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苏联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某些统治者喜欢自掘坟墓 -- cmosplay

共:💬154 🌺912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殷切期待

苏联的历史真是很复杂,我是不敢随便碰。

你既然已经一怒兴兵,现在是打得赢也得打,打不赢也得打。广大网友翘首期待中。

家园 为什么他们总是给自己培养敌人?

如果真是罗家为代表的那些金融资本家设计的,为什么后来又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从最基础理论根基上来说,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特别是罗家代表的那些金融资本主义,就是水火不容的。

他们为什么总是给自己培养敌人?

家园 你说“水火不容”,未必准确

金融资本和共产主义共同不遗余力推动的方向都是全球化,并削弱民族国家的权力。

而老罗家在其中因势利导、借力打力,应该是很好理解的。

至于认为老罗家完全在背后控盘的阴谋论不足取,但是深深介入当时的革命斗争,则是有可能的。

家园 老罗又不是神

其实楼上fride说得已经非常好了。当时俄国革命已经成熟了,老罗家自然免不了上去推一把。又不是让老罗自己赤膊上阵干革命,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家族几百年来就一直和各色革命、战争分不开的,他们也正是在各种动荡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壮大的。

其次,老罗和苏共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我前面提过了,苏共搞国有化时老罗家的产业已经提前脱手了。相反他们之间可以合作的地方不少。

第三,我初步看上去老罗在俄国插手不是很深,我前面也说过,列宁有段时间穷得不得了,不像从老罗家拿到大笔赞助的样子。

家园 托派也有组织!

只是组织力量比较弱小,前几天在购书中心看到国内一个根据论文成书的托派研究书籍,最后附件各国的托派组织是很多的!

家园 为了一时的利益,黑的也说成是白的!

成了习惯,最终结果就是丧失了信用!

家园 【原创】9.苏德联盟

上一章:cmosplay:8.全面清洗

个人认为这一章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应该单列出来,说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再谈卫国战争。

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苏联的内政,对苏联的对外交往描述不多,这一章要着重写一写这方面的问题。不过限于个人能力,无法面面俱到,只能以苏德关系为主线,大略回顾一下苏联的外交工作。

先从布列斯特和约说起吧。大家都知道,德国人送列宁回国闹革命就是为了结束东线战事,十月革命后苏共最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结束和德国的战争,当时的外交人民委员是契切林,不过布列斯特倒是没他啥事,列宁当然是主张和德国讲和的啦,但是列宁的主张在苏共党内当然也是得不到支持的啦。斯大林倒是主张和德国签订合约,但是随即遭到列宁的驳斥,呵,列宁还不想把苏联变成苏修,做国际共产主义的叛徒。

但是苏共党内虽然不支持讲和,却也不愿意开战,相反,遣散军队的主张在党内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军队很快就开始遣散了,同时也意味着白卫军的活动即将风起云涌。既然列宁的主张不可能获得党内支持,列宁又不愿意发动政变,托洛茨基的折中方案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苏共决定结束战争,不签订合约,立即遣散军队。

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啦。德国人怎么可能同意让苏联人耍滑头?布列斯特谈判在1918年2月10日破裂后,德国很快发出声明,2月18日中午12时休战结束。苏联在2月17日作出不继续进行战争,不签订合约,不重开和谈的决策后,2月18日到3月3日,德军的进攻持续了14天,期间法国承诺的军事和财政合作也没有兑现,而且法国还宣布对布尔什维克的神圣战争。于是,就有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

同2月10日提出的和约条件相比较,这一次条件要苛刻得多。红军必须立即撤出利沃尼亚和爱沙尼亚,由德国警察加以占领苏俄必须同资产阶级乌克兰政府和芬兰政府缔结和约,等等。这一次的合约当然会得到党内的支持啦。于是苏德之间就和平了。

根据条约,苏联承认包括波兰东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白俄罗斯一部分划给德国;南高加索的阿尔达汉、卡尔斯、巴统三地区交与土耳其;苏俄承认芬兰和乌克兰为独立国家,从那里撤退红军等。根据这个和约,苏联丧失了欧洲部分12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6200万人口以及27%的财政收入。

