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给那些为汉奸鸣冤招魂的人的忠告! -- 支持李梅

共:💬170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解释解释,张将军之死,怎么个是“死于上级无能”?

问老兄两个问题:

1)张自忠不过襄河,会不会战死?

2)张自忠是非要自己过襄河不可么?谁给了他这个命令?哪个上级?

3)这是5月6日他给冯治安的诀别信: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老兄如何解释?

谁让这位英雄不亲身犯险就不能“良心得到安慰”的??

家园 蝎兄这话我赞同

老蒋信任他,从北平回来还给他军队带。打胜了仗有勋章授。但这些对张自忠来说,够么?

他引以为最重要的百姓的舆论要是对他误解,那才是无法忍受的痛苦。所以一天没有洗刷这不白之冤,他就一天不可能得到心理的平安。

上面有人说,张自忠有临沂大捷,有随枣战役,足以洗刷他名誉上的污点了。

但舆论呢?他们有没有对自己从前向张身上扣屎盆子的行为进行道歉?没有吧.....依我看,这才是逼得老张不得不豁出命来没完没了地洗刷自己的根本原因。

害人呐~~~~~!

一个活着的张自忠,难道不比这么草草捐躯以换回本就该属于自己的爱国者称号的张自忠,对国家更有益处?

家园 这个说法自然严重同意,献花。
家园 还是不同意,拼死一战,与决意赴死大不相同,张将军在右翼兵团

不支后退之时渡河,是为破釜沉舟,力挽危局,张将军是五月七日渡河的,在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令其部13师团,39师团,池田大队反转南下之时,只要国军统帅部判断正确就会指令张将军向大洪山规避,与大洪山的44,67,39三个军回合,一则使敌扑空,二则使北方之敌孤立,从而使南北之敌都有被我军击破的可能。而重庆统帅部却判断敌人开始南撤,第五战区长官部据此判断令张部“迅速向南追击”,张将军是最执行命令的,更何况是李宗仁长官部的指令,率部追向敌军主力,就此遇难,也就是说张将军渡河未必会死,而真正原因正是决策部门的误判。

家园 解释一下

当时当地的老百姓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意思,张将军可以说是死于人言可畏,袁崇焕呢,北京城的老百姓也没起什么好作用吧?

至于那个张自忠路改名问题,那不是发生在荒唐岁月嘛,现在呢?当回归理性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个说法。

我说老百姓说张自忠是汉奸,并没有说他就是汉奸,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一直以为张将军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长大了才知道他还被老百姓说过他是汉奸,所以嘛,兄弟我对那些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得到利益的老百姓说什么都是不感冒的,一句话:关联人交易,不可信。

家园 那就再说两句

1)过襄河一事,包括冯治安在内的众部将都极力劝阻。有没有误判局势,从中不难看出端倪。换了任何人过襄河,都不会有这个结局,对不对?

所以我说,没有人逼张自忠本人过河,他为什么要执意以身犯险?

2)根据李文田的回忆,5月16日他冒死向张自忠要求撤退,至此仍有机会脱身,但张自忠说的是“老李,你们谁都可以走,我是不能走。你们赶快走吧,不要管我了。”随后就战死了。

这个过程再也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张自忠当时的心态――以一死求个痛快。

家园 兄的意思我明白,俺执着的是另一件事――――

我们昨天可能错判张自忠这样的好人为汉奸,今天明天用同样的做法,不照样有错判别的好人的可能么?

需要好好反思,为什么会错判。

家园 服兄,我们说的是两回事

上级无能在于,日军大举南下攻击第33集团军,此时统帅部应该命令第33集团军转移,并以重兵攻击敌之北线,将敌军逐次击破,若如此,则局面全优。但统帅部却下令南北两线同时进攻,反使第33集团军被敌包围,张将军殉国。

张将军渡河是另一回事,他不是一定要渡河不可,按原定方案,本应是副总指挥冯治安过河指挥,但冯脱不开身,张于是决定自己去。靠前指挥,是他们这对搭档的老传统,喜峰口抗战,就是冯治安去前线指挥的,显然张将军也没有一定要求死之心,他的诀别信是充分考虑了过河的危险而写的,这是他和那些贪生怕死之辈的不同。

