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阅读笔记】笑影泪痕 -- 意闲

共:💬57 🌺122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还是更喜欢倾城之恋

不为别的,只为这一句。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她一生的支撑点。有些东西是可以独立存在于所有文明之外的。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们都很现实,很功利。

********

你的这些读书观影笔记写得真好。

文字平和柔软,内容精深广涵。赞。

DEL
家园 这个

这么比下去的话,写文章的人人格上都得做烈士才好。

其实她提自己的身世并不多啊,君不见这些全部是佚文吗?张爱玲生前并没有告知于世的打算。至于说到身外的世界,张以来对上海的摹写,自成一派,你到现在都可以透过她的笔,去看待上海,或其一部分,怎么可以说她视而不见呢?一个出色的作者,第一要务,就是观察,张的众生相,还不够生动刻骨吗。

这个
家园 DEL

至少看文的时候,我没把她当成烈士。萧红的人格我不了解,经历只是略知一二。但单从文的感觉上,就是这样。

同样,张的自私是渗透到文章里的,以至于她的文章都构建一个非常灰色非常自私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并非真实世界,而是她自己构建的,然后再困住自己。

你说这不叫活该,叫什么?

至于作者的第一要务,这东西众说纷纭吧。

DEL
家园 你所说的真实世界

其实也是你眼中的世界啊,为什么你的是真实的,她的就不真实呢?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加诸了她自己的色彩,既然你用了“活该”这么重的字,那么显然你不欣赏她看世界的方式,真正何必去强求她呢。

我说的是对写作者人格上的强求,比作为烈士罢了,不是字面意思。不过我觉得我和你正巧反过来,我对萧红没什么兴趣,却不喜欢“活该”这样的话对待她,或者张爱玲。这是我的想法,而正是这样的心情,我才会认真对待张爱玲写的东西。很显然,我对世界的看法和你的也不一样,缺乏交集,所以没什么必要继续“活该”来“活该”去。就到此为止吧。谢谢。

家园 这句话

很悲观,退回张爱玲身边,捋过她看过的那些人和事,下笔是这样,我觉得也难免。也就是因为一点点的支撑,她经历过我们都知道的起落。

谢谢你,其实是书影看对眼,写什么很其次了。如若有空多写哦。

家园 关于真实与生活

有诗云:"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网上交流很容易落入此境,所谓隔着屏幕表错了情吧。不过,我觉得和你可以多说几句。

不怎么写是因为,一来才学的确有限,不擅行文,写的兴致也不高,要写也只会写些土得掉渣不合时宜的傻话; 二来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极为简单,想想没啥好写的。最根本的还是没什么时间。

这里多说两句是因为我最近看了一部不错的电影,就这个话题有些感觉触,顺便推荐给你。你也许会喜欢。也许会和我一样落泪感动。 Adam 2009年的。比较真实又不乏唯美的片子。故事和男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想起张爱玲和她的为人及文字里的那种常人难于理解的真,很多时候会让人不舒服的真。

也许她也是Asperger Disorder患者。

也许天才的她仅仅是通过笔下人物的命运探索一个个生命不同的活法, 余华不也是说其热爱写作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能够活出不同的人生吗。

也许她是通过自己的文字询问那个已被前人问过、讨论过千百万次的,无数人仍在询问的问题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a simple question; one that tended to close in on one with years. The great revelation had never come. The great revelation perhaps never did come. Instead there were little daily miracles, illuminations, matches struck unexpectedly in the dark."

谁又能真正知道呢。。。谁也无法生活在别人的躯壳下,象杀死知更鸟里所言。

生活里,真真假假的东西很多,即使有一双慧眼,也会常常觉得难于分辨。假大空的东西听上去都很美好也让人很激昂。"fiction has to make senses, but truth doesn't " 而现实毕竟是现实。不过世上总有George Costanza那样的人,Seinfeld里的。他的理论是如果你自己真心认定你讲的不是假话,假话也就不是假话了。赫赫。

很多时候真话会让人难堪、不堪、尴尬。记得Summer of 42里Hermie第一次和女孩儿看电影,一直把人家的胳膊当成胸抓着,散场后他同去的哥们儿告诉他这真相时,他的恼羞成怒。赫赫,好玩儿也真实。对此我印像很深。人通常怨恨恼怒伤害那些真诚的人,那些真正真心对自己好的人。有时也许我们真的脆弱得"can't handle the truth."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说:"After he no longer meant what he said, his lies were more succssful with women than when he told them truth."

