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共:💬340 🌺4072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唐玄宗和肃宗也一样

肃宗差点没被成波的流言搞死,连老婆都不能保,不是安史之乱他还没机会上位呢。

家园 【疑问】宋朝到底是怎么搞的?

农耕时代,没有长城天险,农耕地区花钱买平安,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我始终不明白,“仁宗盛治”那么辉煌,为啥没过几年就需要“王安石变法”了呢?

我总觉得,应该是穷则思变,如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真的想不出王荆公为啥富则思变,难道他老人家真的是“奸臣”,唯恐大宋天下不乱?

家园 应该看看这个"仁宗盛治"有没有水分,有多少

今天不也被人称为"和谐盛世"吗?不一样需要变法吗?当然今天不叫变法,叫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要动因还应该是钱不够花了,冗兵冗官,多而无用.

家园 因为土地兼并产生的流民都被政府以禁军的形式吸收了

政府必须供应他们,再加上科举制度完善后越来越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央财政能不吃紧?而且仁宗时期长期和西夏交手,国库也要支出,庆历时期每年财政赤字是三百万贯,到英宗时期已经扩大到一千七百万贯,不改革怎么行?神宗即位的时候问管库房的韩绛要钱,答案是“百年之积,惟余空簿。”

家园 哦,也就是说,宋朝对内也是花钱买平安

秦汉“徙豪强入京师”的现成经验,宋朝的皇帝怎么就不学习一下呢,放任豪强们在地方上兼并土地,然后自己买单。真的很佩服宋朝皇帝的人道主义。

家园 你这一帖很有现实意义啊

现在改叫“维稳费”,对外叫“利益输送”,怎么这么相似!

周期律啊周期律,不过就是回到的周期律也希望是“汉朝”的周期律。

家园 没条件啊

宋朝是以政变上台,和秦汉以弓马取天下有很大差别,秦汉君主对开国功臣想杀就杀,宋朝搞的却是不杀士大夫和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的那帮子节度使和南宋开朝的几位将领都是从军职转为大地主。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宋朝皇帝更担心的是武将篡权,大力引进文官政治,能够保持和谐社会就很满足了,靠这帮子中枢想大刀阔斧的削除豪强很难。而且宋朝的京师在开封而不是关中,一旦激起类似七国之乱那样的叛乱,无险可守,何况两宋面临的辽西夏金的外部压力远比西汉只知劫掠的匈奴要棘手的多。

通宝推:铁手,
家园 朝廷很明白阿

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家园 秦把六国豪强弄进首都不是证明失败了吗

汉朝也不完全是豪强入京吧,武帝不是曾经硬轰各种侯爵王爵之国吗.

地方豪强在长期来看不可避免的财富集中化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短期来说反而是地方的安定因素.秦时地方要是有既得利益的豪强在,也不至于振臂一呼天下皆乱.

家园 应该说当时纳的岁币数额有限,倒是对内的那些开销真太高了
家园 给你再列个具体数字对比你就知道了

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比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的官员数目增加一倍,治平年间(1064~1067年)军队数目是开国之初的5.3倍(仅仅建国100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5/6,再加上豪强兼并土地却逃避赋税(真宗时全国耕地数为524万顷,到仁宗后期只有228万顷,减少的很多是被豪强隐瞒的,可见兼并的剧烈,王安石变法中就有一项是重新清理土地面积),农民负担怎么可能不重?

家园 就是有那么多既得利益的豪强在也一样要亡国

只看亡于谁手,看东汉末就知道,地方豪强可以帮中央剿灭黄巾,但自己也割据了,中央也不灵了。

即使是秦末,各路反秦武装首领中也有不少六国贵族,当地豪强势力。

家园 后人牵强付会出的盛世吧

仁宗时财政已经很不好了,真宗早期才是最充裕的时期

总的来说,宋廷如果不打仗尚可勉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王安石变法说到底就是把原来弥补地方财政亏损的收入集中到中央,加收免役钱经营青苗,然后以封桩的形式作为战争储备,但最后在战场上也是一败涂地

王安石变法有很多内容是完全脱离实际,并且造成重大恶果的,比如保马法,北宋后期就对其有很深刻的反思

经济上讲,北宋农民的赋税从来没有低过,垦殖愿望也不强,北方大量荒地得不到开发的情况下没有拓土热情这是很正常的

家园 仁宗时期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其实说的很明白了

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在开篇就很好的点明了仁宗时的窘迫境况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 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 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里面还专门提到了两浙在仁宗时甚至不如五代

臣于天下农利之中,粗举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羣雄争霸之时,本国 岁饥,则乞籴于邻国,故各兴农利,自至丰足。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 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 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 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堤塘,可以御患,惟时修 固,则无摧坏。臣知苏州日,点检簿书,一州之田,系出税者三万四千 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计出米七百余万石。东南每岁上供 之数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臣询访高年,则云曩时两浙未归朝廷,苏州 有营田军四都,共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于时民间 钱五十文籴白米一石。自皇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 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大半隳废,失东 南之大利。今江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贯文省,比于当时,其 贵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国不得不虚矣

两浙在北宋的几个主要农业区中是个什么水平?如果不计开封的话,两淮是第一,然后就是两浙了,剩下的基本上都不如前朝,也不如后来的明清。

北宋的问题不是中央收不上税,而是由积贫积弱引发的社会危机,这根本不是古代士大夫阶级的知识结构可以处理的

家园 王安石变法就是延续庆历新政没彻底解决的问题

冗兵的问题在西夏战争前后已经有暴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