和平条约既然签订,然后就该打内战了。3年内战,内有白军进攻,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封锁,不好过,但还能过,比70多年后强。可想而知,新生都苏联并没有地方可以一边倒,二十年代苏联外交的主轴就是争取和平,,签订和平条约打破孤立,争取承认,争取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关系。

一般有什么摩擦什么的,吃点亏,苏联也就忍了,比如和日本的库页岛问题,都是忍让为主,也就张学良头脑不清醒,撞枪口上了,拖累东北人民受苦了。总而言之,苏联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想方设法改善了自己所面对的国际环境。

虽然英国激烈反苏,并于1927年5月断绝了同苏联的关系,而美国则长期坚持不承认苏联,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实在弄不倒苏联,还是被迫和苏联交好了,呵呵,契切林干得不错。不过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苏德关系。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的大力打压,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向苏联靠拢,以求抱团取暖。1922年,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帕洛条约》,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

比如苏德贸易方面:德国从苏联进口的商品,从1924年到1928年增加了2倍,对苏联的出口额增加了3倍半。德国供给苏联的机器和设备1925年达到了3990万马克,1926年为6560万马克,1927年即增加到12400万马克。

此外,由于德国的军备受到严重限制,不得不将一大批先进的军工项目转移到苏联进行,并在苏联领土上从事军备工作。比如古德里安将军就长期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演练他所倡导的装甲突击战术。此时的他当然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两国人民将展开一场怎样的殊死搏斗。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纷纷陷入困境,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如鱼得水,一时间,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救世主,比如1929—1930年,苏联购买了英国全部出口机床的70%左右,而到1932年,更是包揽了英国出口的90%。1930年,苏联从美国进口的机器和设备占美国出口的第二位,1931年又上升到第一位,美国出口的农业机器有67%、机床有65%、铸造设备有74%都出口到苏联。

局势的突变发生在1933年,希特勒先生开始主持德国的日常工作,德、意、日三国逐渐开始成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一战后遭到肢解的德国,并没有条件维持自身的生存,为了挣扎求生,希特勒先生极力鼓吹进攻苏联,夺取粮仓乌克兰的主张,以期获得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的支持,争取时间,打破凡尔赛体系,恢复国力。

而苏联,敏锐地感受到东西两线的战争威胁,开始积极倡导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为此苏联做出了很多很多外交努力,当然,都失败了。

1933年底,联共(布)中央作出有关为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用多国集体的力量去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为此专门拟订出一项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具体计划,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加入国联和签订反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

1933年11月,苏联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到1935年又先后同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哥伦比亚、比利时和卢森堡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出现了继1924年以后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新高潮,这样既扩大了苏联的国际联系,也使得苏联在世界政治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

1933年7月,苏联还同阿富汗、爱沙尼亚、拉托维亚、伊朗、罗马尼亚、土耳其等七个邻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和法国在1934年3月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明确规定两国一旦遭受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攻击时,均应立即相互给予帮助和支援。随后,苏联又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内容相似的《苏捷互助条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为争取远东的和平与安全,1935年苏联同蒙古签订了互助议定书,建立了军事同盟。1937年又签定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的策略,是联合各国,防范轴心国侵略,苏联确实努力去做了,当然,肯定不会有用。比如德捷危机发生时,苏联多次明确表示,坚决履行苏捷条约的义务,支持捷克政府进行自卫。同时在西部边境集结了3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动员了246架轰炸机和302架作战机,准备随时给捷以援助。结果最后等来的确是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使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大大有利于希特勒的变化。西方和苏联失去了捷克装备精良的三十五个师的兵力,而希特勒不仅可以撤下原来部署在德捷边境的三十个师,转而用来对付法国;而且可以用捷克军队的装备重新武装同样数量的德军。捷克斯科达兵工厂在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间的产量与同期内英国各兵工厂的实际产量几乎相等,单单重炮一项,德国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

