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富士康唱赞歌,兼论苹果(上) -- 金口玉言
为富士康唱赞歌,兼论苹果(上)
最近经济版新帖子不多,吵架也不够有意思。因此以我一贯右倾的态度,抛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请大家评判。
众所周知,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虽是一个台湾企业,但真正大发展那是在大陆设厂以后的事情。我简单查了一下百度,鸿海1985年才创立「FOXCONN」自我品牌,才首次入榜台湾制造业1000大,可见的那时候的鸿海规模的确算不上有多大。然而1988年在大陆深圳厂开幕,跨入成长快车道,之后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类代工企业,去年营收多达1175.14亿美元,但这只是这个企业自己的事情。同时它的身份只是一个不太上的了台面的代工企业,那么它到底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工业水平整体而言有没有贡献,或者贡献是大是小呢?
我想说的是,它对中国的贡献功莫大焉,伴随着我的论证,而且后面还有更惊人的观点,请各位仔细看了。
观点1:富士康的制造业拖垮了欧美相关制造企业。
河里一位兄弟(好像是CMOSPLAY)曾经谈到过,由于液晶产业都在中日韩台,导致传统的工业强国如法国对液晶产业工程师的培养都无从谈起,既没有钱也没有相关技术资料,更不用说追踪生产先进一代的液晶显示屏了。我对此是深以为然。其实不光是液晶产业,凡是富士康们抢走的饭碗,都会导致其它国家的去工业化的痛苦,不管是高贵如美国法国还是完全为零的坦桑尼亚,总之就是都没份。世界产业市场只有这么大,产业进步与竞争相当激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未来几十年里,无论其它国家如何羡慕嫉妒恨,都只有作为看客的份。这就是富士康们的功劳。
富士康抢走的工作和产业不仅技术含量不低,在量的规模上也堪称庞大。在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的出口额中,连续6、7年占据第一的出口份额,这个量算不算大?不客气的说,富士康和其它许多亚洲的代工企业是变相造成造成欧美金融危机的实际推手之一。金融业没有制造业做依托,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行强取豪夺只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或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没有富士康和相关的工作岗位,深圳以及其它中国城市会变地怎么样?我也不想多说自己的看法,河里有一个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美国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不仅房价低而且变成了黑帮的天下:
观点2:代工企业的利润并不低
一般都会认为是品牌企业;但具体到联想集团和富士康,有趣的是,竟然是富士康利润率高一些。按照《财富》500强的最新榜单,2011年,鸿海(大陆一般称为“富士康”)居43位,完成营收1175.14亿美元,利润27.77亿美元,利润率2.36%;联想集团上述数字则分别为370位、295.744亿美元、4.73亿美元、1.6%。
http://www.hcsindex.org/blog/zhouzhaoxu_220209.html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联想创立自主品牌和掌握运营渠道,但也需要富士康抢占国际制造业市场,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富士康既打击了欧美的竞争对手,又在国际上赚到了钱,何乐而不为呢?想必大多数人比较认同联想,那么挤占欧美同行机会、利润率比联想更高的富士康,也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同。
观点3:支持了中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光是这点至少可以从六方面进行考虑:
1)富士康只有2%的利润,被说成是富士康的悲哀,真的是这样吗?也是富士康的利润的确只有2%,但那是去掉了所有上下游成本和税收之后的利润。成本里已经包括了交给中国的税收,包括交给了垄断的中国电信业和石油的钱,包括了对富士康员工的培训费用,包括了上百万员工的衣食住行,尤其是考虑到它那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之后,它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不可估量。
2)早些年记得微软XBox大卖,微软要求紧急生产加运到美国。我后来才知道,这家生产企业就是富士康;而且所谓加运竟然是包机运往美国。兄弟们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今年俺们某某航空公司买几架飞机的钱就有了啊(花多少钱是另一回事,但国家的确需要这些飞机),或者今年飞行员的培训费就有了,或者今年航空发动机的维护费用就有了,这虽然不是忽然大富大贵的钱,但的确是在帮助企业扎扎实实练内功。从国家角度讲,又培训和保住了一部分工业化的人才。记得不,开国初能开汽车就算是一名工业化人才了吧。
