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家园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2

比塞尼:这是威尼斯海军名将,基奥贾之战的胜利者维托·皮萨尼(Vettor Pisani)。他是基奥贾战役的主官,卡诺是他的副司令。

132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海军世家。其伯父尼可洛·皮萨尼是第三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中威尼斯军的大都督。指挥两次主要海战、获得一胜一负战绩。维托早年跟随伯父打仗,学习海战本事。和平时期他是皮萨尼家族的商船队长。威尼斯的传统是船主平时做队长,战时当司令。后来他参加镇压克里特岛的叛乱。博得声望。皮萨尼为人生性易怒,但控制力很高,容易恢复平静,可以说平易近人。他与其他贵族不同,懂得像下级海员一样说话做事,所以能和水手打成一片,而且他跟着伯父学了一手很高明的操船术,因此颇受水手欢迎;威尼斯的习惯是商船和军船在出港前一个月,船长会带书记官坐在码头,由水手们挑选上哪条船,决定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谁。而皮萨尼的船前永远是排成长队。

1378年,第四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the fourth Venetian-Genoese Wars)开打。皮萨尼奉命参军,先是打了几场胜仗,从塞浦路斯返回亚得里亚海,他提出回国休整和维修船只的请求,但被威尼斯参院拒绝。他们要求在伊斯特里亚半岛尖端的波拉过冬,理由是波拉接近达尔马提亚,容易掌握敌人动向,同时舰队可以在海上巡逻。补给由政府送达。皮萨尼和舰队只好遵命。翌年,即1379年的春天,皮萨尼又率队前往南意大利地区护航,日子太平。5月7日,热那亚舰队突然出现在波拉外海。皮萨尼立即下令集结自己下辖的24艘船只出击。热那亚军有16艘加莱船,但是另有6艘绕远路悄悄包抄。皮萨尼认为船只虽然多于对手,但真正能打的不多,他主张坚守港口。但其他指挥长却以敌人不多、临阵脱逃实属懦弱等理由,主张迎战。威尼斯的规矩是少数服从多数,作战会议也不例外。皮萨尼只好下令开战。战端初开时威尼斯占据上风,连热那亚的海军统帅都打死了;而在这时埋伏的热那亚军舰突然从背后杀出,威尼斯猝不及防,一个照面就折了一百多人,随后包括24名贵族在内的多人被俘。皮萨尼见状立即向仍在战斗的6艘船下达撤退命令,自己也快速逃离。波拉海战的惨败导致威尼斯门户洞开,败报传来,威尼斯政府大惊失色。因为他们原以为皮萨尼可以绝对守护好亚得里亚海,所以早在一个月前,把卡洛·泽诺指挥的希腊海分舰队派去袭扰热那亚商船,进而牵制热那亚海军。结果没想到热那亚先发制人。现在敌舰近在咫尺,友舰近乎没有;与此同时,匈牙利军从北逼来,帕多瓦军又切断了西面的所有陆上补给线。8月16日,热那亚海军占领威尼斯南面的基奥贾,放话道:“此次不把缰绳套在圣马可教堂前的驷马铜像上,绝不停战!”。威尼斯海陆均被封锁,这是其建国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情况如此绝望,导致欧洲各国都认为威尼斯此次必败无疑,随后将重蹈阿马尔菲和比萨的覆辙,走向衰退。而唯有热那亚才是最后胜出的海洋国家。在胜利预期下,匈牙利国王和帕多瓦僭主均拒绝威尼斯的任何和谈请求。热那亚也趁热打铁,从国内派来援兵,把战力提升至两倍,仅加莱船就有47艘。幸好威尼斯城的特点是密布潟湖及运河,其水深从1到10米不等。甚至有的水面下就是海泥,所以舰船极易搁浅。由于标志水深和礁石的木桩早已被威尼斯人拔除,无人可以领航,所以不了解水文情况的热那亚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采用加固封锁线围困的办法坐等威尼斯玩完。

国难当头。威尼斯全城动员,威尼斯兵工厂下属的船厂征用材料加班加点,迅速赶出来16艘加莱船,但是来应征的水手却仅够6艘船。原来水手们不满皮萨尼战败后被判入狱,认为他是被迫应战,其实无罪。在土耳其等国家,败将通常是不问缘由一律砍头。但威尼斯是先审后判,被判失责才会遭受刑罚。皮萨尼的罪状有两条:一是没有给各战船的指挥官足够时间,草草开战;二是临阵脱逃。威尼斯元老院投票表决,78人认为皮萨尼有罪,48人认为无罪,14人弃权。根据威尼斯军法,舰队司令官不得在中途撤离战场。因此检察官要求依法判处死刑。但时任督治安德里亚·康塔里尼念及皮萨尼的历史功劳,建议处以罚金以及终身不得担任指挥官。元老院再审,决定采取折中措施,判处6个月监禁,并且终身不得出任指挥官。判决一出,水手们皆以为冤。他们认为是元老院拒绝皮萨尼的要求,不让人员和船只回国休整,因此舰队只好在波拉整修船只,其效率不比国内。而敌人来袭时没做好准备,责任不在皮萨尼身上,而是船长们没有执行他的作战命令。所以此案里错在元老院。水手们还公开抱怨新任海军司令塔代奥·朱斯蒂尼亚尼(Taddeo Giustiniani)缺乏经验,高呼不能把自己的性命交给这样不谙水性的贵族,所以他们拒绝入伍。

眼见无兵可用的元老院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事急从权,牺牲法律的威严,释放皮萨尼,但不能再次任命他为大都督。水手们先是高兴,一听说不是大都督,便云集于圣马可广场前,把帽子踩在地上,对着正在召开元老院会议的督治宫大爆粗口。泄愤后各自散去,依然无人应征。此时年近80的督治安德里亚出了个招。即由他本人出任海军大都督,然后征召皮萨尼担任副将。消息传出后水手们明白了皮萨尼是实际指挥,奔走相告。遂又有6艘加莱船招到了足够船员,但船只和人员还是不够。安德里亚便发动全民捐赠,威尼斯人纷纷响应,船只总数迅速超过60艘;由于无法从达尔马提亚和希腊等地招到划桨手,熟练水手又必须操纵船只和升降风帆,没有多余人员划桨,划桨工作只能让一般市民完成。威尼斯市民们被成功动员起来。终于凑出来足够的人手,但是威尼斯人毕竟是威尼斯人,然而大敌当前,皮萨尼只能强忍脾气日夜训练他们。眼见时机成熟,皮萨尼遂开始谋划作战。面对不利的形势,他迅速想出来一套大胆的计划,万事俱备,他谨慎而耐心地等待他的东风。

12月22日深夜,皮萨尼一声令下,威尼斯海军出港开始奔袭基奥贾。皮萨尼采用的是堵塞战术,即用沉船堵住航道来反围困对手。他命令把数艘商船装满石头,然后让大加莱船拖着它们,周围则配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士兵小船。舰队抵达阵位后,皮萨尼下令小船组队先行在基奥贾南部登陆。热那亚军见状赶来阻击,结果南部的威尼斯军被打回船上,但是热那亚军的注意力也被暂时吸引到南边。皮萨尼见状立即下令北部的大舰向基奥贾港的出口处进击,并顺利将装满石头的货船凿穿在航道上,沉船沉入水底形成大型障碍物,连面向潟湖地方也沉下几艘小船。当热那亚军惊觉上当,赶快来北部驱赶时,这座海上“路障”已完成大半,热那亚舰队因此被锁在基奥贾港口里动弹不得。他们驱船赶到“路障”附近,拼命要移走这些绊脚石。而这时威尼斯战舰杀过来阻止,双方激烈对战。当是时,威尼斯的新兵们看到战友一个个倒下,惊恐万状,嚷着要撤离。此时在旗舰上的老督治安德里亚见状大怒,抄起剑亲自驱前压阵。水手们稳住了军心,再次拿起船桨。战斗不分昼夜地持续着。即使在战火停息的片刻,威尼斯海军也不忘海上巡逻。由于基奥贾港南面没有被完全封锁,帕多瓦的援军得以赶来增援,热那亚军因此保持高昂士气,双方陷入苦战。威尼斯的战船则往来于潟湖中间,轮番作战。威尼斯全军自皮萨尼以下,不分身份,全体坚守战船,任何人不准脱队回家,吃喝用的补给一律由小船运来。这样鏖战10天后,即1380年1月1日。泽诺的舰队终于赶回威尼斯,一举扭转战局。即便热那亚又派39艘加莱船从国内赶来增援也无济于事。因为威尼斯全力关注封锁,不与其进行海上决战,而只采取一切手段围困基奥贾;增援船队由于水深不够亦无法进入基奥贾港,只好无奈撤退。4月,威尼斯的包围圈越缩越紧,终于将港口与陆地的守军切成两半,一一包围。守军的火药空空,粮食严重缺乏,帕多瓦送来的军粮也屡屡被威尼斯人截获,反而肥了威尼斯人。守军终于崩溃了,于6月份宣告投降,结束了这场长达10个月的战争。

胜利后的皮萨尼不敢大意,不做休整便与泽诺再次出战,去进攻亚得里亚海上的热那亚增援舰队。结果在作战中身负重伤,卧榻两个月,于8月死去,职务为泽诺接替。因为基奥贾之战拯救了威尼斯,所以皮萨尼成为威尼斯人的英雄,进而成为了意大利海军史上的名将,其事迹传颂至今。现代意大利海军有好几艘船都是用皮萨尼的名字命名的,包括1890年代建造的皮萨尼级装甲巡洋舰和二战期间的皮萨尼号潜艇。

通宝推:mezhan,
家园 记错了,美第奇是佛罗伦萨,米兰是斯福扎 -- 补充帖
家园 写得真好,这段历史挺有意思的,银行立国

也是没谁了。

但是,乔瓦尼明显不如美第奇,斯福扎他们有名。

实在是只有那个体制下才有的强人了,中国只有胡雪岩。

家园 其实凑合吧

中世纪欧洲家家都用雇佣军。雇佣兵总的来说,其实不怕死,主要怕饿。钱给够了也能往死里打。但是没钱的话那真是什么都不行。威尼斯的雇佣军先后跟各国打,打奥斯曼帝国也打了一百多年。真要是不行的话早就玩完了。

这种商人治国,我的意见是纯粹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很多时候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穿越者国家,而应该结合更广阔的社会情况来看。这么看:就是天下总得有人经商,而在欧洲这个天下,这个角色正好是威尼斯人而已。所以这个例子对于中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但是不可能仿效。因为中国是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一个领袖。欧洲不是这样。所以中国可以参考一下,但是做到是没必要也做不到的。

