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看今天的科技成就比文革都惭愧 -- 漏斗子
最近看了一把投下去几亿元现在报结的“科研成果”,水分一大堆。除了帮人评上院士教授,正是没几个有用的。
想想现在拿得出手的航天,还是计划经济、也没有股份制,想对外交流可人家怕你盗窃技术不干,就这么个状况,还创造出一流业绩。
航天的底子是改革开放以前打下来的,现在对过去几十年的科研成就和科研人员,近乎全盘否定,实在没有说服力。这个可以用事实说话。
改革开放以前,且不说航天、核子武器等国防工业,就是在基础科学领域,也有不凡成绩。中科院生物所王应睐小组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数学所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不多的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个体系的建立,早期还有苏联帮忙,后期完全是自力更生的。如果没有前辈科研人员辛勤劳动,这些成就从何而来?即使受人诟病的航空工业,到运十诞生,从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干线客机、直升机,航空工业已经能够为共和国提供成系列的军民用产品。这才仅仅走了三十多年。比较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我们又能拿出些什么嘲笑前辈?满大街的外国品牌汽车,满天的波音、空客,难道改革开放的就这个成果?本人也算与科研占点边吧,每每想起这个,真的为我辈汗颜。
说到过去政治运动、文革对科研的干扰,不少人也常夸大其词。现在搞市场经济把一切产业化,对科学研究破坏、干扰比文革政治运动尤甚。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摧毁,是深入骨髓的。现今拿着博导、院士身价的想方设法捞钱、谋私利的不在少数吧,个人都富起来,不似过去“茶叶蛋”待遇了,但对“公”贡献了什么?一切向钱看对科研院所、大学的冲击,比文革政治运动厉害不止百倍。“再这样下去,科学院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是过来人技术学部邹院士在一次会议上对现状的描绘。
如果看过徐迟的报告文学就会知道,即使在文革时期,讲“又红又专”还有一个“专”字,就是陈景润,每天最多两个小时参加政治学习,其余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没人干扰,在六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做出了国际水平的研究。现在科学院、数学所大楼盖了不止多少,物质条件好了千百倍,国际水平的成果又有多少?在记述陈寅恪最后二十年的那本书里,描绘工宣队员每月还要给他送特供食油、特供牛奶,心里老不服气,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日子里,工人待遇还是不如中山大学里的教授们的,不要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待遇说得像讨饭一样。
“文革”即使有不是,人们也早已喊出了“拨乱反正”,后人还可以大着胆子搞逆行改革。可市场经济、产业化对科研、教育的破坏呢,有多少反思呢,上上下下不是还在铆着劲“深化”吗,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
中国的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再如此“深化”下去,就不是仅仅反省、“拨乱反正”就可以解决的。
实际上也是文革期间破坏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
文革时期,很多中国科技成果的取得是以一大批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而文革时期,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家教育体制崩溃,科技界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段层,而这种影响到现在体现出来不足为奇。吃了七个馒头饱了,并不能说前六个馒头不管用。
但无论如何,中国是到了该好好思考如何让政治与学术分开,如何教育人才的时候了。
接受正规大学教育是在什么时候?应该是拨乱反正的时候了吧?
我现在30岁,我上学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我上大学时候的事情。
欧美日各国,谁也没听说搞什么“又红又专”,人家也照样出科研成果。
所以把出成果和从前的那些制度联系起来,本身就缺乏因果联系的。
不过楼主所反感的现实中的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但都给人以希望。
一.据西安晚报记者刘振实习生贾佳报道:昨日从西北工业大学传来喜讯,已经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该校张立同院士等人摘得,获奖项目为“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该成果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在军民两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据介绍,该项目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替代金属材料可解决目前航空航天器燃料20%~30%浪费的问题,满足其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该材料法国和美国上世纪90年代才步入应用研究阶段,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与设备对我国严密封锁。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评审,认为该项成果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对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有深远影响。该成果对于推动交通运输、新型能源、化学化工以及机械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三大科技奖之一,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其中一等奖获奖项目必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前一等奖已连续6年空缺。
二.转自《文汇报》:在去年8月之前,国际密码学界对王小云这个名字并不熟悉。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并没有被安排发言的王小云教授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会议主席,要求进行大会发言。就这样,王小云在国际会议上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 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