至此,和平已无可能。李维诺夫也无奈啊,别人不配合,他自己一个巴掌拍不响。慕尼黑绥靖以后,张伯伦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谈到,“希特勒的行动将指向东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可能完全不卷入了”。而苏联则继续努力和英法拉关系,积极争取同英、法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虽然没啥用。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才开始三心二意地重新和苏联接触,商讨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的问题。3月21日起,开始了英法苏三国的莫斯科谈判。苏联自始至终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建议三国首先签订一项为期5年至10年的互助公约,同时还建议应援助自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三国环绕着应向哪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究竟什么是“间接侵略”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谈判无限期地向后拖延。

8月12日,欧洲局势因但泽危机而变得空前紧张(当然这事,德国也不是无理取闹,东普鲁士和但泽问题确实是英法和波兰当年太过分了)。三国遂将政治上的分歧暂搁一旁,转而进行军事谈判。苏方全权代表为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英方代表竟为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而法方代表则是一位兵团司令杜芒克。英法两名代表在军界均系无名之辈,德拉克斯甚至连一张全权委任状都没有,无权签订任何协议。三国在出动多少兵力进行相互支援的问题上又出现严重分歧,致使谈判又无法继续下去。

至此,和英法的合作努力彻底失败,苏联在英国的内线也传出英国根本无意和苏联签约的情报,苏联转而和德国签约,8月2日,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代办阿斯塔霍夫,开始试探能否改善苏德关系,8月12日,苏驻德代办阿斯塔霍夫也奉命向德方表示,苏联对两国过去所讨论过的所有问题都很感兴趣。

8月20日,希特勒亲自致电斯大林,希望苏联能在8月22日,至迟则在8月23日安排好接待里宾特洛甫的事宜,并称:“德国外交部长将拥有拟定和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全权。”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里宾特洛甫匆匆赶到莫斯科,并于8月23日签订德苏两国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在此期间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攻击等”,并强调双方应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可能产生的分歧。

苏德签约,苏联是为了防止德国直接进攻苏联,德国是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先打垮英法,何况现在打交道的对象已经不是犹太人李维诺夫了,而且进攻波兰的德军已经枕戈待旦,那还等什么呢。这是合则两利的买卖,所以苏英法合约扯皮多年不能成功,苏德合约不到一个月就全搞定了。这说明苏德联合确实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所向,无法阻挡。

好了,二战前的经济内政外交都说了,下一章:

cmosplay:【原创】10.卫国战争

通宝推:aiyoho,昭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快一个月了,啥时候填啊

  

家园 惭愧,准备了一百多篇苏联三四十年代外交问题的论文

都没来得及看呢,这一段时间主要是看十月革命前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的材料了。可能还得等几天了,我得把论文看看。

家园 【原创】10.卫国战争

上一章:cmosplay:【原创】9.苏德联盟

这一章该说说卫国战争了。哎,外面的政治形势变化好快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不多说了。

单说苏联,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占东北,获得了广袤的国土,丰富的物产,海量的人口和资源,以及扎实工业基础,为其发动全面战争准备了条件。

随后不久,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挽救了频临绝境的德国经济,开始蚕食鲸吞西边的非军事区,西南的捷克斯洛伐克,东南的奥地利。渐渐地,德国也具备了发动全面战争的能力。

此时的苏联,东西两线同时面临严峻的战争威胁,大力倡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又缺乏西方的实质支持,只能靠自己了。

苏联的法子说穿了也没啥稀奇,就是先委曲求全,搞定西边的,签了互不侵犯条约,然后转身去打东边的。打趴下东边的就可以把主要的生产能力搬到国家东部,建设稳固后方,然后再搞定西边的。打垮日本不难,日本陆军战力,仅仅能强过中国、英国和美国,在世界上倒数第四,在强大的苏军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的。河里有一篇诺门罕战役的帖子,有意思,这里引过来:

