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应错过的《赛德克﹒巴莱》 -- 天煞穆珏
前几个月在影院看了这个片子,拍得确实很用心。
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饰演年老莫那鲁道的演员,林庆台牧师的那种虔诚和坚定,只有信仰的力量才能达到,而不是依靠演技所能表现的,只在前三十年的演员那里见过,后来了解到他的职业是牧师,确实是有信仰的人。
至于片子本身,我想就算是在大陆有再多的空间,大多数观众们也只能是以猎奇的眼光,作为一部讲故事的动作片去欣赏,对于片中着力表达的反抗精神,是不会有太深刻体会的。
不是说大陆的观众不赞同反侵略,而是大陆和台湾有一个根本区别:对自己的定位不同。在大陆,中国再弱,也是大国国民,和日本是对手;在台湾,中国与我无关,小国寡民百里之侯,与日本是养父养子。
中国的历史中,类似于片子中的状况不胜枚举,从百越到苗寨到大小金川黑水芦花,无数次文化经济信仰民族的冲突,到现在依然或隐现或潜伏,这也决定了这部片子主题的敏感性,至于胎毒,WHO CARE。
大国的历史,是征服的历史;大国的牺牲,是放弃自我走向胜利的牺牲。
那样的禽兽不如的军队,那样正在强奸杀戮你的姐妹妻儿父母兄弟的禽兽,你居然还给他讲人性,讲文明,讲耶稣?你就该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啊。
那个时刻,就要把仇恨还给仇恨!当时没有做到,至少六十年后的中国电影要做到。
另外说方言(其实就是客家话)和原住民语被罚恰恰说明是国民党在有意识的去台独,而不是单纯在歧视原住民。草根台独其实就是亲日派,精英台独其实就是亲美派。
貌似集权体制下小微型少数民族都过的不错,前苏联除了车臣这种愣头青外,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得到超国民待遇。
悲情
想一想,火烧藤甲兵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拍的很悲壮?
倒是他在台湾大卖是因为本土概念
内容太小众了,从土著反抗日本人联想到当前文明对人的异化,这个角度太超前了
对于当前的文明形态,西方主流社会是乐在其中,大陆社会是极度渴望和努力靠拢,只有台湾这种孤儿情结,才有有一种警惕吧:如果一定要按一个主流模式生活,台湾人到底是选择日本、大陆、还是美国?因为这种身份错乱,所以当代台湾人甚至不惜从原住民这里寻找一种抗拒力量了,这就是回到没有物质时代的人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寻求精神共鸣,虽然是超越本土的,但是在商业符号的时代,注定是小众的。看看现在大片的模式,比的是如何娴熟应用各种文化符号锁定观众,能从否定文化符号对我们的统治的角度吗?
所以画皮6个亿,本片1500万
下载的时候选了半天,还是3个多G的版本比较方便,那些动辄7、8个G的版本,太浪费硬盘空间了。
看了以后,完全没发现导演有啥别的意味,跟台独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是《中国电影报》评论这部片子,大概是这样的: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台湾期间,日本殖民者对高山族同胞的歧视、奴役和掠夺。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同胞在莫纳.鲁道同志的率领下,毅然举行起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经过艰苦的斗争,起义最终在高山族内奸铁木·瓦力斯和日本殖民者的联手镇压下失败,但是高山族同胞的抗日精神,永垂不朽。”
看看莫那·鲁道,还有那些上吊的妇孺老幼、自杀不降的战士,这些才是有灵魂的,可以称为人的人。
如果说这部片子的票房不高,也没啥。关键还是看片子的艺术价值。
涉及到商业运作,指望这样的片子的票房,和那些好莱坞的大片,甚至类似什么哈利波特之类的相比,那是没法比的。
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了又想,决定保持对这个民族这样选择的尊重。
原来,他们是自由的,有自己的猎枪、自己的猎场、信仰和文化。
后来:
武器只允许拥有猎刀,枪只能偷偷埋在地下(起义的时候挖枪才发现枪已经锈得没法用了,火药靠火柴收集),平时打猎只能向日本鬼子借枪。
男人被迫出劳役,挣不了钱不说,连木料有磕碰、在山路上摔丢了木料也要被罚。
赛德克部落的男人的社会地位尚且如此,更何况女人呢?
女人去当保姆,“笨成这样,还想嫁人结婚?”、“生番就是生番”
连请日本警察喝酒,也会因为歧视,而引发冲突。
百度一下,那时常有高山族妇女被欺凌,被始乱终弃的现象,而她们的父兄们又能如何?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社会地位,反抗是正常的。
而这种反抗,在血洗了雾社运动会以后,由莫纳.鲁道说出了反抗的意义:祖先的猎场,已经守不住了,但是我们不能没有骄傲,要让牺牲的人,带着骄傲,回到祖先的身边。
在说服另一个结盟部落参加反抗的时候,也是这个理由,即便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黄泉路。
既然部落的男人们已经决定,为了荣誉和活着的意义而反抗、而死,那么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和老幼,还能依靠谁?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妇孺们死后,是省下了粮食,但根本的原因是:在这样的社会里活着,还不如勇敢的死去,自豪地回到祖先的身边。所以,当莫纳.鲁道对自己的妻子端起枪时,他的妻子是含泪微笑着面对。
片头和片尾各有一段描写山上的樱花绚烂绽放的情景,可谓是“人间四月尽芳菲”,让日本鬼子连连赞叹。但对于赛德克部落,美好也罢,忍耐也罢,雾社的四月如是这样的人间,不必留恋,不如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