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华民族抗战中的三大罪魁祸首 -- 温相

共:💬214 🌺7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兄说的太绝对了,受降的人有其自己的考虑,才放过了伪

降者.当时陈奇瑜等人主抚,也是有其策略考虑的,翻山鹞高杰等降将不也成了明末的重臣吗?

左良玉手下"四十万本部兵马,四十万降兵降将",不也说明了"抚"是很有成果吗?

抚是一个常用的基本策略,受到假投降者的骗不可避免,但策略成功与否,则看大环境的发展.这种事情历史上屡见不鲜,把投降当权宜之计的大有人在.

没错,伪(诈)降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所有受降者都不是草包.在这个博羿中,双方送命的都不少,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但打仗本身不也同样是双方拿性命在博吗?

兄台要理解主"抚"者的心态.既然"抚"是一个长期策略而非权宜之计,他们只能接受几乎所有

的投降者,无论真假,以收"攻心"之效.

在崇祯年代如此,日本人9.18之后在东北也是如此.有时间兄不妨查一下当时的史料.有些东北的山大王,不知投降反正了多少次.其中一些人还曾杀了许多日本军官,再投降,日本人又是照单全收.这可不是日本人傻,他们要在东北"长治久安",以抚为主是必然策略.

家园 文革期间,于天放亲口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他的诗句

他说的真假,我无从考证.

但于天放爱舞文弄墨是有名的.除"牢门脱险记"外,他在下放到牡丹江地委当专员时(胡立教是第一书记),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有一次写诗称赞"小秋收",在文革中还成了鼓吹"三自一包"的罪行.

于天放有三子一女,二儿子于少雄上中学时在其父的逼迫和指导下,也写了许多歌颂"抗联"的诗.有些诗写的相当好.

现在对这两句诗的出处似有四种说法,一是李兆麟的诗句,二是杨靖宇的歌词,三是"有人",见转贴如下:

"正如彭真同志所说:在我党的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有三个:一是红军万里长征,二是赣南游击队,三是东北抗日战争,其中最困难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刚开始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兵力一度达到11个军,抗联战士4万多人。但日军一方面采取了野蛮的“坚壁清野、篦梳山林、归屯并户、匪民分开”的大扫荡政策,焚毁老百姓的家园,断绝老百姓对抗日联军的支援;另一方面动用各种手段,不断追击抗联队伍。随着日军对这支东北抗日主力军的疯狂镇压,抗联战士的人数不断缩减。对抗联战士来说,更大的挑战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太艰苦了,那时我们缺衣少吃不说,冬天零下四十度,我们还不得不穿着单衣在山上躲避日本鬼子。有人编了首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森林山沟是我房,草地石洞是我床;树叶茅草是我被,火堆是我亲爹娘。铺着地,盖着天,爽露当衣穿,风雨当便餐’。这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天冷和缺少棉衣,不少战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还有的甚至被冻死了。夏天也好不到哪里,山里各种虫子那叫个多,很容易就被毒虫或者猛蛇咬到,没有药品,我们就不得不学会自己识别和敷用草药。”

四是李兆麟,于天放和和陈雷共同创作了

《露营之歌》抄录如下:

《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情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哟!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

  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

  火烤前胸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我不知道杨靖宇和李兆麟还写过什么诗.据我对于天放的了解,我倾向于相信,那两句诗出自于天放的笔下.但我无从证明.

于天放的大儿子于少杰留苏回国后,取了一位"党员姑娘"(他本人当时只是团员),在北京工作.他的二儿子少雄,三儿子少农和大女儿现都在哈尔滨.于天放的老伴儿姓刘,是个小脚家庭妇女,只做过幼儿园的园长.于天放在文革中惨死后,老太太一直跟着二儿子少雄过.现在应已做古.从于天放的"诗人"儿子于少雄那里应可找到一点线索.

