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忠王李秀成变节原因分析 -- 司马水镜

共:💬33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的确不是历史

慈禧其实对曾是很猜忌的,南京城破后仅三日,她就派官文(好像是他)以巡查南京旗城名义赶赴南京,实际上是对曾施以监视。这也就是为何曾不久以后上书自请裁撤军的原因。清庭当时对曾是大不信任的。

家园 忠王李秀成还有政治家的一面。

1 当时情形,求死易而求生难。秀成除军事主帅之职外,还一身担当天国的存亡,必然考虑若身死,则天国亡,若苟活,则天国尚有一息。秀成非怕死之人,既为大丈夫,当然选难的,死里求生。

2 自古刑法,硬的不行来软的,软的不行来硬的。秀成岂不知道?那有那么容易被感化的,将计就计罢了。

3 天国尊上帝,不三不四的,伤了江南士子之心;而曾涤生尊孔复礼,收买人心,也给了汉人错觉。秀成有心劝他为汉人立国,非无稽之谈,也非一点希望没有。

4 我们现在可以据有尽可能多的资料,漫漫分析。而秀成必须在一闪念间,作出决策,决策一出,必贯穿始终。他选了最难的,而不逞匹夫之勇,临终仍是英雄本色。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整个天国,只有秀成有资格入地狱。他没有浪费这个资格。

家园 请问一下你理解的“天国尚有一息”是什么意思?
家园 姜维复国,或保全数十万弟兄生命的意思。

反正不能就这么去死,活着无论如何还有捣乱的机会。在当时全面失败情况下,天国里人人都可以慷慨就义,唯秀成是一面旗帜。曾看到了这点,才砍倒这面旗帜的。

家园 保全兄弟性命是要的,为人不可不讲义气,复国么?

太平天国那样的国,不复也罢

家园 Re:【原创】忠王李秀成变节原因分析

太平天国的将领中,李秀成应该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一位了。。。

家园 danielchang,和你探讨:有人把忠王说成贪生怕死之徒,太简单,太随意了

不过“姜维复国”说也太戏剧化,不可信。在不知曾国藩本意的情况下,冒然劝其“造反”,岂不是找死?以忠王之智决不会做此等傻事。而曾又怎么会向一阶下囚表明心迹呢?

  梁起超说:“秀成既智勇,且大度,仁爱驱下,能得士心”,深受部下爱戴和拥护,忠王是天朝的“宰相”,“柱石”,自然不能和李世贤,汪海洋,赖文光相提并论,被俘之后后,他更有眼光地看到分散在各地的太平军无法坚持多久,他觉得有能力和义务使部下尽可能免于屠杀。石达开在血战出险无望的情况下,为救残部而降(”死若可以安境全军,何惜一死”)赖文光也有降清而保全军的说法,只是各自的策略不同而已。石达开牺牲生命,李秀成牺牲名节。

  你说的对,忠王“吃软不吃硬”,曾国藩的礼遇让忠王有了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他有了一丝幻想:“也许可以组织投降,让广西兄弟返乡务农?”;也许忠王也不报什么希望,只是除了他还有什么人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能够做这种尝试的也就他李秀成!从这个角度讲,忠王是最负责的。

家园 【文摘】李秀成是真的投降吗?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京城被攻破以后,李秀成保护天王幼子突

破重围后,不幸被湘军俘虏。在囚室中,李秀成写了洋洋数万言的

《自述》,供认自己参加太平天国的历程。以前的教科书都据此把李

秀成说成是晚节不保的叛徒,有一个时期,还把他当作政治上的批判

对象而大加鞑伐。不过,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这个《自述》

的内容是否真实就值得怀疑。

  李秀成的自述完成之后,曾国藩命人删改誊抄一份上报军机处,

而李秀成的亲笔原稿则被曾国藩私下保留了下来。那份誊抄的文本由

九如堂刊刻行世,而被曾氏保留下来的原稿则深藏曾家密室,由曾国

藩的后人保管,秘不示人。因为九如堂刻本“李秀成自述”是经曾国

藩删改过的,所以不足为据。而李秀成的原稿,除曾家后人外,谁也

没有见到。长期以来,人们不禁猜测:李秀成的原稿里到底有哪些内

容呢?曾国藩为什么要删改李秀成自述呢?莫非有不可告人之处?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猜测就是,李秀成可能在原稿里劝曾国藩反清,

