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黑水白雪长津湖12 -- 瀚海拾贝
文工团以前叫宣传队吧,战争时期TG对宣传队是非常看重的,他们的宣传、文艺表演对提高士气很有好处。
十三军进藏时,因了解到西藏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中央要求张国华只带战斗部队,其他与战斗不直接相关的部门全部留下,战斗部队中的身体差点的包括积极性不高的也留下。张国华回答其他的都可以不带,军文工团一定要带。
这些文工团的女战士与男兵一样步行进藏,与男兵一样趟冰河,许多人因此而得了妇女病。不光如此,到宿营点后战斗部队可以休息,文工团的战士还得给战士表演节目。
另外电影《英雄儿女》就极好地表现了部队文工团的作用。
和平时期演艺人员好象形象不好,但部队文工团的和一般人还是不一样,你要让赵本山到边疆、高寒山区去给哨所一两位战士去表演节目?而部队文工团这是经常节目。
体工队好象重要性差点,部队以搞业余体工队,不过只要部队要组队参加全国比赛,专业队是少不了的。地方的特大企业许多也一样有专业体工队。
嘿嘿,怎么说呢?楼主的父亲就是当年26军的作战参谋,而兵团,各军,各师作战处的参谋们的职责,是了解战场地形,敌情,把首长的战役决心具体化到每个参战部队的任务,拟定作战命令,并协助各级主官执行之。
我说得不太好,肯定有不够全面,遗漏甚至错误的地方,毕竟我只在本科受训三个月,科目中有一些基本参谋业务的内容而已。楼主本人也干过作战参谋,应该能够给予指正。
不过我觉得后勤出大乱子的板子,是不应该打在兵团,军,师各级作战参谋的PG上的。
九兵团从紧张的攻台训练,转换到紧急北上入朝参战,冬装后勤供应的责任方有华东军区,兵团后勤部,东北军区。这些互相不统属的部门在极短的时间里没有能达成有成效的协同,当时全军,全志愿军统一的后勤指挥体系还没有形成。东北军区机关紧急筹措的棉大衣,以及手套鞋袜等御寒品都没有充份时间下发部队,有的时候就在车站往运兵车里甩,只能尽量的补充部队。
没错,问题非常大,但是并不是参谋部门的过错。他们正在紧张的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把台湾省的大比例地图换下来,换上朝鲜东北部的大比例地图,策划山川河流间部队的进军与战斗。他们本人也需要冬衣,但是去给十万大军筹寒衣,并不是作战参谋的具体任务。
再说硬着头皮上去战斗,国家民族需要你们排除万难去战斗,作为职业军人,革命军人,主力部队,就需要毫不迟疑的坚决去执行战斗任务。甚么是主力部队?这个不是普西的花环光圈,而是一顶荆棘编织的王冠!就是在最紧急最危机的时刻,你是冲锋陷阵的先锋,利刃,需要你不怕牺牲,敢于并且善于战斗,期待着你完成任务赢得胜利!
冬装不足这个状况,当时从各级主官到参谋以及部队,都清清楚楚,但是谁的脚步都没有停,各自尽自己的本份,完成各自的任务。战机如火,军令如山,九兵团这样的头等主力,遂行战斗任务,即使是在这样严峻的后勤困难之下,也是不打折扣的。就是硬着头皮上阵,而且各军各师坚决打出水准,打出战绩来。要说专业,这个就是职业军人的专业素养。
对于楼主的父亲,以及本人的父亲,我是充满敬意的,他们充份展示了革命军人的献身精神,也具体体现了职业军人的专业水准。
作为头等主力的九兵团,克服巨大困难赢得战役胜利,可以说无愧于国家人民的期望。后勤的大问题,是与战役决心与各部的执行不同的一个需要统帅部,以及很多其他方面,包括兵团后勤部门,所需要负责的大问题。虽然直接影响到了作战,但这并非作战本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的是我们自己的家国。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还没全解放,完全没有和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潜力相称的地位,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畏,为了得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空间,为了能成为今日之中国而不是印度,和世界强权必有一战。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未必不会挑衅中国,和中国在东北打一仗。入朝的志愿军有很多是本来准备攻台的主力部队,中国攻台,美国未必不会出手。在中国的陆地上打,中国损失更大,在中国的海峡和海岛上打,中国胜算更小。也许中国和美国命中注定有此一战,九兵团与陆一师命中注定有此一战,只是这一战没有完全按我们的设想打,没有等我们都准备好了再打而已。这一战志愿军在战术上有很多遗憾,在战役上也没完全达到目的,但在战略上打赢了,大大的赢了。他们的牺牲为后代的我们赢得了几十年的安全与尊重,时至今日穿单衣的中国人碰到全世界穿皮大衣的美国人和他们的那些干儿子也是站的直的。
我们和全世界现在记住的都是中国和最鼎盛的美国打了一仗,而且没输,算小胜吧,至于在朝鲜还是什么地方就不太重要了,借朝鲜的地方打这一仗还是值的。现在网上很多年轻人质疑出兵朝鲜的正确性,一味强调自己多么大的牺牲,我认为根本目的是为了逃避自己未来可能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责任在造舆论,军人不该这么想。
中国的决策是对的,志愿军的牺牲是不朽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
何不食肉糜?
