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载】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 京华烟云AMIP

共:💬67 🌺7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你是对的,原著里没有

对,你是对的,原著里没有

刚还特地查了下。

原来我记错了

呵呵呵

家园 土尔扈特回归之后的后裔在哪里?

维基上说那些留在伏尔加河流域没有回来的土尔扈特人现在就是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居民,那我们这边的土尔扈特人在哪儿呢?

家园 土尔扈特人被清朝分裂为几部分

当时准噶尔人已被清军灭种,土部首领渥巴锡便请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乌鲁木齐到伊犁一带,但乾隆不同意,他将本来就没剩下多少人的土部又分割为几部分别安置,以完全断断卫拉特蒙古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其中比较大的一部最后住到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

家园 其实我有点不明白渥巴锡为什么要回来?

看到准噶尔被清军彻底屠灭的惨状,竟然还敢不远万里顶着沙俄的前堵后击跑回满清的治下,就不怕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吗?

家园 当时距离准噶尔灭亡已经有十五六年了

准噶尔人被屠杀得相当彻底,到那个时候,知情者已经不多了,况且土部离原来的家乡已经相当遥远,信息更不会很多。

另外,土部与准部是世仇,当年就是在准噶尔人的逼迫下,他们的祖先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伏尔加河讨生活,也许他们认为清朝为自己报了仇也说不定。

在当时蒙古人的心目中,占主导的更多是部族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蒙古其他各部与准噶尔部作战时,丝毫不会因同语同族而手软,因此清军对准噶尔人的屠杀,也许在土部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家园 原来噶尔丹出生就是活佛

真是金光闪闪的出身,这对他的号召力是不是也有帮助?

想象噶尔丹如果当了中国的皇帝,那史书会怎么照例写这一段呢

家园 准噶尔人最主要是病死的,天花

1 宗教问题,俄罗斯发展到那个阶段已经开始用东正教渗透和压迫少数民族了,满清和土尔扈特是同奉喇嘛教的

2 拉壮丁,土尔扈特骑兵善战,被俄罗斯征发去打仗的很多,——“打死敌军平外患,打死我军平内乱”,当时火器已经很发达,骑兵伤亡率极高,而俄罗斯却不给什么补偿

3 生存空间,牧民生活需要的地盘很大,土尔扈特靠近俄国,向四面发展都受限制(当时土尔扈特已经臣服于俄国,不能随便对其他游牧部族开战了)

4 其实土尔扈特回归的时候野心很大,未必没有夺回故地的打算(劝渥巴锡回归的舍楞,原属土尔扈特部,舍楞的先祖没有跟随和鄂尔勒克西迁伏尔加河流域,而是附牧伊犁境,为准噶尔属台吉。1757年(乾隆十二年),他随阿睦尔撒纳反清作乱,兵败率领残部人马投奔土尔扈特部渥巴锡那里。在渥巴锡策划东归之时,他对渥巴锡说:“不久前我才从准噶尔来,那里的道路和土地我都熟悉,现在那儿牧民较少,如能安全抵达,你在那里可不受别人欺侮。”)

所以清廷当时也十分担心,迟迟不让土尔扈特人入境,可土尔扈特人东归路上损失惨重,别说抢地盘,就连自保都成问题;清廷发现这一事实之后, 才允许他们入境的

家园 谢谢,我也贴了一个准噶尔疆域图

在《枭雄末路》那个帖子里,就不转过来了。

家园 所以他们回来之后

除了宗教问题之外,其他问题在满清治下也是一样吧,蒙古人不需要为清军出丁吗?清廷也不可能让他们到处打人吧,呵呵

家园 出丁倒是免了,因为那之后清廷在西北基本上不打仗了

另外,虽然土尔扈特的回归给了乾隆很大的荣耀,但是近百年的西北战争,清廷对西部卫拉特蒙古的戒心从来就没减低过,清廷把剩余不多的土尔扈特人分成三部,分开安置,他们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放羊过日子了

