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黑水白雪长津湖12 -- 瀚海拾贝
整个朝鲜战争,除了在长津湖有整建制冻死之外,其他地方还有这种情况吗? 有没有统计过整个战争期间,因为冰冻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数量? 先谢过各位了。
所以即使是把美国人赶下海,朝鲜也不会变成越南,再说,朝鲜和越南对中国的态度是不同的。越南人对中国其实一贯是不驯的。而朝鲜历史上对中国却依赖的多。
另外,中国对朝鲜的支援是派志愿军打仗,相当于包办代替,对越南主要是幕后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北越军队锻炼出的作战能力不是朝鲜军队能比较的。朝鲜军队到战争结束时才刚刚从最初的打击缓过来。
前几天看断刀,看到万岁军那一段,越来越觉得彭总刚开始痛骂梁兴初和后来盛赞万岁军,都不完全是性情使然。而是为了更好的掌握部队,激励士气而有意为之。
应当注意的是,和国内战争不同,彭总在朝鲜指挥的一直都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将领。有些是抗战开始就分开的 有些甚至甚至有些是从来没有在一起共事过。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够指挥得动,发挥将领的最大积极性,是需要一定领导艺术的。
我只是说他缺少林彪在锦州前线说出“我做了一桌子饭,却来了两桌子客人”那样的谋略。
彭大将军绝对不缺少奇谋远虑,遑论请将不如激将的小伎俩,而且更不缺少大敌当前舍我其谁的气概,如果现在还有冠军侯的荣誉,那个当之无愧的人首推彭大将军。这是老毛选中彭大将军去打朝鲜战争的原因。但是,如从韬略的绵密细致和得失利害的把握深入程度上来讲,他远不如林副统帅。
但是朝鲜战场上比的只可能是决心,这一点老毛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他说美国人是纸老虎,绝不是说美国人的实力是纸老虎,而是说要在朝鲜这个局部下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那美国人一定是纸老虎。麦克阿瑟想突破这个藩篱,结果就是自己的丢官罢职。
在战略决策的全局上,老毛清楚地揣度了斯大林、彭、林和美国决策集团的主要思想动向和能够忍受的极限,敢于赌上全部身家这种决策(三野四野派出这两个王牌,老毛剩的还有啥?想象一下如果输了,那结果是什么?),绝非常人能做到的,特别是日本人曾经这样赌过并且大败亏输的情况下。
朝鲜战场上除了胜利之外,展示的就是这种亡命,只要你死我不活也无所谓。这是要用活生生的生命和热腾腾的血来向敌人展示的。这个人只能是彭大将军,你几时见过青皮带着算盘跟人家搏命的?
1,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有50多万?
这个我当然更相信官方记载了
官方记载是伤亡36万人,其中牺牲11万人左右
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
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
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
战场失踪25,621人。
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生部门的统计,医院中的负伤人员有21,679人不治身亡,还有13,214人病死。按以上数字总计,共有148,977人牺牲。当然,这一数字未包括失踪人员中的死亡者,也未包括支前民工。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08/12/c_12437453.htm
你的与官方不符合的数据,显然是根据你自己所在的军的情况的推算的,即一种局部推测整体
从战争发展情况来看,志愿军的伤亡应该主要是前面五次运动战。而五次运动战我方基本占据主动,主动意味着伤员的救治的方便,战死应该不多
如果照你说的50万的牺牲,受伤算三倍吧 ,那么150万的受伤,200万的伤亡?
朝鲜战争的前四次战役主要就是靠第一批次过江的那几个军(9个军?)打的
第五次战役伤亡比较大些,但也不会太大,那么算前四次战役的伤亡占全部的40%算,64万的伤亡?当时过江的部队有80万人吗?
2 ,关于长津湖战役给敌方的打击问题
什么长津湖战役使得昧军有了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实际情况是昧军在第四次战役的砥平里战役以前,对志愿军的攻击一直非常忌惮
如果不是打击了对方的士气,信心,勇气,第三次第四次战役他们撤退得那么远干什么呢,让中朝联军一下子打下汉城,打到三七线?
还导致原巴顿的参谋长翻车阵亡---这说明对方的撤退的行军系列是多么混乱?
从一张照片就可以看出对方混乱不混乱?一个照片可以覆盖多大的战场地域呢?一个兵团的作战地域你肯定是清楚的
3永远不知道牺牲者的姓名?
一个部队的花名册总有吧 ,出去多少人,什么人,回来什么人?这怎么会永远不知道呢?
昧军登记牺牲者姓名是因为他们的装备优势,如果没有装备优势,逃命都来不及了,还怎么个关心法?
4,关于毛泽东的评论,还需要毛泽东们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想什么?
5,最后一段渴望和平的诗意化描写
和平当然是宝贵的,是值得追求的,但是作为曾经的军人,至少那份血气还应该有的是吧?