自己做皇帝。如著名的史学家孟森就猜测,李秀成“可能以种族之见

动曾,其时汉人已握实力,满人积威已替,不无动以取而代之说”。

  为了解开这一个谜,1944年,在广西通志馆工作的吕集义先生千

里迢迢来到湖南湘乡曾国藩老家,请求曾国藩后人把李秀成原稿拿出

来看一看,以便和刊行本对照一下。曾氏后人先是左右推托,不肯出

示。后来看到吕先生态度极为坚决,曾氏的兄弟姐妹几个商量了数天,

最终还是把李秀成原稿这个祖传秘宝搬了出来,但是有个条件,只许

在曾家藏书楼里看,不能带走。吕集义“为人狂喜”,连续两天对照

着刊行本进行紧张的补抄、改正。在工作时,“曾氏兄弟轮流守在桌

旁,跬步不离;每当休息、吃饭,则必将原稿携入内室,扃之匣笥,

护惜有逾珍宝”。抄补完毕后,吕集义还拍摄了稿本的照片14页带了

回来。

  九如堂刻本原有27,000多字,这次吕先生共补抄了5,000多字,

合计33,000多字,并据此出版了《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校补本》。罗

尔纲先生就是根据吕氏的校补本和这14张照片进行研究,写出了著名

的考证著作《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

  吕集义和罗尔纲二人都认为曾家所藏李秀成原稿是真迹无疑。主

要的理由是:

  第一,从笔迹上看,曾家所藏“原稿”是和李秀成的真迹是同出

一人之手的。当时参加审讯李秀成的庞际云藏有李秀成亲笔答词28字

(现藏上海市文管会)。罗尔纲先生花了很大的功夫,一字一句,一

点一撇地拿“原稿”和上述真迹相对照,并且还征求了笔迹鉴定专家

的意见,断定“原稿”是真品。

  第二,从内容上看,“原稿”将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这14年的每

一个过程和细节都描述得非常清楚,很难想象会是曾国藩亲自捏造的。

而且,“原稿”在称谓上多遵循太平天国的制度,也非曾国藩所能知

道的。

  第三,“原稿”里用了很多李秀成家乡的方言,也决非曾国藩等

人所能伪造出来的。

  吕、罗认为“原稿”是真迹的观点在很长的时间里似乎成为定论。

但是到了60年代初。曾家所藏的这批“原稿”在台湾的世界书局影印

出版了(这个影印本的底子和吕集义所见的是一模一样的),这样,

其他史学家才见到李秀成自述原稿的全貌。许多史学家由此提出了与

罗尔纲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份“原稿”其实并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

是曾国藩伪造或删改后,让人模仿李秀成的笔迹炮制的。持这种观点

的荣孟源先生所列的理由是:

  第一,根据其他史料,李秀成是每一天写若干页交给曾国藩的

(共9天),按理说,每天写的最后一页一般总要空几行或几字,可

“原稿”上每一天都写满最后一页纸、最后一行字,这恐怕不是偶然

的;

  第二,“原稿”的字数和记载的字数不等。据记载,李秀成共写

了5万字,而“原稿”只有3.3万字。如果另外1万多字是被曾国藩撕

毁了的,那么,“原稿”的内容应该是不相衔接的,然而,“原稿”

却是前后内容完全相连的;

  第三,“原稿”的用词该避讳的时候不避讳,不该避讳的地方却

避讳了,如果偶尔笔误,可以理解,而“原稿”在这方面的笔误却多

得离奇。

  除此之外,判定所谓“原稿”不是李秀成真迹还有其他方面的理

由,这里不再一一举出。但罗尔纲先生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荣先生

并没有从笔迹鉴定等方面推翻他的论断,而笔迹鉴定是所有论据中最

权威、最无可辩驳的。荣先生则认为,伪造笔迹古已有之,不足为证。

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那么,“原稿”笔迹是否和李秀成真迹是同出

一人之手呢?不妨让聪明的读者自己判断一下:

  问题是,即使“原稿”是李秀成的真迹,也还是不能判断李秀成

是不是真的投降。对此,罗尔纲先生提出了李秀成“伪降”、“施苦

肉计”这一大胆假设。他的理由如下:

  其一,“原稿”露出最少12处破绽。例如,反复表白写“自述”

是因感戴曾国藩兄弟的恩德;假造他与天王的不和而隐瞒天王对他的

信任;虚构自己对清军的仁慈并且有意自污等等:这些可能是李秀成

“有所为而言”的,目的是要获得曾国藩的信任,以便相机行事。

  其二,“原稿”里隐瞒了最重要的真相,以便误导曾国藩,保存

太平天国的残余力量。

  天京失陷以后,李秀成掩护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冲出重围,他是

知道幼天王此时已经脱离了险境的。但李秀成故意说幼天王“十六岁

幼童,自幼至长,并未奇(骑)过马,又未受过惊慌,九帅四方兵追,

定言(然)被杀矣。”此外,李秀成还隐瞒了太平天国其他主力的动

向,隐瞒了天京城内还藏有大量太平天国的金银财宝的事实。如果李

秀成是真心投降,完全可以出卖这些信息以邀功,但是他却没有这么

干。

  其三,从李秀成一生中出色的功绩以及被俘后的英勇表现上推测,

他不象是因为贪生怕死才投降的,一定是另有所图。

  其四,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李秀成的伪降是可行的和有前途的。

  曾国藩的湘军攻陷了天京后,力量变得空前的强大。而清朝的

“中央军”已经被证明是不堪一击的。以曾国藩一时的力量,是完全

有可能推翻满清,自立为皇帝的。曾国藩的手下也多有劝他反清的。

据传,曾国藩的部下彭玉麟曾写密信给他,问“东南半壁无主,老师

岂有意乎?”曾面色立变,急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

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把信撕碎搓成团,吞下肚去。如此可以

推测,李秀成也是有可能设计出一个深谋远虑的计划,先劝说曾国藩

自立皇帝,然后再伺机恢复太平天国的事业。

  其五,曾国藩后人的口碑旁证了李秀成伪降是为了劝曾国藩推翻

满清,自己做皇帝的。

  曾家所藏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有一万多字被撕毁,这一万多字里都

写了些什么呢?不禁让人怀疑里面可能就是李秀成劝说曾国藩反清的

内容。对这样招引杀身之祸的东西,曾国藩当然要把它销毁得干干净

净,以便死无对证。后来,曾国藩的曾外孙女,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俞大缜向罗尔纲提供了这样一条重要的口碑:

  我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外孙女。……(一九四六年)有一天,

她在卧室内和家中少数几个人聊天,有人提起母亲出生的地方,说两

江总督衙门就是现在的国民政府,过去是天王府。大概因为提到天王

府,就提到了李秀成。大家随便闲谈。我没有注意具体内容,我已记

不起了。事后母亲亲口对我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

敢。’当时我没有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追问,现在万分

后悔。几年后,我读了罗尔纲老先生所著《李秀成笺证》,才知道曾

国藩把一部分李秀成的材料毁掉,再把母亲对我所讲的那句话联系起

来,就恍然大悟李秀成的确是想学三国中的姜维(伪降)。

  俞教授还强调说,“我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决不说谎话的。”

  罗尔纲认为,曾广珊是有学问的妇女,不是一般的妇女,是不会

作无稽之谈的。而且,她们是在自己家里谈自己家的事,决无任何的

目的在内,所以是极为可信的。因此,这个口碑正是一条千真万确地

证明李秀成想学三国时的姜维伪降曾国藩的铁证。

家园 忠王李秀成祭日:1864年8月7日

说实话,忠王李秀成是否真的变节,我也不知道,历史学家尚有一争。但我本人喜欢这个人物,在无定论的情况下,不妨替他分辨几句。

我们知道,他没有出卖幼天王,没有出卖其他将领,甚至连埋藏的财物都没有提及。他的罪状就是写了份自述,夸奖了曾国藩。

8月7日是他的祭日,谨此纪念。

忠王李秀成

生辰:1823年

祭日:1864年8月7日(清同治三年七月初六)