家园 乾隆真是狗屎运好得一塌糊涂

什么好事都掉在他手里,皇位得来轻轻松松(跟老爸的九王夺嫡相比),改革也被老爸打开了路,自己本人还自由自在活到快九十高龄,到处题字破坏祖国的大好河山、文物古迹、名人字画,难道真是祖上积德不成,唉

家园 《八、博硕克图汗之死 》

1691年,待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损失惨重的沮丧回到科布多时,噶尔丹发现自己几乎无家可归。

在他与清军血战的时候,策妄阿拉布坦偷袭了科布多,不但将财物、牛羊抢掠一空,还将他的妻子阿奴、丹津鄂木布等人全部俘虏带走。

双重打击之下,噶尔丹完全陷入困境。

所幸,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同窗好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

西藏的第巴桑杰嘉措在得知噶尔丹的境遇后,立即开始了援助行动。命令青海的和硕特诸台吉对噶尔丹进行援助,青海的博硕克图济农为首的台吉们,通过阿拉善的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将粮食、牲畜和其他物资源源不断送到科布多。同时,派遣使者为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调解。

有教廷作为调人,原本可以进一步趁火打劫的策妄阿拉布坦也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叔侄二人约定各守其地,不再起争端,策妄阿拉布坦归还了噶尔丹的妻子阿奴以及部分人畜。

获得了援助的噶尔丹为了重整旗鼓,命令各鄂托克的宰桑率领部分民众,到乌兰固木、空奎、扎布干、察罕色浑、扎布罕哈萨克图等地从事农牧业生产。

他不服输,要继续向清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亮剑。

而康熙皇帝也没有忘记这个曾经震动京师的大敌。于1692年5月在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诸部,正式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统治范围,设32旗,分左中右三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至此全部归顺满清,而清帝国的边界也扩张到与噶尔丹近在咫尺,规模不等的卡伦、哨所开始大规模建设。

心有余力不足的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对这一切只能冷眼旁观。从1692至1694年,一直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1695年,恢复了元气的噶尔丹决定再次东进。这一次,他不再寻求和清军的决战,而是积极煽动喀尔喀和漠南蒙古各部反清,并决定发挥游牧骑兵的优势,进行运动战,敌少则歼,敌众则退,以此来疲痹清军,迫使其退出喀尔喀。

是年2月,噶尔丹将所有人马召集在空奎、扎布干一带,计有20000余众。这相对于第二次东征的时候,实力已经大大不如,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也已不多。而已进入老年的噶尔丹仍然壮心不已,他也许还会向自己的战士喊出自己刚回到草原平定叛乱时的那句话:“汝等视吾枪所向!”

5月,噶尔丹率军从科布多出发,途经塔密尔,进入喀尔喀。为了争取喀尔喀民心,噶尔丹命令不得抢掠喀尔喀各地台吉,但因为先前的战争,仍造成喀尔喀各地的恐慌。

9月,噶尔丹大军驻扎在克鲁伦河源头的巴彦乌兰。

可这时的清廷也早已做好的迎战的准备,经过侦查,于9月破获了噶尔丹在内蒙古地区的间谍网,伊拉古克三活佛的徒弟卫征喇嘛及罗布藏端罗卜、尼尔巴格隆、尼克塔鄂木布等众多喇嘛被清政府逮捕处决,从此,噶尔丹对于清廷的动作完全失去了掌握。

这是第一回合,噶尔丹失去了先机。

12月,康熙皇帝做出兵分三路突袭至土拉、克鲁伦河歼灭噶尔丹所部的决策,命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率领50000人为西路军,由宁夏和归化城出发,在翁金河汇合后向土拉河推进;康熙皇帝亲自率中路军30000人从北京出发压向克鲁伦河;东路大军15000人由萨布素率领在克鲁伦河下游阻截噶尔丹。清廷在全国进行了战争动员,征发军用大车5000余辆,牲畜20000余头。