家园 重商主义在咱们国家没有基础

你说的那些原因更是了。

但是,今天大家不是被钱烧的嘛。所以羡慕嫉妒恨。

当然了,了解这种思路也有利于了解西方的发展历史脉络,作出针对性应对改善吧。

荷兰的商业立国模式也算比较强烈的。

教皇国还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啊?米兰斯福扎家族也算有自己的军队了。

当然,当时愿意使用雇佣军,尤其是瑞士雇佣军的势力集团确实也不少。

斯福扎由军队而成为军阀,也算是有意思,有点类似马木留克了。

就这样,意大利统一后还参加了八国联军,也是牛了。

家园 纠个小错,关于拉丁帝国的皇帝

拉丁帝国是按照西欧模式组织的,其继承符合当时(类似现在)的法规,被推举为第一任 拉丁“罗马”皇帝的是佛兰德的鲍德温。

鲍德温被保加利亚人打败,死在监狱里,继任的是他的兄弟,埃诺的亨利

亨利的第二任老婆,其实不是希腊人,而是保加利亚沙皇卡洛扬的女儿......亨利死后,因为没有子嗣,第一顺位继承人是他和鲍德温的妹妹,约兰达

但是,“罗马帝国”(无论东西)的惯例是 女人不可以出任皇帝(与西欧的国王不一样,后来哈布斯堡的玛利亚特蕾萨也是 只能由她的丈夫和儿子出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以 康特涅的皮埃尔(彼得)是以约兰达的丈夫的身份,出任 拉丁皇帝的

夫妇二人前往 君士坦丁堡的路上,走了不同的路线,约兰达带着俩孩子走海路,平安抵达。康特涅的皮埃尔 先去了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然后带着部分军队在巴尔干登陆,准备趁机从 伊庇鲁斯 尊主手里夺取一部分土地,但是惨败被擒,此后不知所终(并没有被明正典刑)

约兰达只能担任摄政,先扶立长子罗贝尔出任皇帝(也得到威尼斯人的支持,如你所写),但是罗贝尔懦弱无能,而且荒淫好色,并且把勾搭的一个法兰克骑士的女儿接到宫内秘密结婚——当时拉丁皇帝 需要靠联姻维持帝国的政局,并不能自主选择妻室;拉丁帝国的封臣们冲进皇宫,把罗贝尔的夫人割掉了鼻子和嘴唇,又把他的“岳母”丢进海里淹死。惊恐万状的罗贝尔逃出君士坦丁堡,跑到罗马向教皇申诉(其母亲已经去世),教皇没有搭理他,他返回君士坦丁堡途中病死

拉丁帝国的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是罗贝尔的弟弟,而不是儿子(百度百科是错的.......)

最后说明一点:按照第四次十字军的分赃协议,威尼斯占有君士坦丁堡八分之三的土地(四分之一给皇帝,剩下四分之三由威尼斯和其他封臣分割,所以威尼斯的份额是八分之三),所以威尼斯驻节在君士坦丁堡的领袖,不止是派驻拉丁帝国的全权大使,同时还是威尼斯掌管的君士坦丁堡城区的行政首长,他的实际权力是非常大的,应该是 仅次于威尼斯本城督治。就在君士坦丁堡本地来说,由于威尼斯人是统一的接受管理,所以威尼斯人领袖的理论权力都不小于皇帝——他的地盘更大啊

家园 好看。
家园 威尼斯是陆军全雇佣军

水军是本城人主力,殖民地的依附军队辅助

必要的时候,威尼斯水军也能上陆作战,比如攻击君士坦丁堡。但是 威尼斯的土地就没有骑兵跑的开的地方,所以重装骑兵要靠十字军这样的军队支持;后期就用雇佣军

雇佣军当然很不忠诚,斯福扎就是利用自己的军队,夺取了米兰公爵的位置(他娶了前任公爵的私生女,算是有那么一点点继承权),威尼斯和米兰共和国(前任公爵死了无嗣,米兰有三年是共和国)打仗,都拉拢斯福扎——结果他两头吃好处,最后攒够了钱,利用军队迫使米兰共和国投降(没钱,军头也指挥不了军队长期围攻),自封公爵——后来又靠给神罗皇帝行贿,正式受封

家园 更新:两西西里王国

这个国名稍微有点复杂,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并没有“两西西里王国”这个国家。只有西西里王国(Kingdom of Sicily,意大利语:Regno di Sicilia,简称Regno王国)。只不过在“西西里的晚祷”事件之后,西西里王国分裂成两半,历史上往往称之为西西里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Kingdom of Naples)。不过那不勒斯王国为了表示自己对西西里岛的治理权,正式国号还是西西里王国,历史学者为了区分这两个政权,才取名那不勒斯王国或者“灯塔这一边的西西里王国”。所以比较好的划分法应该设立两个势力,即西西里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王国长期是意大利半岛上的大诸侯,是中世纪意大利五大强国之一(威尼斯,教皇国,那不勒斯,米兰,佛罗伦萨。那不勒斯是唯一一个国主尊号是国王的,所以中世纪意大利一提王国,如果没有特指,就是指西西里王国)。但由于这两个势力的关联性,特别是最后这两个国家又恢复了一统,进而成为现代意大利国家的一部分,所以意大利官方的历史学者喜欢用两西西里王国(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意大利语Regno delle Due Sicilie)来称呼这个时期。成4这里用的是意大利官方的提法。

成立于1130年,不过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047年。这个国家是“诺曼征服”时代的产物。其国家的贵族阶层都是诺曼人。所以历史书上也叫西西里诺曼王国。诺曼人(意思是“北方人”)是起源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个维京系族群(但是已经法国化了,诺曼人官方语言是法语)。这个族群大约于1030年开始,或以个人寻求出头天的目的,或以国家扩张领土的目的而开始对外扩张,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先后在西欧、南欧甚至是中东地区建立起一系列的诺曼人的国家。这个过程史称“诺曼征服”时期。虽然最后诺曼人国家都和当地民族融入而最终消失,但是诺曼人的扩张,深深的影响了整个欧洲民族的民族性。诺曼民族精力充沛,个性顽强,而且非常讲究实际。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民族。所以他们在完成对所到之处的征服后,大多都能采用现实可行的政策。对下面被征服的臣民能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甚至到最后为了维持统治,能放下身段主动去融入当地人里面。成为各个新生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在诺曼征服时期建立的一系列国家都很强盛,国祚绵长。而西西里王国是其中最长寿的一个(一直到19世纪意大利统一才消失)。起先由于意大利半岛上诸侯纷争,对雇佣兵的需求很旺盛,就有很多诺曼武士离开诺曼底去意大利当兵讨生活。这些雇佣兵中有些能干的人因功受爵,在意大利南部成立了一些诺曼人的小城邦或者小国家。其中有三个最主要的小公国:卡普亚,阿普利亚和卡拉布利亚。1047年,诺曼人佣兵中出了一个杰出的家族奥特维尔家族(Hauteville family),在家主“铁臂”古力耶莫一世(Guglielmo d'Altavilla)的领导下一统三个小公国,成立了阿普利亚和卡拉布利亚公爵领(Duchy of Apulia and Calabria)。在他的领导下奥特维尔家族重挫四大海洋国家之一的阿马尔菲,将势力扩张到亚平宁半岛的靴子尖上。与此同时奥特维尔家族的另一个分支跑到西西里,这个西西里分支的家主鲁杰罗一世(Ruggero I di Sicilia,鲁杰罗就是英语里的罗杰)带领军队粉碎了盘踞在西西里的绿教国家西西里异密国(Emirate of Sicily)。这样奥特维尔家族的势力就成功控制了墨西拿海峡两岸。1130年,奥特维尔家族两大分支合流,推举出新家主,西西里王国的首任国王鲁杰罗二世(Ruggero II),西西里王国遂正式宣告成立。

西西里王国在意大利半岛上算大国,在世界历史上就算不得大了,而且由于政治不稳定,变化过快,其势力此消彼长,最多只辐射到北非突尼斯一带和耶路撒冷王国。但它在意大利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史,尤其是意大利史上,西西里王国是绕不开的话题。西西里王国的历史,核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乱字。它是一部教廷在精神上对这里进行无数次的蹂躏,加上外来诸侯如诺曼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阿拉伯海盗在物理上对这里进行无数次蹂躏的惨史。西西里王国的位置正好卡在东西地中海往来的要津上,所以无论东西那路人马,想去那一面就得从这里过。所以外国君主来此干涉,夺权统治,是几个世纪以来西西里王国的主旋律。就算是奥特维尔家族,其实也是外来户(鲁杰罗二世起家的这一支,来自法国)。奥特维尔家族之后西西里王国更是不断落入外国君主的手中,德国系的霍亨斯陶芬,法国系的安茹和西班牙系的阿拉贡,纷纷借助各种内乱入主这个地方,所以在成4涵盖的时期里,西西里王国是一个剧本就换一个王朝。而且每个王朝和前代关系都不大,还全部都是外国君主。如走马灯一样变幻纷乱的政治塑造了西西里和南意大利,南来北往的军兵乱过,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事物,然后在西西里这个沸腾的大锅里融合。既酿出了南意大利人民的悲剧,也创造了普惠欧洲的新事物。西西里王国融合了极毒教与绿教的文化,见证了最后的十字军东征,建立了欧洲最早的一批大学(那不勒斯大学和萨莱诺医学校),主导了古希腊古罗马文献从阿拉伯文到拉丁文的二次翻译,最后在它的鼎盛年代创造出了文化上的累累硕果,意大利的三大桂冠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都是被西西里王国繁盛的文化气氛所吸引而来此寻找灵感,进而在这里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想的。但这些伟大的文人们在这里寻到了自己寄托毕生的爱和美的时候,也在这里目睹了让他们怒发冲冠的种种恶与丑。外来的教皇与外来的国王的无底线争权夺利,在整个中世纪里都在困扰着西西里王国。这些斗争的惨烈和无道,让西西里的人民看穿了两派势力的逐利本性。最后又通过这三位桂冠诗人的铁笔迸发出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觉悟心。这个觉悟心是助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诸多精神动力之一。可以这样讲,在意大利的北方,威尼斯用自己的做法证明了现世的利益才是重要的。佛罗伦萨用自己的生意证明教会如俗人一样爱钱,维罗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皇不是位于云端,不可侵犯的神明。那么在南面的那不勒斯王国,就用自己的遭遇,证明了教廷其实和其他的诸侯一样为了自己的私利,能有多么残忍而无情。神的代表不但和俗世诸侯一般,甚至还不如其他诸侯一样直白。在无数次遭受残酷对待的西西里人,最终厌倦了外来统治者,不再迷信教皇与国王的权威,反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民间组织,这就是现代黑手党的起源。他们的觉悟心和行动力,都为后世意大利的民族主义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诸侯们的常年混战中,在三位桂冠诗人的呐喊、嘲讽和揭露中,意大利民族独立的精神和意志点滴形成,并最后在近代迸发,创造今日的意大利国家,和跨越大洋,影响世界的意大利文化圈。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吉约姆二世: 这位是西西里王国的3代目古力耶莫二世(Guglielmo II,意大利语管威廉叫古力耶莫)。