3)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说过“他宁愿卖每天只赚几分的煎饼,也不愿意卖半年一次赚8元的文具盒”,他这样说这是十分科学的(废话,人家是经营之神,我只是敲键盘的社会闲散人员)。因为这句话反映了一个经济事实:循序渐进,良性循环。这点非常重要。做过企业的人,或者读过这方面一点书的,都很怕一种事实:大起大落。大家年年念叨中国在铁矿石上吃亏巨大,但是09年金融危机铁矿石大幅降价,结果我看到的新闻标题是:国内全体钢企瞬间崩溃!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富士康年年进步,那么他所需要的各项服务,即公路、航空、石油、通讯、IT服务水平等等,乃至产业界的眼光,都会有所提高,是对中国产业十分有益的良性循环。
4)我以为,虽然有华为中兴的逆势崛起,但明显世界主要IT与通讯业的主导权不在中国的手里,至少这水平与中国其它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差甚远。因此苹果通过与富士康的通力合作,基本上一家打残了世界整个通讯和IT业,这种局面对中国依然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这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的新起点;同时造成了许多传统西方IT大企业的深刻危机,生死存亡之下大多数都已经乱了章法,都是饥不择食,混乱之中也给了中国企业不少机会。
5)河里的二月早春兄(他的ID好像被改名了,搜不到原帖了),在井大的回帖里详细谈到过“一般而言, 三来一补, 组装是产业链的最低端,是被人鄙视的,其实组装里大有秘密”。简单的说,掌握了组装技术,就意味着随时可以替换零部件,只要新零件的质量达到要求和具备更高的性价比就行了。我没有在制造业工作的经历,但有一些软件架构方面的经验,对此深以为然。事实也是如此,即使一贯追求高品质如苹果,其实也在内部换了芯片和显示屏,消费者里又有谁关心过这些事情?苹果是如此,其它品牌更是如此。虽然iphone的许多核心零部件中国大陆一时造不出来,但掌握组装也是掌握了相当的主导权。苹果表面上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但其产业模式也远不是牢不可破的(下篇会谈到),真正的赢家还是这些扎扎实实搞制造的企业和地区。代工企业虽自身利润不高,但却帮忙准备了经济起飞和产业升级前的一切要素:人才,技术,市场,原料进口渠道等等。
6)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人口短时间内大量膨胀。说的不客气一点,其实就是大量过剩。尤其是没有受到一定工业化训练的人口,更是双重过剩人口(已经够难听了吧,其实还有更更难听的名词,不过不说了)。如何及时利用好,注意一定要是“及时的”才行,这些既是包袱也是资源的低素质过剩人口?是摆在当时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天大难题。我不知道是邓公是未卜先知还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总之他在政治上既镇压又南巡,经济上倡导市场经济和外向型出口经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表现在企业层面上,就是富士康在中国雇佣的那百万劳动大军。所以真的要感谢富士康,否则到时候中国超级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杀过来,到时候无论中国是什么主义掌权,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钱和其它各种资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饶是如此,中国未富先老的问题依然严峻。但无论如何,富士康的确是为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是做了巨大贡献的。
总体而言,富士康在中国内地大规模设厂,固然它自己得利,但要从国家层面说,还是中国得利。其实就在上个月,郭台铭就说过,欧洲现在是真的不行(指2012年),美国明年一定不行,最终的赢家是中国大陆。以郭总的行业经验和信息渠道,发出以上感慨,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讨好中国政府也不需要他这样一句空话,所以他的结论应该还是相当有根据的。
观点4:教育和训练了数百万的中国产业工人
富士康支持了100万的人就业,其中不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富士康是一个电子类3C企业(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除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大多数人多少也要懂一些技术知识,要不然怎么怎么干活?或者最起码具备一些实际的商业知识或是企业管理能力,而不可能是吃闲饭的(在别的地方或者公司可就不一定了!)。记得有一阵子郭台铭对比亚迪很有意见,因为多名技术人员跳槽到比亚迪带走了许多关键技术,甚至还做到了比亚迪副总的位置。富士康绝大多数工作与电子相关,整天打交道的都是先进电子与IT技术,难怪这几年郭台铭考虑转型的时候自信满满的说,有许多未来的技术都是富士康的强项。