在公布到第三个成果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是掌声四起,报告不得不一度中断。报告结束后,所有与会专家对她们的突出工作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王小云的研究成果作为密码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宣告了固若金汤的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大厦轰然倒塌,引发了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这样写道:“我们该怎么办?MD5被重创了,它即将从应用中淘汰。SHA-1仍然活着,但也见到了它的末日。现在就得开始更换SHA-1了。”
三.《解放日报》 2005年3月26日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徐至展院士带领的研究组殊荣连连。他们自主创新研究与发展的“小型化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能在100万亿分之12秒里,迸发出相当于全球电网平均功率总量数倍的16.7太瓦(167亿千瓦)强大功率,超出国际同类研究整整10倍以上。
此类“超强超快激光”可产生迄今只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或黑洞边缘才有的极端物理条件。掌握它的实验室获取手段,意味着中国在研究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1999年4月,该项目立项时,看好的人并不多。因为,尽管国际上初步的概念在1992年就被提出,但原理的开拓与发展,特别是技术方案的创新确立与成功实施还一片渺茫。日、美等国的著名实验室虽也竞相研究,却收效甚微。万一项目失败,首席科学家的科学信誉受损不说,上千万元投入也将“打水漂”,甚至会影响我国超短超强激光的持续创新发展。
但是,如果一旦成功,不仅能使基于全新原理的新一代超短超强激光的强度有数量级突破,还能打破传统方案产生的激光波长、宽度、强度等方面局限,大大拓展其应用前景。更关键的是,只有开拓发展新原理,中国才可能在这一领域另辟蹊径,后来居上。
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的原理,就是一束光经另一束同步光“加油”后再压缩,成为超短超强激光。两束光能否精确同步,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同行惯常思路,都从提高电子学方法的时间同步精度动脑筋,这好比尽量“同时”打开两只手电筒,时间差最多控制到100亿分之一秒量级,但难以做到。研究组提出“把同一只手电筒的光分成两股”的新思路,解决同步难题。测试证明,同步精度果然提高10倍以上。这成为自主创新成功的起点。
英、美、俄、日等国科研机构都与我国几乎同时开展OPCPA激光装置研究,研究组在徐至展的带领下埋头苦干,2002年3月,突破3.6太瓦;9月底接近10太瓦;10月达到“16.7太瓦”峰值……
如今,徐院士和他的研究组已把眼光从10太瓦级(100亿千瓦)提升到拍瓦级(1万亿千瓦)。“竞争对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日本大阪大学等也已将此列入研发计划。除去实验室研究,如何将新技术尽快服务社会,正成为研究组积极思考的问题,如利用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发出的新波段激光,提高飞秒激光雷达的“视力”和“视野”,改进监控大气污染的有效性,提供海洋探测新手段等。
四.法国《回声报》12日报道:中国科研领域的长征中国的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转化成具体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虽然为数不多,可是北京雄心勃勃,准备在这方面大展宏图。他们已经作出巨大的努力,主要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但是,要想赶上西方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把人送入太空。在这一成就的鼓舞下,它雄心勃勃地开始加速推动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北京正努力实现跨越式的技术飞跃,争取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中国的科学研究虽然水平很不平衡,在国际上仍然默默无闻。但是它所涉及的科研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电动汽车的开发、氢发动机技术、还有美国和日本都在投巨资研究的纳米技术。北京在这方面守口如瓶,不肯多透露相关数字,可是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国协调中心,负责协调中科院、北大和清华这三家由国家出资支持的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
中国准备重点开发还没有多少人获得相关专利的科研领域。因为他们认为,捷足先登者会在很长时间里占据优势地位。不过目前来说,中国的科研能力只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的科研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没有真正的强项。” 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是培养更多、更好的研究人员。
中国政府先后于1986年和1997年制定了两项计划,鼓励发展科学研究,并且提高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从1991年到1998年,科研经费基本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到2002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5%。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当然,以2001年160亿美元的科研投入总额来看,还是远远赶不上美国(2700亿美元)和欧盟(1500亿美元),可是已经追上了韩国。另外,把购买力的水平考虑进去,中国的科研经费实际上相当于720亿美元。如此算来,中国可以在全世界科研投入排行榜上名列第四,虽然赶不上欧盟,却超过了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
我导师可是地道的教授,自己靠本事评上的,当然现在也不好说本事到底怎么样才算得大。
