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富家子弟与名校 小沃森的藤校之路 一 -- 阿辉1
这个季节,是美国应届毕业的高中生们申请大学的季节。
家有高中生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常常会聊聊各个大学的申请、录取、以及奖、助学金发放情况。
朋友老D的儿子小D所在的高中,每届有一千二百名学生。小D去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又因SAT、PSAT双满分获得某项政府奖励。小D在担任学校百科知识竞赛队和科学队的队长的同时,还是学校数学竞赛队的主力队员。跟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小D也弹钢琴,在各类钢琴比赛中有不俗的成绩。高中四年,他获取的各种奖项占据他家书房的半面墙壁。
就是这么一个大家眼中看为优秀的华裔孩子,最终却与他申请的包括HYPMS在内的大藤校无缘,最终拿高额奖学金入读本城的一所私立大学。当然,这所大学的名头,虽然没有常春藤那么光亮,却也不容小觑。但终归老D和小D还是觉得遗憾,认为美国私立名校,有着某种不为平头百姓所深知的潜规则。
这让我想起IBM创始人及其儿子与藤校之间的故事。
雄踞美国大学排行榜耀眼位置的学校,多为私立大学。
这些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一小部分来自学生学费,绝大部分来自校友、非校友、基金会以及商业机构的捐款。我看过一份资料,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丹佛们的办学基金都远远超过一百亿美元,有的更是超过二百亿美元。如此的财大气粗,他们当然有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助学金资助。
美国各大学招录学生时,学生的家庭背景一直都是学校考量一个学生的因素。那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上溯几代都没有读过大学的家庭、以及少数族裔家庭的孩子(很可惜,华裔、印度裔、犹太裔都不在此列),都会得到额外的照顾。但同时,因为,申请大学的表格上,申请人必须填上这么一条,亲属中有谁曾在该校就读?这自然会让人怀疑,那些有钱人家,那些曾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过经济贡献的富家子弟,会有些平民子弟所没有的权利。
美国常春藤八校和非长春藤的MIT、斯坦福以及一些着名的小型私立学院比如"四小藤","七姐妹"和"八兄弟"里,聚集了大量美国有钱人家的子弟。(四小藤属于只招本科生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其本科教育不逊色于任何一所常春藤大学。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四小藤之一的卫斯理女子学院 (Wellesley College),是宋美龄、希拉里、老布什夫人的母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比起中国的靠考分说话,美国的制度就完全是拼爹了。
爷爷父亲兄弟上过藤校的优先录取,有钱有闲组织过什么社团活动的优先考虑。学习好的亚裔小孩一大堆,老老实实排队等别人挑完后再去抢剩下的位子吧。
俺上学的公立大学,美国研究生录取是分批次的。第一批大概是本土的少数裔,第二批是本土的其他学生,中国,印度的申请人是放在最后一批的。
估计本科录取,校友是单独考虑的一批人,即使其他的孩子申请很强,但不在同一批次,也不会有竞争机会。
说美国私立名校里,聚集了大量富家子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些学校的本科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不申请经济资助中看出端倪。
达特茅斯学院号称美国银行家的摇篮,该校曾宣称自己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需要经济资助。
不需要经济资助的学生自然不会是薪水微薄的劳工阶层。
此外,这些私立名校里,每年录取的新生,有近半数的学生来自美国一些著名的学费昂贵的私立高中。
而私立高中每年的毕业生在美国高中毕业生中,占很小的比例。
换句话说,就读著名的私立高中,入读美国名校的机会远远大于就读公立高中。
曾经读过小托马斯 沃森的一本自传,这本传记,记述了IBM老小两代总裁的创业以及奋斗史。
但这本书让我感慨良多的,不是沃森家族两代人的辉煌业绩,更不是老少沃森看似神奇的丰富经历,而是老沃森怎样帮助小沃森进入常春藤名校。
IBM 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出身贫寒,早年挨家串户替厂家推销缝纫机,屡遭挫折,倍受磨难,但他坚持不懈,终成大器,被后人尊称为“计算机之父”。
老沃森是货真价实的晚婚晚育典范。大约在三十七八岁时,他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使出浑身的解数,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
差不多四十岁时,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这第一个个孩子,就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家”的小托马斯沃森。
正是小沃森的努力,使得IBM真正成为工业界的蓝色巨人。
小沃森从小顽皮捣蛋,人称“可怕的汤米”。
中小学时代,他成绩单上的分数总是D 和F,偶尔才会有A 和B。 但他的动手能力却比啃书本的能力好得多。这个能力,在他十二岁时的一项壮举中得到了完美展现。那年,他买了一瓶黄鼠狼臭腺,在全校师生集合的当儿,将黄鼠狼臭腺抛撒进学校的主通风管道。使得整个楼层臭气熏天。学校被迫关闭,他也创造了自己学校生活中最辉煌的时刻,不幸的是,这次辉煌的结果却是被迫暂时休学。
老沃森是小沃森就读的学校的董事,但这并不能保证小沃森因行为恶劣行为出众而不被惩戒。
小沃森就读的学校,一个学期,你的过失只要不超过50个,就不会被开除。
小沃森的过失,每个学期都在在30 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徘徊。而每次过失的惩罚都是在星期六的时候,围着学校的教室,在众目睽睽下跑步。他时常被罚跑50 圈,而其他同学只跑10 圈而已。
