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来说说金陵十三钗,张导好样的 -- 日月光
在看之前,一直在祈祷,千万别来个什么感悟到人性的日本兵啥的,来个普世的精神,站在数十万中国人的尸体上来寒碜人。还好,张导没有来倒我们的胃口。这点特让我感激。
这个片子我觉得达到最大的目的了,不用太多恶心的战争场面,但是就像润物细无声,无数细小的镜头、满街的尸体,贯穿整片的压抑、紧张的气氛,两个死去的金陵女子。。。所以一切都在慢慢的告诉我们,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告诉现在的哈日族,并且用通篇的英文(这是我觉得最没法圆的地方,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老外千里条条跑中国来埋尸体,这是啥敬业精神啊)告诉自以为是的西方主流媒体,日本人当年是怎样的一群畜生,南京大屠杀是个多么惨绝人寰的事件。这就足够了。这就大大超过我的期望。
从这点上来看,张导比起冯某人来说境界要高不知道多少倍。建议大家都能到电影院去看看,捧捧场。。。
张的叙事能力和节奏比冯好得多,虽然还没看,但也能想象得到这部作品的张力,不像《唐山大地震》有些许的感动,却总觉得脱不了冯氏小品的窠臼。
南京大屠杀题材能在美国上映就是个小小胜利,虽然可能放映渠道很有限
中国电影既有张导又有冯导是好事,看电影有更多选择。
积分不够。 在楼主名下发言。 我也特别怕出现 “感悟到人性的日本兵”来着。
抗战八年, 后来又 “中日友好”这么多年。 要是有一例确凿无疑的日本人出于人性, 良心救助中国人的案例, 一定被大肆宣传。
一例都没有 !
有的是南京大屠杀, 万人坑, 七三一。 中国人出于人性帮助日本人的例子很多, 有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儿。 东北人大量收养日本遗孤。反向一例都没有。 最多, 东史郎那样的, 忏悔当年做过的孽, 可是当年也绝对没有救助过中国人的举动。
而中国拍的抗日战争的电影动不动就塑造出个 “感悟到人性的日本兵”来。 人家当年根本没把中国人当人看。 如今自己还要替人家遮丑。 贱不贱?
说实话就因为这个我到现在也没有看 《南京南京》。
谢天谢地张导这部片子没有 “感悟到人性的日本兵”。
能够真实全面地呈现中国人民60多年前被异族任意屠戮时的惨烈炙心!
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日本人曾经“感悟到人性”,有导演或编剧凭空炮制出来是帮着强盗强奸自己。
到目前所有表现民族抗战的影视文学作品都不真实,毛泽东时代对那段历史的文学表现不真实但有骨气,今天的那些文学创作完全是曲解历史,误导后人。
就是怕张导和别的所谓影视人一样来个添屁股,这样自己掏钱去看,还要添堵,感谢张导,终于第一个说出皇帝的新装。。。。就为这一点, 他永远是我最敬重的导演了。
希望这部片子能够传播得越远越好,看看所谓的日本人的真面目,都是些啥杂碎。
可是后来搞那个啥集结号,就觉得这人的境界也就只能到痞这一步了。
这部片子里的日本人忒真实了:有些从外到里都是禽兽(片中的绝大部分日本人);另外一些表面上礼貌有教养,其实骨子里一样是禽兽(长谷川之流)。
为张艺谋叫声好。但不看好这部电影在美国的前景。在绝大部分美国人心里,对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stereotype了的。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反而会认为这电影在夸大、在煽情,还会认为如“日本军官把小女孩圈养起来留给上级”之类的情节设计过分、不合理等等。美国人虽然和日本人打过仗,但是没怎么见过日本人最变态最丑恶的那一面,尤其是那些对中日历史一无所知的、本质和国内文青没啥区别的“影评人”。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部电影在表现日本人的凶残方面已经很克制了。但这还是远远超出了米国佬们的认知和接受范围。
更不用说还要考虑小日本在好莱坞的势力和影响力了。如果今天有中国人要去买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美国人会让你买吗?可是日本人就买了俩。日本人会不尽力阻止这部电影在美国得到好评?怎么可能?
同意日本人在影响美国舆论方面选项比中国人多,毕竟通过好莱坞比在42街上打广告要更潜移默化一些。
但是受害妇女应该找那些到中国开拓市场的日本女优来演,比如那位空姐啥的,这对中日的年轻人都是很好的教育,性在生活中不只是个享乐的过程,在人性丑恶的一面中也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
红高粱得奖都是在国内或者欧洲,在美国就没引起太大注意吧。
嗯,一直最佩服的就是张导,不管媒体上怎么讲
而最讨厌的就是所谓公知导演陆某,冯某的片子,笑笑也就罢了,一到正经叙事,实在让人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