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现在的评职称了,都是拉帮结派,送钱送礼的,老头子每每都摇头晃脑对此现象深恶痛绝,我是很佩服我老板的,为人很正直,虽然有权利,但不收受任何人的礼,任何领导说情也不行,只要是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再多人反对也要坚持,瘦弱的一个老头有很硬的风骨,我不禁想以后我会不会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老板到底是老了,经常给我们将一些自己年轻的事情,左来右去的我也听得不少,都是写文革的事情。老头子杂七杂八讲的,我乱七八糟的听,从没打算要给老先生作传,也知道老板没有那么大的成就,根本没有那个资格,所以也没有专心记过,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了,随便说两句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老板是江苏人,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小时候家里是一个没落的大商户,据老先生讲自己家就和大宅门的故事一样,连家族的没落都一样,甚至自己亲自买了大宅门的光盘在家保存,只不过白家是卖药的,他们家是卖布的。
解放前都已经没落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底子挺厚,只是置的田就有好几百亩,不过老板的妈妈很有远见,解放前夕把家里的地全分给种地的佃户,侥幸逃过了以后的文革,文革后就拼着家里的老底,再加上私藏的一点金银藏物过得还算好,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河北一个地方电厂,那时候正是文革,天天挨批斗,每天都是上班批斗,批斗上班,我好奇地问老板,那个时候不是全国都陷入混乱了么,老板笑一声说,那都是电视上面演的,其实那时候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从来没有改过,从来都是下班以后开一个小时的批斗会,每次开会的时候第一件事一定是低头,然后听到一个工人在训斥说:“你们这些臭知识分子,你们来这里都是来接受改造的。。。”等等,呵呵 ;)我们老板,一个厂子的难道阶级斗争就这么严重么?老板真的是笑着说哪有那么严重,那些工人天天也是觉得烦,忙一天累得要命,巴不得赶紧开完会呢,都是程序,甚至在批斗的时候在下面做一些小动作还是可以的。而且在当时,他们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要比一些高级工的工资还要高,具体的多少我没有记得住,反正就是比一般的工人要高,“那时候知识分子虽然口号上面好像很没地位,实际在生活中根本就不是那回事”(这可是我老板的原话阿)往往是工人开会批斗,批斗完就朝他们借钱,老板反问我们,你说这样的关系能是真批斗么。呵呵,工人也是很相信知识的,虽然他们口头上面不是这么说,老板给我们讲,电厂的泵要放得特别水平,因为只要稍微错一点,泵的轴就会折断,而每次我老板都能很快很轻松的放平,比那里的老技工还要快,老板给我讲是因为他只是应用了书本上学到的很简单的四点平衡法,工人都佩服得不得了,我老板还教出了好几个徒弟呢。
经常到老板家吃饭的时候,老板偶尔会把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都拿出来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听老板讲那时候好像真的是一个很纯真的世界,没有人为了私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别人争斗,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政治上的见解分派而引起的,“那个时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单纯,特纯”,这句话我是信的,他的照片和现在网上流传的那些照片差不多一样,每个人都手里一个小红包书,看着是傻一点,可是那眼里边透露出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让人羡慕震撼,如今所有的照片里你再也别想找到和当年一样的精神了。
老板对现在好多事情看不惯,经常在我们面前骂娘,说这个不好说那个坏。末了说一句:没办法,社会变了。最看不惯的就是学术上的弄虚作假,什么都是假的,水分都占到90%往上。还有现在做什么都要讲关系,搞学术就没有一点干净的空间,总之,老头子是对现在伤心透了。
还有很多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同意不爱之声的看法。一个时代的科研水平,取决于此前三四十年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建国后的科研成果不能全算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上。后来科研的疲软,恐怕正是因为建国后各种政治运动造成的人才青黄不接。而且一代人的断层,恐怕要两代人也就是半个世纪后才能恢复元气。
就是在重大科研问题上是不是坚持以我为主,这方面,假洋鬼子多数不比土包子有远见。相对来讲,体制问题反而是个小问题。
地方,关系户最多能干事儿的人最少。所以单纯提高待遇制度不跟上。就是这个样子。人吗!一个社会地位一个经济成就科学家也免不了俗。当然真的不鸟这些得也有。但是指望不了这么薄弱的力量。
还是从科研体制教育体制的根子上抓起把
各国震惊:中国女教授破解国际通用密码算法(图)
http://www.backchina.com 倍可亲 2005/03/25 01:03 稿件来源: 文汇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倍可亲网讯】 默默无闻的王小云一鸣惊人,山东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一夜之间成为让世界注目的科研机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银行、网上合同、电子签名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一直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两大密码算法MD5、SHA-1,近期宣布被一名中国密码专家破解。这一消息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密码学领域引起极大反响,同时也再次敲响了电子商务安全的警钟。
从密码分析上找出这两大国际通用密码漏洞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专家――山东大学信息安全所所长王小云。
新闻世界密码大厦轰然倒塌
40岁的王小云,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师从于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于秀源教授,是一位外表普通却充满自信的中国女性。
在去年8月之前,国际密码学界对王小云这个名字并不熟悉。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并没有被安排发言的王小云教授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会议主席,要求进行大会发言。就这样,王小云在国际会议上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 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
