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北行之一:在路上 -- 晨枫
是气候变迁的关系?
看看人口密度
华北平原不是没有绿化的自然条件,人口是主要原因
十多年前,大约是5月中旬,兰州附近的山全都是黄土,
陕北走了一圈,放眼望去,极少绿色(七八月),灰头土脸的回去。
现在听说陕北比较绿,漂亮多了。
唐初的时候气候比较温暖,陕北的农业收成也比较好
小时候家里的房子是没瓦的,因为雨少且小。但现在不行,一定得有瓦,否则房子会漏雨。
合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忘记甘南的首府原来是哪里,但记得是1953年才搬到这里的,那是这里只有800人居民,原来叫黑错。作为州首府,气派自然不同县城。广场很大,州政府很气派,早上武警大呼小叫地在大街上正步,到州政府前升国旗、唱国歌,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去。
傍晚,广场上人山人海,藏族男女在广场上跳舞,女孩跳传统舞,男孩则跳街舞,一直跳到很晚。看得出来,女场那边至少两个领舞的像是文工团出身,或许是有意派来和谐的?合作市边上有一个很有规模的藏传佛教大寺,叫九间寺,主体建筑是一个九层高的碉楼,很是特别。那天正好有佛事,可惜我们没有时间进去。
合作市容
广场(人民广场?)很是气派
吃惊的是,市里很多出租在到处穿梭
很多藏人傍晚在广场上舞蹈
粉红女孩这样半藏半汉的装束很多
这个女孩太可爱了
她也加入了舞蹈的人们
这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
这两个在跳街舞
这两个女孩不跳舞,打酱油
合作的夜色
看看合作的物价
藏族人在加油站
九间寺,门前照例是白塔,北海公园里也是这个样子的白塔,藏区到处都是这样的白塔
最大的特点是那座高大的九层高的碉楼
寺庙规模很大,正好有两个僧人走过
看来有佛事
很多人都在往庙里去
厅堂前蓝花蜡染布帘似乎是藏庙的特色
仔细看看,藏式建筑和汉式建筑肯定有渊源,但还是有特色,比如窗的处理,屋檐也有特色,但屋顶肯定有汉式建筑的影响
而且菜价很便宜呀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六大寺之一,号称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位于夏河边,夹在山中,依山傍水,很有几分仙气。现在这里游人太多,有点煞风景。藏人对拉卜楞寺的旅游也是粗放操作,使游人全部向主要寺院本身集中,而没有流向周围其他寺院和建筑,否则可以弄得更好的。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六大寺之一,这是引向拉卜楞寺的大门
果然名不虚传,规模相当大
寺院沿着山坡攀援而上
山坡上是历代高僧安葬的地方
其实山的对面也是山,寺院是夹在两山之中的
这样赭红的墙似乎只有寺院才有,而且得是级别很高的寺院,一般的寺院还是白墙
虔诚的人们绕着大殿一圈圈地走,大概和转经纶是一个意思?