谁比谁傻多少呢?在鸭绿江边,谁都知道那个天寒地冻非同一般。宋司令是湖南人,九兵团基本上就是江南子弟兵与山东子弟兵,谁也没遭到那么凶狠的严寒,当然冷得不行。
那么撂挑子,不干了,开小差,行不行,可不可以,合不合适?反正比被冻死强,对不对?这样就很专业了么?
军人在当时当地是没得选的,作为革命军人,职业军人,他只有一个选择,坚决执行任务!事实上他们也没有犹豫,从宋司令到基层士兵,都履行了职责。
当然,话题就绕到了统帅部的责任,在当时当地,令部队出击,其错误更大,可能的损失更大呢?还是听凭美军在边境站稳脚跟,防御完善,你想跟他死磕你都推不动他,那个时候损失更大?
再推演下去,可不就是别闹了,美国这么牛逼,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弱国怎么跟他干那,认怂,爱谁谁。
认怂以后,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带个路又有甚么不可以的呢?以前也不是没干过,李中堂觉得干不过,把水师坚决躲在威海炮台的掩护下保船--冲出去?哪里可以啊,打不过的啊!等到老本亏掉了,被鬼子点着名去签降书,扭捏一下再挨了一枪,就驴下坡的签了卖了。
再往后东南互保都可以赞了--国家在跟列强战斗,军阀们在跟列强勾兑。(哦,忘记了,西窝窝同学对于东南互保真真切切是赞许的。成年人不可教育,我并不期待能说服谁,只是需要把自己的看法摆出来而已)
有主席电报为证:
关于我军应当入朝参战给周恩来的电报
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三日
(一)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最后一贴。他宋司令做的司令就要考虑这些作战保障。他要是个吹事员和饲养员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在其位谋起政。
"再往后东南互保都可以赞了--国家在跟列强战斗"你的脑筋怎么转到这个上面去的?好想不撤点自卑的历史就不痛快。
从九兵团的角度看,这个是当之无愧的胜利,是在克服许多极端不利的因素以后才取得的胜利.即便如此,也只能说是在限制他们的诸多不利条件下,火线上的军人们以极大的勇气和作战技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想这个才是你想说的,这一点也不会有人反对.
但是离开这个战场层面,从战役的角度看九兵团表现不太合格,指挥,参谋,后勤,恐怕都有严重的问题.其实不难想象如果整个战役如果组织的更好点,前线军人的牺牲其实能换来大得多的战果,而不是一个惨胜.如果不是整个战役取胜,九兵团的领导机关都应该受到处罚,不过是一胜遮百丑而已.而处罚一个师长其实只是一个政治姿态,表现九兵团认真反思总结了教训.
简单地说,惨胜两个字,你看到了胜字,coo说的是惨字.
米军的失败也远非狼狈。其实米国人只是在重新考虑志愿军的作战决心。为了避免崩溃,最后采取的是大踏步的撤退,但是他们是连伤兵都不丢弃的撤退。
从经营军队的角度来讲,向敌人学习恐怕是志愿军的各级指挥官要做的。深刻地认识这个最现代化新对手的作战特点,不能老靠勇敢去取胜-最后在上甘岭守住阵地的那个部队打的也是巧战。在和敌人拼消耗的时候知道怎么把损失减少到最小。要不然,上甘岭吃进去的就不只是一个十五军和十二军。
志愿军的勇敢无畏已经有无数的资料在证明。从中方能坚决地参战而且坚持到最后这已经说明一切。
那时候的高级司令部军事素质估计非常有限,可以完全算是经验主义吧,让他们预见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有点不切实际.学费交了,虽然有点贵,但是也学到了不少.
不知道这么精锐的一个兵团为什么挑他当司令? 不知道底下买不买帐?
东北的军人,土匪都该知道这些。比如,步枪东北的野外是可能打不响的,发火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尿给预热一下。张学良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的时候特别说了这些。这是东北地区军人的作战常识。关内的部队一般没有这个个概念。在东北的野外怎么宿营,怎么保证体温,极限的抗冻是多少,东北的老军人和土匪应该很熟悉这些的。
作为九兵团的各级指挥员们,这些应当是必须得像的。不能就像金门战役的肖军长样的,就知道喊"同志们奋勇向前!“携带的反坦克火箭筒居然是弹和火箭筒是分散在不同的船上的。
也许就是因为长津湖的缘故,以后他的光芒就黯淡了。相反名气出色的四野的粱兴初,吴瑞林,文娱成,以及铁原的富逼从。
我看过他对自卫反击的一些点评,很critical的。特别是他给一些青年军官讲简单的作战例子:如果部队潜伏进攻被敌人哨兵发现该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取消这次行动。他应当是比较注重技术的军人。不知道长津湖怎么搞的这么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