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展望2012 -- 井底望天

共:💬82 🌺663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种说法解决不了一个问题,为啥欧洲可以靠大航海发家

而明朝就一定不行呢?如果郑和航海不被停止,为啥中国船队不可以越走越远,一直走遍全世界呢?为啥明朝不可以大搞移民,把南洋建设成新江南呢?特别是在小冰河期,全球气温骤降,向南转移本来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啊。为啥没有做呢?其实不用走遍全世界,只要走到澳大利亚,就可以建设一个新明朝了啊。

家园 井大的文章必花之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欧洲船队和明朝船队有可比性吗

你光看到哥伦布,麦哲伦的光荣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和他们一样做的迷失甚至葬身大西洋了呢。但欧洲人的船队就是几条船百十个人的规模,输得起,郑公公的船队是什么规模,敢满世界乱窜撞大运吗?事实上他们走的全是阿拉伯人几百年摸索下来很成熟的航道。走遍世界?你就是穿越回去给郑公公献上世界地图他也不敢冒那个险。

移民更没谱了,离那么远,明朝根本不可能管得了,明朝出钱出力帮自己国民到别处建国?搞不好以后象美国对英国,翻身做了主人,那得多雷锋才做得出来?北美的移民根本不是欧洲政府组织的,而南美殖民地,根本没给西班牙欧洲争霸帮过什么忙,倒是几个独立英雄迅速张罗着分家了。

家园 问题就在于为啥欧洲船队和明朝船队没有可比性呢

欧洲人可以几条船百十个人规模出发,为啥明朝就不可以?欧洲人小船队就敢满世界乱转了,为啥明朝那么大的船队反对不敢呢?

其实不用走太远,走过南洋,走到澳大利亚,就可以了。

至于你说的不能移民的理由,那么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在世界上的沦落,就应该怪罪到明朝那些决策者头上了吧。

家园 欧洲人出海是被逼急了,明朝没那个动力

西班牙人倒是遍地开花了,照样沦落。我没说过明朝要为中华民族沦落负责,就算你推导出个过硬的因果关系,明朝决策者也不可能想那么远也没必要想那么远。

搞不好我们现在发展经济就会导致将来人类灭绝,你说是不是我们就不发展了。或者现在砸锅卖铁拼命发展宇宙航行技术才有一线生机,是不是我们现在就该这么干?

家园 Redbee就是在说明朝官僚集团停了航海,是该被谴责的啊

本来就是说明朝官僚集团只看自己集团的短期小利益,看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大利益啊。咱们说来说去,不还是回到这个结论上了吗?

家园 我的意思那时候鼓励航海也不见得对国家民族有多大利益

除了西班牙,阿拉伯人也一贯重视航海贸易,移民移到东南亚,欧洲崛起后表现还不如中国呢。明朝那时候是不是富得有钱没地花,发达得没地方需要建设,只有航海移民可作?郑公公热心航海因为他要去麦加朝圣,不是更为了个人的利益?明朝官僚集团再无能,人家至少保证他们当政时中国没象后来那样更落后,自己不行怎么怪得到几百年前的人头上?

再说中国没落是因为没有工业革命,进行了工业革命的国家,比如德国,航海殖民的成就可以忽略,照样比中国强大。

家园 人家说的是,郑和航海是赚钱生意,不是花钱的

在航海赚钱的基础上,

明朝那时候是不是富得有钱没地花,发达得没地方需要建设,只有航海移民可作?
这个疑问就变得不需要回答了。

哪怕是德国,航海殖民的成就同样是不能忽略的,如果美国没有那么多德国后裔,那么美国和德国的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而更像美国和俄罗斯或者美国和波兰的关系了。那样的话,这个地球上还有没有德国,都成疑问了呢。

家园 领导讲话是要看讲话对象的

普通人做事情都要讲方式方法,更何况领导干部。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一个讲话首先就是要看讲话的对象,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咱们的领导人在台上他的讲话对象是谁——是香港的现在以及未来的精英。这里讲话里的每个句子以及整个过程都是和他们产生互动。未来这些毕业生将要在香港以及中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我们希望他们产生什么作用,都是讲话的重点。