1153年生于巴勒莫,父亲是西西里王国2代目,“恶王”古力耶莫一世。12岁时丧父,进而袭位。其母纳瓦尔的玛格丽特垂帘听政到1171年,之后让权。古力耶莫二世初秉政时很有进取心,意图恢复西西里王国昔日的封地,西西里王国草创时期,古力耶莫的祖父鲁杰罗二世东征西讨,打下南至北非马地亚,北至亚平宁中部的巴里的广大疆域,时人呼之西西里的“阿非利加王国”(Kingdom of Africa)。但之后奥特维尔家族的内讧,加上王权与地方诸侯的乱战导致疆域缩水。到古力耶莫二世时,北非领地已经被法蒂玛王朝夺取。1174年,古力耶莫试图恢复非洲失地,但此时北非领地的埃及宗主已经换成了阿尤布王朝。西西里王国调动3万大军进攻亚历山大港,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庞大的规模,狮心王参加十字军东征的队伍都没有这么多。正当人们准备欣赏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国之战时,阿尤布王朝的太祖萨拉丁率军应战。此时因为萨拉丁重创十字军,夺回圣城,威震地中海。所以一听他来了,西西里军吓得赶紧撤退。弄了个灰头土脸的古力耶莫二世见恢复非洲地盘无望,就把精力转移向东,继续已经延续了130多年的诺曼-东罗马战争(Byzantine–Norman wars)。1180年东罗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科穆宁死,古力耶莫二世认为有机可乘,遂开始大举入侵东罗。开始时连战连捷,1185年大破东罗第二大城塞萨洛尼基,斩首七千,逼得东罗新帝安德罗尼克斯一世御驾亲征。结果安德罗尼克斯一世出征前派人去杀安格洛斯朝的太祖伊萨克二世,反遭反杀。新上任的伊萨克二世启用东罗大将布拉纳斯,在德米特里奇会战中击败诺曼军队,这是诺曼-东罗马战争中的最后一仗,它以诺曼人的失败告终。但古力耶莫二世虽然自己不怎么能打,手下倒是有些很能干的将军。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地中海上的头号大海盗,布林迪西的马嘉图(Margaritus of Brindisi)。马嘉图通过偷袭的方法,重创去塞浦路斯平叛的东罗海军。这样诺曼人国家和东罗在陆海两战场各得一胜,其边界也就此奠定。结束了140多年的诺曼-东罗马战争的古力耶莫二世大体上还是维持了西西里王国的即有疆域。并进而保障了西西里20年和平。这是后来意大利的桂冠诗人对他评价高的一个原因。但是他在奥特维尔王朝的后继问题上的一系列操作,开启了日后西西里的悲惨命运。

奥特维尔王朝是一个两大分支合并起来的联合制的王朝。它非常像日本的室町幕府,室町幕府有将军和关东公方之分,奥特维尔王朝就有西西里分支和卡普里亚分支之分。而且它还不如室町幕府的是——室町幕府对两个权力中心有着明确的上下尊卑关系,有法律规定将军是前辈,公方是后辈。奥特维尔王朝则并没有这种设置,其继承权更不明确。所以一旦家族出现内讧,再加上出来些想当建国功臣的“有心人”,搞内战是分分钟的事情。古力耶莫二世的后继线上有几位候选者,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是他的姑姑康斯坦丝(Constance, Queen of Sicily)和他的堂兄,莱切伯爵坦克雷德。康斯坦丝是中世纪欧洲的著名猛女(为了证明确实有孕,直接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生孩子)。因为早年被人预言“她的婚姻将毁灭西西里”,所以自童年起作为修女被关在巴勒莫的圣萨尔瓦多教堂,常年的圈禁生活,不公平的命运和凄惨的待遇,在成功的给康斯坦丝练出来一股猛人个性的同时,也让她对于政治极为热衷。康斯坦丝对于家族的狠心深为痛恨,所以非常想依靠自己的出身来傍个靠山,以便日后复仇。而坦克雷德是鲁杰罗二世的私生子,此人强梗尚武,多次作为西西里军队的重要将军出门去打,也不是个省油的灯。1175年的时候古力耶莫二世加入了伦巴第同盟,作为教党的一员跟神罗皇帝巴巴罗萨对着干。但是到了1177年,巴巴罗萨皇帝南征意大利,西西里迫于红胡子的军事压力,与神罗帝国签订《威尼斯和约》,并在1184年将30岁的老修女兼王姑康斯坦丝嫁给腓特烈的儿子海茵里希六世。这时古力耶莫二世在思虑不周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后果严重的决定——由于他不喜欢坦克雷德的私生子出身和反骨仔行为,所以要求手下诸侯们宣誓承认西西里王国以康斯坦丝为继承人。这立即就把西西里王国给搞分裂了。愿意承认誓言的人成了神罗帝国的代理,不愿神罗干涉的,就开始找别的领头人,结果最后成全了坦克雷德。而他加入圭尔夫教党的做法,将帝教相争引入了西西里,进一步加大了西西里的碎片化。到了古力耶莫二世晚年,西西里王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敌对的两派人都推出了自己的领袖,并摩拳擦掌准备内战,就等古力耶莫二世的逝世了。1189年,古力耶莫二世薨,年仅36岁,而且没有儿子。西西里的分裂和内乱就此开始。

古力耶莫二世外号“善王”(The Good),不过这是后人给他起的,而且还是文艺复兴早期的 “后人”。之所以给他这个外号不是因为他真的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因为他是奥特维尔王朝最后一个还能治世的国王。在他之后奥特维尔王朝陷入了各种争权夺利的内战中,而内战最后导致外国王朝不断入主西西里王国。尽管奥特维尔王朝实际也是个外来户,但是诺曼人相对其他后面的外国君主来说,愿意放下面子下基层,到了西西里,就把自己看作西西里人。而后来的所有的统治西西里王国的外来王朝,只是把西西里看作是一个更广大的帝国的一部分。这就很不受渐渐崛起的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潮的待见。古力耶莫二世因为并无什么雄才大略,而且他对于贵族和城镇的独立权力比较纵容,日后西西里城市联盟的成立有他的原因。所以他在国内知名度不高,资料寥寥。但因为他代表着奥特维尔王朝这个亚平宁半岛南部的诸王朝中更“意大利”的王朝的末日余辉,所以他在意大利历史上地位不小。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的作品里他都有出场,但丁在《神曲》中将他安排在天堂第7层,归为贤明的君主(虽然只出现了个名字)。薄伽丘在《十日谈》的第4日故事中,也不顾他没有子嗣的事实,编出生育一儿一女,儿子还给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说他的儿子很优秀,并与突尼斯公主神交已久;在前去提亲时,突尼斯国王却想将公主嫁给格拉纳达国王。为了避免王子在中途抢亲,突尼斯国王事先遣使时任西西里国王,“恶王”古力耶莫一世(古力耶莫二世的父亲),要求恶王保证公主的绝对安全,恶王只考虑政治利益而不顾孙子的婚姻大事,就一口答应了。出嫁时王子果然抢亲,打败了突尼斯海军,谁知突尼斯海军恼羞成怒,竟把公主杀了。王子悲痛欲绝,屠杀突尼斯海军作为报复。消息传来后恶王迫于突尼斯的压力,把这位王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处死了。古力耶莫二世由于两大文豪都大力推崇,而且他属意的那一派在他死后赢得了内战胜利,建立了西西里王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所以后人是一直给他说好话,历史记载上都是一片赞词,因此在死后的一两百年间成为当时的意大利人表彰的对象。但严格说来,他并不是一位文韬武略极为出色的伟大君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政治能力很差,虑事十分不周的昏君。他在一个蕴含重大历史变革的年代里轻率的做了决定。如果从背景上看,很难说他做的决定就是错的,但可以说他做的决定绝对是欠考虑的。他的这种做法在日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改写了意大利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历史。

坦克列迪:这是西西里王国四代目坦克雷德(Tancred),不过由于他是私生子出身,在继承法上他没有名分,继承过程中也不是靠合法手段上位的。所以史学家一般不认为他是西西里王国的正统国王,只称呼他是莱切伯爵(Count of Lecce)。莱切伯爵是昔日奥特维尔家族的家主爵位

1138年生于莱切,阿普利亚公爵鲁杰罗三世(Roger III, Duke of Apulia)的私生子,母名艾玛(Emma of Lecce)。鲁杰罗三世是西西里国王鲁杰罗二世的长子。幼年时母亲为他求得名分,让他继承了祖辈的伯爵封号。但因为父亲早亡,爷爷鲁杰罗二世偏爱二儿子古力耶莫这一支,很看不上私生子出身,长相又难看的坦克雷德(坦克雷德长得尖嘴猴腮,而且很矮,后来登位后,被人嘲笑是“猴王”)。自诩为奥特维尔家族的长房长孙的坦克雷德当然对此非常不满,所以从小就立志要阴谋作乱上位。第一次谋反发生在1155年,他17岁时。但是这次谋反比较小儿科,当时执政的“恶王”古力耶莫一世因为类似叛乱太多了,需要树立仁慈的标杆。所以就宽恕了他,只判了入狱5年。 1161年,刚吃完牢饭出来的坦克雷德再次参与了一个阴谋集团搞得政变。这次政变搞得比较大,把古力耶莫一世都抓住了。但是西西里王国主要的军力都支持王庭,导致阴谋集团最后失败。坦克雷德决定投降,被判放逐后去了东罗。恶王死后,继任的古力耶莫二世又赦免了他,让这位堂兄回国。这次回国后的坦克雷德老实了很多,一直作为古力耶莫二世的将军帮他东征西讨,参与了古力耶莫二世时期的主要军事行动。但是古力耶莫二世晚年时也不想让这位王兄接位,就让西西里的诸侯们向他女儿康斯坦丝效忠。因为康斯坦丝是神罗皇帝海茵里希六世的老婆。坦克雷德遂打出为西西里本地人谋利益的旗号,不愿意神罗势力接管西西里的贵族们就迅速被他笼络,形成了一个阴谋集团。1189年古力耶莫二世病逝,由于他没有儿子,奥特维尔家族正统绝宗,这时候神罗皇帝海茵里希六世提出在继承法上,他作为康斯坦丝这位奥特维尔家族最后的正统继承者的王夫,可以继承西西里。但西西里的诺曼贵族们抵制德意志人的统治,在时任副宰相马泰奥(Matteo d'Aiello,马泰奥就是英语的马修)的骚操作下,诺曼贵族们推举坦克雷德为西西里国王,还获得教皇克莱门三世的迅速承认。这是因为教皇与神罗皇帝正因一连串的政教之争而不和,同时教廷历来反对神罗皇帝兼任西西里国王,以免对教廷形成南北夹击。由于马特奥的拥立之功,登位后的坦克雷德便把其提拔为宰相。坦克雷德的上位,掀开了西西里王国内战的第二幕,马泰奥寻求教廷背书的方法,增加了帝教斗争因素在西西里政治中的权重,使其作为新的干涉理由困扰着后世西西里王国几百年的政事。

