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疆一日内三次攻击,危机时刻 -- wioter

共:💬395 🌺2975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老美对东突能有多大的控制力?如果授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就不怕会有对等的报复吗。事实上也没看到中国对幕后人有什么有效的反击。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不要始乱终弃就行,看这个例子

居住在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人民广场附近的努尔纳吾凯尔觉得自己就像个硬币,永远都有与生俱来的两面,但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却从来都只是其中的一面。26岁的努尔是汉维混血,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族。他的汉族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

7月5日,当努尔在大街上遇到那些年轻人高举拳头游行的时候,他也加入其中。他不知道自己在空中挥舞的拳头,洋溢着哪一半的血。他下意识地摘掉了自己的眼镜,因为戴着眼镜,让他看上去像个汉人。但他的激情却很快就消失。努尔在暴乱发生前的那一夜,悄悄溜回家中。

二分之一的迷惑

关于生父,努尔只了解几点:一、他是个汉族人;二、听母亲说,他是个知识分子;三、母亲对这个男人充满怨恨。努尔还在怀里被人抱着的时候,经常遭遇另一半身份的质疑。大人们抱着他,都会开玩笑问,你爸爸去了哪里?你是什么人?

努尔小时候的回答完全视心情而定,有时候是汉族,有时候是维族。直到16岁,一切往事重又被母亲提起。当时要登记身份证,母亲郑重其事跟他说,努尔的生父是个汉族,她和这个男人在努尔两三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原因是感情不和。最终。在努尔的身份证上,写的是维族。

关于生父,努尔没有丝毫感情。但他对于母亲和那个男人的故事,却充满着小心翼翼的好奇,他从别人那里了解的信息是,母亲和生父是80年代初结婚的,当时在乌鲁木齐这个城市,汉维通婚的现象已经没有解放初期那么普遍。

新疆解放之初,大批内地人口的迁入,各民族混居现象日益普遍,族际婚姻的发生频率升高。当时维汉通婚的例子随处可见。而到了70年代,经历了文革,此类通婚基本上就持续不下去了,在民间,维族人更愿意在自己的族群里寻找另一半。

当时,来自政府的态度是,对于维汉通婚“一不提倡,二加以保护”。而来自民间的情况仿佛要更复杂,努尔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当时面对着怎样的社会环境,但事实是,没过几年双方就离婚了。

只剩一半的努尔

16岁,这是努尔对于身份真正启蒙的一年。他开始疏远自己的母亲。他不想听到关于自己身份的丝毫信息,不想知道上一代人的对或错。当他拿到身份证的时候,努尔做出了选择。他开始有意识掩盖自己另一半的汉族血统,彻底变成一个百分百的维族“巴郎子”。

他开始留意自己的胡须和喉结是否像个维族小伙子;他密切关注着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卷曲、发黄的;他开始试着每周去清真寺做礼拜,严格遵守着穆斯林的宗教习惯。唯一难以改变的是他的近视。近视在维族小伙子中并不多见,他敏感地觉得这是来自生父的遗传。

努尔的朋友圈子也只是围绕着维族年轻人展开,好在没人怀疑他的身份了。但有些冲突却在内心隐隐发作,比如,他不太习惯有的同伴老土的穿着,他喜欢香水,迪奥。而且致命的是,很少有维族的年轻女孩喜欢他这种书生类型的青年。维族女孩都更喜欢阳刚的、充满雄性气息的维族青年。

18岁的时候,努尔选择去内地读大学。他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或许仅仅是为了逃避母亲。2001年高考的时候,努尔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主修新闻专业。两年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开始像内地大学生一样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从以前的分配制度改向自主择业。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李晓霞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中专学生的一份研究表明.传统的维族大中专毕业生,其就业市场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维族青年本身的汉语水平、外语水平,以及技术性毕业生少,而人文类毕业生多,都造成自主择业后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努尔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些,他只想逃向内地,远离自己身份冲突的中心。

在北京

2001年至2006年,努尔的大学生活在北京度过。这五年中,他内心中身份的冲突从未停止过。一方面,努尔爱着这个城市,渴望毕业后留在这里;另一方面,他抱怨着饮食上的不适应。在北京,新疆青年努尔喜欢上了儒家文化。努尔在传媒大学的教室中听过于丹的演讲。演讲结束后,努尔向于丹提问,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现代都市里,应该怎么去立足?因为努尔学过播音,那一天在课堂上,他的声音很洪亮,腔调十足。努尔觉得,那一刻他很给维族人争面子。于丹给努尔签名写了一长串,大意是,我希望你做到最好的自己。因为这句话,努尔打算留在北京。

起初,在北京的路看上去一帆风顺。2006年夏天,他一心想进中央电视台,为此他参加了2006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进到了前40名,距离成功就差一步了。但是后来情况变得糟糕起来。因为民族习惯,努尔饮食极不方便。进入决赛后,那里没有能够解决民族餐饮的地方,大大影响了他的发挥。再加上他眼睛高度近视,角膜又出了问题,最终只好退出。毕业后,在北京的日子变得艰难。首先面对的是租房子,努尔开始有意识地掩饰自己骨子里此前张扬的那一半。他开始出门戴帽子和眼镜,这让努尔看上去更像一个汉族青年。差不多找了半年,努尔才在西三环找到一个住处。随后的半年,他穿行在北京的环路之间,投了无数的简历。

与此同时。为了疏导南疆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新疆自治区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把维族青年输向内地。和那些来自南疆的年轻人一样,努尔试图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梦。他梦想着做个电台DJ或者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为此做着长久的准备,每日模仿着何炅的主持台风,这不仅没有为他带来一份工作,认识不久的维族女友也离开了他。努尔当时还想,实在不行就在迪厅做个DJ。直到2007年的一天母亲来电话,说很想他。随后,在北京的努尔大病一场。从医院出来之后,努尔买了回新疆的机票。

2008年后的一年多,他尝试了很多个工作,但都持续不久。待业在家的努尔,内心冲突始终不断。2008年,得知努尔未能出国的消息后,他一个北京的同学给他电话,说可以帮他把户口迁到内地,前提是把民族身份改成汉族。努尔偷偷地想过许久,甚至小心翼翼地去母亲那里求证生父的消息。母亲对于那个男人的恨至今丝毫未减。而那个男人,现在可能就在北京。

努尔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生父竟然有可能在北京,那个自己曾经想方设法试图留下的地方。自己在那里呆了五年,竟然和这个人没有一次相遇,他觉得这个人离他很远。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第22期《读报参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不是全文文摘

监察们注意了

重阳节快乐!

家园 Del

铁手的家里,不速之客太多了,我怕了你们了,自己删帖。

家园 在一些地区,和穆斯林通婚,是需要入教的

而且连父母亲戚都要跟着入教,否则就要断绝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