-------------------------------------------------------------------------------[ZT]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李秀成的一生,是比较能关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节”还重。他曾对人讲过:“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①”。由于他平日能够“用命散财,肯救穷人”,所以能深“得军民之心”;也正因为他以恤民保众胜于“沽名殉节”,所以在他认为必要时可以置个人“名节”于第二位。

注:①引自《忠王李秀成给清朝候补道总理湖州团防赵景贤谆谕》。 -

家园 支持!建国以来,受“左”的影响,史学界一直“褒陈贬李”,

拔高英王,贬低忠王。1963年,戚本禹炮制了《评李秀成自述》和《怎样对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从此李秀成立即成了人人皆知的叛徒。甚至于把他送还叛将李昭寿妻子,抚恤战死的清提督张国梁和自杀的浙江巡抚王有龄,释放被俘的湘军将领李金肠等收买人心的策略说成“革命意志不坚强”。这正是忠王高过与其它只知道杀戮和敛财的太平军军阀(包括陈玉成)的地方!

家园 不同意司马水镜先生的观点

李秀成确实存在敌我不分的弱点,比如苏州的内奸徐氏兄弟,在李秀成那里就是明晃晃的赵天燕。钱桂仁这些人本来就是极度动摇,可是李秀成视而不见。陈玉成高于李秀成的的确有一些是夸大了的,但是,因此就说李秀成是如何的不得了,甚至推翻原来的某些观点,我以为缺乏应有的证据和应有的说理。

家园 【文摘】《李秀成自述》是怎么回事?

《李秀成自述》是怎么回事?

  1864年7月23日,忠王李秀成在方山丁村被清军擒获,即押解南京。8月7日在南京被曾国藩处死。在被捕至死的16天中,李秀成写下了数以万言的《自述》,即《李秀成自述》。《李秀成自述》的问世比较复杂。

  忠王李秀成被杀害后,曾国藩“收李秀成之供分作八、九人缮写,共写130叶,每页216字,装成一本,点句划段,并用红纸签分段落,封送军机处备查”。曾在送军机处的同时,令将《自述》在安徽安庆九如堂刊印,这就是曾刻安庆本,亦称九如堂本,该本共27818字。近百年中,流传于世的各种版本《自述》竟有几十种之多,字数也各不一样。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补本》,郭沫若为书作序,序中说,湖南湘乡曾家所藏《自述》由曾家四少爷曾昭桦取走,在由香港飞曼谷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郭沫若慨叹说:“《自述》原稿如为此人所随身携带,则已可能不复存在于人间了。”谁知隔了2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在台湾世界书局将《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公布于世,全书74页,36100字。由于影印问题,书首页漏一“难”字。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罗尔纲穷半个世纪之功完成的力作《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在“前言”中,罗尔纲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这部原稿,并不是冒牌货,而是李秀成亲笔的《自述原稿》”。罗尔纲认为在最后“如知”之后,还应有4000字左右被曾国藩撕毁了。

  《李秀成自述》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最大的疑问是《自述》究竟有多少字?一说3万多字,一说4万多字,一说5万多字,一说5一6万字,而台湾影印的《自述》只有3万多字。字数说不清楚,其真伪问题也难说清楚,对李秀成也难作出比较准确而公正的评价。

                                  (龚水缩写)

家园 后页有,可以看看
家园 梁师都的事迹简介

梁师都(?─628),隋末唐初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北)人。世为本郡豪族。后仕隋,为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师都起兵反隋,杀郡丞,自称大丞相。后又联兵突厥,攻占弘化、延安等郡,自即帝位,立国号梁,建元永隆。受突厥始毕可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曾引突厥兵居河南地,入唐后,多次联合突厥南下,侵扰唐边。后因梁国内政败乱,上下相疑。唐遣柴绍等率军击破,师都亦为其堂弟所杀。

家园 梁兄:

梁兄所言和我读过的《野焚》《黑雨》颇为相似,

唐浩明的小说,固然精彩,却做不得史实。

或许我等孤陋寡闻,真有确凿史实,愿闻其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