听说坦克雷德夺位自立,神罗皇帝海茵里希六世自然不干,立即发兵准备收拾他。与此同时登位的坦克雷德在西西里搞政治报复,为防止第二个康斯坦丝的出现,他没收了古力耶莫二世的老婆琼(Joan of England, Queen of Sicily琼就是意大利语里的乔万娜)的领地,还把人圈禁起来。但问题是他时机选的太差了—— 这时候琼的哥哥,英国的“狮心王”理查一世正领着第三次十字军过境西西里。听说妹妹被人圈禁了,理查一世大怒,立即领着英军精锐登陆西西里,猛攻坦克雷德。坦克雷德吃了败仗,但是他通过马泰奥找到了同为十字军的法王腓力二世。在腓力二世的说和下,理查一世承认坦克雷德的王位,坦克雷德则放人赔钱,让琼跟着哥哥去别的地方谋出身去了。摆平了这一边之后,坦克雷德就要全力应战南进的神罗军队。1190年,康斯坦丝与老公海茵里希六世挥师南下,发起西西里王位争夺战。神罗军一路势如破竹,萨莱诺等城市纷纷归降,很快就包围了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重镇——那不勒斯。危急关头,坦克雷德采取三大措施:一是许诺给那不勒斯自治权;二是任命他的的大舅子,阿切拉伯爵里卡多(Richard, Count of Acerra,里卡多就是英语的理查)为守城将领。三是让里卡多诱杀了海茵里希六世的带路党、宣称有西西里王位继承权的鲁杰罗(Roger of Andria)。里卡多的做法让那不勒斯守军没得选,于是三军用命,海茵里希六世在陆路上屡攻不克,便联系比萨共和国,让比萨海军封锁那不勒斯湾,想切断守军的海上补给线。坦克雷德本来就是海军指挥官,素有经验。而且他续用了西西里海军的第一名将马嘉图。问听马嘉图来到,比萨海军望风而逃,海茵里希六世只好寻求热那亚的支持,但热那亚仅派出33艘战舰,规模还不及西西里的一半,结果被马嘉图逐一击破。这下神罗军队傻眼了,围城三个月而不克。恰在此时,那不勒斯一带爆发了疟疾。时逢盛夏,附近又有沼泽,酷暑和沼气,大大加重了疾病的传播。神罗军的波希米亚公爵康拉德二世、科隆大主教菲利普一世相继病卒,海茵里希六世也病倒了;而被他挟持参战的政敌韦尔夫家族的公子海恩里希-韦尔夫趁机开溜,逃入被包围的那不勒斯。从这里回国后,海恩里希-韦尔夫散布谣言,说海茵里希六世已病死,韦尔夫家要改天换日,取代霍亨斯陶芬家族。一贯骑墙的教廷遂迅速支持韦尔夫家族,海茵里希六世内外交困,不得以劫掠一番后撤军,曾经归降的半岛南部又纷纷倒戈。坦克雷德没有及时截击,让神罗军虽然损失了近十分之九的人马,但还是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同时,康斯坦丝因为正在医术发达的萨莱诺疗养,被当地抓住后解送给西西里。

眼见所有觊觎者都已经被解决,自觉夺位成功的坦克雷德志得意满。在与被抓住的康斯坦丝面见时。他发泄怨气,大骂她引入神罗军侵略本国。康斯坦丝则发挥出猛女本色,输阵不输人。穿着神罗皇后盛装的她,骄傲地宣称她只是夺回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坦克雷德没有杀她,而是带回首都巴勒莫,让她与王后希碧拉一同吃住,让王后监视她。但康斯坦丝的来到,让巴勒莫一些野心家们看到了拥立的机会,他们对康斯坦丝表示了同情。得知此事的希碧拉因而建议将康斯坦丝处死。坦克雷德的为人很像项羽,他强梗尚武,但忠于骑士的道德标准。他自认自己作为奥特维尔家的长房长孙,只是因为反抗不公才谋反夺位的,但杀戮妇女就是违反骑士道了。担心伤害先王之女和自己的姑母实在坏名声,就没有同意;希碧拉和马泰奥反复进言,坦克雷德遂将康斯坦丝软禁在那不勒斯的一个孤岛上,待之以贵族之礼。希碧拉听说后再次反对,认为这是认可了康斯坦丝的王位继承权。坦克雷德不听,而是以此为筹码向海茵里希六世议和,海茵里希六世不顾妻子被俘,也不顾当时的教皇塞莱斯廷三世说和,拒绝和解。而既不希望神罗帝国吞并西西里王国,也想把筹码抓在自己手中的教廷起了私心。遂要求坦克雷德将康斯坦丝送往罗马,否则要以伤害妇女的罪名给他破门出教。自觉欠了教廷人情的坦克雷德只好照办。结果没想到海茵里希六世偷偷组织了别动队,在西西里军队把康斯坦丝在送往罗马的途中劫人成功,顺利将老婆解救回国内。坦克雷德和教皇坐失先机。大约同时,坦克雷德将长子鲁杰罗加冕为共治国王鲁杰罗三世。1193年12月,鲁杰罗三世死去,坦克雷德便将次子古力耶莫加冕为共治国王古力耶莫三世。1194年2月,正在备战的坦克雷德病故,把国家留给了未成年的古力耶莫三世。海茵里希六世闻讯后再次发兵南征,途中夷平了萨莱诺给老婆出气。丧失希望的西西里贵族们见状吓得两股战战,只好接受神罗的吞并。12月,海茵里希六世攻入巴勒莫,废黜古力耶莫三世,夺取西西里王位,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遂在西西里建立起来。

斯格特:这位是意大利中世纪著名的学者迈克尔▪斯科特(Michael Scot)

生平考据虽有,但不详细,多推断之处。比如出生地就有苏格兰或英格兰北部两说。但主流认定是苏格兰。斯科特家中殷富,自小好学。成年后四处游学,先后在达拉莫(Durham),牛津和巴黎等地上大学受教育,掌握了多门语言,而且学习成绩很好。1217年他到托莱多游学,成了托莱多翻译学院的一员。在哪里翻译了他的首个作品《白大尔版天文学》(Kitāb al-Hayʾah,The book of theoretical astronomy)。这本书收录了绿教著名天文学者努尔丁-白大尔(Nur al-Din Ibn Ishaq al-Betrugi,西方人称之Alpetragius)的作品。白大尔的天文学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否定传统的托勒密天文学,要搞另起炉灶的新天文学的学说。他的行星运动模型是13世纪时欧洲天文学界中反托勒密体系派最常用的模型,也是人类史上最早提出地心概念的天文模型。斯科特的书一出版后,名声大噪,很快被认为是知名学者,他于是乎再接再厉,继续翻译其他的阿拉伯语学术著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太阳和月亮》(De sole et luna)和《入门介绍》(Liber introductorius,这套书有三本,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本颅相入门Liber physiognomiae,剩下两本是辨识入门Liber quatuor distinctionum和奇相入门Liber particularis)。 他的翻译件为被百年翻译运动保存下来的鲁世德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占星学和相面术等再次返回西欧,并被人接受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日后风靡欧洲的占星学的第一名著《占星学纲要》(Theatrum chimicum),奠定了他的占星学大师的地位。

如中国皇帝有事要找钦天监占卜问卦一样,欧洲的帝王教宗们也都热爱蓄养占星师,所以斯科特成名后很快被教廷招募,并得到了时任教宗霍诺留三世(Pope Honorius III)的青睐。为教廷干了三年后,霍诺留三世想让他去当爱尔兰的卡什尔教区的大主教。但是斯科特更喜欢游学,所以拒绝了。然后他定居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但依然四处游学,最后有个看了他的书的大粉丝请他来工作——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是个生活丰富,喜爱知识的君主。而且幼年的经历让腓特烈二世安全感不高,他又喜欢东方的事物,所以很痴迷搞占星和算卦这类事情。他在读了《颅相入门》之后迷上了相面,就重金请斯科特来他那里做占星师,斯科特接受后,来到他的宫廷,在哪里工作至终。斯科特在西西里王国任职的生涯无甚记录,但有两个传说比较有名,其一是相传腓特烈二世在挑选占星师时,给候选人出了一道题,让他们运用占星术测算出他在某一天将从哪个城门出城。斯科特写好答案后封呈国王,请他出城后再看。谁知腓特烈二世有意让人出丑,便叫人在城墙上临时挖一个洞,他从这个洞钻出城,以为这样就不会被人算中。可当他出城后打开斯科特的答案,赫然看见写着:“陛下今天将从一条新路出城。”腓特烈二世大为叹服,从此录用并宠幸斯科特。其二是斯科特通过占星,预知自己将死于头部受到重击,因此总是戴着头盔。直到有一天,他陪国王去教堂,礼拜时不得不脱帽。没想到就在此时,一块石头从高处掉落,正好砸在他的头上,把他给砸死了。腓特烈二世大为叹服,遂厚葬之。由于这俩传说太玄乎,所以但丁在知道之后就把斯科特收入了《神曲》的地狱篇中,将其列入魔术师和占卜师之列。斯科特的历史地位也就此奠定,成了意大利历史上最有名的算命先生。

