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现实基础是我国的人口现实 -- 楚庄王
本来几十年用于日常消费品以及服务业的钱一下子砸到房子里去了,本来可以让大多数行业赚的钱都被暴利的房地产商和政府赚取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
六千万人次出国旅游代表有多少人"有出国旅游的经济能力"?
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难道是几百万,千把万"少数剥削者"啥事不干天天在国内到处旅游转悠才达到这个数字的?
现在全国私家车数量七千二百万.
你倒是说说这个数字和阁下那个"多少老百姓买不起衣服鞋子平板电脑吃不起肉喝不起牛奶"的抒情,哪个更有说服力?
来,你倒是说说"买不起衣服鞋子",衣衫褴褛的老百姓有多少,让我看看你的数字.
东方只属于积贫积弱到现在,就是因为西方通过地理大发现发现了全世界的资源,并据为己有,而在征服各地原住民过程中完成了工业化。
但即使这样,依旧不能掩盖西方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处于较低层次的,只不过是在物质方面(对全球资源的占有)的富有弥补了这种差距,并暂时占据了上风。为什么这么说?虽然西方嘴巴里喊着的是西方民主,但细细看西方的政权架构和组成,就不乏看到中国魏晋之前的门阀士族统治的影子,中国在唐宋就开始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在西方得到真实的贯彻,即使是新教的新兴之土北美,依旧是贵族的天下,更不用说那片保守守旧的欧洲了。
别忘记了,中国在2000年前,就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喊出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开启了没有贵族出生的人领导革命潮流先例。
今天,我们所说的历史周期律问题,即使是个魔障,但对于西方来说,我们面对的这个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只不过,依旧还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东方在世界资源版图所占据的版图依旧太小,所以如果把资源这个因素不放进来,是不能看清楚东西方的文明比较。换句话说,西方的这种文明形态和人文情怀,一旦其所占据的资源优势大幅下降,那么其本质中的那种的野蛮就暴露无疑,那个所谓的民主口号,其实脆弱的连遮羞布都不是。
东方文明是善于学习的,并不封闭。当然,要能够扭转这种局面,仅仅善于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彼此的基础差距实在太大了。对于西方这样有强烈征服欲望的战争机器,东方只有抓紧每一个时机成长,来弥补这种差距。在此间,团结的人民阵线就变得异常重要,那个写持久战的作者,显然看待问题非常深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堕落回原有的fengjian统治驾驭之术,在对手犯错误自己不犯大错的情况下或许能够得一时之势,但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劣势局面则是不太现实的(农耕对游牧的胜利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形态更优,但后工业现在,对于占据了全球各地资源的西方来说,这就是另一种事情了)。也只有真正释放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勤奋,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扭转这种差距。
当然,如果在脑袋里没有家国民族概念,唯有利益的执着,那么对后者人民阵线的选择,也就会是一种奢侈。如果真的是这样,东方或许只是在一个浪潮后就退却了,重新变得保守和不思进取。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后,国际资本的必然选择,因为中国的优势就是劳动力素质高价格低,干这些活正好。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国的劳动者们不掌握生产资料,所以自己并享受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因此中国在生产能力如此惊人的情况下内需仍然不振的原因一是国际分工地位比较低,干的活很累但是利润低;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购买力低下。
我觉得在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散去,外需仍然疲软的情况下,多为长远考虑考虑是真。要缓解就业压力就必须要扩大内需,把希望寄托在外需上是靠不住的。中国的问题不是生产的东西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解决的出路,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思路,一是从低端往高端爬,二是完善社会福利保障。
最后,我仍然认为,资本主义再怎么折腾也克服不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发展的越快离崩溃就越近。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你说的都很对,我只是说出口导向经济是我们现阶段不得不走的选择,没办法的办法。——它有诸多弊端,以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
但它能暂缓人口增多,就业巨大的困难。所以它有存在的合理性。
至于你提到的“解决出路”,我想我们所见略同,具体见我和老老狐狸的谈论。当然陈经的文章我建议你也看看。
据新华社9月26日报道,我国有4000万人从事加工贸易职业,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即每5个从事第二产业的人中,就有一个在搞加工贸易。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武汉召开的国际机电博览会上发布报告称,这4000万人就业于从事加工贸易的12.6万家加工贸易企业、9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5个保税物流中心、720个保税仓库、118个出口监管仓库等处。
---------------------------------
中国出口的主力是出口加工,总就业人口是4000万,占第二产业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搞内需的占五分之四。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如果按人均GDP两万美元算的话,中国的内需市场要扩大五倍,消化掉出口加工的四千万劳动力一点压力都没有。
中国十三亿人的大市场,随之人均收入的提高,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玩具、IT产品,以及服务业可以容纳海量的低端劳动力,甚至有些满足内需的低端的制鞋等要转移到东南亚。
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让人民收入提高,一些只有底薪的岗位转移到东南亚是谁都无法阻拦的过程。
剩下的问题是人民币如何国际化问题。
我一个日本同事来我家做客,看到暖气片感觉很新鲜。我给他介绍,附近有家发电厂,这暖气片是用发电厂的余热冬天供暖用的,并且,除了暖气,发电厂还给我们这个小区全天供应热水。他听说后,一个劲地说中国这个好。
我去过他家,他家取暖靠空调。他家也是住宅楼,位于大城市郊区,孤零零一座,有4、5层的样子,周边都是2、3层一家一户的小楼。(我们小区在北京5环路边上,大概70多万平米,5千多户,10层板楼为主,可能有30栋以上吧,没细数过)
我有个感觉,就是中国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比西方高。中国的城市,建筑密度大、居住集中,为集中供供水气热电提供了可能,而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分散的,效率低、成本高。就是说,有这样一种可能,中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水平时,所需的能源比他们要少,效率要高。
这是一个初步的感觉,没深研究过,也没见河里大牛提及中外能源问题时考虑过。希望能见到比较专业的分析。
http://news.sina.com.cn/w/2011-10-09/085923272264.shtml
这个的后续效应有很多,联系最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动作很大啊。
我们的扩大内需,减少出口比重,人民币国际化,建立自己的国际经济循环圈,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了。
大家都在出招,看的人眼花缭乱的,可惜对经济运行理解不内行,不然就可以出手了。
现在乔布斯走了,让美国不出新技术就可以继续装B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支持一下你,有些人张口就是别人"扯淡",
转头又是一句“闭门造车”,
自己什么数据都没列,别人辛辛苦苦写一段有数字有分析,
到他了,感性的一挥手,你们说的全部作废了。
呵呵,这种根本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
就是自我感觉好到一定的程度了,以为自己就是真理了。
至少我这是这样的。
看来房地产调控力度不会减弱。
虽然以南方建筑的保温设计和适用时段,光计算能耗就未必合算,而且还要搭上污染和减排的成本。
不过既然最终都可以让百姓掏腰包,那么地产党凭空生出一个偌大的建筑市场,可以拉动多大一片内需噢!
活着都不易啊……
说的都那么理直气壮
看了利益集团吃定这口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