第二基地:【资料】匪夷所思!纳粹德军观察团笔下的日军战斗力

插一句闲话,德国和苏联结盟非常正确,但结盟日本则极端错误。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三个大陆国家结成联盟,才是真正足够稳固的世界轴心,然后就可以以泰山压顶之势拿下西亚、南亚和北非。日本、英国、美国等边缘国家若要跨洋来犯,必然是来一个灭一个。呵呵。

不过找错盟友也没办法,只能将错就错了。这样一来,苏联的局势就很糟糕了,两线受敌鸭梨不是一般的大。显而易见,两线作战必败无疑。

苏联在东线战略上主守势,那么在战术上就要积极痛打日军,大力支持抗日武装。苏联在西线战略上主攻势,那么在战术上就要示弱,和德国搞好关系。

搞定了日本,西伯利亚就成了安全稳固的大后方,就可以把重要的工业设施迁到东方,把欧洲部分变成灭亡德国的战场。

战略既定,依计执行。打日本不费力,打德国虽然有困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克服。苏联的人力物力比德国强,顶住闪电战,进入持久战阶段,苏联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具体战局就不多说了。二战产生了两个结果:

1.苏联圈了东欧的大片势力范围。

2.苏联经济人口损失惨重,而且为了打仗,中央政府最大限度地集中调动全国资源,有力支持了前线作战,但是对政治经济各方面管得过宽过死,限制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这两个结果导致了苏联之后的崛起和灭亡。

下一章:cmosplay:11.两极格局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忙了几天,终于把这个坑填上了

说真的,看人家长篇大论的挺爽,自己写还真是吃力啊。

家园 【原创】11.两极格局

上一章:cmosplay:【原创】10.卫国战争

斯大林同志,虽然是作为内部斗争的胜利者,被苏联统治者选出来代表国家的,但是水平实在是有所欠缺的,只是当时实在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也只能将就了。

比如法国挂掉之后,希特勒同学重兵布防东线,明晃晃地要入侵苏联了,而且n多情报显示元首同学确实要动手了,但是斯大林就是不信。据此,无数人指责斯大林装傻卖萌。当然,卖萌也是有前提的,人家还是掌握了德军没有准备防寒物资的准确情报的。只可惜,元首同学3个月解决苏联,因此不需要防寒物资的决策思路实在是太脱线,远超斯大林同志的想象力极限。因此也就只能如此了。

前文说到,列宁去世后,在1928年苏联统治者曾经做过一次重要抉择:

1.统治者过得舒服些,代价是13年后国家灭亡;

2.统治者过得难受些,好处是推迟50年国家灭亡;

出人意料地,苏联统治者选了2,同时也选择了斯大林,斯大林能力虽然有欠缺,但是为苏联续命50年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时间终于来到了1945年,环视全球,罗斯福身背开疆拓土,灭国定鼎的不赏之功,其迅速灭亡的结局已经注定,悬念在于是被谋杀还是被病故。老罗识相,换得了身后哀荣(注:个人推论,无文献资料证据)。丘吉尔顺利完成了彻底消耗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使命,作业基本做完了,自然是快要休息了。蒋介石好权术而轻大道,有统御一个帮会的才能,却没有治理一个大国的手段,失败的结局也已经明朗。四大强国的领导人里只有斯大林仍然老当益壮,这或许能够从侧面说明当年苏联统治者选人也不是胡蒙乱撞,还是有些道理的。

二战结束后,迅速出现了一种两极格局的雏形。苏联不知不觉之间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这下斯大林是没地儿卖萌了,必须承担起一种领导责任。

说起两极格局,来历实在有些不明不白,现在公开的材料都声称是丘吉尔一番讲话拉开了两极格局的序幕,讲话能这么神?美国跟苏联在历史上没有矛盾,合作倒不少。而且同为战后势力范围扩张最快的大国,维护战后格局方面共同利益还是很多的。我很难接受轻飘飘得几句话就能让他们掐起来。那么到底是咋回事呢?