替换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1

夏鲁路一世:这是西西里王国安茹王朝的太祖卡洛一世(Carlo I d'Angiò)意大利语中的卡洛就是英语的查理、法语的夏尔/沙勒和西班牙语的卡洛斯。由于他出自法国的安茹王室,所以成4这里用的是法语的称呼。他的建政代表着安茹王族入主南意大利,进而建立法属地中海帝国。后来由于这个地中海帝国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导致了西西里王国历史上,也是意大利历史上最有名的内乱——西西里的晚祷(Sicilian Vespers)爆发,随后导致的西西里晚祷战争(War of the Sicilian Vespers)正式把西西里王国变为了两西西里王国。安茹家族夺取西西里,是后世法国-意大利斗争的源起,也是贯穿了欧洲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持续了65年的大意大利战争(Great Wars of Italy)的第一幕。所以卡洛一世在法国和意大利历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1226年左右生于巴黎,法王路易八世和布兰歇的幺子。幼年时很受宠爱,时人称他是“生而衣紫”(born in the purple),意思就是中国的“含着金汤匙出生”。他妈布兰歇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强力女主,对孩子要求严格。所以给小儿子请老师敢于砸钱,督导也很严。卡洛一世自小很勤奋,学习努力,他虽然是尚武的封建领主,但是在文化上也很有造诣,能流畅阅读拉丁语文献,甚至还能改语法错误,而且对医学,法学和诗歌都有涉猎。他作为武士,为人不好女色,到了晚年才开始搞搞享受。青年时的他雄心勃勃,勤修身本,很痴迷于建功立业。所以无论军学还是武力都很不错,这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但是他母亲没有教给他为政之道和权谋术数,成年后他也没有在这方面上心。所以他做事鲁直刚猛,导致他日后大吃苦头。1227年他长兄继位后,他起初是要按照父亲遗嘱,去教会谋出身的,但是他更喜欢当骑士,就跟他长兄路易九世抱怨。路易九世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就没让他去教会,而是先后给他找了几个贵族家庭庇护他,后来找到机会终于让他当了骑士。他随后参加了圣东日战争,替大哥作战有功,成了大哥的左膀右臂,所以路易九世就开始帮他弟弟谋封地。这时候路易九世的老丈人,普罗旺斯伯爵雷蒙死,雷蒙(Ramon Berenguer IV, Count of Provence)生了四个女儿,他偏爱幺女,而且他不想让法国中央介入夺地,所以遗产分配不公(他的四个女儿当时只有幺女未嫁)。其中大女儿,也就是路易九世的老婆玛格丽特只给嫁妆不给产业。这在当时的继承法里是不合理的。作为法国历史上的名王,路易九世的名气大,表面上看是靠念经念的勤,实际上是靠路易九世的手腕。路易九世是一位精于权谋的君主。跟成4里面安排的历史事件不一样的是,他跟玛格丽特确实是真爱。但他是带着谋老丈人财产的私心去谈恋爱的。当他听说丈人分产不公,弄得老婆气哼哼的时候顿感机会来了。马上他就派人去“主持公道”,一来他想把丈人的财产弄到王室名下来,二来通过分产,可以瓦解普罗旺斯伯爵领这个大诸侯,加强法国中央政府的权威。三来可以讨媳妇欢喜。为了对付丈人的遗嘱,路易九世设了个连环套,他跟时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联手,提出给教皇撑腰对付腓特烈二世和他的帝党,换取教廷背书他的处理意见,然后他让卡洛准备人马,跟着他嫂子去争产。最后他直接下旨,说丈人答应给他老婆的嫁妆钱没给到位,所以王后要回娘家争产。眼见法军南下,确有理亏的普罗旺斯伯爵领遂同意给产,结果路易九世见人马到了丈人家,立即顺杆爬,不但把老婆的嫁妆钱要回来,还提议自己的小姨子跟卡洛结婚,两家亲上亲,这样他作为法王才能尊重丈人遗嘱。由于雷蒙的遗嘱是领地都给小女儿贝翠丝(Beatrice of Provence)。所以看着眼热的小叔子带着刀子在门外来回晃悠,一副不进洞房就进灵堂的样子。普罗旺斯伯爵家遂认怂同意婚事。这样普罗旺斯伯爵领这个法国南部数一数二的大诸侯就成了法国王室领地的一部分。卡洛通过老哥帮忙,又是娶妻又是收嫁妆,获得了普罗旺斯伯爵领地的他一跃成为法国的一位大诸侯。所以他非常感激兄长,兄弟俩关系日益亲密,经常在一起畅想如何“保持法国的伟大”,而他们的结论,就是被历代法国政府奉为圭臬,一直延续至今的法国国家梦想——法属地中海帝国(Frankokratia,这个词直译就是“法兰克人政权”。它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意思指拉丁帝国,广义意思就是指整个源自法国的各个地中海地区的势力)。

自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运动开始,法国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是十字军势力的核心力量之一。法国作为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的天主教国家,无论是出于宗教热情的驱动,还是出于政治利益的算计,都非常热衷参加十字军战争。处于压抑和贫苦中的老百姓需要升天以逃离这个“污浊之世”,而领主们需要掠夺东方的财富,并把多余的老百姓送去升天以减缓社会矛盾,而国王需要把素来不服中央管的领主们送去东方打生打死,打生了则是国王领导有方,光大了王室的权威。打死了可以借机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教廷则来个我全都要,因为不管谁升天,教廷都与有荣焉。而且作为始于地中海东部的宗教,在西面的罗马教廷一直是被东方压一头,把梦想中的圣城打下来纳为己有,任何教士都不可能拒绝这种诱惑。所以十字军运动在法国不只是一项国策,更是一场从上到下集体参与的社会运动。随着十字军势力在东方建政。作为最大参与国的法国获利无算,因此野心进一步大膨胀。法国认为如果想继续获利,就必须保住法属十字军势力,就必须摆平所有能造成威胁的对头。而这些对头们名义上的辖地加起来,基本是绕了地中海一圈。所以法国的国家梦想——一个囊括几乎整个地中海的海岸地带,归法国辖有的法属地中海帝国就此形成,而路易九世是第一个敢把这个梦想付诸实践的法国领导人。所以路易九世对于十字军运动很热衷,自己带着法国单干搞了两次十字军。卡洛作为他的左膀右臂,自然是大哥指向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卡洛入赘普罗旺斯之后,普罗旺斯的几个重要城市如马赛、阿尔勒等,宣布他是强娶,所以不听他的,要献土给腓特烈二世。所以卡洛入赘之后,一直在法国南部跟造反城市开干。普罗旺斯的造反和献土活动,是法国和西西里王国争端的开始,是日后法意矛盾的源起,也是卡洛一世日后历程的一个预演。卡洛一世在镇反过程中暴露了他不谙世事,为政急躁的特点。他虽然不追求个人享受,但是想建功立业的冲动让他好大喜功,做事急于见成效,所以他非常喜欢任用善于搜刮的酷吏墨吏,而且酷吏墨吏一旦逼出民变,他也愿意履行武士的职责镇压之。这种大军阀式的治政法让普罗旺斯领里几个城市降而复叛。卡洛一世虽然很享受带兵镇压,但是法国中央对此不满意,最后是布兰歇太后出手才算把叛乱彻底摆平。同时路易九世决定启动十字军东征。遂召回打的正high的这个弟弟,让他去更大的战场上干架。1244年路易九世东征埃及,卡洛一世随军,参加了曼苏拉战役。结果法军大败。卡洛发挥出自己军事上的才干,勉强收束住残兵败将撤退。由于路易九世被古突兹等人抓住。卡洛一世到处弄钱,凑了80万金币,还了迪木雅特才把他大哥给赎了回来。第七次十字军狼狈收场。由于卡洛换回来大哥后心情好,没事儿跟人赌钱。被赔钱正郁闷的大哥抓包面斥,只好回法国思过去。之后路易九世见事不可为,只能灰头土脸的回了法国。赔钱又输人的他心里又急又恨,所以路易九世一直在琢磨怎么报这个仇。卡洛一世还是跟大哥感情好的,而且一直想打个功名出来的他是不愁打不没,只愁没得打。见大哥想报仇,就跳出来站脚助威。正当哥俩商量着怎么搞的时候,一道教廷法旨送到法国,兄弟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标书,直接写着“现招募西西里国王一位,有能有意者欢迎投标”署名是新任教皇,法国出身的乌尔班四世。

1260年左右,亚平宁半岛上的吉贝林帝党和圭尔夫教党争端又进入了白热化。昔日帝党首领,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才智超群,对封建主们又打又拉,成功的组织了一个教廷包围圈,势力最盛时直接跪压罗马,逼的教皇直呼“I can’t breathe”。所以到1250年他死后,教廷就想要灭他满门。1258年西西里王国因为侄子和叔叔争产,陷入内乱,看到机会的教廷就要找个君主来接收西西里王国,打破帝党的包围圈。一开头请的是英国,结果连续几个人都不愿意来,然后新上任的乌尔班四世就想起法国老家,发标书请路易九世派人来。一心想构筑法属地中海帝国的路易九世闻猎则喜。因为当时法属地中海帝国是个两头粗中间细的结构。法国是一头,东地中海拉丁十字军诸国是另一头。中间则是跟法国不是一路子的国家。如果把这个瓶颈解决了,法属地中海帝国就等于有了脊梁骨,可以支棱起来了。而且路易九世上次东征损失了一大笔钱,虽说是花在公认的政治正确事业上,权做撒钱买名声。但是丢了这么多“润手膏”,想不找地方找补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西西里王国名义上是神罗帝国的一部分,在靠打神罗立国的法兰西,对德仇恨是比天大的事情,夺了西西里王国,就是卸了霍亨斯陶芬家一条胳膊,那是很能号召起不少人来的。而且乌尔班四世为了激起法国的狂热,批条子同意这场战争是“圣战”。因此路易九世自然非常乐意派人去“劫收”西西里王国。既然要开片,路易九世自然想起卡洛一世这个小弟弟,而卡洛一世也不可能拒绝当个国王的机会。1266年,卡洛一世集结了一只杂烩军,向西西里王国开进。西西里王国军北上迎击,两军在卡雷尔河畔的贝内文托遭遇。两军旗鼓相当,但是法国骑士的个人技战术水平更高。法军骑士多配轻剑,而对方多配锤矛类兵器。凭借轻剑善于刺杀的特点,卡洛一世硬碰硬的赢得了这场法属地中海帝国的建国战,也是安茹王朝的高光时刻之一的贝内文托战役(Battle of Benevento)。粉碎了叔叔曼弗雷德的法军继续南进,在塔利亚科佐战役(Battle of Tagliacozzo)凭借预备队猛冲歼灭了侄子康拉丁的军队。西西里霍亨斯陶芬王室惨遭阖家铲,卡洛一世作为新王朝的太祖而登基,前往东方的三点也连成了一线,法属地中海帝国就此成形。

