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郁闷啊,<烈火金刚>第二部原来也是被文革耽误的! -- flyingcatgm
每当读<正红旗下>这部太监作品时就为老舍先生文革时的早逝而扼腕长叹.原来<烈火金刚>也有和其相似的命运.
以前读那本书时,一直感觉其中有些地方交代不清.如高铁杆,何大拿的下场,肖飞有两个哥哥肖驰,肖骋,何大拿的长子何志文也是汉奸,三子何志忠是我党人员,怎么都只露了一面就没了?刁世贵这个老兵痞出于私仇而反正,其后会如何发展,洗心革面还是狗改不了吃屎?该写没写的地方怎么这么多呢...
近来才知道:
刘流被下放到河北卢台“五七干校”。在那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刘流本来就病弱的身体雪上加霜,以致后来发展到尿血、肺气肿。到了1973年底,干校不得不放他回家治疗、养病。
......
目前出版的《烈火金钢》其实是刘流构思的整部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分,其“文革”前的版本结尾都有“第一部完”的字样,而“文革”后的版本就都没有了。
按照刘流原来的创作计划,小说第二部的故事和人物还要进一步展开,特别对史更新他是想作为贯穿全书主线人物来写的,要把史更新塑造成一个经过千锤百炼的金钢式的英雄,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史更新还要经受监狱斗争和骨肉亲情及爱情的考验,直到最后指挥部队参加全面大反攻。第一部中的这些作用还没有来得及写出,因此令人有虎头蛇尾之感。其他如田耕、丁尚武、肖飞、齐英、孙定邦、金月波、林丽、孙大娘等英雄和群众以及解文华、何大拿、叛徒刘铁军等反面人物也都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循着各自的性格本质特点被塑造得更加完整丰满。此外,在第一部后半部出现的人物肖骋、何志忠等是为以后情节发展作铺垫的,还缺乏完整性,因而不免让人感到人物有些零乱。
《烈火金钢》初版本中原本有对丁尚武与林丽、肖飞与志茹的爱情描写,虽然篇幅不多,但显然更为贴近生活,更为真实,也使得作品更加丰满。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以后的再版本中这些情节基本被删除干净了。
于是,在那个政治气候依然偏“左”的季节里,刘流除了开会学习紧跟形势,不断写学习体会外,他念念不忘的是要写《烈火金钢》第二部,要写完《红芽》。他夜以继日地构思着、准备着。然而此时,身体状况已经不给他时间和机会了,由于重疾多年并无力彻治,终致肺气肿引发心脏病,于1977年春节前夕逝世。
>>>>>>除了感慨惋惜还能说什么呢!
对比保尔柯察金,也没什么好说的啦。
经历了那许多之后
您要是还不长个心眼
那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写东西的酝酿时间很长的,尤其写长篇。还要看状态,王外马甲说他写骑兵的时候状态好也就能写几千字,还是用电脑写。
我自己也尝试写小说,状态没有的时候根本写不进去,好的时候能写一两千字,这还只是中篇。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提醒,LL当时怎么也得五十多了,记忆力很可能衰退,万一自己能挺过文革,到了八九十年代得个脑血栓,小说也没了
从另一方面讲,写小说是需要灵感,但是写梗概应该不需要。
头疼于人物的关系,还有哪些写进去,那些不写进去,人物之间怎么发展。
当写小说的时候,人物是按照他自己的个性在发展的,你所做的只不过把那些东西记录下来。这个妙处,不用心写个中篇以上是体会不到的,中篇以下还是可以驾驭的。
他是有辫子的人,有事没事挑眼的人总有,得积极表现,不能宅在家里。文中也提到了他要参与政治学习写心得体会,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而且既花时间又影响心情的。
另外资料收集也不容易。有问题的人之间不太敢随便走动,没公事不能随便去外地也去不起。就连图书馆也不是好进的。我母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一直想搞一张北京图书馆的借阅证,直到八十年代才如愿。保尔的作者可没有这些困难。
有人看不得一点点文革的负面文字...这些人大概都没经历过文革...
而且楼很快会被歪成文革讨论楼,被同一批人...还是打住吧。
有的时候,你作为个体不表态,整体就不会有声音;但一旦卷入旋涡,觉得特别没有意思。
楼主往后退一步,俺也会退一步。什么事都是文革搁误了,合着解放前就不应该有小说出现,解放前还炮火连天的打仗呢。
具体事物还是要具体分析吧。
“没有诗歌,没有小说”,还有类似的吐槽。
毛主席自己都不满意么。
文革期间的文艺作品,比起前17年确实不能算出色。
文革时期,前十七年大批文艺作品被认定是毒草,不能公开出版上演,这点可不是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