哎,最近上网时间少,不多啰嗦了,缓一缓,琢磨琢磨再说。

下一章:cmosplay:【原创】12.划分阵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仁兄这篇文章,让我顿悟一个道理

中国最大的武器就是中国文人,他们甚至比核武器强百倍。什么化武大杀器,比起中国文人之害(简称文害)简直不够看。

由此延伸开来,我想:

中国的出路就在于把中国的文人踢出中国去。因为中国文人除了自己不忠诚于任何人。从某种恶意的角度来看,哪怕是文人鼓吹的黄金十年,也是有 鲁迅,茅盾 先生(先生饶命啊,不是有意的)的存在的。如果说耍笔杆子都算文人,两位先生也算文人了,不过没有比两位先生对于黄金十年的批判更到位的了。他们并不忠于黄金十年。

所以说文人某种意义上还是要存在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还是要文人去传承。文武的关系,类似于毛和皮,皮没毛必寒,毛没皮不存。所以皮和毛存在有共生关系,但是人总是要理头发剃毛的,文人误国,乃长久不理发之故也。长久不理发,必生虱子,所以出来文害了。总的找找理发师剃一剃,修一修的好。这一点上,应该有一个剔除文害的机制出来。

为了把中国的文害踢出去,其事业的基础就是把文人踢到国外去狗咬狗(狗啊,请原谅我)。毕竟踢出去了,被美国警察用鼻孔看看枪指指吃两顿断棒再被罚钱,也就没有各种什么国外校园没保安之类的胡扯蛋了。可参考的典型是胡适,投奔美国,结果睡公园,狼狈至极,最后回到花生米跟前,你看他还敢乱蹦否?

但是把文害踢出去,不代表文害可以发挥其破坏力,应该有组织出口文人的各种陈词滥调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文化,中国自古的文人相轻,眼中没圣人,好话说尽坏事做绝,道德批判到前后左右皆不对,这应该想办法组织出口出去,比如可以翻译点《厚黑学》《论捧杀》什么的,增进一下美国红脖子们那极度贫瘠的哲学和世界观。这一点的典型是日本的“国书刊行会”和“日本文明协会”。这两个组织成立于明治晚期,历史很悠久,有官方背景。国书刊行会专门负责翻译日本书为外语,文明协会专门翻译外文书为日语。这两个组织非常重要,美国文化里面的日本元素,比如忍者之类的(最新的“虐杀原型2”里面也已经用将军,忍者这类呼号了)几乎都能完全或从某种程度上追溯到这两个协会刊行的资料和对外交流。所以应该有这样一种协会,可以在海外组织一个,专门吸收这些文人,整天负责吹牛,交媾和交媾完毕好进行写作来毒害美国人。反正西方文学早就是身体写作了,文害的各种伤痕性交文还加强了中国人群体对西方的融入呢。

在出口了文化后的下一步就是升级为学志或者杂志,然后结合专业的开始无底线评论攻击,大搞煽动。劳民伤财就是个好理由啊,比如F-35这个罪名肯定跑不了。当这种无底线的怎么说都有理的做法成功了,就可以升级到最后一步,和大众霉体结合,成为一种流行元素了。最后要么是中国文人成功的毁灭了伟大的美国,要么是某个哲学贫瘠的红脖子受不了这种脑筋混乱,把这些狗儒给“呯”了。不管怎样,都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由此再延伸开来,如何防治这种文害呢?我认为有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可以吸取,有一些必要的问题必须解决。