大功告成卡洛一世来不及休整搞建设,就有一场新的大战等着他——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基本上是路易九世自己的私人雪耻战。晚年的路易九世因为迷信情况加重,加上法属地中海帝国建成的鼓舞。一心决定再次东征一雪前耻。但由于这是场私人战争,而且历届东征已经搞得法国很是空虚,所以这次东征很不受法国国内的欢迎,但是路易九世的圣王名声在哪里压着,诸侯就是反对也不敢说出来,只能磨磨蹭蹭的来应付。眼见凑不齐人马的路易九世只好找自己最亲信的小弟,招卡洛一世陪着去东征。卡洛一世对于此次东征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作为教党的先锋,很不受铁杆帝党的西西里诸侯们欢迎,其他意大利的城邦也对法国人的来到抱以警惕。他一直在和比萨边打边谈,同时应付叛心越来越重的西西里诸侯。所以这个时候去外面打很不合适。但另一方面卡洛一世作为一个武士,有建功立业的追求。他和兄长的亲密关系也不允许他不去陪自己的老哥。而且当了国王的卡洛一世开始有自己的私心杂念了,所以他给他老哥出了个主意——不去征讨埃及,而是去进攻突尼斯地区。卡洛的私心在于突尼斯作为西西里王国昔日的“非洲领地”。一旦夺下来,那么就等于重现了昔日奥特维尔家创立的全盛时期的西西里王国。这样卡洛就有了足够的权威压制诸侯。而,卡洛一世作为教党入主西西里王国后,教廷势力就在西西里王国猖狂起来。霍亨斯陶芬王朝时期,由于腓特烈二世喜欢东方事物,和东方往来极多,所以在西西里有着成规模的北非人和阿拉伯人社区,他们作为雇佣军为腓特烈二世和他们的子孙服务。卡洛一世本来对这些人也只是看作小民一般,但支持他的教廷势力猖狂后,这些人受到残酷迫害,被迫南迁突尼斯。突尼斯的统治者,哈夫斯朝异密穆罕默德一世下面有不少向他称臣的海盗,收了流民壮大起来的海盗在哈夫斯朝的撑腰下,不断袭击西西里海岸来报复。卡洛一世自然想把这些棘手的强盗干掉。于是卡洛一世游说路易九世,以突尼斯是埃及的封臣,收了突尼斯就是揍埃及一顿,而且突尼斯比埃及弱得多,打起来也简单的理由来说服他老哥。路易九世由于迷信入脑,没听出弟弟有私心就同意了。1270年哥俩指挥十字军登陆突尼斯,路易九世由于迷信太重,听了一些人的谎话,以为突尼斯异密有改宗的心思,觉得就算没有或者心思不坚定,大军一到也就同意了。于是在登陆后写了封信给穆罕默德一世,上书“如果阁下打算改信极毒教,敝方备有为你做洗礼之人。敝人将带领10万士兵前去寻找阁下。”突尼斯的回信很快到达:“敝人决定请阁下在战场上做洗礼。如果阁下的军队前来进攻突尼斯,敝方将杀死身在敝处‘浴场’的全体极毒徒” 见对方抗战意志坚决的路易九世只好一边进军,一边催着卡洛一世送补给。但是黄沙遍地的突尼斯战场从古到今都是个艰苦严酷的地方。希特勒的非洲军都吃苦头,何况条件更差的路易九世。由于找不到干净水,瘴疠很快在法军军营流行开来,最终要了路易九世的命。眼见领导病死的法军乱作一团,这时卡洛一世带着补给品来到,遂迅速接管指挥权。凭借刚到的补给品,卡洛一世带着部队跟突尼斯干了一仗获胜,迫使突尼斯军队笼城死守。卡洛一世本来就对这次东征三心二意,见老哥没了急着办丧事,就和突尼斯讲和。拿了一笔钱之后率法军撤退,第八次十字军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但是这次赔上了法国人心中的“圣王”的东征,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夙愿,第八次十字军是后世法国征服北非的肇始,殖民时代的法国想选北非做殖民地的念头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在日后促使着法国人创造自己的北非殖民帝国。

回到意大利的卡洛一世帮着侄子继位后,就成了安茹家族的族长,是法属地中海帝国的总瓢把子,但很明显他不适合这个位置。卡洛一世是一个大军阀式的封建主,权谋术数和经邦济世他都不明白。他是一位很不错的武将,却不是合格的君王。他的这个缺点以前有精于权谋政道的老娘和大哥来给他弥补,他只要做个将军就可以。但是要他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不懂政道的他就立时左支右绌了。卡洛一世的几个政策,极大地开罪了他新征服的西西里王国。首先是卡洛一世长期在政治上依赖他大哥,因此在自己地盘上搞行政,也照搬他大哥的那一套。不但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实行法式制度,还派驻一大堆法国出身的官员去基层。这就极大地得罪了西西里诸侯。诸侯们本来就对于要为法属地中海帝国出钱出力,自己却捞不着好处而怨声载道。而法国当时正走在中央集权化的路上,尽管此时法国制度还不能降服制约封建主,但法国的中央权力依然远远强于西西里王国的中央政府。法国中央的法律文书只要敢,还是可以下到下面去的,西西里则实现不了。所以法式制度对于诸侯林立的西西里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干涉。而且西西里王国的诸侯们长期以来都是铁杆帝党,卡洛一世作为教党领袖入主西西里,本就惹人猜忌。恐惧将遭到教党政治清算的西西里诸侯们,把法式制度建设和派下来的法国官员看作是教党搞政治清算拉清单的举措,这让他们更加不安,猜疑日深。而不懂人心的卡洛一世不理解诸侯们的猜忌,认为诸侯们是素来不服管,今天有人要管就要跳梁。比如著名的代役金问题。传统上西西里国王可以向诸侯们征收军役捐(Subventio generalis),如果诸侯去不了,可以缴纳代役金。但在法国,为王家军队筹钱是文官下来收,然后拨款给军队。在西西里王国只是国王给个名目和数目,收钱要靠诸侯自觉。诸侯们往往税外加费,直接把军役捐摊到小民头上,这就让这种政策一直以来很不受欢迎。而且法式制度里交钱代役只是兵役,纳粮筹款还是义务。但是西西里传统上军役是自备粮。免除军役就该免粮免捐。卡洛一世免军役还要纳捐,就被西西里诸侯们看作是税外加费。因此他们更加不喜欢法国的统治。这让卡洛一世只能更加依赖教廷势力。偏执的,教廷势力的猖狂极大的扰乱了习惯于人情复杂的西西里社会,导致君臣隔阂日益严重。其次是卡洛一世刚猛的军阀作风,在他眼里老百姓要么是兵源,要么是钱袋,两者都不是的话就是乱贼。加上他为政燥急,总是要立即见成效,爱用酷吏和墨吏,这帮小吏往往还用的是法国人。外来的赃官,凭借武力作威作福,搞税外加费盘剥老百姓这种传统剧情,就在西西里王国上演了。卡洛一世的官员在西西里大搞强买制(Purveyance,中世纪欧洲君主的一项权力,宫廷可以以自己随便定的价格向民间任意采买生活物资),让西西里老百姓直接当了卖炭翁,而法国官员到处搞“宫使驱将惜不得”。这么招人恨的剧情自然也只能落个招人恨的结局。再次是卡洛一世给自己的定位,先是法属地中海帝国的瓢把子,后是西西里的国王。他把更广大的安茹家族的利益当做优先考量,因此极为热衷于对外扩张和争夺影响力。他对于法属地中海帝国的坚持和利用安茹系血统搞扩张的方法,得罪了一大批人。1261年,东罗马帝国端掉了拉丁帝国这个法属地中海帝国东端的头号分舵,胜利光复君堡。这就惹急了卡洛。1277年,卡洛从安条克的玛丽那里购买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继承权,便把它加入自己的纹章。然后他就开始琢磨怎么重新占领君士坦丁堡,重建拉丁帝国。与此同时他因为对诸侯们的抱怨不胜其烦,又要琢磨去进攻君堡,因此把行政中心从西西里岛的巴勒莫迁到大陆上的那不勒斯。他轻率迁都的决定,让西西里和他更加离心离德。1280年,卡洛一世派兵去攻打东罗的据点培拉特失败,导致东罗马帝国跟他彻底撕破了脸。同时卡洛一世因为要跟东罗开战准备军费,还要装饰自己在那不勒斯的行宫,所以听了自己那几个奸臣俗吏的谗,在西西里搞了好几个失败的政策。首先是宣布将盐业纳入王室专营,立刻就导致公盐私盐互撕的剧情发生。然后卡洛一世宣布在西西里推广西欧的金币,西西里王国原有的固定通货第纳尔金币(deniers)要废除,而且要强制兑换,结果导致市场顿时大乱,一夜间百业凋敝,连卡洛一世自己的金库都因此缩水(因为王室收的税款也是用第纳尔结算的)。搞钱搞得反倒没钱的卡洛一跺脚,宣布将军役捐增加到150%,这政策一推下去,立即给了诸侯们税外加费的借口,各种税费一叠加,再加上如狼似虎的外国赃官黑差四处行凶作恶,被剥夺的家家皆净,民不聊生的西西里老百姓再也忍不下去了,纷纷“就差陈吴两个人了”,结果一语成谶,尽管是两个外国人,但两个人还真就来了。