谢谢
家园 您可以看看于天放和赵尚志等人的相片

 赵尚志惟一照片尘封72年首次发现

      

  图为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照片拍摄于1932年8月18日上午

  前排左起:陈维新(一大队副大队长)、高志鹏(三大队大队长)、侯振邦(参谋长),赵尚志(政治委员)、于天放(特派员,情报处长)、张文藻(秘书长)、米秀峰(二大队副大队长).后排左起:夏尚志(二大队大队长)、陈勋(政治部主任)、张甲洲(总指挥)、郑炳文(后勤部长)、张清林(一大队大队长)

              

  日前,一张尘封了7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和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惟一照片被首次发现,在全国党史、军史界引起了轰动。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名垂千古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统率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关东军浴血奋战,田年前壮烈牺牲。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中华好儿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黑龙江省珠河县改为尚志县,哈尔滨市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并建立了雄伟壮观的赵尚志烈士纪念碑、赵尚志将军纪念馆。然而,所有的纪念场馆

展出的都是赵尚志画像,因为寻找了半个世纪谁也未发现赵尚志生前留有照片。于是,官方、私方共同的说法为:赵

尚志没有留下照片。英雄生前叱咤风云,后人却不知其英容,不能不说是一件千古憾事。赵尚志生前到底有没有留下照片?日前,党史老专家、离休老干部梁宗仁给长期研究东北抗战史的笔者送来一张刚刚发掘的孤版老照片,抗联著名女战士、省级离休老干部、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惊呼:“这是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领导同志在取得攻占巴县城胜利后的合影,照片上的赵尚志将军、于天放将军我都认识!这张照片太珍贵了!”

  它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这是一张尘封了72年的老照片,这是一张赵尚志生前惟一的照片,这是一张巴彦抗日游击队惟一的照片。

  1932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之命率领于天放等6名党员大学生踏上了悲壮的“打回老家去”的征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东永德旅馆秘密接见了张甲洲等热血青年,指示他们马上返回家乡,创建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民拿起刀枪向日军开战。5月16日,“七马架暴动”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共抗日第一枪,张甲洲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1925年入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的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调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于天放任巴彦抗日游击队特派员、情报处长。游击队在战斗里成长,日益兵强马壮。8月16日凌晨,巴彦战斗打响。张甲洲命令敢死队头顶八仙桌、桌上蒙着湿被,“土坦克”冒着弹雨冲到古城巴彦墙根底下,“轰隆!” 一声巨响,5米高、2米宽的城墙被炸开一个大豁口,张甲洲、赵尚志跃马挥刀、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率领800名游击健儿前赴后继奋勇拼杀,一举攻占了巴彦县城,全歼日军一个中队128人、伪军一个大队344人,击落一架低空盘旋侦察的日军“红肚子”飞机。巴彦大捷轰动了关内外。硝烟尚未散尽,游击队指挥员们兴高采烈地聚在司令部集体合影,留下了胜利的纪念、永恒的记忆。照片上,平均年龄刚过20岁的抗日指挥员们军容整洁,服装统一、英姿勃发,显示了中华儿女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张甲洲任军长,吴福海任政治委员,赵尚志任参谋长。红 36军下辖三个骑兵师,共1500余人。张甲洲、赵尚志指挥所部奇袭兴隆镇,大破东兴县,在松花江北岸十余县点燃了熊熊的抗日烽火,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这幅照片承载着辉煌,记录着不朽。1932年,巴彦抗日游击队打响了中共抗日第一枪,5年后――1937年8月明日,张甲洲将军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10年后――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将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他们共同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庄严诺言。权威人士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印周年前夕,赵尚志暨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照片被发掘,显得十分的珍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http://www.chaoyang-window.com/xw/images/zhaoshangzhi.jpg

家园 如果张没有亲送蒋,局面要好得多,杨也不会被流放

张被扣后,杨虎城担心死了,他向南汉宸表示:你这次来西安,我当然不反对你站在你们党的立场上,但是我也希望你要替我打算打算;GCD主张和平,可以和GMD、蒋介石分庭抗礼,他们是平等的。我是蒋的部下,蒋的为人是睚眦必报的。和平解决后,叫我怎么对付蒋?所以和平的前途就是牺牲我。他还是很有眼光的。

