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华民族抗战中的三大罪魁祸首 -- 温相

共:💬214 🌺7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倒是找到了一段特别的新闻

真相披露:《张学良世纪传奇》果然传奇

  

  彭伦

  

  

  

   唐得刚夫人吴昭文女士:《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中唐德刚为张学良口述实录部分内容,并没有获得唐德刚的正式授权。作者王书君在唐德刚1981年在山东大学做短期学术讲座时曾听过唐德刚的课,到美国后向唐德刚借了11盘录音带供研究之用。她还说明,那篇序言,实际上是王书君将唐德刚过去的一些演讲、文章评凑而成。

  

   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原馆长、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杨景华:《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第三十七章“处决杨常“,“作者引用的都是已经被学术界证明是假的史料,整章内容只有20%是真实的史实。“

  

   随着今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张学良将军生前最后一批口述实录公布(详见本报5月24日至6月14日追踪报道),张学良将军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口述实录,再次成为国内出版界的一个热点。在多种新出版的相关图书中,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注明访录者唐德刚、著述者王书君的《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是最受关注的一种。然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一个关于张学良的学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对该书的错误百出、自相矛盾提出强烈的批评。

  

   今年新出的关于张学良的图书主要有三种,即《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窦应泰著,华文出版社出版)、《英雄本色--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毕万闻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和标明访录者唐德刚、著述者王书君的《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而后者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唐德刚教授是少数几个曾经为张学良做过口述历史记录的权威学者之一,他在1990年代初曾经计划为张学良做完整的口述实录,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录制了11盘录音带。《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就是将这11盘录音带的内容穿插进王书君著述的张学良传记中。

  

   但是最近在沈阳召开的“纪念张学良将军逝世一周年暨张学良将军爱国业绩“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对该书的错误之多感到吃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原馆长、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杨景华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阅读上下两大册《张学良世纪传奇》,一边读一边改错,上册还没读完,就发现了150多处史料错误。比如第三十七章“处决杨常“,“作者引用的都是已经被学术界证明是假的史料,整章内容只有20%是真实的史实。“连唐德刚的口述实录中都被插进了其他人的回忆内容。不仅如此,“在行文中,作者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之处不下二十多处“。杨景华还对作者王书君的写法提出质疑:“书中许多文字带有很强的文学作品和传奇演义的色彩,而不像严肃的历史传记作品。这到底是历史还是演义?“

  

   更奇怪的是,该书的代序言《论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署名作者为唐德刚,而实际上,唐德刚根本没有写过这篇文章。记者近日通过越洋电话联系到唐德刚教授,由于唐先生的健康原因,唐太太吴昭文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表示,这本书中唐德刚为张学良口述实录部分内容,并没有获得唐德刚的正式授权。作者王书君在唐德刚1981年在山东大学做短期学术讲座时曾听过唐德刚的课,到美国后向唐德刚借了11盘录音带供研究之用。她还说明,那篇序言,实际上是王书君将唐德刚过去的一些演讲、文章评凑而成。

  

   据了解,唐德刚已经将依据他采访张学良的11盘录音带整理而成的内容,独家授权给国内某出版社,计划在明年年初出版。

  

   《文汇读书周报》

  

  

   (责任编辑:刘宜烨)

家园 期望温相大作

期望温相大作。

我想,河里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以能读到温相的帖子为一种乐趣。

期望能早日拜读。

家园 waiting for your works.
家园 所谓“中华苏维埃政府”也就哪么大块地了

按当时的情形,就是放手让它发展,也就那么块地了。毕竟当时共产主义没多少人能接受。

家园 日本的战争欲望纯粹是东北催肥的

del

家园 无论那个国家

在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其武装力量必然大大增强.当然国军的问题是多面性的.而我之所以说蒋政权是一种联合体群兄可重温解放战争中的国军各派表现就知道了.

