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未来的民航客机 -- 晨枫

共:💬52 🌺2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就别指望了

指望了50年,反而越来越遥远了。

家园 【商榷】可是老 马户 搞完鸡杀马,恐怕就得净身出 户 了

惨哪---惨哪---惨哪!!!

家园 看GRC放的消息

williams的Ma3已经带喷管完成了地面试验,下一步准备上进气道联调,感觉进展还挺快滴,就算是不配双模态超燃,加把劲把Ma4捣鼓出来也就能用了。实在不行,4小时到美国也中啊……

家园 对洛克希德方案,突然冒出一个主意:

洛克希德方案的搭接翼布局,由于前翼是后掠下单翼而后翼是前掠上单翼,带来了要将机轮布置为前三点式很不方便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前后翼的上下布置方式反过来呢?将前置的后掠翼做成上单翼,而后置的前掠翼做成中单翼或下单翼,把前低后高的盒子变成前高后低的盒子,然后把双机轮不装在前翼而装在后翼里,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而且由于前掠翼相当靠后,后面的双机轮也就很靠后,能容许飞机以更大角度拉起,缩短起飞滑跑距离。

其次,由于乘客通过舷窗看外面,多半是往下看地面或云海,前翼做成上单翼,也能避免大多数乘客的视线被长长的机翼遮挡,改善了客户体验。

最后,由于后翼不再需要那么高,垂尾也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取消,降低了对机库净空的要求;而改成在后翼下部安装两对腹鳍来作为垂直稳定面,兼用作阻挡发动机噪音的工具,对减噪也大有好处。同时大大降低的发动机安装位置也方便维修作业。

只是气动方面会有什么不利影响呢?能不能解决呢?

搭接翼不仅上下错开,还前后错开,不利气动交互作用大大减小。由于下洗气流向下的方向,前置后掠的下单翼和后置前掠的上单翼之间的不利交互作用进一步减小。

是不是说搭接翼只能前低后高呢?要真这样那就难了。看《形形色色的机翼》那篇,虽然那里的搭接翼也都是前低后高的,但前高后低的翼型也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前上后下的串列翼可以用前机翼的下洗气流加强后机翼的升力,两个做法各有优劣

家园 前翼下洗气流会对后翼造成不利干扰

在不同迎角和速度下,前翼下洗气流一会儿扫到后翼,一会儿扫不到,会严重影响后翼工作,可能造成升力和稳定性问题。

家园 结构上的考虑使你的想法很难在大型客机上实现

如果按你的想法把前机翼上移为上单翼,则前机翼的中央翼要在客舱上方横穿机身。

这导致客舱顶部无法连贯,甚至导致乘客要弯腰才能在客舱中前后走动。

下图是波音787。图中右上侧是波音787的机身横剖视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横剖图中,座舱地板将客机机身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其中上腔体是客舱、下腔体是货舱。飞机机翼的中央翼从下腔中横穿机身。

如果把机翼上移成上单翼,其中央翼就要从客舱中横穿,从而将客舱分割为前后两节。

下图是联翼的方案。其前翼为下单翼所以避免了中央翼打断客舱的问题;后翼位置高,正好利用垂尾支撑其左右翼的连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

前上后下的布局,前翼下洗气流会作用于后翼,使后翼周围的流场复杂化。这既可以带来操纵和稳定性问题,同时也可以带来额外的升力。应该说优缺点并存,是否值得采用取决于设计师的取舍。这种取舍经常可见。比如说战斗机设计,美国人喜欢操纵简单,所以F-22采用了常规布局;中国人要最大限度地榨取每一分升力,在歼20上宁可面对迎角强烈非线性的鸭式布局。你的想法也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方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