这个表述并不局限于爱情和女性。应该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感触的托喻吧。

想起电影 The Invention Of Lying.那些不甚真实的种种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Artists use lies to tell the truth, while politicians use them to cover the truth up."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很多的人会选择不说。于是有了王小波定义下的沉默的大多数。

其实,白毛女为什么不嫁黄世仁这种问话以及宁在宝马里哭的现象不是孤立的,也不应该是新鲜的。有人这末说了也这么做了,也有人唱着高调或不言不语地在做同样的事情。这种事情以前未必就没有。大概只是不曾报道而已。太阳底下这算不算新鲜事? 我以为我们现在能听到看到这些信息,那怕是负面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恰好是社会传媒的某种进步。Never let me go 学校对书籍里关于性知识的处理不很好笑么。

当然象张爱玲这种认定"爱,就不问值不值得" 的很"傻气"(胡兰成语)的小女生,是不会算计这么精明的。否则她肯定不会一生如此艰难。这也是有些说一套做一套的"聪明人"肯定不会活得很惨的关键。"聪明人"拿别人的命运、信仰和生活,祭坛。

无可置疑,主流媒体应该宣扬正面的东西,抑恶扬善。但那些被不遗余力宣扬的东西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不多的,且少人实践的东西。张爱玲也许没有这种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文字的影响力吧。一个当时没名的穷酸文学女青年。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在"人间播种光明和希望"的使者。真的是傻气,可惜。嗯。

人生。一世。谁不愿意过得好点儿,谁不愿意尽可能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点儿呢。谁不愿意听点儿好听的呢。张爱玲应该也不例外吧。

不在某些位置上,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啦,谁也不比谁高尚灿烂多少。只不过有人幸运些,尚未面对过惨烈的环境,去做某种不得不做的残酷的抉择吧。

我自己就是。很幸运。希望我永远也不用面对生活的惨烈状况。就这样安静平凡地存在着。那怕有浅薄和胸无大志之嫌。呵呵,自嘲一下。。。

张爱玲的一生自有她的意义和道理。不会仅仅是红尘中跟随其身后的无绝的耳语。尽管永远众说不一。对于宝马女许是一种笑料,对于痴情女许是一种警戒。。。

"You have to accept that sometimes that's how things happen in this world. People's opinions, their feelings, they go one way, then the other. It just so happens you grew up at a certain point in this process." 我喜欢这句话。

我以为能为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在日常琐碎里发现和创造些快乐与美丽,已不虚此生此行,其他种种皆为虚妄。。

生活用零散的细碎和人们难以抗衡的耐心,一方面打磨出我们思想和眼锋的锐利,同时也打磨着某种性格的坚厚与圆滑。我们能做到的最多也就是让手上的日子和心境,在这种打磨中变得更加安稳,绵长。也许这正是"in order to enter into harmony with it" 的必经之路。

最后一个原因我不爱动笔了,因为我发现我是跑题达人之一种。。。

家园 这文章居然有人投草,是何缘故?
家园 喜欢张爱玲就做够有被投草的理由了

<。)#)))≦ MM你自己的文章不也一样吗,文字情感都是次要的,政治不正确就足够让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藐视你了。

家园 读与写

谢谢你这一篇心里话。我觉得有的话,也许你不止对我说,更对额外要求张爱玲的人说的吧。

我看过Adam,不过没有联系过张爱玲,你说的这个角度很特别。我看过Dancy演的The Jane Austen Bookclub,一堆简粉小说里,这本还勉强可观,改编的电影也有可圈点之处。

奥斯丁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张爱玲不一定排在优先级,但走位也不低。我始终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体谅、了解。如果最后达不到,那么就尽量少说,写下的,一定是有感情的,否则就是浪费表情。写下的目的呢,则是梳理想法,记录感悟,殊不知,和一本书的邂逅非常短暂,以为中不断重现的再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所以当下的自己,那一刻心里的共鸣也是珍贵的,以字为证,抵挡时间。我晚间的时间,大概都花在这桩事上,电影倒越看越少,只关心一个小圈圈而已了。