卡洛一世在1266年征服了西西里王国,并先后杀害曼弗雷德和康拉丁两任国王,灭掉了霍亨斯陶芬王朝,让法国人取代了神罗诸侯的统治地位。而曼弗雷德的女婿恰好是时任的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三世。丈人被杀让佩德罗三世怀恨在心,而且他觊觎西西里的地盘。加上法属地中海帝国的钳制让阿拉贡外贸受损,佩德罗三世于公于私都必须粉碎法属地中海帝国。而这时候另一个法属地中海帝国的苦主看出来佩德罗三世的痛点,主动找上门来,这个人就是东罗马帝国巴里奥略王朝的太祖米哈伊尔八世。人送外号八脚蜘蛛的米哈伊尔八世是个极为优秀的纵横家,而他的巴里奥略王朝是靠打倒了盘踞君堡的拉丁帝国,进而光复东罗马法统的。拉丁帝国的创始人就是个法国诸侯,这个政权一直都是法国的忠诚小弟,也是法属地中海帝国的东大门。已经在门上踢了一脚的米哈伊尔八世每天都琢磨怎么能让法属地中海帝国这栋破房子垮下来。看到法国人杀了佩德罗三世的丈人,也知道西西里从上到下已经怨声载道的米哈伊尔八世,立即就安排跟佩德罗三世见面开诉苦大会,相互大倒苦水的两家一拍即合,在东罗马帝国和阿拉贡王国的支持下,西西里人组建了一支基于血缘关系、等级森严的地下民兵“我们的事业”(La Cosa Nostra,其实这才是黑手党的正式称呼。无论是Mafia还是black hand,都是外人称呼黑手党的)。卡洛一世在西西里竭泽而渔的政策,让西西里人越加反感法系政权的存在,纷纷投身到“我们的事业”之中。矛盾最终在1282年3月30日晚祷时分在巴勒莫圣灵大教堂外爆发,当时当地人聚集在这里,参加复活节的庆祝活动。结果一队法军来到这里。不知是喝醉的法军当众强暴已婚少妇,还是法军借口武器搜查而摸妇女胸部,总之民怨已深的西西里人终于爆发了,在地下民兵的组织下,西西里人发动大暴动,疯狂杀戮法军和法籍居民,连嫁给法国人的本地妇女也被屠杀。大屠杀中,为了甄别受害者,屠杀者“发明”了一种简易的甄别手段——让对方念Sicilia(西西里话)这个词,念不准就杀——因为法语的口音说不好这个词。地下民兵们效率很高,在6周内屠杀了包括孕妇、教士和修女在内的4000多名法国人。随后巴勒莫和邻近城镇纷纷成立公社,进而组成西西里城市联盟、实施自治,仅剩墨西拿还在卡洛一世的旗下。这就是法属地中海帝国崩坏的第二幕,也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暴动之一“西西里的晚祷”。西西里民兵们不但要杀人,还要立Flag来诛心,对外喊出了他们著名的口号“意大利渴望干掉法国!(Morte Alla Francia , Italia Alela!)”,后来民兵们为了讲起来顺口,干脆用这句话的首字母,缩写了一个词“Mafia”。对,英语里的黑手党就是这个词。黑手党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意大利人很喜欢演戏看戏。而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家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曾根据这个事件写了他最著名的历史剧《西西里晚祷》(Les vêpres siciliennes)。结果威尔第的歌剧在美国公演的时候正逢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崛起,戏剧中西西里地下民兵的种种做法,跟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并无二致,因此民兵们呼喊的口号Mafia这个词就成了黑手党的意思。

在一片血雨腥风中,手忙脚乱的卡洛一世被迫取消了东征东罗马帝国的计划,率军在墨西拿登陆,意图镇压西西里岛的暴乱。而“我们的事业”则立即去寻求自己的大哥阿拉贡王国的支持,他们推举佩德罗三世为西西里国王。卡洛一世见势头不对,立即把自己侄子腓力三世拉进来,然后又把教皇国卷了进来,全面动员了法属地中海帝国来对付以阿拉贡王国为首的挑战者。这就是著名的,绵延了20余年的西西里晚祷战争。卡洛一世主导了晚祷战争的第一阶段(1282-1291)。晚祷战争有两大战线,一个是西西里岛,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北部。卡洛一世是西西里战线的总指挥,他侄子腓力三世负责在加泰罗尼亚进攻阿拉贡(即阿拉贡十字军)。卡洛一世虽然军事才能不差,但是他的对头佩德罗三世也是老行伍了。而且阿拉贡军队海军占优。佩德罗三世启用了海军名将劳里亚的罗杰(Roger of Lauria),准备依靠西西里岛四面环海的特点,靠海战击败卡洛一世。卡洛一世不善海战,手下的人才也不如罗杰能打,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缺钱,导致他的军力不足以应付情势。罗杰利用阿拉贡海军强悍的优势,采用登陆袭扰的战术,不停袭击那不勒斯的海岸线。这样卡洛一方面要在西西里进攻,另一方面还要防备阿拉贡海军登陆袭击自己在南意大利的地盘。他没有这样的兵力来应付两个目标。最后他被迫撤离西西里返回那不勒斯。西西里晚祷战争就变成了制海权的争夺战。在连续输掉了马耳他岛海战(Battle of Malta)和那不勒斯湾海战之后,最后卡洛的海军在康茨海战(Battle of the Counts)中惨败,基本上止步于墨西拿海峡,难以逾越一步。不久后又传来腓力三世在阿拉贡十字军中败阵的消息,郁闷不已的卡洛在1285年得了重病,病死于福贾。

卡洛一世总的来说是一个幸运儿。他不是一个当君主的料,一直也没想过称王。但是时代变化让他当了王,甚至更进一步成了一个庞大势力的领导人。他不好女色,一生直男,但他出头靠的是娶老婆,后来他的子孙更是靠嫁娶,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安茹系诸王朝(Angevin Empire)。他还是有能力的,但是比较有限,常理上来说很可能泯然众人,不太像是一个能成为书于丹青的人物,但他还是被时代选中,成为法意两国历史上都必须勘录教授的重要角色。他参与打造的法属地中海帝国,在后世直接成为法国的国家梦想,是历代法国政府孜孜以求的对外扩张目标。他引爆的西西里晚祷战争,是意大利历史上的关键点。西西里民兵第一次喊出成文的民族主义口号,第一次提出“意大利”这个“天下”观念,第一次高呼排斥外族,本族第一,这在后世极大地激励了意大利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他动员整个法属帝国来镇压西西里的造反的决定,牵扯进来众多势力,并将在日后演变为更广大的大意大利战争。最后在根本上重塑整个亚平宁半岛的命运。

罗杰:这位是查理一世朝名臣圣塞韦里诺的罗杰(Roger of San Severino)

生于意大利的圣塞韦里诺当地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圣塞韦里诺的男爵特马索(Tommaso di San Severino)。其父是西西里王国的教党,反对腓特烈二世。所以腓特烈二世得势后被驱逐,出国流亡。流亡期间他们投奔了卡洛一世,奉命带路。卡洛一世提拔他家,让罗杰当了骑士,和他哥哥一起参加了西西里安茹王朝的建国之战贝内文托会战(Battle of Benevento)。因作战有功,战后卡洛一世一面发还他家的土地,另一面继续提拔罗杰,很快让罗杰成了他的重要助手。

卡洛一世和他的兄弟法王路易九世野心勃勃,力图将法国的国家梦想——泛地中海法语帝国付诸实践。他俩打算建立起法国——那不勒斯——圣地三点一线轴心。这样法国势力就能横跨地中海。在贝内文托的建国,大大推进这个计划。所以卡洛一世登位后就继续推进计划,专注于夺取圣地的权力。力图在中东建立起法国的势力,首先卡洛通过援助,成为了拉丁人在希腊建立的几个残余政权的宗主。把势力插入东罗马帝国里面。随后于1277年,从昔日安条克公国的公主玛丽亚(Maria of Antioch (pretender))那里买来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继承权。9月,罗杰受卡洛一世之命,率领一批兵马前往耶路撒冷王国当摄政王。罗杰到任时,耶路撒冷王国已经四分五裂,内斗不止,完全陷入瘫痪。此时王国首都阿卡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罗杰到任后出示教皇约翰二十一世,卡洛一世和玛利亚三人联名的诏书,然后又凭借这个获取了威尼斯和圣殿骑士团的支持。在强力外援站台的情况下,耶路撒冷王国的各路地头蛇被迫向罗杰臣服。

但是罗杰当摄政也不能让耶路撒冷王国团结起来,内斗依然不休。同时罗杰的人马很有限,自保尚且不足,更谈不上进取。所以罗杰主要是和马木留克王朝谈和,通过在马木留克-伊尔汗国战争中站队马木留克王朝,来保障自己的外部安全。罗杰的策略很成功,但是并未维持很久。因为西西里晚祷战争绊倒了卡洛一世的梦想。为了应付晚祷战争,罗杰被召回国,其位置被交给了奥多。由于外援撤走,耶路撒冷王国再次陷入大乱,最后在1286年被趁虚而入的马木留克王朝灭掉。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2

夏鲁路二世:这是卡洛一世的长子,绰号跛子(the Lame)的那不勒斯王国二代目卡洛二世(Charles II,法语Charles le Boiteux;意大利语Carlo lo Zoppo,1254-1309)

生于1254年,卡洛一世的独子。他因为1271年时患病,虽然最后治好,还是瘸了一条腿,所以得名跛子。卡洛一世非常珍视这个孩子,为求儿子康复,向全意大利广求朝圣者,请其帮忙捐了儿子的蜡雕到各个教堂为他的康复而祈福。待他一康复,卡洛一世大喜过望,便到巴里的圣尼古拉神殿进行朝圣,并将礼物送到了位于罗卡马杜尔的圣母玛利亚圣所。差点失去自己的长子的体验吓坏了卡洛一世,所以他对儿子大加宠爱,不停的封官晋升,甚至恨不得明天就把全部的国土都传给他,以保证卡洛二世能顺利继承他的征服成果。由于卡洛一世在地中海沿岸的征服、联姻与赎买,使得卡洛二世先后成为伯罗奔尼撒的亚该亚亲王(1285-1289)、普罗旺斯及福卡魁耶伯爵(1285-1290)和安茹及曼恩伯爵(1285-1289),以及1285年起自称的阿尔巴尼亚国王及耶路撒冷国王。然后他还在1269年安排卡洛二世和他的妹妹与匈牙利王室双向联姻,卡洛二世迎娶匈牙利公主玛丽亚,他的妹妹伊莎贝尔则嫁给了匈牙利王子拉斯劳迪斯四世,这为日后安茹家族控制匈牙利奠定了基础。卡洛二世结亲匈牙利王家,是日后匈牙利和波兰的安茹王朝的起始。也是更广大的安茹系诸王朝,或曰安茹帝国的源起。安茹系诸朝入主匈牙利和波兰,为这两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带来很大贡献,日后匈牙利和波兰能够乘上文艺复兴的东风,和安茹帝国的治政是分不开的。1272年,卡洛二世、弟弟腓力以及100名法国和意大利的年青贵族被卡洛一世封为爵士。同年,他又受封为萨莱诺亲王,这是西西里王国传统上的王太子位置。此时卡洛二世年仅18岁。由于其父的封晋,让卡洛二世很快就参与到了政治活动中,经过10余年政事磨炼,这位王太子腿瘸心不瘸,锻炼出了一定的政治手腕。西西里晚祷战争爆发后,这位王太子负责在父亲出征时监国。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召开贵族会议,变相废止了军役捐(规定代役金从此必须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之后才能征收),另一方面拉一派打一派,任用一批西西里传统名门勋臣入阁,同时拘了在西西里横征暴敛的几个贵族示众,暂时压住了国内的怨声。随着阿拉贡军队采用袭扰战术反扑那不勒斯,卡洛二世也得作为将军领兵出征,反击袭扰海岸的阿拉贡海军。为此那不勒斯王国大举内外债,从英国一路借到那不勒斯本地,借到债主遍西欧,连教皇都贷款给他。举债造海军的那不勒斯最后准备了一支有近70多条加莱船的舰队来应战阿拉贡。但不走运的是卡洛父子的海战经验是零,而他们的对手阿拉贡,却有当时欧洲最好的海军大将——劳里亚的罗杰。1283年那不勒斯舰队为了打破阿拉贡对马耳他岛的封锁,出动海军解围,结果这支舰队被罗杰反包围,罗杰诱使那不勒斯海军先发射远程兵器,耗尽弹药后拉近两军距离,再猛放箭压住敌舰,然后登船肉搏的办法,全歼了那不勒斯舰队。取得马耳他岛海战的大胜。卡洛一世闻得败报后赶紧集结舰队,让王太子带着,准备配合他侄子法王腓力的法军,向阿拉贡本土发动海陆对进。罗杰决定先打那不勒斯的海军。1284年6月5日,阿拉贡海军在那不勒斯湾以诱敌战术成功伏击了卡洛二世率领的那不勒斯舰队,取得西西里晚祷战争的转折点那不勒斯湾海战(Battle of the Gulf of Naples)的全胜。卡洛二世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罗杰抓住。听说儿子被抓的卡洛一世立时就颓了,再也没有任何雄心和气焰。在之后罗杰又在康茨海战中彻底全歼了那不勒斯的舰队,那不勒斯王国败局已定,两西西里王国的分裂成为现实。