以前老广的帖子分析过,像越南这样9000万人口的国家也拿不出足够多的产业工人来。他具体怎么分析的,我也懒得查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二战时候的德国以8000万人口榨出了1100~1200万的军队,是公认具有超高国防动员率的国家,国家内部处处缺人和快看不到年轻男性公民了。我们不要这么高的比例,把这个比例降低到10%,乘以我国的人口基数,也不过1.4亿人口而已,分布在各行各业。而一个富士康就雇了整整100万(虽然也包括很多女性工人),这还不包括上下游的无数小公司。
从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汽车产业工人一直是让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工作,但事实上他们大多数只不过是高中毕业而已。现在美国的汽车产业工人年薪也有大约8~10万美元。河里许多人都在美国,那么请你们告诉我,美国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又比富士康流水线工人高多少?如果只是水平稍高,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富士康培养的这些3C产业工人也是有一定水平的,并且富士康提供给了这些人工作,同时还打垮了西方相关产业,实在是功莫大焉。对此结果,西方产业界也无可奈何,因此才会有乔布斯回答奥巴马说,那些工作回不来了。接任的库克也只能一再重申这个观点。
再联想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落后和与实际严重脱节(我认为的,实际情况请各位补充),富士康对中国年轻人的培训是扎扎实实的,有实际生产力的,并在国际上也是有竞争力和战斗力的,这点相当了不起。高等教育没有做好的事情,企业来弥补,富士康又立了一功。
观点5:企业业务与员工大量内迁,可以说是中国内地千年未有之变局!
富士康到内地办厂,两个主要地方是四川和河南,几乎是当地政府的天字一号工程。也深刻给当地带了经济结构的改变。我举一个例子,今年年初,记得有篇文章大概叫做《我们惹着了谁》,大意是河南一个10多人的网页公司,长期以来大多数员工工资大约3000多元,但是今年过年前后,员工们纷纷离职或者要求涨工资,让公司创始人感到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经过两次大幅度涨工资后的富士康,这回河南的普通一线工人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而且加上加班所得的竟然也能达到3000~4000元,和那家网页公司的工资不相上下。比起富士康的普通流水线工作的技术含量要高许多的网页公司员工当然有权要求涨工资了,难怪网页公司创始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富士康工厂大规模的内迁,带给当地经济结构与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即使以后富士康不求上进,而仅仅以现有的规模在内地深耕几十年,对中国内地而言,也已经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这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王道,自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以来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经济有经济的内在规律,而不以个人和民族喜欢的意志而转移。中共以自己的理想主义和政治号召力起家,以自我牺牲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起家,付出了巨大牺牲以后,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依然不能解决另一部分问题。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许多革命领导人的回忆录提到,几十年后回家乡一看,还是如此的贫穷和落后,跟城里完全没法比,偏偏这些乡亲们还喜欢问长问短的,而事实上这些过去的同志们绝大多数都死了。这叫那些从家乡闹革命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领导人和将军们情何以堪啊!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是阔别了几十年,大多数革命领导人匆匆看一眼就走。这些充满革命理想和干劲的革命领导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而恰恰是富士康可以做到的事情,它终于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且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点很重要!)经济结构和能力。不管是洋务运动、民国黄金10年,还是共产运动,可曾让底层人民真正受惠(中共强力改造社会是另一个问题)?可曾用工业的力量真正改变中国内地省份?都没有。