所谓张自忠的“汉奸”问题,是他替宋哲元背黑锅,就他当时的行为来讲,被当时的舆论痛骂是理所当然,他后来的行为,不了解内里的人只能理解为“浪子回头”,舆论界为什么要向他道歉?他和宋哲元之间的事,他们自己不说,外界怎么会知道呢?他后来在抗战中的卓越表现,舆论界给予了充分肯定,立场已经足够公正了。

他自己怎么想,那是他自己的问题。

家园 河东部队群龙无首,需要有人过河指挥

副总指挥冯治安脱不开身,张将军就自己去了,很合理啊。

关于第二条,“我奉命追截敌人,岂能自行退却!当兵的临阵退缩要杀头,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这合理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都是些土坷垃?我们中国军队坏就坏在当官的太怕死了!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

家园 5月16日再不走,就只有死的张自忠了,他自己不明白么?

一个活着的张自忠,难道不比一个壮烈掉的张自忠,对国家对民族更有用处?.....

读到这里,我只能理解他是不想活了。

家园 我觉得服兄未必在瞎搅和

国人有种不太好的国民性 --- 自己惜身怕死,但骂起别人汉奸来却奋不顾身。

(这一点上,中、法两国人民可谓旗鼓相当。)

在当时中国那种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一朝被污为汉奸,即使后来有多次英雄壮举,但哪怕再有一次被perceive成不死战,就有很大的可能性 汉奸的帽子会再被扣回来!

当然有人可以说,perception is not reality. 你管别人(舆论)怎么perceive你呢,你只要按照军人操守和规范去做就好了。

这种论调,呵呵,实在是太不了解中国、中国人和中华文化了。这种理性的思维,是典型的西方式的,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上,却充斥着“不成功便成仁”的非理性思维。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面对着这样心态的同胞和本国舆论,张将军怎么可能理性?怎么可能?从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个军人的理性,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极容易被舆论和国民perceive成为自己的贪生怕死justify and rationalize。

飞将军为何不从这个角度多考虑考虑呢?

私以为,上级判断失误,其直接结果就是张将军兵败,并不必然导致张将军战死。国府 军、师级的溃败惨败无数,战死的军长师长却远远没有那些败战数目多,这说明兵败并不必然造成最高指战员阵亡。而张将军兵败时却战死了... 您当然还可以说,毕竟也有许多国府高级军官兵败殉国了,张将军只不过是他们当中的一位而已。但是,张将军战死前那句“你们都可以走,只有我不可以走”又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军队不能缺少一个高级指战员?

所以,简单来说,上级判断失误给张将军战死制造了一个“好”机会,而努力把握住这个“好”机会的,却是张将军自己。这就是我对这位张将军殉国的看法。

家园 判错和判对,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就像是系统误差,不可能避免。为什么会错判,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看问题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和色彩程度的不同;所谓的判断正确,也不过是一种近似值。

另外,我也有几个疑问:对和错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对和错呢?为了自己负责,为了国家民族,为了子孙后代?若是后者,他们又何尝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写?也许只在无人理会的角落里,存在着正确,可是无人理会,那么对和错又从何而来呢?还望我服兄指点迷津一二。

家园 说实话,我也不理解

抗战中有许多国民党将领,在作战不利的时候(攻不动或守不住)往往会蛮干(自己冲锋或自杀),张将军还可以说有心病,别的人就不知道为什么了。

家园 这事不好说,我得查查资料

我现在猜想,可能上级有过堵住敌军勿使逃窜的命令,而当时33集团军和上级联系中断,不能得到新的指示,张怕一退引起全局形势突变,才决心牺牲自己的。

张将军从台儿庄到湖北也一路撤下来了,经历了大仗无数,他想抓机会,也不会活到40年了。

家园 他想抓机会,也不会活到40年了

此言亦有理。不过从常情来讲,张将军应该比其他高级将领有更大的motive 为了避免再次被骂为汉奸而一旦处于险境就决意采取非理性的死战。

至少我觉得从常理来说,很难排除掉这种可能性,虽然无法证实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