1696年4月1日,康熙皇帝率部从北京出发,噶尔丹料定清军三路前来,主动撤离土拉河,并下令烧毁土拉河的布尔察克10里之内的草原,以阻挡西路军。自己率军驻扎到达尔罕敖拉一带。

4月末,康熙皇帝的中路大军到达离达尔罕敖拉仅五十里之处,为稳住噶尔丹等待西路军汇合,将长史多禅公主(贴者按:莫非此女便是蓝齐儿的原型?)及大量礼物送至噶尔丹军营,表明并无剿灭之心。噶尔丹照单全收,但仍在5月7日西走巴彦乌兰,准备迎击西路军。

西路军本是三路清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但因为行军路线长,且要穿越沙漠,所以也最为疲痹。5月3日到达土拉河时,仅有先锋部队14000人,正好符合噶尔丹敌少则歼的战略。

5月13日,在肯特山南、土拉河北、汉山之东的昭默多,噶尔丹率军与费扬古决战。

这一回,准噶尔军在噶尔丹指挥下首先发起攻击,主动围攻清军阵地。

而吸收了前两次大战经验的清军此时配备了大量火器,数十门大炮轮番轰击,噶尔丹军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见众军畏缩不前,噶尔丹的大妃阿奴为鼓舞士气,“披铜甲,配弓矢”冲锋在前,被清军火炮击中阵亡。这个女人与噶尔丹相濡以沫20年,无论丈夫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忠实追随,可以想见,她的死对噶尔丹的打击何其巨大,对这场决战的前景也蒙上了不祥的预兆。

大妃战死,准噶尔军更加同仇敌忾,奋勇搏杀,可战争的胜负绝不是勇气所能决定。噶尔丹麾下宿将戴巴图尔宰桑、博罗特和硕等相继战死,两军战至傍晚,仍然未分胜负。

清军统帅费扬古深知,自己的后续部队最早第二天早上才能赶到,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清军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很难固守阵地。

为了扭转劣势,费扬古趁两军胶着之时,派一支奇兵偷袭了噶尔丹后营。

抄袭后路,攻敌不备,原本是噶尔丹惯用的战术,但也许是因为大妃、爱将相继战死让他一味猛攻而忘记了敌人完全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噶尔丹大意了。

大意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准噶尔军的后营被清军轻易攻破。妇女儿童哭喊之声震天动地,战士无心恋战,全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获得完胜,曾经横扫中亚的准噶尔军被彻底击溃,战死2000余人,被俘3000余人,损失牛羊60000余头只。

噶尔丹在50名护卫的保护下突围撤走,后与丹济拉、丹津鄂木布、伊拉古克三呼活佛汇合,收拢5000余人马,到塔密尔一带休整。

这时的博硕克图汗,几乎拼光了全部实力,运动战也无法进行,因而决定在杭爱山一带游击。丹津鄂木布、杜噶尔阿拉布坦等人对前途丧失希望,率部叛走,噶尔丹仅剩不到3000人马。

墙倒众人推,是政治不变的法则。

8月,康熙命清军把守住各处前往青海的必经之路后,派理藩院官员二郎保到青海各部传达“不得对噶尔丹进行援助,否则将视为敌人”的诏书,原本对噶尔丹持同情态度的青海诸部首领们全部奉诏;9月,噶尔丹在南疆最后一块根据地哈密的伯克额贝都拉达尔罕谴使进北京表示归顺,并积极协助清军捉拿噶尔丹;而策妄阿拉布坦也派兵封锁了边境,严防噶尔丹返回准噶尔本土。

在确保了噶尔丹一切外援都已经断绝后,康熙皇帝在10月派卫拉特人曼济、阿旺丹津对其招降,噶尔丹严词拒绝。

劝降遭拒,清军的围剿更为严密,噶尔丹的部众四处转移,不但缺乏粮食、马匹,连火药也将用完,全军靠打猎维持生计,而离开大部队狩猎的人往往成为敌人捕杀的目标。其独子塞卜腾巴珠尔奉父命在巴尔库尔山打猎时被额贝都拉达尔罕的哨探发现行踪,被捕后送往北京。这对于噶尔丹来说,无疑又是沉重的打击。