首先是治理,目前我已知的最好的文害防治手段,是当年人民日报的石一歌。说白了就是以文制文,勾党罗织。其实这也是文害最痛恨的,文害一提到石一歌就心有余悸,说明这是一种有效地防治手段。文害痛恨的,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了。石一歌最糟糕的是官方背景,所以要尽可能的隐蔽起来,好在信息社会里,载体成本比较低。推进信息社会建设,特别是IVP6这样的终极解决手段,是必须的。我相信最终IVP6将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是应该降低文人的入门门槛,这一点上又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标准,文害之所以为害,所依仗的无非是可以任意解释那些西方舶来词。肆意篡改词义,词汇的背景与标准来愚民和搞煽动。这个典型是民猪,德默克拉西其实是“群主”,Demos是社群的意思。原来雅典是山人岸人岛人三家,后来梭伦强行划为十个社群或者氏族群体然后轮流坐庄。这才出来群主。后来传到日本,也算对,因为日本是士主,不是武士的人都不能做主。所以民的定义就是非武士。然后中国人又从日本望文生义扒过来,结果贻害中国百年至今。所以应该牵头做一个文化工程就是写作一本《国定舶来语正译词典》,再做一个大型网站,类似JSTOR。每个词的翻译都附加上专门的语言学,语义学和历史学论证。从此文害无力胡乱定义,文害无力定义,等于士兵无武器,待宰羔羊尔。

第二个问题是文害文化弥漫,应该多鼓励非文害文化。比如说为文章美而写文章,为文作文这种作风要批倒,批臭,批死。必要时要按比例准备黑名单直接镇压,抓人送出去(鄙人反对对文害进行拷打,拷打再厉害厉害不过明朝,但是文害们都以廷杖为荣)。取而代之的,是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写文章要作为一种附属品而从属于其他文化上,最多只能发展为一种主文化衍生出来的亚文化。这一点上要鼓励军旅作家的存在,国民作家的存在,民族作家的存在,技术流作家的存在和科普作家的存在。要建立他们的文联,他们的学会,他们的学志和他们的媒体(论坛可以不用,已经有了,所以要鼓励兼并)给钱给物给待遇,使其可以形成一种能与社会交流,反馈社会的一种文化,比如一个作者可以因为写这个而吃饱肚子,还能喝二两小酒,这是最基本的,更高一级的可以照片登报等等,登峰造极的就是立像,建公园,做网站永久纪念,扬名千古。好比说玉垒关,完全可以立个像,我家那小区物业门口立的那个什么长翅膀的肥娃满天乱飞的无聊雕像完全可以撤下来搁厕所,然后把玉垒关的像放上去嘛。

特别是还要资助培训一些人从事这个行业。晨大曾经说过中国应该搞自己的GI bill,可以考虑结合起这个观念,然后把一批退役的战斗兵转为作家。这个典型例子是元首上台前德国的军旅作者和米国的汤姆克兰西。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对文害的重大打击。有助于减轻文害造成的损失。

再次是进行剥离,文害为恶的一个常见手段,是胡攀乱咬正常的进步事业。比如文害经常咬科学,好像打击文害就是伤害了科研。典型就是《历史在这里沉思》里面大喊什么迫害科学者致死。所以要进行剥离,孤立文害,文害就是文害,跟科学八竿子打不着。德先生讲的课,抄不到赛先生的书上去。这一点上,应该办一办纯技术杂志和纯科学杂志,创造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比如现在可以出个《DIY中国》《科学中国人》什么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机械主义来武装技术流的头脑。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地上没有天堂,就跟没有永动机一样。只有当理性的,甚至可能有点理性到冷酷的文化建立起来,有一整套理论,一整套书,有歌有配乐,有街头贴子,有招贴画,有纪录片,更进一步有电影等等,这些都有了,文害才不能乱咬为恶,文害不能乱咬,就犹如人失一臂,必然是残疾。

还有一点一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补上

通宝推:Ruadong,西行的风,东方射日,surfxu,海峰,舞动人生,天狼星,
家园 bug

日本陆军战力,仅仅能强过中国、英国和美国,在世界上倒数第四,
真把其他国家诸如南美各国等不当国家

苏联在西线战略上主攻势,那么在战术上就要示弱,和德国搞好关系。
这里的攻势应该是守势吧?