至于我对国军抗战中的评价是"不是不抗日,只是效果太差.如果中国共产党是超水平发挥,那国军的表现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家园 闲来无事,送花一朵
家园 看起来 当时苏维埃政府能做到的最大的贡献

就是集体自杀 这样伟大的蒋介石同志就能腾出几十万大军了 这能抗日了吧

也未必 那时候我们军队的装备还是落后阿 地方军阀还没肃清阿

大概得等到综合国力能赶上日本

地方实力派全都集体剖腹的时候才行阿

家园 在9.18事变的问题上,我认为张学良的责任大于蒋介石

因为东北军只服从张的命令.张如下抵抗令给沈阳的王以哲等人,9.18应是另一个结果.

从汤二虎丢热河一事也可看出东北军是如何畏敌如虎.

东北军是张的私家军队,张如令东北军打老蒋,东北军也会无条件执行命令.

从张的表现可以看出,张开始不过是把丢东北看作是丢了家里的两座花园之一.另一个是华北.

家园 这可奇怪了。好像31年老蒋还不是什么无可置疑的领袖吧

蒋和张本来就只是新军阀内战中结盟的两个军阀头子罢了。

恐怕算是北约和欧盟个的关系都说不上吧。

并不是什么上下级的关系

守土有责恐怕仅仅是东北军的责任,而不是盘踞华东的蒋家军阀的责任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不再是数个军阀和地方实力派所组成的联合政府了。但31年,恐怕还确确实实是吧

别忘了,从28-32年,老蒋还下野2次,中原混战2次。

掌握政权,差不多要35年汪被刺杀以后,才是名副其实的领袖吧

家园 这也不见得

请看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

一战让英国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几个大国之一。

二战让英国从3巨头变成了仰美国鼻息的二流国家。

若没有大批的加拿大等自治领的兵源,英国几乎连象样的陆军都凑不起来了,最后到45年,蒙哥马里集团军中居然已经有3个美国师充数了

家园 对你的问题我也深感奇怪阿,不知道怎么回答你。

请老兄思考一下或读一下那段的历史,弄清楚易帜是怎么回事吧。

家园 我的看法

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都负有责任。但是,到底谁负主要责任,我觉得,到应该好好讨论一下。

其实,九一八之前张学良和蒋介石,虽然说一个是三军总司令,一个是副总司令,但这并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就像阎锡山和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也是一正一副。但我想,阎锡山未必敢命令冯玉祥。所以,他们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九一八之前,张学良并没有听蒋介石的习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原大战,而且,显然并不是一开始,张学良就支持

蒋介石的。相反,他在就袖手旁观了很久,对阎、蒋派来的代表都是虚与蛇委。在收了蒋介石一千多万大洋,并且协商战后可以得到

华北的地盘,才决定动手的。中原大战结束后,东北、华北虽然形式上统一,但依然是独立王国。东北军自筹粮饷,人事任免也完

全在张学良手里。张学良甚至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举一个例子,东北军的重要人物杨宇霆对张学良不服,人前小六子,背后阿斗这样

叫来叫去,结果被张学良崩了。事后才说他勾结日本人图谋不轨。蒋介石虽然对杨宇霆也很不感冒,但对张学良的做法很不以为然

(试想想,如果蒋介石觉得他手下的将领不听话,敢不经过审判,就这样杀了算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开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命令,甚至有没有这命令还是疑问(现在能确认的是中央命令张学良原地待命)。

我们先不说这命令对张学良有没有约束力,在这里可以探讨一下蒋介石为什么会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按理说,蒋介石和张学良又不是

亲戚,不要说和日本人打仗,就算被日本人灭了,他也不会心痛。当然,他不是十分方便叫张学良抵抗。因为当时他和红军搏杀,如果

叫张学良抵抗,张学良也势必会叫他出钱出力,而他实在分不出这份精力来。

很多人把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推给蒋介石,但是,一个简单的驳斥就可以推倒:如果张学良要抵抗,蒋介石有什么办法?毕竟,东北军的

