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海军笑话之水下逃生训练 -- 潮起潮落

共:💬121 🌺4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情况可能各不相同

我有几个前后脚的战友也进了报社,他们也是潜艇出身,应该是懂点军事(或曰专业)的,后来抽调到支队宣传科,再后来进了军统各级报社、出版社。

老一代的比如白桦(当然,他写的东西见仁见智吧)。此外,诸如王朔、刘恒,这拨人也是海军出身,属于城市知识青年投军,生活背景、知识背景不一样,所以写的东西还行——当然,他们在部队时写的东西无法跟后来比。

但大多数部队报道员多属于小时候闲书、杂书看得少、底子薄、非文青(我觉得,就写东西看,先天因素挺重要)那类,再加之部队那种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熏陶习染,他们写的东西想出彩不大容易。

其实细说起来原因挺复杂,一句两句还真说不清楚。

家园 我的记忆是

王为了让战友生存机会大些,把救生衣/圈什么的让给了战友。结果战友们浮起速度更快,当然减压病发作也死的更快。

这是一标准好心办坏事和好人得好报的例子。。。

家园 死于潜艇事故的恐怕比死于鲨鱼之口的多吧?

战争时期除外。和平时期世界每年死于鲨鱼的平均就5个左右

外链出处

得攒20多年才够一次库尔斯克潜艇遇难者人数。

家园 说是这么说啊

但叫我对鲨鱼有好感,或有点悲悯之心,怕是有点难:(

家园 真有用软气囊打捞沉船的,
家园 你觉得这种7枚鱼雷在艇内部爆炸的事件有代表性?

幸好你没假设潜艇被核鱼雷击中的情况.

家园 关键在这里

除此以外,你还要考虑压缩后的气囊如何收纳?那些压缩空气罐如何安置,以及战时情况下这些压缩空气罐的抗打击能力?

附注一下:一个直径10米的球体气囊,在空气中,其体积大致约为520多立方(V=(4/3)πr^3 就是三分之四乘以π乘以半径的三次方)。考虑到你是水下充气,所需压缩空气量应高于水平面。

家园 赞同你的话

俺的一个战友是个很能写文章的,他就很用心。记得他头一次见过我以后,在若干年以后,他回忆起这段时,把我走进会议室的穿着,神态以及说的话做的动作都能准确说出来。

家园 其实用气囊还有一点:如何防被鼓破

在水下,水压很大,要想让气囊鼓起来,供气压力势必也得大。问题是潜艇在上浮过程中随着深度变浅,水压变小,气囊对海水的压力差也在急剧变大,气囊毕竟是胶皮之类的材料,肯定会鼓破了,跟氢气球升空后会爆炸一个道理。此其一。

其二是气囊收缩状态小不了(想想没充气的救生圈即可),潜艇容积有限,放啥地方?

再则,气囊材料所限,容易老化。潜艇的环境从夏季甲板烤的跟铁板烧(夸张一下吧),到冬季的严寒,啥材料经得住这份折腾?

所以气囊说根本不成立。

实际上潜艇失事浮起有更简单、更可靠的方法,诸如用化学药剂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吹除水柜的水、或用爆炸法排水之类,这些都有报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气囊的体积在没充气前也不会很大.

至于压缩空气,以液氮或其他气体液化,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600.也就是说只要几立方米的液态气体即可,至于抗打击能力,你鱼雷导弹都不怕,怕个液态空气罐吗?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其稳妥可靠的放置与潜艇各部分.体积应该不会是很大的问题.

家园 我猜

随深度减小而内外压差增大一方面会引起过度的膨胀,进而“澎”吧?另外一方面体积增大会加速上浮,会不会造成减压病呢?

如果是双壳体潜艇的话大概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软气囊就装在双壳体之间,体积可以控制,壳体壁上装两个接触阀门,当气囊体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动排气。这个时候机械、简单、原始的东西大概比复杂、电子类的东西可靠。不过也有问题,高压气瓶必须多路备份,因为谁也不知道沉的时候那里还能去人。

我猜
家园 是,其实紧急浮起有更简便可靠的方法

看这个:

链接出处

家园 哇,化学反应排水和爆炸排水这两个厉害

不过会不会出现大部分壳体损坏,幸存艇员在少数仓室,浮力不够的情况呢?

家园 “爆炸”是容易误解,用“爆燃”吧

该装置类似战斗机弹射座椅的火箭,会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吹除水柜的水。

家园 诸如用化学药剂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吹除水柜的水

这个应该就是苏联潜艇上用的干粉吹出法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