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一些小讨论 -- 本嘉明
以前也有模模糊糊的想法
但是从没有这么清晰过
改革前积累下来的的蛋糕已经分的差不多了
替美国人打工的美好生活也走到极限了
再往下就只能内霸而外软蛋了
只有人民自己的抗争才能制止
发帖还是发微薄?
二次文革有解决这些人的预案吗?
看待文革,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老毛发动文革,是他自己发神经病?这么多人跟着他一起搞运动,是大家都一起发神经病了?
文革背后,有没有理性的基础?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国家控制大资本,从本质上,比美国这样大资本(财阀家族)控制国家,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这样一个体制,并不是老毛凭空创造出来的。我看《第三帝国的兴亡》,貌似苏联、纳粹德国也都在试图建立这样一个体制,以解决资本主义的最终危机。
这样的体制,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目前为止,最先进的体制。但是在实现的道路上,有很多以前没有遇见的障碍,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苏联、德国都失败了。
老毛借鉴苏联、德国的经验教训,试图解决“国家控制大资本”体制最大的弊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全民所有的资产,变成可以继承的家族财富。或者借用企业管理的术语: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造成实际经营者对所有权人资产的侵占。
老毛思想上的远见,以及在文革中,横扫大批当权派,客观上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以上的国祚。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文革对官僚体系的破坏,造成无政府状态。无论官僚体系有多少弊端,你不能因此而把官僚体系彻底破坏。文革违背了这个客观规律。在文革无政府状态下,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另外,在破坏官僚体系的过程中,官僚体系为了自保,恶意反扑,刻意制造动乱,抹黑文革。
本大不要低估了官僚体系的反扑。
重庆唱红打黑的时候,别的省市也“唱红打黑”。强迫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早上6:00到单位唱红歌,迟到或缺席都扣工资。让大家一提起“唱红”,就浑身恶心,破口大骂。
广东东莞的打黑,有照片为证:几个小姐光着脚,带着手铐,被警察牵着游街示众。让你一提到打黑,就联想到“胡打乱打黑打”。
这就叫“打着红旗反红旗”。
以此类推,本大有没有怀疑过,在文革中,有没有可能,官僚阶层故意制造灾难,栽赃文革。
很早以前,我读遇罗文写的的“大兴惨案调查报告”,脑子里一直就有这个疑问。
本大不妨对照着老毛的“我的一张大字报”,读一读“大兴惨案调查报告”,扪心自问,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会发生这个惨案?为什么100多条人命的杀人凶手,在文革后不仅被平反,而且还被保护了起来?遇罗文是个大右派,你只需要关注报告中的提到的时间和实事,至于那些浅薄的评论,以本大的阅历,可以完全忽略。
你心里存了哪怕0.01%的怀疑,再看文革和之后的改革,观点会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文革其实走进了教条主义。人都是有私心的,文革的左派,掌权以后,也是有私心的,这是人的本性。比如处死张志新这样的事情。在经济上,全面压制私有经济,其实也是反人性的。
我很讨厌乌有这样的左派,把中国这种全新的制度,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简化成左右之争和思想之争,不分青红皂白吹捧文革,非常让人反感。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其实继承了很多文革的思想。
邓小平搞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用人方面,摒弃红二代和红色贵族,启用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无论是胡耀邦、赵紫阳,还是朱镕基、胡蟹帝,这才有我们今天30年一调整的权力制衡基础。
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搞“私有化”,将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的,不是温影帝这批根基很浅的当权派,而是薄熙来、习近平这样党政军手眼通天的红二代们,这个国家,恐怕真的是一个短命王朝了。
另外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个国家控制大型垄断资本,留出空间让小型资本自由竞争的有利格局。
对比美国,大资本剥削小资本,律师、金融、医疗、劳工层层盘剥,逼得产业资本不得不向国外转移。中国的制度,恐怕更符合市场竞争的常识。
看陈经的“官办经济”,就是对中国今天这种优势的生动描述。
我们今天之所以有反思文革的热潮,是因为有当权派,想瓜分国有财产,把中国这种先进的制度,变成美国这样财阀和大资本控制的所谓“正常”国家,也就是葡萄所谓的“走正常国家的道路”。
在08年金融危机后,美帝这种大资本控制国家的资本主义,已经露出了穷途末路的迹象。而国内的当权派,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逆流而上搞“改旗”,偷偷摸摸搞政变,使普通民众,突然理解了老毛发动文革的担心和忧虑。
我们享受改革成果的时候,也需要反思一下,我们最近30年,经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市场经济?这个世界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多了去了,也没有几个能搞得像中国这样成功。
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我们这种国家控制大资本的道路,是否还要继续走下去?走这条道路,要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反思文革,是理性分析文革背后的理性和逻辑,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思考今后今后如何应对。感性的评价文革,无论是好是坏,都是对文革的误读。
至于本大的上海生活水平的例子,有点以井观天。不妨放到整个中国的大视野下,毕竟,上海只是中国很小的一个部分。
问题是光看看当时的报纸就得出结论,偏差必然很大,更不要说片面地取材和解读了。
珍宝岛一战后,北方部署百万大军。防止苏联侵华。
对越南的援助,有可能引起美国侵华。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转入战时机制。
作战的弹药开始大量生产,各个地方开始挖备战洞之类。
这些临战准备对国民经济的伤害其实非常大。
难道没有文革,碰上这种临战机制,老百姓还能有临战前的生活么?
呵呵,好像是个老头啊。
他的书我也读过,雍正那本还特地介绍给领导-----可惜啊,领导看不进去,还是继续看电视剧过瘾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不了也常惦记着,惦记长了或许有天就改了
多数选择关心眼前的利益,跟红顶白或许也是让大家陷身历史周期律的一个缘故吧?
老本你这浓眉大眼的也有今天拉~争议话题无可奈何阿
建设个人经济低头赚钱才是务实?100个人嚷嚷是没啥用,1万人嚷嚷呢?一直要做历史上的沉默的大多数吗?发帖微博旗帜鲜明的围观,嚷嚷赚钱两不误,不算是历史的进步么?
中国所处的仍然是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改观。这也不依赖于中国任何政治体质或经济体质改革的结果。人民之间的友谊在这个背景下,没有任何意义。虽然这不是一个零和的游戏,但显然是个分蛋糕的过程。而且这个蛋糕还有变小的趋势。
这显然就如同一个市场内的若干个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许大家会顾虑到维护一个和平环境的必要性,但彼此肯定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共赢从长期看是不存在的。
而且,从大多数公司的经验看,似乎在这种竞争中成功的组织都不具备所谓的民主精神。在残酷的竞争中成功的经验,永远是忍耐,吃苦,奉献,牺牲这些与普世价值无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