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乱炖:关于近期话题的一些胡思乱想(一) -- 常识主义者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20。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不管葡萄还有左派怎么高度评价文革,实际上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耗散结构论的角度都可以推导出,这是一条死路,只有加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循环才是唯一的活路。
我承认毛的眼光看得很远,但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先活下去。不管现在怎么批评邓的实用主义鼠目寸光,但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使得中国抓住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循环的机遇,才有了今天彼可取而代之的物质准备。
接下来怎么走,我认为分两步,一、主导新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循环。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只有逆水行舟,方能死里求活。
第二步就是在实现第一步的基础上,带动全球建立世界政府,实现全球共产主义理想,在此基础上解决人类和宇宙的永恒发展问题。
也没人帮着回答。
这个大弯子拐的~不过只要不是大坑子挖的就好
我的吃货岁月,从初二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主食一顿半斤到七两,对胃口的能打到一斤也不奇怪,自助餐哈哈哈哈哈那就没准儿了,奇怪的是不长个诶……
现在的孩子也是挺能吃的,我们公司一个实习生,我和他一起去吃饭,加了两回饭,还意犹未尽,他大三,属于老年吃货
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的,至少在80年代初,我在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里也仅见到过一台拖拉机——非手扶的那种。而在一般乡间,我在82年以前连手扶拖拉机都没见过。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城市有个当年全国很有名的专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所以谁要说70年代末我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我觉得不仅是可笑了。
1、“因为总是停电,农民要磨米就先要把粮食运到磨米厂,大家按照先后顺序排好队,之后回家该干嘛干嘛。一旦来电大家立刻跑到磨米厂去,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当年几乎一个样,当时管这个叫机米,比舂米强太多了,俺小时候外婆家生产大队里,还有一房子里有一排舂米的杠杆型大木锤,各家几乎每天都有一个人来舂米做饭,耗费劳动很大,米还易碎。
2、俺当时生活在距离南昌十几公里的农村,每天在公路上能看见拖拉机,即拖拉机不是稀罕物了,那是80年代的事儿了。统计么,俺木做过。
以前是供电局只管拉高压线,高压线以下包括线路、变压器都由村里自己解决,供电局只收送到变压器的电费,再往下由村里自己结算,这造成两个问题。
一是大部分农村钱少,照明和灌溉等农业用电共用一台变压器,而农业用电季节性很强,大部分时间变压器在极低的负载下运行,变压器损耗相对于照明用电太大,这就提高了照明用电的价格。
二是由村里的电工负责低压线路的维护和电费结算,变压器、低压线路的损耗都要摊在村民实际用的电上,没有监管,有些电工对村长会计、亲友不收钱,这些钱摊在其他村民头上,这两方面的因素就造成一般村民电费大大提高。在城里电费三毛多的时候,农民用电要算到一块多,高的甚至两三块,许多村民都不愿用电,用电少了变压器相对损耗就更高,用电的人电费也就更高。
九十年代起国家要求用电城乡同价,措施就是供电局供电一直到户,中间这两个抬价因素没有了,我问过亲戚苏北农村的电费现在是五毛多,基本上与南京的不分时段用电价一样。
我们这当时有插秧机,但是农民用下来后,减产!因为插秧机插的秧由于是机械,损伤了秧苗的根部,同时由于深浅一致,而水面下的田深浅是不一致的,插秧机插的秧有大量的浮秧,同样是减产因素。所以后来这些机械都烂掉了。
至于联合收割机,在我们这,当时稻梗是要用做燃料的,烧饭用的,联合收割机留下的稻梗比较高,燃料就是少了一小半,而相对于每户几亩地的收割量,几个劳力1-2天就能收割完成,在效率上的优势并不多么明显。
您说的这些和现实完全相符,农村电网改造和同网同价我记得是90年代末朱镕基搞的,还有国有粮库储粮设施建设和江河堤防建设,都是当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搞的,因为这些工程朱还被香港媒体扣了个“赤字总理”的帽子,有一年记者会朱镕基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边远一点儿的农村就难得一见了,我记得80年代初我还很小的时候,村里的孩子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每个月的某一天守在村里干路边等着看汽车,县供销社的卡车每月的这一天都会来给村里的供销社送货。
老铁的光荣称号可是“一直在改”,估计现在他自己都说不清整个过程了。
认证会员大概是是08年中期开始搞的,刚开始好像是作为一个门槛,进了门槛的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权力,比如直接发帖、投草等,后来好像认证不认证差别不大了,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荣誉称号。
结果人家根本没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