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请教】鬼子炮击前升起的气球 -- 买卖提成

共:💬29 🌺1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黄维那时应该不是军长,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部抵抗。淞沪抗战时的罗店之战是黄维的成名之战。

此外,老K的战报一般要除以十来看。因此,一万发炮弹,俺认为是1000发;打坏的车辆绵延200米,敌伏尸无数……同样除以十。

如果真的按此战报,2000米绵延,至少也得200台车,鬼子不是机械化高的,在海拉尔打诺门坎,号称精锐的关东军小松原等部,一般用的是大车,那么,鬼子岂不损失了小半个师团?

再加伏尸无数,怎么个无数法呢?死2000么?有这样的胜仗?你确信?

家园 一个段子,国军,好像是共谍张克侠的部队,抓了个日军俘虏

这个俘虏叫“**一百”,然后就上报抓获日军俘虏**一百一人,然后电报里就变成了抓获日军俘虏一百零一人,然后就上了战报了。

家园 “就使用白族战士做通讯兵”

白族战士是不是说“白话”?

家园 炮兵校射气球

就是炮兵观察所,报告炮弹落点和修正

家园 战车兵埋伏狙击和廖运周的段子老萨有写过。
家园 网上普遍流传的说法是毙伤敌600多人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所谓的“日本杂志”,真实性有待验证。

“这一战在日本的《Malu》杂志上有过介绍,根据日军纪录,丸山师团(27师团)因为首车尾车被击毁,部队无法机动,在“支那军炮兵集团”打击下损失坦克九辆,其它战车十六辆,卡车四十余辆,人员伤亡六百余,超过了当初攻占东北三省的全部损失。”

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战果比得上平型关大捷了。

家园 贴几张日军观测气球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观测气球主要用于炮兵校准,气囊中充的是氢气,气球外形之所以不是球状形状,而是符合航空动力学的形状,主要原因是在风中好控制。观测气球在二战前很流行,后来逐渐让位于观测飞机。同飞机相比,缺点很明显大家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个人感觉至少有一个优点,滞空时间长,而且夜晚也可以使用。

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用气球作为拦截气球使用。主要是对德国的俯冲投弹的轰炸机飞行员造成一些心理阴影。另外在诺曼底登陆中对登陆舰编队和登陆场起到保护作用

家园 斯大林格勒守住了,上海丢了,不好比

薛岳被国军称为"战神",以长沙会战闻名于世,但1944年6月长沙失守。1944年6月苏联全境解放,并开始进攻德国本土。拿国军比毛子,毛子愿意吗?

家园 以其惨状该说是另一个索姆河

而且是用先进的武器打落后的战争的典例,就跟后来两伊战争似的。国军当时的德械不是不行,问题在于防线没有层次,一旦被突破就是崩溃。

廖运周的事真假不说,单是他的战绩国军方面肯定不会大肆宣传,因为廖是27年春的共党(够有勇气吧)。这个跟王耀武一样,74军抗日实际是老王打出来的名声,可后来降了共,国粉们宣传就集中到张灵甫身上了,搞的不少小白以为74军军长是张灵甫了。

国军的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悲情掩饰战略战术上的无能,打仗毕竟要看结果的,甲午海战悲壮不?另一个是眼睛光看胜仗不看败仗,不懂得总结败仗才是对成长最重要的。共军教材到现在教案上还是关家垴,金门、五次战役,国军教案上就只有古宁头大捷……郑其贵到70多岁还在写检讨,看国军打了败仗的几位高人什么下场啊。

家园 错了吧?

但1946年6月长沙失守。

不会是1946年吧?1945年抗战就结束了啊

家园 国军就这个传统

永远掌握一切,永远的大捷,永远的敌军太狡猾。

家园 请问,战车为德制“克芬伯”式, 克芬伯是什么东东。

请问,战车为德制“克芬伯”式, 克芬伯是什么东东。

是指克虏伯等公司制造的装甲(战)车一号吗,Panzerkampfwagen I ?

家园 看来国军只有在共谍的领导下才能打胜仗

网上搜了下廖运周,伏牛山设伏 廖运周抗日,一段不错的钓鱼素材。

家园 看国军几个著名常败将军的回忆录,感觉那就是从一个胜利

走向另一个胜利,就这样一路走到台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