家园 李敖说张家父子是有条件搞东北独立的

当时张家父子若搞独立,苏联和日本都会支持他们的。我想如果东北独立了,后来也就没有溥仪什么事了。张家父子为了一个中国做出了巨大牺牲。凭这点,我真有点同情张学良了。

但是,搞独立,在中国历史上仍然要背骂名的。

既然做中国人,站在那个位置上,就该尽自己的职责。

家园 看这个就知道张学良有多幼稚了

整个中国那么多的军阀 也就是他干得出这种事情来

家园 然也

小张这个人国家民族的观念还是很强的。如兄所言,东北不易帜,至少可以维持一个半独立的状态。

不过小张这人志大才疏,有小聪明无大手段,花花公子一个,本事比他老爸差远了。

918不放一枪就撤回关内,殊不知对其他人包括老蒋来说,东北可以是弃子,而对小张却是根本之地,中原地盘早已瓜分完毕,弃了东北,他还能去哪里。就算老蒋有令不抵抗,但老蒋何时能指挥的动东北军。何况918之前,小张不是没有收到日军异动的情报,竟毫无防范。其时,东北军奋力一搏,未必不能把老蒋一起拖进来。

热河抗战,东北军的表现惨不忍睹,几乎也是一枪不放就逃跑,创下了让日军一个大队占领一个省的记录。如同相爷所说,东北军包括小张在内对日军是从骨子里的害怕。

西安事变,事先无好好规划,连后续手段都没想好就仓促行事,事成之后骑虎难下处境困难,当日陈诚问小张,把国家交给你,你有办法吗?小张默然。事后亲送老蒋回南京,更是形同儿戏,绝对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看坏脑子,一时冲动之举,于事无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他比较冲动

年轻,没脑子。当时任何一个作法都比亲送老蒋要好,这么一做,不仅把自己断送了,还把杨虎城也给断送了。

周公赶到机场阻止还是晚了一步。

家园 张学良是对得起朋友,对不起人民;对得起上级,对不起下级:

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一直对他很有兴趣,而且,我也不太同意网上直接把他叫成草包的说法,那样未免简单化张学良了,其实张这个人是挺有意思的,挺有传奇色彩的。至于功过问题,还要仔细分析。

家园 我觉得张学良只对得起一个"朋友"-赵四小姐,一个上级

-李登辉.

西安事变陪蒋去南京,他把所有的朋友全抛弃了.老蒋把他关在贵州时,有东北军旧部要劫他出来.他也拒绝了.

老蒋始终把他看作"卖国贼"(台湾教材里的话),这个"国"是党国而非中国.老蒋曾当着杨虎城说"张汉卿这个人,他和我说,"他爸爸活着,听他爸爸的,他爸爸死了,听我的."我让他去打共产党,他打不赢共产党就投降共产党,他打不赢日本人,还不是投降日本人?".

老蒋丢了大陆后,更是把一腔怒火发在张,杨身上.这个上级,被张学良彻底得罪了.

张学良在北京时,"女朋友"太多了.据老人说,他常把北京的女大学生拉来关在屋里,睡够了再放走.

一个"老沈阳"告诉我,前奉天省长的女儿被他强暴,想不开,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听说在沈阳一个女公共浴室里装了一个可以偷看女人洗澡的设施,也是"小六子"干的好事.(上面两段儿是笔者听说,可能与事实不符,信与不信由您,加注)

赵四小姐就是他跳舞认识后抢来的.这个朋友他可真没放弃,跟发妻离婚,一直守到最后.张学良不肯跟吕正操回国,一是因为赵四小姐家人在文革中被整的很惨,她不同意回国,二是李登辉放他们出国,他们不想让李"坐蜡".

所以说,张学良至死对得起一个上级,一个朋友.

家园 起轩你老兄是从哪里听到的:

简直太八卦了。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并不是和感情有关,而是因为张当时信教,而教义要求只能有一个老婆,所以,他就和赵四结婚了,再说,赵四本来也是他的老婆之一。要是这么苛责张学良,那么蒋介石岂不是更狠?毛福美、姚怡诚、陈洁如哪一个对他不起?怎么都抛弃了呢?而且,还见一个爱一个,张学良娶的是赵四,又不是新欢,蒋可是“只见新人笑,听不到旧人哭”的。所以,用感情一事来衡量张学良,我以为不取,张为人还是比较重感情讲义气的,像顾维钧、罗文干他们那么无耻,张学良一生都不对他们说一句恶语。而蒋介石那么对张,张又何曾说过蒋什么坏话呢?

