了野战筑垒——木栅加壕沟,中国宋朝和明朝的部队都拥有野战用的木城(其实也是木栅)等装备,其他如铁蒺藜等,都可以克制骑兵利用远程部队装填空袭发动正面冲击。
欧洲远程部队中,威尔士大弓手有插木桩还有打小型陷马坑的特殊技能,但是这个招数火绳枪部队却很少采用,西班牙长矛+火绳枪混合方阵,其实就是以长矛手作为屏障,为装填中的火枪手提供掩护。
另外就是德国捷什卡农民起义军使用的大车部队,类似中国明军得火器车营,也能够比较好的克制骑兵正面冲锋,不过也算是一种无法推广的诡异战术。
欧洲最后解决火枪兵克制骑兵的问题主要靠的是霰弹炮兵和刺刀发展,注意我说的是最后解决,15世纪开始火枪帮欧洲骑兵逐渐淘汰了盔甲,这从哥特式-过渡式-文艺复兴式-17世纪重骑兵cuirassier(法)的四分之三盔甲再到最后的胸甲骑兵可以看出,全身重防御发展到极致也赶不上火器威力的提升,最终只能逐渐减小防御面积,搞重点防御,最后干脆被淘汰,速度成为骑兵唯一的保护。
在中国方面,步兵火枪也发展出了枪托装刀射击后可以变为斩马刀的特殊型号,戚继光改进虎蹲炮也有以霰弹对抗满洲骑兵的意思。其实唐代的弓兵曾大规模装备陌刀,比较好解决了远程部队对抗近战骑兵的问题。
在巴勒斯坦民众眼里恐怕哈马斯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这个就是哈马斯最大的本钱。
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始终依靠他国援助是直不起腰的。对于没有石油的哈马斯或巴解来说这个问题就更重要了,不用以色列干涉,只要一场天灾,脆弱的巴勒斯坦就会有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了。
好刻薄
那谁说的,口才好的人应该花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到现在有多少年了?以色列的经济封锁、军事扫荡也进行了不止一次,可是形势还是摆在那。现在加沙地带已经彻底成为以军的一块禁地,没有重装甲掩护,地面部队是断然不敢贸然进入的。
长期的紧张局势对巴勒斯坦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都有很大阻碍作用,一旦阿拉伯金主石油枯竭,巴勒斯坦打算靠什么在中东立足呢。
貌似没听过…………
关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波兰军队的书,都不错
确实用了他们的东西
就是往大概方向扎而已,尤其是做防御队形时基本是保持一个固定姿势等着对方往上撞啦,不然在接触时很容易受伤的。
至于骑兵和步兵其实队形密度差异很大的,骑兵冲击的正常间隔是3米,步兵是肩并肩的密度,而且骑兵各列之间距离较大,要差两个马身以上了,防御时步兵前后列距离也就是半米左右了。所以接触时对队列影响效果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