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国庆见闻 -- 三笑
好好的一个精华帖,干么拆成四帖呢?
呵呵。
这种人你就是给他六千万也照样全糟蹋干净
来不及,上班,下班,接孩子,做饭。
其实我说的都太肤浅太感性。
只恨读书少啊。
吉林农村有亲戚,两个人干活,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咋好,总共包了20亩地。
今年玉米收成好,现在收玉米棒子是6毛多,4亩地收的能卖1W多块,补贴啥的没算。
种子化肥啥的大概6000多块。
不偏激、不急躁、不气馁、不放弃。认真走我们的路。认真的生活。找寻属于我们的幸福!与大家共勉。
吉林和黑龙江差不多,玉米的亩产大概在800到1000斤,收购价格在1到1.05元,正常情况下4亩玉米的产值应该在3200到4000元。而每亩的成本不不包括承包费大概在300元上下。
当然你说的也可能是那种郊区农民种的少量的早玉米品种,卖到城里煮玉米或者烤玉米吃的。那个差不多能达到每亩收入2000多元。
我也不太懂,国庆节回去帮忙扒苞米来的,不是那种烤着吃的。我记得去年玉米粒是1块多,过年后好像有1块3了。昨天打电话问能卖多少,说苞米棒子能卖6毛多。数记错了,大概是5亩6、7分地能卖1万1、2左右,卖粒子也差不多。
你想的如果玉米按照棒子的卖,那么每棒的大小重量都是不等的啊。所以不是大批量作饲料按照每斤收的玉米。
是那种城里卖的煮玉米或者烤玉米,这边煮好的每穗(棒)卖1元或者2个3元。
黑龙江的玉米亩产是800到1000斤,吉林同样是一季耕种不会差太多。1.3元的每斤收购价应该是烘干后的价格,刚收下来的玉米考虑到涨幅也不太可能有这个价格。
11年秋季的玉米收购价格在1到1.1元不等。
http://www.hljhulin.gov.cn/GovOpen/Article.aspx?aid=24397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8 日在虎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启民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990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78元,增长66.4%,进入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县行列。"
然后11年中,就突然变成"虎林农民中家庭年收入四五十万以上的大约能占到四分之一". 这个市长应该火速提拔到中央. 或者这个市长应该来西西河请高人啊.
2009年虎头镇政府工作总结, 是人均纯收入5043.2元, 且粮食种植43.2万亩, 1万多人口, 人均也差不多40亩. (没有找到新的)
http://www.hljhulin.gov.cn/dzjgnew.aspx?cid=18609&pid=1180
2009年,全镇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1296.8万元。农业总收入实现 10155.5万元。畜牧业总收入实现94.4万元。渔业21.9万元。商饮业22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43.2元。我镇克服了今春低温冷害、农资涨价等不利因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达43.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2.5万亩,旱田种植面积10.7万亩。
下面是百度百科的.
虎头: "全镇土地总面积672856.5亩,其中,林地38646亩,牧草地114900亩,耕地26万亩,人均41.3亩,是全市的4倍,全国的20倍。土地块大连片,平坦肥沃,便于机械化耕作,境内有1江3河2泡,水域185386.5亩,地下水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水田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虎头的农民应该是虎林最好的了, 人均40亩, 虎林其他地方的也就人均10亩吧
按照俺的帖子虎林的耕地面积在150万亩上下,农户2万多户,而萨大的帖子给的最新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农户也是2万多户这个俺觉得可以理解,这几年国家开荒和清理黑地的力度很大。
萨大的帖子指出近俩多千户的农民承包了100余万亩耕地,平均每户400亩,那么显而易见剩下的1万8千户农民也承包了100余万亩耕地,户均50余亩。
具体到一个农村家庭有多少口人俺不清楚,但是萨大贴子反映出近9成的虎林农户户均耕地是50亩,而人均也就10多亩。理论上的耕地收入在5万元。
剩下1成多的农户户均耕地多达400亩,理论上的耕地收入在40万元。这俩着都假设种水稻,每亩考虑到补贴净收入1000元。那么从耕地收入来讲10%多的虎林农户能有40万元的收入,但是要强调剩下的90%农户耕地的收入是5万元。
所以萨大在耕地一项没有夸大,至于4分之一的农户收入有40万俺不清楚虎林一带农民除了耕地其他收入具体情况不能乱讲。
而朋友帖子里的资料关于虎林镇人均耕地是虎林的4倍,是全国人均的20倍,也能说明俺的观点是合适的,就是说户均耕地500亩在虎林农户比例10%多,但是代价是剩下的90%农户户均耕地大幅度减少到50亩,而从黑龙江乃至全国范围看户均500亩耕地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俺觉得无论中国农业政策如何给力,中国几亿农民想靠着18亿亩耕地实现小康是不妥的,还需要转型。
但是会有各种矿石做配饰。
2002年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颇走了几个地方。差异比较大。
大块的土地被国有农场占了。看的资料片里,联合收割机不知道有多少台,排成一列,望不到头,在金色的海洋里,从一头往另一头推。从此相信,这里真是北大仓。2002年的时候,黑龙江农垦局有飞机四十多架。
除了大块的土地,山谷里也沃野千里,有些农户家里有两千亩地并不稀奇,家里有卡车两台,吉普一辆,每年道路条件好的时候才能开进去管理一下。曾采访一农户,问有多少地,他看到有当地村支书在,不说,大概怕说错了话,后来再三问,说有五百亩,很少,所以不好意思说。有这么多地,就算不种地,打打兔子都够生活了。
不过地多的都是原著居民,后来去的人土地就很少,很多人当长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卡车用于种地,吉普用于代步,哪里的人都很朴实,虽然是地主。
我家在黑龙江边境, 萝北, 属于地广人稀中的地广人稀, 和哈尔滨附近的肇东,绥化等地还是不一样的。
具体数据没有,不过平均每人1到1。5垧应该差不多,大概20亩上下,主要作物玉米大豆水稻, 视市场行情, 玉米和大豆可能互换, 水稻相对固定。 据和父亲通电话说, 一垧地收入应该可以到近一万元。前一阵和高中同学聊,他准备去包10垧水田,每垧租金8000,所以垧均收入对于农民自己的地, 是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值的。
年轻人不种地的在变多, 仍然嫌出力多收入少, 很多人把地包出去或卖出去(不知道所谓的变是怎么卖法)。这边地很平,很利于机械化生产,但我个人觉得有些过于集中。我上高中时,大概十年前,我同桌(家在一个大豆主产乡)家里包了300垧地(4500亩)。还有传言,有人已经收购了几百垧的地,仅靠出租给别人来收钱。
萝北有一个对俄口岸,但似乎比绥芬河,满州里还差得很远。不过最近街里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了。另外,县里在努力推动旅游业,不知效果如何,大概两年没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