那么富士康有没有可能会搬走呢?我以为,如今信息发达,各地方领导人大多数也不是傻子,如果你企业经营不好,可以给你政府贷款甚至是一部分扶持款,甚至是帮你寻找国际国内市场。但是如果你想走,那就对不起了,请先交出大把的房租和遣散费,或者这个手续不办,那个手续不行等等,甚至会叫人来一查帐叫你交出“欠的税收”也说不准。正面的信息是,郭台铭认为中国政府的企业服务态度与效率世界第一。一正一反双重作用之下,我看富士康想走可没有那么容易。但愿它能进一步在中国内地深耕几十年,真正造福中国底层民众,也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出一大把力,这点它绝对是有能力做到的。
顺便说一句,郭总这个评价应该是十分中肯的。所以各位愤愤们不要觉得中国政府只是遍地贪官或者人浮于事,实际上中国政府总体上是十分有战斗力的,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十分有竞争力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几个,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下一章谈谈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的本质,以及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苹果的前景。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贴中很多话很随意。
早春二月 -> 陈王奋起挥黄钺
是早春二月。但是现在状态的确是无此用户,只有Google cache里可以看到
看到你写的这个帖子,想起之前接触过的一个由河北进京的民企老板。老板不懂技术,甚至电脑都不会用,硬是拉起一个科技企业(技术大概是偷来的),创业时候确实奋斗过一段日子,但现在做大了却在打政府项目的主意。
有意思的是,他的技术总监(月薪3W)非常看不起他,总监掌握着新产品开发的内核,却不愿意把新产品拿出来共享。当时跟总监聊了半个下午,总监天南海北地闲扯,之间也扯到了富士康和苹果。末了总算听懂了弦外音,就是老板要以他的技术为幌子申请政府项目拿钱,而他不相信老板能投钱把他的技术产业化。
之后老板再跟我谈什么我都当风过驴耳了。
“观点4:教育和训练了数百万的中国产业工人”
大部分离开富士康,什么也不是
身体垮了
学不到技术
学不到流程
就是生锈的螺丝钉
媒体总是放大一小部分例子,比例很小很小,影响却十分恶劣。现实情况是,去富士康干活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快把整个四川和河南的民工给招完了,难道这些人全都是傻子?再说了,这些人不去富士康干活,就是过剩人口中的过剩人口,原因不再重复。
况且富士康里有的是高级技术人才,参见比亚迪那个例子。
谁还享受富士康的超国民待遇?谁出职业病医疗费?
夏衍《包身工》里主人公,离开后是不是资本家抢着雇用?那该好好感谢倭寇
“1)富士康只有2%的利润,被说成是富士康的悲哀,真的是这样吗?也是富士康的利润的确只有2%,但那是去掉了所有上下游成本和税收之后的利润。成本里已经包括了交给中国的税收,包括交给了垄断的中国电信业和石油的钱,包括了对富士康员工的培训费用,包括了上百万员工的衣食住行,尤其是考虑到它那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之后,它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不可估量。”
实际免去的平整好的土地租金得多少钱?优惠的税收得多少钱?转移到台巴子关联企业的得多少钱?无数青年的健康得多少钱?
嘴笨,讲不出来。Foxconn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而且也没媒体讲的那么惨(广东的加工企业有几个好过Foxconn?,不也养了几千万打工的?)另,Foxconn的利润绝不是表面上那么低,比如intel cpu的socket,Foxconn不仅仅是独家代工,intel也有分享一部分知识产权给Foxconn的(其实是共同研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实我人在国外,好多年没回国了,而且一天也没在富士康呆过,我写的帖子全部是根据我看新闻和自身体会观察写出来的。
正如你用事实所说的那样(与我的猜测完全一致),那些成天设计生产电路板、要组织设计Xbox和iphone流水线生产、研究机器人、研究云计算,甚至是研究CPU设计的人,不可能对相关技术没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不能跟一线直接做设计的大公司设计人员相比,但也应该算是比较厉害的相关人才了。
代工厂本就是美欧高技术产业的附庸,做得再大也是附庸,也不看看技术资金握在谁手里。如果把台湾特产的代工业当成了中国工业化的救星,就别做这个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