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点我太有话说了……

我中学母校是比较特殊的那种(所以说我其实算是“素质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之前特殊是体现在,招生除了统考,还要额外加考一次。后来素质教育了,减负了,不让这么搞了,改成抽签。

我们母校当然不干了,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先抽签淘汰一半人,再考——有他娘的这么混帐的,自相矛盾的招生程序么?真是想替它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找不出来啊……

有一年抽签放榜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在校门口抱着爸爸嚎啕大哭:“我学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他们连考试都不让我考?”他爸爸看着我们进进出出的学生,眼神很复杂。当时我觉得我的母校真的很可耻。

的确当年统考的时候,我们学得很辛苦。我记得六年级一整年,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加课准备小升初统考,周日加课准备加考,元旦的时候我抱着日历算下一次睡懒觉是什么时候,一算算到半年后……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这样苦逼地少睡了半年的懒觉,最后上考场前人家跟我说:你没有资格考试。我会是什么感觉。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耍了吧。

即使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她也不愿意被人耍。给他/她证明自己努力的机会,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对少年们应有的尊重。

家园 抱歉,我还真算不上举子

楼下提到过,我正经算是“素质教育”的既得利益者。

我一直认为,科举起码比士族垄断的选官制进步。现在你能拿废除科举出来说事儿,是因为我们还有相对公平靠谱的选拔制度。如果我们现在倒回头去搞唯出身论的选拔——那那些举子还真是碰巧恨对了。

人才靠高考选拔是笑话?没有一个制度能保证选出来的100%是人才,或者人才100%被选中。如果高考都是“没人发笑的笑话”了,恳请赐教“不是笑话”的选拔制度。

家园 老少两代HH加起来除2

就是一万五千多天了,HH没算错,不小心说了实话而已没有代笔,爷俩共用一名有什么不可以

家园 不一定要多好,能写出来是基本要求

拿高考分数举例的话,写到50+可能还有点运气之类的成分,但是如果连40+甚至36+都写不到,那就真的是写作基础有硬伤了。

当然,故意不好好写,挑衅/发泄/炫技/搅基……的不在其列。但我觉得吧,如果真是为了挑衅发泄啥的,那食得咸鱼抵得渴,人家给你低分,不收你入学,你也别唧歪了——反正这也不是你追求的啊。

你要说谁明明追求高分追求入学,还由着性子随便写……这就不是写不写得了文章的问题了,这是公主病的问题。

家园 老南京,你发过一个关于键盘的贴子吧

那个以旧变新的键盘呢?

家园 通鉴都没读完的弱智飘过

所以我一直觉得读过很多遍通鉴的毛爷爷很NB。

当年高中的时候,俺看看柳如是别传就被同学视为文青了,果然我们母校太文盲啦。

家园 估计他说的这个“谁”不包括他自己,所以现在装的厉害
家园 多谢
家园 想知道出处
家园 这个什么意思?

我们母校当然不干了,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先抽签淘汰一半人,再考——有他娘的这么混帐的,自相矛盾的招生程序么?真是想替它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找不出来啊……

没看懂,是指先抽签,一半的人不能考试?这个也太有创意了吧?

家园 这个两码事

老黄明史专家,博士题目都是明史的,他读明实录是有针对性地。读24史则不然,很少有专攻的。

家园 赞!

其实,我个人是怀疑梁实秋能通读完24史的,这个东西,不是政治家或者历史典籍研究者,很难读完。

家园 我上高中的时候

功课非常紧,柳如是别传这样的大部头没什么时间读。

课外书还得挤时间看武侠小说。看到司马翎的小说就觉得学问不得了啦。说起来惭愧接触认识繁体字也是从读港版的梁羽生小说开始的。当时特别喜欢“游剑江湖”,“狂侠.天骄.魔女”,“牧野流星”。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就弄了第二本,没头没尾,就这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稍微正经点的最多也就看过“中华活页文选”,鲁迅杂文选,王伯祥的《史记选注》,朱东润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这套书我还不全),还有些乱七八糟的。

赞!
家园 历史研究者大概也就读个相关部分吧

前四史还好,有点阅读乐趣。至于后边,太沉闷了。

就是前四史,我感觉吧,如果是为了了解,读个选应该就够用了吧。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了。

家园 挺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