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话90:美国战略转变(五) -- 井底望天
而未来的竞争,也就是这三大区的竞争。谁能组织起更多的人口去爬科技树,谁就会在竞争中居于优势。这张图上西欧和中国都给画成了边缘地区,是完全错误的,是作者本人拘泥于美国当前优势的结果。
地缘政治对于这三大块之间的竞争,描述能力是不好的。因为地缘政治只能解决短时间、低层次的问题,而对这种三大区的较量,是没什么用处的。因为到了三大区较量这一层,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就是爬科技树。“文革”、改革这种政治上惊天动地的大事,用爬科技树的角度一看,就是快一点慢一点延那个路径爬的区别,其实也没多重要。
按中国的传统观点,亚欧大陆是争霸的主战场,美国类似蜀国,偏处一偶,自保有余,争天下不足。如不奋力出头,不过一方之寇,行将为人所灭。
美国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成为GDP第一大国,而真正称霸却拖到了二次大战后,这还是捡了其他强国互殴两败俱伤的便宜。美国满世界建军事基地,耗费很大,而不保留这些基地美国就是一个大岛国而已。
从地利角度看俄罗斯、美国都太偏,欧洲是小国,印度地利还可以但太靠近中东这个四战之地...
I saw it yesterday. But can't remember where it is at this moment. It was apparently a new ID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new post like a robot. If you poke around you may find it out.
其实并不是特别好。发展的时期,位置好,没人来干扰。等到扩张的时候,就很不好了。距离欧亚大陆太远,战争的成本太高。战争这个玩意儿,最讲究利润。
你说现在的美国,要是在欧亚大陆的中心,早就统一全球了。当然了,它要在欧亚的中心,它也成不了美国。有一利就有一弊。
又要控制,又要灵活。
早几十年让菲律宾加入美国做一个州,现在东南亚哪里会有TG的机会。
价格便宜量又足
围剿也是安,统一战线也是安
中国的人和可是要世界大同的人和才能顶得住。意识形态要跟上才行。
某些现在如日中天的产业,碰到本行业的科学边界,或者科技含量变得很低,从而成为夕阳产业,也就赚不到钱了。打个比方,摩尔定律的失效就是一个例子。之后就需要另想办法,不是那么容易的。啥时候能真正搞起新产业,那需要大量砸钱并且还需要碰运气。
所以如果一个产业实在搞不上去,那么只要跟踪就可以了,直到出现这样的科学边界再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想办法重新洗牌。
其实创新也不是万能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综合优势,换个略带有贬义的词就是“比较优势”,创新仅仅主要是指技术一环吧,要真正转化成能发挥作用的“比较优势”还差得远呢。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勤奋、中国政府对外的强大和独立性,再加上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如果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并不是单指大学阶段),到时候一定会天下无敌。感觉井大把创新的分量看的过重了。
中国在大一统之前,有个河道时代,沿河探路,直到中印战争,在高原陌生的无人区,有传说某老帅提议:有河必有路。古栈道就是历史的见证。
而现在处于大海洋时代的末期,只有当科技将海运的优势抹平,才能摆脱海洋时代。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人和中的“和”很重要。我认为“人和”应该是能团结大多数人,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或同情。
我以前也觉得中国人一盘散沙啥的,去了美国才知道美国比中国更散沙。然后跟来自欧洲的同事聊天,就发现美国好歹是盘沙,欧洲可能是一盘石蛋蛋。
举个例子,中国东部各省,大家也就互相鄙视鄙视,大家都承认自己是地方不是中央,是中国一部分。可是美国的加州德州,人理直气壮气壮就是个“共和国”,德州的一星旗理论上可以和星条旗升得一样高,德州的分离分子干脆占山为王不交联邦税,这在中国是公然叛乱,可在美国就没人管。
第一,自然环境恶劣。北美、欧洲以及中国西安以东,基本都是可耕地,而非洲有撒哈拉沙漠,南美有亚马孙雨林,自然环境恶劣。
第二,缺少农业、工业开发。其实自然环境恶劣不算啥,只要坚持开发认定胜天,搞上成百上千年那也就适合人类生存了。但是非洲人民南美人民不争气,到现在也没学会搞开发的组织和技术。利比亚在非洲算好的了,你看看他们打仗那样子,根本是连种地都不会的么。
同意。科技创新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很多情况下钱都打水漂了。即使侥幸成功,紧随其后的“山寨”也会很快瓜分掉创新的利润。
中美之间拼软实力的话,最终的赢家靠的只能是勤劳和勤俭,追求高效率而非高利润,所谓“天道酬勤”是也。幻想通过创新而获得垄断性高利润,玩的是剑走偏锋,在内力深厚的对手面前占不了多少便宜。大国拼的是内力,不是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