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老山作战中,我军装备质量问题 -- AK545

共:💬57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中国的武器可能材料工艺确实不太过关

看轻兵器上说 中国的12.7 14.5高射机枪的枪管寿命才三千发

这些远程压制武器 轻而易举就可能发射个几千发

(而且三千发以后 初速下降达到百分之二十二)

可以说实在是不能接受的

家园 设计指标是多少发?

材料、工艺过关不过关,不是由绝对指标而定的,而是由设计指标而定的。巡航导弹的涡扇发动机只能用一次,是不是质量问题?当然不是。

有关
家园 为什么国营公司就一定要办幼儿园、小学?

“其次中国的国营公司里面最好的资源在哪里?在后勤和机关,对不对?真正开发人员根本没有好待遇也没有动力。”

这是道听途说还是有真凭实据的?是现在的事情还是20年前的事情?

设计、制造的人对产品没有使用经验,使用的人对设计、制造一无所知,结果只能是平庸的产品和不满的用户。老兄要是在制造业里干过,就有体会。所说汽车吧,Nissan Skyline GTR的设计师本人就是赛车狂,读大学的时候就自己用零部件攒赛车。Porsche祖孙三代都热衷驾车。Ferrari是赛车出生的,Collin Chapman也是赛车出生,后来才开始攒车(Lotus)。就是老福特,也是赛车成功后,才投身造车的。好汽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纸上谈兵出来的,是跑出来的。武器装备也是一样道理。美国海军造舰项目的“军代表”一定是干过舰长的,空军飞机项目的“军代表”一定是飞行员,陆军的也一样。

家园 “实事求是”地提要求和“狮子大开口”地提要求

都是提要求,但结果不一样。

用户要求和设计、制造部门的反应,也像讨价还价一样,你可以漫天要价,我可以就地还价。这不是设计、制造部门愚顽不化,而是技术、材料、成本和时间的关系。

说起来不中听,但武器装备的最终目的是赢得战争,不是使士兵满意。

家园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设计者本身是使用者当然好,但是就算是使用者设计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是perfect的产品,他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客户的反馈仍然是重要的。

现在我们谈到的装备问题首先是前线部队的反馈没有人重视或者托着不解决,这个和设计师水平是两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体制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除了问题,是否解决,谁来解决,什么时候来解决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这是个体制问题。

至于美国工厂中的军代表一定要有实践经验才可以当,这其实就是把前线的反馈渠道缩短了,直接由军代表监督前线的使用的问题的解决或者提出前线部队的使用要求让工厂创造具备这种功能的武器,这实际上是体制更加高效的表现。但是即便是经过军代表监督的产品也还是要通过前线部队的再实践检验才能最终定型。

总之,体制合理而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的才能才是保证装备的关键。

家园 看来我们是互相没有明白意思

说到底,我们的分歧在于设计师是不是需要使用经验才能设计出好产品,还是单靠用户反馈就可以。其实答案很简单,没有一定的使用经验,设计师不可能完全理解用户的要求和反馈,做一个项目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家园 我可没说单靠用户反馈

我只是通过用户反馈没有得到响应说明体制有问题,我指出这个问题也只是目前装备体制问题之一。我也没说设计师不需要使用经验,看来你不太看重体制的效用。

家园 这里面常识问题也不少

刺刀问题, 我军一向讲究刺刀见红, 拼刺也不是解放军一家专利, 美军也没少重视了, M9之前, M-16配的刺刀, 也只能拼刺用. 81式把折叠式刺刀取消改为可拆卸式那很好, 不过上战场前"让军械员把刺锥全拆了"这个就不像打过仗的人说出来的话了.

56式使用的是弯枪托没错, 不过AKM, AK-74外加81, 也全不是直枪托. 除了M-16, 抵肩位置在枪机后坐的延长线上的有托步枪, 还真没几支. 无托枪倒是没问题, 比如95.

发热的问题, 加厚枪管管壁? 那枪要有多重知道吗? 突击步枪也只是步枪, 就没打算当轻机枪用的.

保险套套枪口大家都知道, 不过那是携行状态, 战斗状态呢? 作战条件恶劣,泥沙进入枪口这个没错, 不过那种既能有效防护又不影响作战使用的防护帽, 在激光枪发明之前, 估计是做不出来的.

长点射是新兵上战场的必经之路了吧, 想解决就两条路, 3发点射机构, 或者近乎实战的模拟训练. 3发点射机构, 会增加枪械的复杂性和故障率, 加强训练, 那训练毕竟不是生死战场, 这个不是可以传递的经验, 好像必须亲身经历才行.

霰弹枪之类, 只能是辅助装备, 没有倒是也没什么. 多联弹匣, 这个东西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 M-16研制快速更换弹匣器我是80年代末看到的, 似乎也没有作为制式装备, G-36的弹匣扣, 现在抱怨的也不少.

某总师答记者问说的话很说明问题。当记者问及方案论证时有无到部队做调研时,回答是根本就没这个安排---我怀疑其真实性. 大规模生产前经过部队训练,演习的测试, 这个是必然有的阶段, 可不是他口中说出来那样没几个.

至于他结论中的所谓小儿科的毛病, HK有, FN有, Colt勃朗宁无一例外都有过. 相反的, 那篇文章倒是真正小儿科了, 呵呵

家园 你说我们的工程师会有意识的喜欢使用寿命不到三千发阿
家园 乍一看模样,还以为是PIAT重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