军饷是自己筹的,张学良并没有吃蒋介石的饭。如果说张学良作为军人,天职是服从命令,且不说当年张学良曾经和国民政府大动干戈,

就是在中原大战中作骑强派,战后东北俨然一个独立王国(看看曹聚仁的《杀错人了》和鲁迅的《论杀错人了》这两篇文章就知道),很难

说张学良有听蒋介石命令的习惯,除非这“命令”是对他有利的。

九一八后不久,张学良下野出国,一年后,张学良任职回国,蒋介石下野。这时候,热河抗战打响了。当时把持中央的是汪精卫和孙科。恰好,

热河又是张学良的势力范围,汪精卫下令抗战(不要以为汪精卫是天生的投降派,那时候他可是铁杆子抗战派)。张学良装模作样(我说就是

装模作样,看看东北军在热河抗战中死了几个人,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后的大战中,每次我放死多久人就知道了)下令热河主席

汤玉麟迎战,汤玉麟心领神会,放了几枪后就放弃热河了。汪精卫命令东北军全面出击,张学良却按兵不动,说:东北是全中国的东北,并不

只是东北军的东北。如果全面抗战,东北军当然作前驱。但是要东北军自己收复失地,东北军却担当不起。这话好像有一点道理,实际却大缪。

首先,如果东北是你自己的后花园,凭什么自己还没动手,就叫国家出钱出力。如果东北是国家的,那么东北军就是国家的军队,军令如山倒,你张

学良现在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过,这次蒋介石倒是暗地里给张学良撑腰的。想一想,蒋介石因为不抗日下台,他会甘心让汪精卫一上台,

就拿张学良当枪使吗?

个人觉得,张学良甘心作不抵抗将军,倒不是由于亲日倾向,相反,张学良的畏日情绪是很深的。显然,东北军的崛起,和日本人撑腰有关。在东北军历史上,

影响最大的战争显然是以下这些:直奉战争(也包括后来和直系的分支冯玉祥、孙传芳等作战),郭松龄反奉事件和中东路事件。在直奉战争中,

东北军显然占了上风。但是在郭松龄反奉过程中,以张作霖为首的东北军却节节退败,几乎全军覆没。这时候,张作霖恳请到日本人出马,日本人

三二两下就把郭松龄收拾了(曾经看过一本有关张学良的传记,说郭松龄失败是因为郭手下的官兵不想和张学良造成的。中国人的为尊者诿,唉)。

这时候,张学良就知道,和高手相比,东北军实在不堪一击。张学良出任东北军掌门后,曾经出力气整顿过一番。当他以为可以有所作为了,就挑

起了中东路战争。结果,没想到还是三二两下就给人收拾了。从此之后,张学良虽然自认为在军阀战争中有一套,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日俄的军队相

比了。正是心理的恐惧,使他以为如果和日本人打仗,结果只会导致他全军覆没,所以九一八发生后,根本没打就跑了。但是,当他失去地盘后,

他才发现,如果没有地盘,单靠枪杆子,是非常难出政权的。所以,他变成了一个抗战者。

我不否认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于国人有功,但是,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他确实应该负主要责任。蒋介石的错,是对张学良的默许。其实,就算蒋

介石下令张学良出战,张学良也会像热河抗战那样,敷衍塞责。如果在郭松龄事件中,张作霖没有向日本人借兵,日本人就不会把中国军队的老底摸

得这么清。如果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坚决抗战,也许日本人觉得中国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抗战根本就不会发起,因为当时日本的主和势力也很

强大。所以,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倒不是那么容易说清的。

家园 老兄

英国的陆军固然是少了,但海空军呢?英国本土人力资源一向缺乏且军事力量并不只等于人的数量,还有装备等方面也是要计算的.

至于自治领出兵是英国的一向传统,即使是一战也不例外.

家园 这篇不能不顶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