他先后换了3所学校,花了6 年时间,直到19 岁的时候,才勉强将高中念完。
他念的最后一所高中是著名的私立哈恩学校,他和他的父亲都希望通过哈恩学校将他推入普林斯顿大学,因为哈恩与普林斯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哈恩中学是这样一所贵族学校,那里充满了花花公子。
这些富人家的子弟们,无视禁酒法令,口袋里揣着酒瓶,身穿烷熊皮大衣,胳膊上挎着美丽的小妞,开着高级轿车在大街上风驰电掣。
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比别人有钱?是否总是和女孩子一起外出?是否有汽车?小沃森在这所学校里的车就是一辆在当时最时髦的、红黑两色的克莱斯勒,那是他17 岁时的生日礼物。
小沃森虽然不喝酒,但却时常带着女孩子到外面跳舞。他甚至还试过和同学一起抽大麻,当然,他试过之后发现,抽大麻的滋味并不那么好玩。
想进普林斯顿大学的他,在哈恩学校的行为一如从前,学习依然倒数第一。但他却在学校划艇队里有不一般的表现。其缘由是他到校那天,有同学告诉他:学校有一支划艇队,在普林斯顿大学训练。
到普林斯顿大学去划船,对做梦都想进普林斯顿的他,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他加入了划艇队,并对这项运动着迷,刻苦训练一年后,也就是他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划艇队成绩优异,使他们有资格参加在英国举行的国际划艇比赛。他动员父亲给自己的划艇队捐助了2000 美元,作为全队的旅费。当时,一张到英国的三等舱,来回票价也才100 美元。
就在他醉心于划艇运动时,在工业界声名显赫的父亲老沃森也没有闲着。他正联合他的朋友,开始为小沃森进入普林斯顿而四处奔走。
小沃森已参加过大学入学试,成绩极不均衡。
大部分学科的分数达不到录取标准,但他的物理成绩却在整个新泽西州名列前茅。
小沃森喜欢物理,物理老师的讲课也生动有趣。得知考试结果时,物理老师曾奇怪地问他:“你真是个怪物,你的其他功课成绩都不好,物理怎么考得这么好?”
老沃森是这样为儿子寻求升学之路的。
他去找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本杰明伍德。这位伍德教授可不是个凡人,他不但是个自学成才的天才,还是发明美国高校统一标准入学考试的先驱者。而他和老沃森的关系也非比寻常。早在20 年代,伍德急需机器帮他处理成千上万份的考试卷子。老沃森闻讯,立即给哥伦比亚大学送去了一卡车免费的机器设备,正瞌睡呢,有人送个枕头,你不能不佩服老沃森作为一个商人的敏锐。
让这样一位教育学家,著名的定量测试倡导者,为成绩低劣的小沃森写推荐信,应该算是一种讽刺吧。
伍德教授并不怎么认识小沃森,但他还是提笔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措辞威严、腔调巧妙的推荐信。他在信中这样说:
“在思想和性格方面,我毫不犹豫地将他排在初中毕业生前十分之一的行列里。我对他高中的成绩不熟悉,但我的结论是:他的卷面成绩不足于揭示他实际的大脑能量、天赋智慧和意志的持久力。据我的经验来看,不管他的分数如何高或如何低,他都是那种不能用平常的入学考试标准来衡量的人。”遗憾的是,这封当时看起来空洞,后来的事实证明颇有远见的推荐信,最终并没有在在普林斯顿大学起作用。
小沃森在哈恩读书的最后一个学期,老沃森想尽办法为儿子做着各种努力,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声望、关系将小沃森推入普林斯顿。他甚至亲自跑去见普林斯顿大学的主管招生的领导,为小沃森求情。但领导非但不看情面,还把小沃森所有中学时期的成绩单都摊开摆到桌子上说,沃森先生,请看一下你儿子的成绩吧,毫无疑问,他是个失败者。
小沃森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希望在哈恩的最后一学期,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改变普林斯顿对自己的看法
其结果却是,最后一学期,五门功课,两门良好,三门不及格。以至于,小沃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高中毕业的那年秋季,升入大学的机会相当渺茫。
然而,得知考试成绩两天后的上午,不甘心失败,又为儿子前途忧虑的老沃森却开了一辆大旅行车来找小沃森。
小沃森问:“开车干什么呀?”
“我们出去转转,到一些大学看看。我们肯定能找到愿意接受象你这种成绩的学生的学校。”这潜台词是不是,我还不信了,这世上就没有一所好学校愿意接受有你这样家庭背景的学生?
这就是IBM创始人老沃森的精神,当有些事一定要做的时候,就坚决去做。有问题要解决的时候,想尽办法去解决,套句口号来形容,就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那时,小沃森正深深地迷恋着一个姑娘,因此,他不想到比较远的地方上大学。他对父亲说:我们何不去布朗大学看看呢?
父子俩开车来到布朗大学所在地,老沃森打电话给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预约见面时间。
第二天,他们就驱车来到学校的招生办公室。
老沃森介绍说,自己是托马斯沃森,是IBM 的总经理。自己的儿子想到布朗来读书。并专门问及谁是布朗大学的校长?
招生官回答:“克拉伦斯.巴伯。”
于是,富于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
我知道有不少华裔孩子,在升学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成绩以及在学校里的表现十分优秀,但最终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
在西北,主修三个不同的专业,还竟然游刃有余。
除了学业优秀,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强自己。
比如义工和其他社会活动。
藤校最早开始限制的少数族裔是犹太裔。
现在华裔、印度裔都没有其他族裔有升学优势。
我只是看到过升学表格。
印度裔,和华裔,传统上比较重视教育的族裔都没有升学优势。
美国藤校,最早开始限制名额的少数族裔就是犹太裔,他们认为,若不加限制,大学会充满了犹太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