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 花大熊
基因打交道的经验与发现,内心里对转基因主粮主食的风险,应是极度忧虑的,但是,碍于同行们的面子,此种表达很弯转。
人类基因之变与所食食物有关,渐变,属自然之变,天之意,需时极久。人为操控,突变必酿祸。
或许人类太聪明,把自然界生命的开关看得太简单了。
转基因方法育种与他的杂交育种在理论上毫无冲突,两种办法按照实际需要,各显优势。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过程不比袁隆平的更容易,一点也不快。
花
不过,有个疑问:正常水稻里边的蛋白质 经过了你所提的这些严苛的试验了吗?
人们说得清 东北一年一季的水稻 和 东南快熟的水稻 某个蛋白质有没有不同?
按你的逻辑推演 东北人是不是该拒吃南方的大米?
所以 你说的 很专业 也很解气 但是 逻辑上未必让人信服
评价它的金标准是什么?
是不是就得像袁隆平院士说的那样,需要几代人的试吃 才适合大范围的推广?
我个人的观点,越是远缘的基因融合越要经过严苛的试验。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想现在谈金标准还为时过早。
不管怎么样,人体试验总是有说服力的。问题是现在看不到任何人体试验的数据。而且试验的时间也是个问题,因为主粮是天天要吃的。
孟山都和方舟子们干的事情实际上和药厂都一样的,就是尽可能利用政策的空当。作为商业公司可以理解,但要贴上科学的标签,就太无耻了。
当年FDA对待反应停的策略也是拖。最后拖出了个美国英雄。这个教训要不汲取,怕是说不过去。
可惜人类是记吃不记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比如转基因电脑。。。
这帖子混淆概念,强词夺理了
计算机只是工具,无论如何不会涉及人的自身安全,
而转基因呢?
转基因研究必须加快,但应用和推广必须极为谨慎。
杂交水稻是用的传统育种,遗传物质都是水稻这个物种中的不同品系在交流。野生稻种在自然界经历了上千万年的选择,人类食用水稻也有很长的历史(肯定比栽培水稻的这八千年要长)。所以杂交稻不用吃上很多代来验证。但是,转基因不一样。花大熊在楼上帖子的观点我非常赞成。对远缘物种的转基因要非常小心,因为这样得到的物种没有在自然界经历长期的选择。其在生物圈中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不确定性要大很多的。
反过来说,对近缘物种的转基因则相对安全得多。袁隆平参与的转基因水稻,好像是用野生稻种的基因转化栽培稻来得到性状更优良的品系(或者不是袁在做而是国内别的做水稻的人)。也就是说,在野生稻中可能有某些基因可以有很好的性状,但是在后来人类的筛选历史上这些基因被从栽培品系中丢掉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把这些基因定向补回来。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生物分类系统,尤其是高等动物,是不考虑横向基因转移的。也就是说,遗传物质只能从亲代传给子代。而不可能在子代之间交流。更不可能在两个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之间交流。转基因生物的分类地位是一个非常说不清的话题。他打乱了我们所有已知的分类学体系。
一方面:同时包含有两个纲或门的遗传物质的物种应不应该独立一纲或门?应该。
另一方面,只能与一个物种有自然的生殖隔离机制的物种难道算一个独立物种吗?不算。
所以,我们确实无法在现有分类学体系中说清楚转基因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只不过万幸的是,转基因生物还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的遗传隔离机制并称为生物圈中的独立物种。所以我们在做分类学工作时没有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分类学地位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存在严格生殖隔离的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和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不可思议。
现有的物种发生自然基因突变也可能变成了一个自然界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甚至可能出现自然界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基因。
但转基因作物转进的都是自然界已有基因。
检测也没发现里面有自然界从没有过的成份。
如果谁能转成个自然界从没有过的基因,能搞出个自然界从没有过的成份,估计也能得个相当高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