我所说的张对得起朋友,就是说张只在小义问题上做的很明白,而大义上的问题就糊涂了,送蒋也是这个意思,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蒋介石会那么无耻的背信弃义。

家园 你指的八卦是哪一段?如指他年青时的行为,那是在北京的

"老沈阳"们聊天儿时讲的,他们讲的时候没有贬义,可能有错,井市流传的东西,不能说可靠.你要是听说张没干过这些,那你就别信这个.

至于他不肯回国的原因,我是听一个到HONOLULU访问过他的记者朋友说的,我相信比较可靠.

他和于凤至离婚的事,我并不认为只和教规有关,除教规外,应该是部分出自政治原因,部分出自感情.但我不主张拿张与蒋比.他们应属两代人,阅历相差太大.有关于凤至和赵四的问题,请看转贴如下,赵在张和于离婚前,应没有正式身份.他们是在蒋经国当了国防部长后,在台湾公开举行的婚礼.

(1)张学良的红颜知己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窦应泰

  赵一荻见刘哭得那么沉痛,心也软了。在那一刻,她原谅了刘乙光十几年对她的迫害。赵一荻释然地说:“事情都过去了,没有再提的必要。”

  张学良也说:“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现在你要走了,我知道你家里的情况,我想送给你一笔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乙光听了这话,心里更加难过。他看看张学良,又望望赵一荻,往事就像一幕幕难忘的电影画面出现在这个军统老特务的眼前。他知道自己在这25年中到底都做了些什么。特别让他疯老婆带全家老少七口每天到张、赵两人的饭桌上去,和根本不敢反抗的张、赵夫妇争夺饭菜。还有,陈仪主席派来专门伺候赵四小姐的两位台湾下女,也是他因为看不惯才暗中赶走的。可是现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居然不念旧恶,在他离开的时候,摆酒辞行且又以恩人相待,他的心真地震颤了。

  刘乙光跪倒在张学良、赵一荻面前,哭得无法起身:“张先生,四小姐,如果你们要给钱的话,就是在折磨我的心了!”他大哭不起,让所有人见了都痛断肝肠。

  “汉卿,算了吧!”蒋经国在旁见了,急忙出面替刘乙光婉谢:“刘先生既然不想要钱,就不必免强了。好在他这些年在这里服务,保密局会给他一定补助的。”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这才作罢。

  当时,刘乙光离开张学良、赵一荻的时候,已64岁。他从张学良身边回到“保密局”(后改为国民党安全局)后,并没有给他继续任职。1965年4月,刘乙光正式退休,退休后的刘乙光开始受到社会的鄙视。那时,他和全家都隐居在台北中华南路上一栋平房里。他的疯老婆不久即郁郁死去了。刘乙光就在那栋平房里打发着他凄凉的晚年时光。无边的寂寞伴随着这位曾经十分嚣张暴戾的看守长,他的余生惨淡又遭人白眼。由于他前半生所承担的特殊职业,所以在他退休后,刘家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上门。

  当刘乙光在走向暮年晚景的时候,只要寂寞时,他就会想起两个人来:一位是他既恨又不得不尊敬的张学良,另一位就是赵四小姐。刘乙光记得张学良在他手下失去自由之初,正是人生的盛年,而从香港辗转去贵州的赵一荻,那时候恰是位如花似玉的丽人!而这两个人正是在他法西斯强权的管束之下,逐渐变得两鬓斑斑,苍老年迈的!刘乙光只要想起这些,他心里就悔疚不已。直到他真正远离了这两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印痕的特殊“囚犯”时,他才恍然大悟地感到,自己从前所扮演的,原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不光彩的角色!

  刘乙光常在夜梦里惊醒。这是因为自从蒋经国接替他负责对张学良的管束后,刘乙光曾不止一次地听蒋经国对他前任的“管束”方式,提出种种不满和微词。特别是蒋经国升任“国防部长”要职以后,他不但允许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公开举行结婚典礼,而且还特许这对苦难的夫妇去游阿里山,访问金门要塞,用望远镜眺望祖国大陆;让刘乙光无法接受的是,蒋经国对张氏伉俪的态度完全与他父亲蒋中正截然不同。当老蒋1975年殁去以后,张、赵两人的自由就变得更为宽松。有一年,当中秋节到来的时候,蒋经国竟然将他父亲从前的政敌张学良、赵四小姐双双请进了七海官邸,对酒当歌,赏月共渡良宵。当这些消息被媒体当作新闻见诸台湾报刊时,刘乙光就更加感到自己从前所做的一切实在荒唐透顶。本来,他以为奉蒋介石之命对张氏伉俪进行管束,他的行动越严厉,就越能体现出他对赐给自己少将军衔的蒋介石的忠诚。