大殿里应该是不能拍照的,做了一次坏事,偷拍了一张
青山绿水之间,红墙金顶之下
这个地方还是有几分仙风佛骨的
总算有一个清净的角落
藏人对明亮的黄色似乎也有偏爱
藏式建筑没有多少屋檐,这还算有点象征性的屋檐的,更多建筑是平顶的,一点屋檐也没有
藏式建筑的窗框设计很有特色,似乎在用上窄下宽的梯形提醒人们与山的联想,窗上的帐篷则起到屋檐挡雨的作用,也提供藏式帐篷的联想
三个藏族孩子正在走过
僧人和藏人们在交谈
夏河上的这座桥颇有古风,其实从工程设计上来说,这样使用木料是很笨的,《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的拱桥要先进不知道多少
甘南藏人以游牧为主,只有这样的大型寺院,才能在周围聚集起一个村落。如今这里是藏学生住的地方
老僧人静静地坐在对面的山坡上,看着拉卜楞寺陷入了沉思
郎木寺在甘南的南端,和四川隔河相望,河对岸的格尔底寺规模也很大,但似乎不及郎木寺的名气大。这里据说海拔3800米,路上翻过的山口已经超过4000米。这里山高水秀,人称高原小瑞士。逐步上来的话,高原反应还好。一下子上来,恐怕会有高原反应。这也是坐飞机到拉萨的人常遇到的问题。据说郎木寺在欧美人那里口碑很好,符合他们心目中香格里拉的形象。我们在这里确实碰到过一些欧美的背包族。郎木寺在文革中被捣毁,现在的是重建的。
郎木寺依山而建
背靠赭红的岩壁,宝相庄严
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游人还不多
汉人的佛寺大多有一个七层宝塔,藏人的佛寺则基本上都有一个(有的有几个)白塔
小镇不大,也就几百人的样子
旅游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所以镇上开了好多小店,还算方便
对面似乎四川的格尔底寺
据说寺前还有一个清真寺和平共处,不过从这里看不见
郎木寺在文革中被捣毁,现在的寺院是重建的
据说那一边有天葬台,在哪儿呢?
或许在这里?
背后的大斜坡是晒大佛的地方
村里的房子还是原生态,不过看右面的接线箱,应该通电话、有线之类的
很多小院都大门紧闭,好像没人住的样子,不懂为什么
紧贴寺院的小院门口有哈达,可能是高僧住的地方
这里的场面做得很大,川、甘、青三地信众都路远迢迢过来进香
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去做和尚,谁来干活呢?
藏民在建筑工地干活。有意思的是,藏民似乎是女人干活,男人指挥,好几个地方看到都是这样
在这个地方修行倒是不错,离上苍近
不出家,在这里发呆也不错
哦,不是在发呆,在打电话呢
琉璃瓦上扎上哈达,这是真丝的,不是商店里骗人的的确良哈达
拖拉机掉头没有掉过来,结果滑下坡去了。真为下面顶着的那个人担心
摩托车是藏区的常用交通工具,坐垫很有藏族特色
藏民手机用得也很欢
不过常看到有人做在街沿,呆呆地看着过往行人,什么也不做
不信你问问家LD,她们对织物的鉴定应该是最准的。
电线杆到处都是啊。
第五张上有两个象朝天喇叭的东西是什么?
桑科草原就在拉卜楞寺旁边不远,地方不大,名气不小,主要是这里有山、有水、有草原。现在好像成了民俗村一样的东西,可惜了。
尕海的尕字念“嘎”,不念“朵”。有多少念错的?自己面壁去(偶是第一个)。这里是候鸟迁徙途中的歇息地,可惜夏天反而大鸟不多。大七月才8度,春秋天就更冷了,鸟儿迁徙也会挑时间啊,知道人类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扰它们。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离西宁不远。到青海旅游的人,大概就是塔尔寺、青海湖了。人山人海,高度失望。
桑科草原,水草丰美
连远山都染绿了
猜一猜:姑娘在做什么?看花?研究虫子?找丢到草地里的戒指?
尕海是一片不大的湖,但这是一片西伯利亚到南方的候鸟迁徙要道
这里原来是牧区,后来政府划为保护区,把牧民迁出,现在湿地上造起木板道,保护生态
还造起观察台,但总有人走下湿地,就为了近那么几步路,实际上鸟儿还是太远,根本看不清
季节不对,只有一些普通的鸥鸟和水鸟
站长张勇常年住在这里,一两个月才下山一次和家人团聚,多年如一日,真是了不起!他还是一个非常棒的摄影家,作品觉得够上《国家地理》的水平
塔尔寺人山人海,山上那一片不知道算不算塔尔寺,不能上去
这里有很多这样的经院,谢绝参观
门上结扎了一对哈达
这和尚,傻乐什么哪?
大概和汉区比较近的关系,感觉上建筑风格更接近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