在公布到第三个成果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是掌声四起,报告不得不一度中断。报告结束后,所有与会专家对她们的突出工作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王小云的研究成果作为密码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宣告了固若金汤的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大厦轰然倒塌,引发了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这样写道:“我们该怎么办?MD5被重创了,它即将从应用中淘汰。SHA-1仍然活着,但也见到了它的末日。现在就得开始更换SHA-1了。”
事实上,在MD5被王小云为代表的中国专家破译之后,世界密码学界仍然认为SHA-1是安全的。今年2月7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发表申明,SHA- 1没有被攻破,并且没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它会很快被攻破,开发人员在2010年前应该转向更为安全的SHA-256和SHA-512算法。而仅仅在一周之后,王小云就宣布了破译SHA-1的消息。
因为SHA-1在美国等国家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密码被破的消息一出,在国际社会的反响可谓石破天惊。换句话说,王小云的研究成果表明了从理论上讲电子签名可以伪造,必须及时添加限制条件,或者重新选用更为安全的密码标准,以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
最近国际密码学家Lenstra利用王小云提供的MD5碰撞,伪造了符合X.509标准的数字证书,这就说明了MD5的破译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破译结果,而是可以导致实际的攻击,MD5的撤出迫在眉睫。王小云说,目前SHA-1在理论上已经被破译,离实际应用也为期不远。
评论这几位研究人员太疯狂了
MD5、SHA-1等国际通用密码被破译,在国际密码学界引发强烈“地震”。
国际顶级密码学家Shamir评论道:“这是近几年密码学领域最美妙的结果,我相信这将会引起轩然大波,设计新的Hash函数算法极其重要。”
MD5的设计者Rivest评论道,“SHA-1的破译令人吃惊”,“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在降低,这再一次提醒需要替换算法”。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和几大知名公司也做出积极反应。
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的一位安全问题研究总监Mark Willet表示,“现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可能需要将更新密码的日程提前。”
此外,微软、SUN和Atmel等几家知名公司的专家也发表了他们的应对之策。一位美国律师协会顾问说:“中国的这几位研究人员太疯狂了。”
幕后不可思议的女子解码团队
让世界震惊的是,绝大多数密码专家认为固若金汤的两大密码算法,最终被一位中国女子带领的女子团队无情地击倒,而且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太难,SHA-1的破解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多密码学界的专家认为“这听起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王小云1990年在山东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潘承洞教授攻读数论与密码学专业博士,在潘承洞、于秀源、展涛等多位名师的指导下,她成功将数论知识应用到密码学中,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Hash函数的研究。
王小云在成功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同行评价她,从不急功近利,没有新思想新进展的论文她是绝对不主张发表的,平时对一些耽误研究工作时间的荣誉或应酬也没有热情。她不赞同大批量的阅读文献,主张抓住几篇经典的论文仔细研究,吃透论文思想,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突破性的方法,迅速将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她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在数字王国里进行着钻研。
参与破译密码SHA-1的研究小组是以王小云为首的一支3人女子团队,其中包括王小云的一名博士生于红波,另一位合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女研究人员。 “我的8名博士生里面有6个是女性,她们在密码学领域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很多人觉得密码学是很玄妙的学问,而我们觉得它非常有趣。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数学方式思维,而一旦养成了这种思维方式,数字在我们眼中就变成了美妙的音符,我们的研究就象音乐创作一样有趣。”王小云说。(据新华社专稿)
■相关链接
国际两大密码城堡
MD5、SHA-1是当前国际通行的两大密码标准。据了解,MD5由国际著名密码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兼公钥加密算法RSA的创始人 Rivest设计,SHA-1是由美国专门制定密码算法的标准机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
两大算法是目前国际电子签名及许多其它密码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等电子商务领域。其中,SHA-1早在1994年便为美国政府采纳,目前是美国政府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密码系统。
王小云介绍说,世界上由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因此手印成为人们身份惟一和安全的标志。在网络安全协议中,使用Hash函数来处理电子签名,以便产生理论上独一无二的“指纹”,形成“数字手印”。按照理想安全要求,经过Hash函数产生的指纹,原始信息即使只改变一位,其产生的“指纹”也会截然不同。如果能找到Hash函数的碰撞,就意味着两个不同的文件可以产生相同的“指纹”,这样就可以伪造签名。
王小云剪影
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整日埋头密码研究的王小云并不是记者想象中的“陈景润”式的学者,她穿戴得体,看起来稳重而又时尚,镜片后面的眼睛透露出坚定而又自信的目光。
公布破解MD5报告前,王小云曾跟丈夫开玩笑说,“我作完这次报告后,你猜我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Google(著名搜索引擎)里?”果然,在她公布了破解 MD5的报告后,国外的很多网站上有了关于王小云破解MD5的消息,Google里关于王小云的检索条也多达数千条
《电子签名法》也刚刚通过审议,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