  可是,当他陪伴张学良、赵四小姐渡过漫长的25年已成历史之时,方才如梦方醒地认清了自己的形象。在刘乙光的晚年,随着张学良处境的日渐改善和蒋介石阴影的廓清,台湾和中国大陆报章杂志连篇累牍地发表各种怀念张学良、赵四小姐的文章,他看到这些文章里,几乎无人不提到刘乙光的名字。张学良和赵一荻在成为举世公认的英雄时,相形之下,刘乙光无疑成了国人眼里可憎的势利小人!

  25年后,刘乙光收存的最大遗产,就是一卷又一卷写满蝇头小楷的《日记》。那是刘乙光自1937年1月11日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担当“管束”张学良任务时起,他一笔一笔记下来的。

  刘乙光的《日记》,是将在他监视下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两人,每天发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全部如实写进了他的《日记》中去。用刘乙光自己的话说:“我每天所下的,就像航海的《日记》一样,须臾也不敢疏忽。”

  当初的刘乙光,也许是想以此作为他日后向蒋氏邀功的一种实录。然而,当刘乙光晚年时悄悄翻开这些《日记》时,心里不禁泛起一团悲哀。特别是岛内外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响起一片同情与赞美时,刘乙光就更加感到自己的悲哀。他在忏悔自己的同时,将那些本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价值的资料,都付之一炬了!

  1982年,刘乙光以84岁高龄,病死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里。他死去以后,没有多少

  人前往他的灵堂吊唁,追悼活动也十分冷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闻讯以后,夫妇俩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要去吊唁一下。赵四小姐说:“刘乙光虽然从前对我们有那么多的过错,可是,可是他也算是有缘份的人了。有缘份的人不一定就是朋友,既然他死去了,还是要去看看。因为我们毕竟都是信上帝的人。

(2)关于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

”萧朝智先生沉吟片时,强压着内心的悲励,几乎是埂咽着谈了自己对这出令人心碎的人间悲剧的看法,“首先,我不赞成外界这样的报导,一是说张将军为了履行基督教的教规,不得已提出和于凤至离婚的;再是说干凤至为了成全张将军和赵四小姐的爱情,自愿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萧朝智先生有意镇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旋即和盘托出了这出人间悲剧的内幕:世人皆知,张将军身边有一位于夫人和与之相随的赵四小姐。同时,这些年来也没有任何人说赵四小姐不是张将军的夫人的。在这期间,早已皈依基督教的赵四小姐,也没有哪一位牧师说她的地位违背了教规。时下,张将军决定皈依基督教了,为什么蒋夫人宋美龄就提出教规问题了呢?显然是出于政治考虑的。蒋介石与蒋夫人清楚: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矾住着张将军的元配夫人于凤至,而且明确表示,决不回台湾。在蒋氏夫妇看来,这就等于在美国为张将军预留了一条退路。他们为了根绝张将军走出台湾的念头,遂当做试金石抛了出来。对此张将军是清楚的;遂忍着内心极大的苦楚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的“大姐”能够理解他提出离婚的要求。

  “对此,于凤至女士能够理解吗?”

  “能!因为我的干妈也是懂得什么是政治的。”萧朝智说到这里禁不住地落下了悲愤的泪水,“当时,她亲自对我说:汉卿是他们笼子里的一只鸟,他们随时都会把他掐死的。几十年来,我为了汉卿死都不怕,还怕在离婚书上签个字吗?所以,我干妈是为了张将军更好地活下去才同意离婚的。”

  这时,我想起郭维诚同志于1988年赴美国洛杉矾拜访于凤至女士后对我讲的一段话:“于夫人说,汉卿的事情,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王作家,”萧朝智先生深情地对我说,“你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把于夫人说的这段话告诉世人:汉卿是他们笼子里的一只鸟,他们随时都会把他掐死的。”