作为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战争,甚至于渴望战争---当然是渴望的正义的战争,用战争的利剑破除邪恶,在这样的对战争的渴望下面,和平时期则拼命的训练,战争时期则争当先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没有开战,就想对方有什么特点什么特点,反而畏手畏脚
东线的南朝鲜军除了首都师等建制部队,还有大量士兵直接补进美军建制里。美七师就补进了约4500人。这种把那些直接编在美军步兵连里的南朝鲜军人也扔出统计数字的做法,很难令人赞同。
此外,还有陆战队反向突击的传说,以及陆军单位丢人现眼的传说,也未必需要照单全收。陆战队公关强大,多少年来公众深受影响,还是得兼听,多看。我印象中阿尔蒙德就是个混球,既没智商又没勇气,但是再多读读包括他本人的访谈录在内的资料,就觉得事情没那么绝对。
我打个猎都要研究动物的习性,您倒好,大话说得这么轻松!
服了
送花一朵。
其实打仗靠的不是主帅的智慧。彭肯定配备了很好的参谋班子。配给彭的邓华是个很好的副手,林彪的东野里面非常成熟的军事领导。
彭横刀立马的作用更多的是管住这些军长们,以及和最高阶层的沟通,绝对不是啥布置具体的作战细节。他干的,如果没错是决定谁干啥的事情,和发起战役战斗最后的决策。
在朝鲜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的是系统性的,志愿军的管理方式(后勤,机动,火力支援,情报等,各军之间的配合)上的问题。以及基于这个管理方式采取的作战方式上的问题。七天的攻势就是个很明显的问题。尽管全军上下的将士用命,可是面对火力和机动补给上的不对称,要想压倒性的打败敌人其实是不可能的。在敌我都不了解对方的时候,志愿军大胆的战法能获得主动,但是后来就不行了。
另外朝鲜这战其实冒的风险没有当年日本冒的大-日本干的是断米国财路,把米憋死在本土的事情-这是米国国运相关的事情。而朝鲜,中国干的是在家门口打跑过来的狗,这个工作难度要小的多。中国出兵,就从西方的逻辑来讲,是完全合理可以理解的。那个大国可能无视邻国发生战争而不管? 大概不可理解的是毕竟中国不是和西方一个阵营的以及中国但是到底算不算一个大国。另外战火一旦进入中国境内,苏联就不会还羞答答地不出头了。在远东同时面对苏联和中国两个敌人,米肯定是不会干的-想一想当年打日本他还要拉上中国,让中国出了许多的炮灰。这要是面对中苏,那怕只是跟中国正式宣战都是不明智的。米在朝鲜取得优势,保持遏制的态势就好了。这就是麦克阿瑟乱说话,就要被踢下去的缘故。
真的要扯上国际政治,朝鲜战争是个让中国选边站队的战争。既然决定了和苏一个阵营,就要出兵了。加入战争对中方而言,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不出兵的结果。打了,只有赚,没有赔的。志愿军能推进多少公里,就是赚回来多少缓冲地带。风险就是,不知道交手以后会有多惨-因为从来没有比试过。到底自己卷入进去,要放多少血,在比试心里之前是没底的。所以,一次战役一结束,毛肯定非常兴奋:米国老也不过如此么。
经过十年努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2006年公布最新的,精确到了“个位”的抗美援朝烈士统计数字,共有十八万三千一百零八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其中包括绝大部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和极少的民工、医护人员、交通运输人员、战地记者和文化工作者等人员。统计数字是根据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湖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部门的最新的核对数字。这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名单上的烈士不仅有所在的部队编号、所属连队,还有战士的名字、籍贯等等,由于时隔几十年,工作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至今,志愿军烈士名字的对照仍在进行。
这个数字恐怕是抗美援朝结束后,对于阵亡战士最详细的统计,但对于牺牲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人,它还远远不够。
关于研究敌人特点,不能脱离当时环境和条件。关于这个的讨论也不能脱离主帖的范围。
说起伤亡数字,是个伤心的游戏。我个人认为如果实际伤亡只有这么大,志愿军应当已经把米国鬼子赶到大海里去了。统计中只有被俘的数字两万余人是可靠的。其他的该是属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吧。陈赓的回忆录里提到某兵团在途中遭受空袭,损失快一半。考虑到这是个战力非对称性的战争,单纯比较数字的意义不大。不管怎么样,志愿军从鸭绿江出发,最后停留在板门店。
而且这是统帅的核心作用之一。
这样做的合理性可以参见老毛与林彪在辽沈战役方面的交流,而且彭总在很多时候也绝对是关心到关键战役的具体执行细节的,比如关心梁兴初下属的一个师是不是穿插到位,进占三所里。这样的关键点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必须由统帅来掌握。
一个统帅没有充分授权下级主官们自主决策和并时刻培养他们这种能力,让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那是不合格的统帅;但是不去掌握整个战役战斗动向,并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出发改变一个下级单位的部署,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果实,那也是不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