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请教河友! -- 天势力
为自己活着了。不要活的让别人觉得你活有意思。是你自己觉得就该接么或。
也说到点子上了
我的责任心比较强,精神压力大,以前因为要照顾父母,现在担心自己不能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关键、有力的思维支持与行为示范,担心他们象我们一样对社会的适应性降低。
我比您可能年轻几岁。。
回国后 在北京打拼。工资可能比你们高点,但我一点都不快乐。
我想去农村种田!
认清自己的人生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活着。
您少时有所坚守,奉行至今,心满意足不知窗外亦多风流。然而偶入帝都,花花世界,得见他人与己迥异之精彩、之舒畅、之人生得意。
于是不由得自问了一句:我这前半辈子,过的值不值啊?!
您是不是这样?瞎猜的哈。
不过我觉得,您不妨结合自己的志向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兴许有所启迪。
冒昧提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社会的现实?
您所在的单位未来三五年内的人事变动是社会现实;您所在的学术圈未来十年间的学术热点也是社会现实;中国未来数十年间的兴衰国运也是社会现实;未来一百年这个世界的天下大势,也是社会现实。您的学术,想和哪个层面上的社会现实接轨?
或者我们换一个问法:您觉得,在您的学术领域里,未来一百年中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点会成为热点?从某种角度上说,学人对这些点的关注必然会受社会关注的影响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较大尺度上的学术热点,必然对应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最迫切需要。把握住这样的点,何愁不知窗外事?而蝇营狗苟,纵近在户牖之下,岂可成眼界之拘?
而且,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尊夫人对您的理解,您称之为“纵容”,呵呵。。。家和万事兴。得妻如此,正可为后顾无忧之本,勇猛精进之资。何自惑如此。
另外,自前帖看,君之为友者,多是昔日同窗,诗书之辈。而中国之大,生民亿兆。市井之间,所思所虑,君其识之乎?文人相轻。读书人的那点拆烂污,儒林外史,道之尽矣。而屠沽之辈,仗义之行,未称于世而忠恕在,不见于史而大义存。君所谓“社会现实”,若非百世生民所思所欲,岂复有他?是故,近取诸身,远考诸史。虽居斗室,而天下不出掌中。纵箪食瓢饮于陋巷。正添其乐,何忧之有?
人生难得一知己,尤其这知己还是自己老婆。
你们现在不缺钱,足够小康,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扰乱自己宁静的心灵世界。
就旁观者的角度而言,看到您有这样的困惑,觉得还是好事了。
几年前,接触过一个清华的博导,席间侃侃而谈,喝得满面红光(当然生理反应,苛求是在下态度欠妥),周围的少妇淑女们个个发嗲;那天也巧了,几十个所谓同学里,就在下一个男的去了。吃喝完毕后,个人阴暗心理,好彩该博导住的地方离市区太远,否则,呵呵,怕是接下来就要去娱乐场所了,和商务应酬一个样。
看到家庭教养和个人价值观的缘故,在应对人际关系和某些问题的判断上担心不能给孩子以支持和引导,贸然以为在不改变您目前的生活模式下,还是可以部分解决的。
例长期在寒暑假期带着孩子外出游历下,不为别的,在旅游日程中,时不时地从观察社会观察各类人物的角度提点下孩子,相信应该能够看到很多事,让孩子至少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各类人群的多样面孔和各种在平日生活环境里难以看到和理解的复杂心理。
至于职业方向,觉得还是维持目前状态为好。但您可以继续写书啊,嗯,只是着眼点要换一下,大概就是从“学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的角度入手。
历史学正好可以讲故事呢,在继续专著的同时,若不嫌讲故事非是正途,不妨试一下了。提到讲故事的缘故是如我一样的普通民众,相对专著而言,对故事的接受程度很高啊。不少人都爱看故事,在故事里潜移默化的来表达您的种种观点,时间长了,想来会有不少被您影响的受众群体了呢,呵呵。
本来我准备说一些诸如“进去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想进来”给楼主参考的,听君一席话,我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