对于这些香港的大学生来讲,英语的重要性根本不必要强调。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话和简化字才是他们应该弥补的。这就跟海外生长的许多孩子一样,不用跟他们强调英语或者当地语言的重要性。而相反对于他们来讲更要强调中文甚至是一些方言的重要性,而这些是他们体现他们未来价值所在。香港的未来在中国大陆,如果某些人希望自我封闭封闭来回到前殖民地时代,并且重现当年作为殖民地来吸大陆血的辉煌来从新在内地人身上重新建立所谓“高贵的自尊”那都是幻想。楚人刻舟求剑已经贻笑千载,现在的某些精英们却还作此愚行,于人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而如果一味的迁就这些精英,让他们沉醉于他们所谓优秀的英文水平,那才是错了,全然错了。香港的未来必然是要大祸临头。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本应当告知这些于这些还未入世的大学生们,就是矫枉过正也是情有可原,可惜啊。

他是以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去香港的大学,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回大学的,所以不能摆出一味迎合他们的口味,从而助长那些精英的傲娇之气。香港的大学固然很好,但是还不至于让一个能让火箭上天巨轮出海的国家领导人折腰的地步。至于强调外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领导人有很多种方式,回中国有的是地方可以发表,比如出席一个外语演讲比赛的颁奖典礼,顺便秀秀英文也没什么。

其实英文的重要性,或者说外语的重要性在现在的中国是不言而喻的。这点就如同说阿司匹林是良药一样,但是要是随便瞎吃也是会要人命的。

家园 很不赞同

英语之所以是世界主流语言,这是霸权的体现,当这种霸权动摇之后,其在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同样会削弱(但不是同步削弱)。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说,如果在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领域采取更为主动的态度,对参与国际竞争是有利的。第三世界普遍欢迎孔子学院落地,而在西方国家,比如在美国,孔子学院的发展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疑虑。西方人对自己霸权遭受的挑战是很敏锐的。所谓“沟通世界最好的办法,是中国人都去学英语,而绝不是鼓励外国人来学中文”,等于是完全臣服于西方霸权。这样的话,放在河殇大行其道的年代没什么问题,现在冒出来很有些穿越感。

事实上,现在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始出现一个趋势,就是利用同传,让不谙英文的中国学者能够用自己的母语畅所欲言。绝大多数思想者都是用自己的母语思考和写作,这样才最敏锐最有创造力。而中文和英文分属两个语系,中国人连学到第二母语水平都很困难。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宇文所安讲过,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以中文和英文为两种主要语言。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以及很多国家开始把中文课引入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是和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趋势相应的。如果不执着于这种G2的世界图景,同时又有点技术想像力的话,那么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发展,实际有一天会让全世界各种语言,最起码是使用各大语种的人(当然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逐渐推到各小语种也是情理中事)彼此之间能够自说自话而又各明其义。

至于学校教育里面倒是应该常设外语课,但应当逐渐从单一的英语过渡到多语种。学习外语除了语言上的收获之外,还迫使一个人开眼看世界,但当整个教育体系把促使学生开眼看世界、培育天下胸怀作为目标时,这个世界应该是全面的、丰富的、多元的。提到开国领导人的外语能力,那就恰恰不局限于英文,俄文、日文、法文都有。英文固然是世界主流语言,但局限性也是大大存在的,在欧洲、日本、拉美及其他很多地方都吃不开。这一点认识不清楚,就难免会犯密云县县长要建“只能讲英语的欧洲风情小镇”的笑话。

通宝推:青衣江水,
家园 不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元音饱满在这两种语言里面更明显,所以它们也更适合歌剧使用。

家园 中文演讲,最后加一段英文罢了

于是某些人眼里,国将不国。

操心国事,怎么说都是对的,不过还没打起来,就不用那么紧张吧。

家园 只加一段那是他英语不够好而已,未必不是想全部用英语。

如果是去英国,秀一秀英语未尝不可,去自己收回来是殖民地秀前宗主国的语言,那就是国将不国,等打起来就晚了。

家园 说得好!秀粤语可以,秀英语是脑残了。
家园 而且郑和航海的资料也基本被毁。

文人误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天天把自己看的一本正经。神马玩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