妻子儿子都已不在身边,四处转移的行军生活又极为艰苦,年老的噶尔丹在内外夹攻下病倒了,人终归是人,无论什么样的强者在命运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都是无法一直傲然挺立的。

在最后的岁月中,只有女儿钟察海的照料能给这个老人不多的安慰。而疾病和穷困却没有摧毁他的意志。11月,康熙皇帝再派员外郎博什希、笔帖式阊寿劝降,噶尔丹予以接待,但让其远坐,不准靠近。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此时的噶尔丹已经重病缠身,形容枯槁,不愿被敌手的使者看到。而对于投降,他的回答仍是拒绝。

1697年2月26日,对劝降丧失希望的康熙皇帝亲自到达宁夏,组织对噶尔丹的合围。

清军不再担心噶尔丹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击了,这次调动声势浩大,毫无掩饰。得知消息的噶尔丹离开过冬之地撒克萨图库里克,准备前往额黑阿拉尔。

然而,也许是命运不忍心再捉弄他了。当他率部于4月4日转移到达科布多地区布彦图河畔的阿察阿穆塔台时,一代雄杰在数日“饮食俱废”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53岁。弥留之际,他也许会见到父亲、母亲、老师、兄长和同窗好友,他曾是他们最为热切的希望,但却在如此凄凉的境况下看着一切归于泯灭。

当晚,丹济拉火化了他的遗体,将骨灰交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带着噶尔丹的女儿钟察海以及所剩部众归降清朝。

正史总是说噶尔丹是绝望自杀,以显示天威临头,宵小无所遁形,只能自绝。而以清军的将领来说,围剿多年的大敌竟是自己病死的,实在很没有面子。虽然不能亲自擒获或者杀死,将其逼迫自杀也是个挽回面子的好办法。就如日后太平天国的天京陷落前,天王洪秀全的死也被说成是服毒自杀,隐晦其早已病重,医治无效的实情,原因也大抵如此。

1698年秋,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遗骨送往清廷,康熙皇帝在城外练兵场上集合军旅,当着诸大臣、将军和兵丁的面,将噶尔丹骨灰迎风扬撒。以此来宣布,这场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自己是最终的胜利者。

(噶尔丹部分至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通宝推:常识主义者,桥上,
家园 关于这个“长史多禅公主”

据说她本名道克欣,是康熙皇帝堂兄庄亲王博果铎的女儿,当时康熙为了在西路大军到来前稳住噶尔丹,决定使个“美人计”,把从京城特意带来的长史多禅公主送给对手。

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6年阴历五月四日,皇帝将长史多禅公主连同暖帽、蟒袍、妆缎衬、纯金钩、巾缨带一条、币十端、银二百两,由中书阿必达送往噶尔丹的驻地,事见《清圣祖实录》中“康熙三十年五月”。五月六日,噶尔丹派卫拉特丹济拉率领一千多人,到颜土库列图,迎接长史多禅公主。

据说这位公主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噶尔丹死后,她又嫁给了统治内蒙阿拉善的和硕特王爷阿宝(显然不是那只熊猫)。

与噶尔丹的女儿钟齐海一样,此女似乎也是无数腐女穿越时的首选角色——如果她确实存在的话。

家园 穿越时可得小心,万一历史发生点什么小变化就危险了

家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并不存在这个长史多禅公主

而是对史料的理解错误,所谓“公主长史多禅”,是指一名叫“多禅”的官员,其官名为“公主长史”,他和另一名官员阿必达一起去给噶尔丹送礼以稳住对方,但并没有送公主。

按照这种说法,后来嫁给阿拉善和硕特蒙古王爷阿宝的那位公主,其实和“公主长史多禅”没啥关系。

姑且列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