  “请放心,我不仅会把这两句话告诉世人,而且我还要大陆的人民知道:于夫人是为了张将军更好地活下去才同意离婚的。”

  “在于夫人的心目中,她是否真正认为自己与张将军解除了婚约了呢?”我的一位同行的朋友问道。

  “我干妈从来也没有这么想过!谁要说她不是张夫人,她就把她视为仇人。”萧朝智断然地说道,“这些年来,张将军给她来信的称谓没有变化,就说蒋夫人宋美龄吧,她每年给我干妈寄圣诞贺卡的时候,也依然写的是张夫人。”

  啊,是这位蒋宋美龄向张学良提出:想洗礼皈依基督教吗?你就必须和我的干姐妹于凤至办理离婚手续;当她获悉于凤至同意在离婚书上签字以后,她每年又以张夫人的地位宽慰远在大洋彼岸的干姐妹于夙至……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政治!

  “我的干妈不仅痴痴地爱着张将军,而且她还时时不忘自己的祖国。”萧朝智先生很是动感情地说道。接着,他讲起了郭维城和阎明光拜见于凤至的情景,“我干妈一见他们的到来,就高兴地说:今天可见到国内来的亲人了,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啊!”。

  “她生前想过回大陆的事吗?”

  “经常在想。那次郭维城部长向她提起了回国的事,她干脆地说道:回!我和汉卿一起回。可惜的是,她与张将军回国的愿望没能实现。”

  我和我的朋友们听后无不为之惋惜。

  “国内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我的干妈为了实现与张将军生不同床、死也要同穴的愿望,她生前在洛杉矾玫瑰园墓地为她与张将军买了一块墓地。……

  我的心震颤了!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真正的懂得:于凤至女士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统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热爱国家、追求爱情的巾帼女英!

  我和我的朋友们怀着沧然的心情告别了这幢好菜坞山顶的别墅,又乘坐萧朝智先生的轿车来到了玫瑰园墓地。接着,又随萧朝智先生走进墓地的大门,来到右边不远的一块不算大的墓地,这就是于凤至为自己和张学良购置的墓地――而且她已经于1990年长眠于此了!首先,萧朝智先生在于凤至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接着,我们一行不约而同地把头垂在胸前。有顷,萧朝智先生抬起头,指着葬埋于凤至旁边的块空地,低沉地说:

  “干妈生前吩咐过的,这里是留给张将军的。可惜的是,张将军百年之后是不能埋在这里了。”

  “为什么?”

  “听说,赵四小姐在夏威夷也买了一块墓地。”

  我听后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绝不是想评说张将军的两位夫人如此动人的举措。而是我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再次想到了于右任老先生的那句名诗: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也或许是我太爱忽发异想,我突然向我的朋友们问道:

  “我们这些后生,为什么还要让他们葬我于异国兮,望我大陆呢?”

  我的朋友们似乎都明白了我问话的意义,遂都无声地点了点头……

   

家园 老实说 要是张学良的实力全被消灭 光杆司令进关

被老蒋扣个帽子枪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家园 你说要使当年美国没有从英国独立出来

那还有人敢惹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及美利坚及加拿大及南非及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联合王国阿

家园 不是吧,那个时候就有了偷看设施了啊,不过最近东北也发生了个事

“今年2月28日上午,丹东宽甸县第二高级中学(文中简称宽甸二高)开学的第一天,一名女老师在操场一角的旱厕里上厕所时,发现有人躲在便坑下面。报警后,在当地公路管理部门担当要职的朱春雷(化名)被抓获。在抓获朱春雷的时候发现用于偷录的DV机,随后警方在朱春雷的家中发现刻录碟,光碟的内容就是女性如厕。

宽甸一家饭店的老板说:“这事没有不知道的,朱春雷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冬季。冬季厕所里的粪便冻上后,他便带一张小圆桌潜入厕所下,身穿大衣并在衣袋里揣着面包和香肠坐在桌子上进行偷窥和偷拍,听说干了两年多。”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宽甸北关分局局长赵玉福,他表情严肃:“我不会接受你的采访,这件事(报道出去)会影响到宽甸县的整体形象,这里不但牵扯到个人隐私,还会影响到涉案学校的招生,所以这件事我不能告诉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