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抬杠有意思么,你要说读不起书,看不起病,那占领华尔街的那帮人就有很多,但是你能说美国连北朝鲜都不如么?
动不动扯朝鲜才是抬杠
农业这种种植产业单位面积产量和农民积极性有多大关系?还是化肥农药机械关系大?农业这种依靠自然界生长的东西积极性再大在同样条件下也增加不了多少。我其实懂你的意思就是说以前没有积极性导致负面效果嘛,但是我看到的是有的地方积极性很大有的地方积极性小,那是不是要扯上地域文化习惯和干部问题?
老毛坚持的也不是苏联大集体吧,只不过绝不是单干。
老泥, 你是胡德平?
如果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中国远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很多欧洲国家包括英国之后。
打井的时候是没有水喝的,
栽树的时候是不能乘凉的,
计划生育从每户五六个到每户两个多(76年左右)也需要时间。
你说的话等于说“那个时候栽这么多树,怎么不能乘凉?邓时代不栽树,怎么就能乘凉了呢?”你认为你有常识吗?
兴修水利的工程,大部分就是70年代做的(比如华北的机井,"70年代初以每年30余万眼机井的速度打了200多万眼机井,灌溉面积1亿多亩。此外还包括配套的排涝设施。不过这虽然是集中连片的机井灌区,但并没有单独成立一个灌区。这一建设彻底终结了中国1000多年南粮北运,“1人1亩地的地方养1人3亩地的地方”的历史。")
这里有详细的说明(含数据):
文革时期灌溉主要发展不在这里 [ ★szbd ] 于:2011-03-30 06:45:16 复:3043240
代表性应该说有3大工程。共同的特点是,工程极为宏大,有效灌溉面积扩大极多,更重要的是灌溉的都是缺水或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大小工程。
第3名,扩建都江堰灌区。都江堰灌区在建国后历经整治,扩建,在成都平原的灌溉面积已达历史最高峰,达到600万亩。但更大的成就是60年代开始将灌区向四川盆地中部扩张,这一部分与传统的都江堰灌区有本质不同,只是地理上连在一起而已。
地图上可以看到,成都市以东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小山脉,叫龙泉山。文革中都江堰灌区越过这条山脉扩张至盆地中部丘陵地带。主要大型工程包括总库容10亿多立方米的几座大型水库,数百公里引水干渠,包括一条6公里长的引水隧道等。当然还有大量的中小型工程。最终增加灌溉面积500多万亩,全部是过去非常缺水的地区(因为没有地表径流和湖泊等存水的条件,灌区扩张就是人工创造这些条件)。
第2名,淠史杭灌区。58年开工,72年建成。
灌区位于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区,范围基本在安徽中部,从鄂豫皖交界的金寨一直到合肥。包括向北流入淮河的淠河,史河水系和大别山以南流入巢湖的杭阜河水系。总干渠蜿蜒在大别山中,连接了总库容60多亿立方米的5大水库和3个水系,向两侧共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供水,灌溉面积目前为1000万亩,是中国第二大灌区,也是新中国白手起家建立的最大的灌区。
灌区面积占安徽省1/10,其中山地丘陵占灌区面积84%,但粮食产量占安徽省1/4。该灌区难度大,标准高,质量高,给所在地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 1名,华北井灌区。70年代初以每年30余万眼机井的速度打了200多万眼机井,灌溉面积1亿多亩。此外还包括配套的排涝设施。不过这虽然是集中连片的机井灌区,但并没有单独成立一个灌区。这一建设彻底终结了中国1000多年南粮北运,“1人1亩地的地方养1人3亩地的地方”的历史。
这三大工程历经40余年仍然发挥着绝对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前2项,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短缺,在提供坚强的农业生产力之余,还不断显示出非常稀缺的生态调节,生活工业供水,甚至旅游方面的巨大价值。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这些工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际上,70年代的中国水利在经过50年代一系列错误之后,吸取经验教训,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正处于建设水平的一个阶段性的巅峰状态。如果在80年代继续投入,辅以资金和机械化方面的提高,必然还能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惜这一进程到了80年代嘎然而止。90年代重新起步,主要在开发水电和大江大河治理。如今要重新开始农田水利建设了。想象一下,现在再建个淠史杭灌区,几千亿可能都下不来。
关于毛时代的粮食产量的增长,这里有图有数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be5d220100y1ui.html
“但是如果没有改开,发得起来吗?”当然发得起来。南街村没有分,比其他分了的村富裕就是明证。关键是经济发展有其规律,由于有重工业造出机器和原料->轻工业使用机器和原料->产出生活用品的这个过程,生活水平提高总是有滞后,而这个滞后被邓下山摘了桃子而已。你看看菲律宾,也是一个分字,怎么就分到全民做保姆了呢?阿根廷,俄罗斯,巴西,东欧也类似。
改革是对的是需要的,但不是分,而是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使用及制造先进机器(这些都是毛主张的)。现代性就是体现在这种组织,管理和工具的使用上,而不是分。你看看现在的中国发展,哪里是靠分的呢?分的都死掉了。强大的都是机器先进和管理先进的大企业。你看到还有万元户吗?如果不分,而是改进这些,自己能够真正享有的东西比现在更多,比如南街村就比其他分了的村子享有的东西多,比如现在国企比私企生产力高多了。
现在的产出很大程度上是给外国的,自己不能享受到,变成白条。这种“东西多”没什么意义。一个奴隶拼命造东西白给别人用,GDP中大部分都是自己不能吃的白条,还有部分是泡沫(同样的房子,昨天1万,今天100万的GDP),这种“变成了G2”,就是专门忽悠你这种傻子的。美国人现在真正害怕的就是中国的国企(李荣融说的)。
说到底,79年的中国需要的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使用及制造先进机器,而不是分。而中国现在之所以比俄罗斯发展的好,也是因为有些东西没有分而是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使用及制造先进机器,而俄罗斯基本全分完了(除石油等外)。
机械化就可以让少量人种很多田,现在的中国农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南街村的模式当然可以推广了,都变成工厂工人(其实南街村种地的也是工人)。
一句“你真欢乐”代替不了实证,只能说明你思想保守而已。
一是美国封锁被打破
二是原料尤其是石油
三是基本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四是文革的大民主
有这四样东西,中国怎么会是朝鲜呢?应该说,现在的中国就是放大的南街村华西村(当然比南街村华西村要民主)。
这是我的一个老帖子:
哈佛学生有几个跟比尔学退学的?
巴非特就一个
看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吧
72年尼克松访华时准备中国向美国要援助,不仅因为当年中国也向苏联要援助,还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只要跟美国拉关系就向美国要援助,结果毛主席没向美国要援助,而是要求发展中美贸易,记得毛主席的原话是:“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美贸易太小太不相称了。”其实如果毛主席没向美国要援助倒简单了,这样反而复杂,因为那时要美国出钱还真不是大问题,由于有个台湾,因此发展中美贸易涉及台湾跟美国的贸易,因为都是低附加值轻工业和农产品,那时是72年,都别说台湾了,日本人还只是造玩具和收音机哪!丰田也要到1975年才开始到美国卖汽车
按你说的,有邓没邓都一样,那等于邓就是个幽灵。NO!
实际情况是,老毛十分看中邓,甚至内心有些忌惮他,要不也不会对他恩威并用了,直接弄个刘少奇的下场去球。
邓的优点是,实用主义+威权主义。没有他这样的强人坐镇,极左是很难在短期内扭转过来的,当然,邓有时候玩过火,就变成了只重短期利益+一刀切。
当然,没有事情是完美的。拉过屎的屁股再怎么擦,也不可能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