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巨流河》偶感 -- 酥油茶
共:💬416 🌺2543 🌵113
复 又错了
妈妈的,发散性思维,这几个字居然让让我想到了捏位平,捏元知. 有政治野心de叫大鳄,沙鱼。乌贼木攻击性
复 聂元中8
按的章鱼本家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人人都认为太有攻击性了,其实那不过是按本家想吃蛤蜊。
我们是软体动物么。
我国古代史找不到一点城邦制度的影子,说的绝对了点。
总能论证出民国范的伟大。
反映了杨老头确实牛。
第一,绝大多数都考不上;
第二,即便考不上,参军、招工乃至务农,生活也比父辈好多了。
1.读不进去
2.经济能力有限
3.孩子心思也不在考学上
4. 劳动人民家庭的孩子没有读书的传统,找个工作就够了。那年代工作很好找。初中毕业已经是很有文化的了。
父辈们谈经历还是有考试的。大学毕业,成绩好
的能留校。
高考也是有的。高考生上好大学也要成绩好。
成绩好加出身好的的话可能直接留学苏联上大学。。
是不是担心,不知道,没观察样板。
复 有考试的
就是一个姨初中毕业去武汉读了师范,唯一的一个受过初级高等教育的人。那年头读高中的人很少八。靠上大学的就更少了。
但感觉能够读完高中的上大学还是挺容易的。是不是那个时候的瓶颈主要是初中到高中,而且瓶颈的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分数,所以当时上学竞争并不激烈?
经济肯定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妈妈就是因为家境不行而放弃读书的。当然她本人对读高中也木多少兴趣。按她的成绩应当是可以读高中的。但是因为继父平时的唠叨,吵着要把她嫁人。一气之下,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挣钱独立过日子了。其实自己不愿意读书也是一个因素把,她的读了师专在做教师的姐姐让她出来读书,结果还是自己选择了做工人-哪个时代人的竞争意识也很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