家园 【原创】12.划分阵营

上文说到,斯大林同志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黄金一代领导人中硕果仅存的独苗了,当然,这丝毫不能提高他的领导水平。苏联的一大问题,在于左派领导层彻底清洗后的军事能力日趋低下,直接后果就是卫国战争的过程太过惨烈,给苏联领导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从此,畏战、避战情绪从上到下,深入人心,苏联在战后对外事务中作风一贯偏软也就合情合理了。

比如,朝鲜战争前的安理会投票,苏联代表因为对战争的极度恐惧索性逃离会场,致使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投票顺利通过。联合国军得以合法侵略朝鲜,捅了天大的漏子,惹了麻烦没本事摆平,还得让南方邻居去堵抢眼。

不过,能力低下是既成事实,也没法改变了,摸了烂牌也得打下去不是。说到这不得不说,当年任命斯大林当头的决策应该有苏联统治者和世界统治者共同背书,这才有了28年屹立不倒。现在当历史看,觉得挺顺的,但是从当时的眼光来看,这个决策还是相当出格的。毕竟在此之前,共产党和犹太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设想共产党的领导人竟然不是犹太人,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让一个格鲁吉亚人上来并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是真正的彻底换血,事实上,没过多少年,苏联共产党就从一个犹太政党变成了一个苏联政党。

统治者这一决定,单独来看完全无法理解,相应地,在德国彻底放翻以德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各大犹太势力,大力扶植希特勒同学的做法单独看来同样会让人产生世界统治者脑子生锈了的错觉。但是这两个决策放在一起看却是绝妙好棋,至于真实的决策背景和决策思路,早已不可考证,公开的资料里也很难推测出更多东西,也只能存疑了。

不管有多少疑问,有多少不满意,苏联还是以斯大林为老大,这个事实没法改变了。斯大林这个人,有点天然呆,要说把战后世界划分成两大阵营是他的原创,我很难相信,我认为他没那个脑子,也没那个胆子。

罗斯福倒是有这个胆子,但是看他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表现,这个人比较照顾美国的国家利益,对战后和苏联搞全面对抗的兴趣不大。丘吉尔倒是有这个兴趣,但是这个人的角色一向是被统治者推出来顶包,当年被拎出来当财政大臣的这样,这次拎出来当首相还是,因为不照顾英国利益,在英国注定要边缘化了,可以不予考虑。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战后的两极对抗格局,是最高级别的决策,真实内幕,我等小民应该是不得与闻了。整个过程,最难的是指定方向,做出决策,然后把中央的决策精神传达到美苏英法各个分局,后面的执行并不难,挑起冲突,升级对抗而已。基本上是罗斯福挂掉后的美国主动挑头,苏联被动跟进。

11946年3月的铁幕演说算是开锣,1947年7月排除苏联势力的欧洲复兴计划算是戏肉,1948年6月的柏林危机算是高潮,1949年北约成立算是修成正果。忽如一夜春风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的格局正式出现。这里面北约集团有堆积成山的美元打底,有全世界80%的工业和科技实力做后盾,早已是立于不败之地。华约么,东拼西凑来的一堆歪瓜裂枣,也就凑合的支个架子罢了,其核心还是苏联一个国家的实力,美元存量不多,工业和科技业有限,如果不是跑龙套的,那撑死也就一个配角。

由此,可知苏联是没本钱和西方玩全面对峙的,如果靠军力速推,那么鉴于苏军善战,英法军疲软,美军鞭长莫及的短处,还可能一举成功,但是长时间搞冷战,家底不厚实的苏联必然会被压制乃至拖垮。

但是,冷战是上边的既定路线,又有核武器的光环加持,再加上苏联领导层的畏战情绪,这个路子也就坐实了。不用太复杂的推导,很简单就能看出来,苏联一方难占上风。如果苏联上下领导得力,路线正确,那么还能一搏,求一个好结局。

无奈斯大林同志领导无方,路线错误,那么几乎耗尽了苏联元气的13年工业化和4年奋战,也就只能为苏联续命几十年而已。几十年后,整个苏联活力全无,生机断绝,唯有灭亡。

cmosplay:【原创】13.深入歧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