我承认你说被现实打磨得越来越难于分际的真伪线,这是真实世界无从回避的。反过来,这正体现了读书时间的澄静,和笔记时间的真实。不必顾及任何人,只要正视自己就对了。从作者那边,我想写作着的张爱玲,在她最风华正茂的时候,是决计不肯怜惜读者的,正因为隐隐遥遥,抽象而不必实质地狭路相逢,落笔的自由度才最大。人都需要面对自我的空间,无论什么形式的写,我想都是吧。

还有一些很需要耗费精神的读,譬如卡尔维诺、艾柯,譬如中国的古典诗歌、历史,我往往会想很多,边缘考据也跟着补一串。咀嚼之后,也许产出寥寥,但自由感强盛,我觉得胜过每日按部就班的钟点生活,虽然那才是常态。

好吧,先这样,我也拉拉杂杂了,先去读书,以后再聊:)

家园 唔,没觉怎样,我忽略草-- 直言意见除外,希望你

也不必介意。

家园 诸事之你看流水我看云

你的回帖写得好。我的回帖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呵呵。有点散乱。不好意思。

我上帖的那些话是只对你说的。:)当然是看了上下文后的信马由缰。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言及的读书的这种体谅和了解,我想大约如此。

不过我以为了解和体谅这俩 重境界不应该仅仅是存在于读书这个过程。可以引申得更远些。世事大抵都是这样。关键是要身处面对合适的人群和环境。

你提到的这个"不必顾及任何人,只要正视自己就对了。"的澄静更是如此,否则兀自毁了"一柱清香自得闻"的初衷。

刚才忘了:

1,一本书和一个人的确要有缘分。人海、书山。怎样的一种相遇。

2。看Adam 时,刚巧看到你这篇,才有此异想。现在想想,是够特的。就算是偶尔路过我心头的狂想吧。

家园 反对张爱玲大约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可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上来爱了一下国,我很失望

家园 其實慕謹變豫謹之前還是相信過飛天飛敦煌北方北大荒

張愛玲寫字完全是共產主義理想式的 -- 犧牲自己為大家有明天 (喔大概共產主義理想都是好人家的孩子 有世代家底才犧牲得起

台上的”光荣燈”正演到热闹的地方,锣鼓喧天。世钧偶尔别过头去一看,他旁边的一个座位却是空的。慕瑾等不及剧终,已经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它自己獨立的火,看得見紅焰焰的 光,聽得見嗶栗剝落的 ... 我又想起胡金人的一 幅畫,畫著個老女僕,伸手向火。慘淡的隆冬的色調,灰褐、紫褐。她彎腰坐著,龐大的人把小小的火爐四面八方包圍起來,圍裙底下,她身上各處都發出淒淒的冷氣,就像要把火爐吹滅了。由此我想到蘇青。整個的社會到蘇青那裡去取暖,撲出一陣陣的冷風——真是寒冷 的天氣呀,從來沒這麼冷過!

說的是蘇青,其實看看現在,有誰真正願意犧牲燃燒自己的能量,來照亮夜空呢?(答 :X MEN! XMEN! Eric Charls同志情誼第一戰!(跑走去看

家园 喜歡愛玲和晏櫻的百合情誼 婆媽們沒空看文藝小說

看也看亦舒 SATC之類快節奏的 少女們看張愛玲 當然只有看到百合 沒必要提及下作委瑣攀附的田螺姑爺 看到礙眼就當走路被狗拌了 況且走過的地方多了自然逍遙北明

愛玲和文美書信討論怎麼裁衣裳才合季節 看細節 星空通透的細節 小說好看 最喜歡散文寫的論卡通畫之前途那篇

希望可以回去 告訴童年練鋼琴卻被愚蠢密斯錢打手掌的愛玲 以前的白俄老師是對的 手掌弓形穹隆才可以遊刃有鍵力啊

真希望愛玲也能活到今天 看到冰河世紀 看到龍貓 看到驚奇系列的 Thor XMEn第一戰

家园 只有一个投草的。你是怎么看出

政治不正确就足够让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藐视你了。

给自己幻想出一堆敌人的感觉很爽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