卡洛二世被抓,押送到西西里,眼见对头落难,“我们的事业”立即请愿要为前代的霍亨斯陶芬王朝幼主康拉丁复仇,杀卡洛二世对命。但是阿拉贡不想跟安茹家族结血仇。而且此时阿拉贡大帝佩德罗三世身体也不好,面临着继承问题,所以阿拉贡王后把卡洛二世接到自己城堡,对外宣称是蹲班房,实际给养了起来。儿子被抓导致卡洛一世六神无主,只能一面装强,另一面找人帮忙赎人。但是他在谈赎回的时候因为心急如焚导致急死,死前传位给儿子,但让御弟罗贝尔监国,令他一定要把儿子救回来。眼见那不勒斯王国没主了,教廷又开始算计那不勒斯,琢磨再给那不勒斯再招标个下家。但是安茹家族的团结和势力都超过霍亨斯陶芬,同时佩德罗三世亦死,阿拉贡内部不稳。看准机会的卡洛二世的儿子给英王爱德华一世写信,求他做中人来救父。英国金雀花王室跟法国安茹家族是亲戚,而且英国借了不少钱给那不勒斯扩军。所以英国有动力做这个中人来帮忙。经过一番折冲,最后在英国做中下,卡洛二世承诺交50000银马克赎金,并和阿拉贡保持和平为条件,得到释放。西西里晚祷战争从此进入了下半场。晚祷战争是一场成分复杂,混合了封建诸侯争权夺利和普通人民反抗暴政等诸多元素的战争。上半场的晚祷战争中,普通人民的抗暴斗争成分较多。但到了下半场,封建领主相互倾轧的成分开始逐步压过普通人民抗暴起义的成分,把晚祷战争变成了中世纪常见的封建混战。三大玩家——阿拉贡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独立派为了各自的目标相互交锋。在三大家中压力最重的是那不勒斯王国。因为那不勒斯王国始终没有放弃夺回西西里,但是由于晚祷战争导致法属地中海帝国开始总崩溃,法国本身的国权和教廷的教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最终导致了阿维农教皇的创设,天主教世界两皇并立,这极大地削弱了法属地中海帝国的势力。而那不勒斯同时还在肩负着向东方的拉丁残余势力输血维持的任务,这让那不勒斯在这三家中实力和目标是最不匹配的。同时他的盟友,法国新王腓力四世一方面对维持崩坏的法属地中海帝国没有兴趣(他的扩张方向是低地国家),另一方面法国国权和教权之间矛盾日甚。卡洛二世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也决定放弃已无希望的法属地中海帝国,缩短自己的战线,改为争夺其他地盘。卡洛二世颇有手腕,他认为既然决定放弃法属地中海帝国,就要利用其给自己牟最大利,他被释放回国后派密使找教廷,借口手里无钱,又和阿拉贡讲了和,所以要息兵止战。教廷刚发法旨,说讨伐阿拉贡是十字军行为。不好马上打自己的脸,便要卡洛二世继续和西西里进行战争。卡洛二世便张口要钱,教廷无奈,同意拿那不勒斯地区的什一税来给卡洛二世招兵买马。随后卡洛二世赖账不给赎身钱,此时在位的阿拉贡王阿方索三世就领着人马来要欠款,卡洛集结军队,逼退围攻加埃塔的阿拉贡军。阿方索三世找爱德华一世这个中人抱怨,面上无光的英国责问卡洛二世。卡洛二世马上拿出什一税单,把继续战争的责任推到教廷头上,摆了教廷一道。英国迁怒于教廷,迫使教廷出面,安排一个新和约。1290年,卡洛二世访法,和腓力四世达成了攻守协议,法国承诺如果那不勒斯愿意和平,却不被对方接受的话,法国愿意给那不勒斯撑腰。拿到法国承诺的卡洛二世宣布开始新的谈和会议。11月,各方代表齐聚法国佩皮尼昂,开会勾兑各方利益。各个和会连着开了几场,会址换了三个。1291年2月,各方代表在布黑诺里最终敲定新和约(treaty of Brignoles)。卡洛二世在这次折冲之中表现出色,在未割地的情况下达成了和平,而且还把支持十字军残余势力的任务转包给了阿拉贡。那不勒斯王国的压力大大减轻,卡洛二世在接下来的晚祷战争末期基本上是敲边鼓的角色,甚至和阿拉贡联手绞杀费德里科三世的西西里独立军。由于外部压力减轻,卡洛二世可以把精力集中起来应对他的最主要事务——争夺匈牙利的王位。通过父亲的双重婚姻安排,又加上老婆肚子给力,家里人丁兴旺,先后生了十四个孩子。所以卡洛二世有能力、动力和权力给孩子们谋匈牙利的封地。1290年,匈牙利王拉斯劳迪斯四世背叛盟友遭报应,被钦察刺客乱刀斩死。其堂叔安德拉斯三世(András III.安德拉斯就是英语的安德鲁)回国夺位,但是他在匈牙利王室的继承顺序里并不比安茹家族的继承权利高,所以他继位后反对之声迭起,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外援来压制(安德拉斯的老丈人是神罗皇帝鲁道夫一世)。卡洛二世的老婆玛利亚在听说安德拉斯夺位后,即宣布她有权继承他兄弟拉斯劳迪斯的权位,其子卡洛-马特和卡洛-罗贝尔则可按照顺序承继匈牙利王位。这时恰逢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再次发动攻势,准备把中东地区所有十字军势力连根拔起。消息传来后教廷立即发倡议要求组织十字军增援。卡洛二世听说后立即跟着唱高调,积极响应教廷的要求。同时作为交换,他要求教廷承认玛利亚这个继承线的继承权,交易达成后,卡洛二世就开始打着旗号在匈牙利找支持者。此时的匈牙利是一个王权荡然,四分五裂的国家,国王与其说是匈牙利的王,不如说是布达佩斯的市长。因此卡洛二世很容易就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地区获得了当地封建主的支持。但是晚祷战争还是扯了他的后腿——由于阿拉贡和西西里独立军互撕,让他看到了再统一两西西里王国的机会,他就让他的儿子腓力波(Philip I, Prince of Taranto,意大利语腓力波就是英语的菲利普)率军去杀西西里独立军,想借机会摘桃子,结果在法尔孔那拉战役里吃了大败仗。卡洛二世不得不去救儿子,和费德里科三世签订了最终的和议——卡塔贝利奥塔和议(Peace of Caltabellotta),晚祷战争终于结束。结束了晚祷战争的卡洛二世晚年主要是搞发展,并且给儿子夺位做准备,1309年病逝,传位给次子罗贝尔。

卡洛二世的一生是幸运的,父皇百般呵护,在惨烈的晚祷战争中被俘虏也能保全性命,最终还重返了那不勒斯王位;更在丢掉西西里岛后,通过继承人安排,让安茹家族在匈牙利上扳回一局。他和他给力的老婆繁衍出来的庞大家族,日后演变成了一个领土北至波罗的海,南至亚平宁南端的巨大的安茹帝国。不过他的人丁兴旺也为日后那不勒斯王国的争端开了头。由于孩子太多又都要封地,所以卡洛二世时期复兴了好几个西西里王国的古代封地头衔。除了传统上作为王太子的萨莱诺系之外,特伦托系、杜拉佐系也开始出现,并在日后成为为争夺那不勒斯王统,引发内乱的主要派系。他把那不勒斯王国封给次子的做法又为日后引进外国干涉提供了借口。不过作为一个外交家来说,卡洛二世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他儿子是那不勒斯王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王“智王”罗贝尔。罗贝尔成功保住了父亲的疆域,把那不勒斯王国带入了黄金时代。所以卡洛二世父凭子贵,在意大利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地位。

家园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1

飞得力可三世:这是西西里王国阿拉贡王朝的3代目费德里科三世(Federico III di Sicilia)。不过按照正统世系来算,他应该是二世(也有历史学者这样用)。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把他爹费德里科二世看作是二代目,所以费德里科三世用的比较多。不过还有他有个孙子,也叫费德里科。如果他是二世的话,他孙子就是三世。所以这个费德里科三世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孙子。这导致资料非常混乱。所以这俩人一齐写下来。

1272年生于巴塞罗那,他是阿拉贡大帝,力克法国的名将佩德罗一世(Pedro III de Aragón)的小儿子。1282年西西里晚祷战争爆发后,西西里王国正式分裂为陆地部分的,由法国安茹家族统治的那不勒斯王国和由西班牙阿拉贡王室统治的西西里岛。这个阿拉贡王室又叫巴塞罗那王朝(House of Barcelona),身兼巴塞罗那伯爵、瓦伦西亚国王、阿拉贡国王的佩德罗一世是它的太祖。不过在阿拉贡世系里他是佩德罗三世。所以叫佩德罗一世或者佩德罗三世都对。佩德罗三世娶西西里德意志系国王曼弗雷德的女儿康斯坦丝为妻(不是剧本1里那个海茵里希六世的猛女老婆,只是同名),通过婚姻线获得了霍亨斯陶芬王朝在西西里的继承权。1282年,由于西西里晚祷事件,排斥法国安茹王室的西西里人急需外援,因此迎佩德罗三世为王,佩德罗三世遂加冕为西西里国王;他在1285年死后,将阿拉贡留给长子阿方索三世,将西西里留给了次子海梅一世(Jaime I,海梅就是英语的詹姆斯)。但阿方索没几年就死了,海梅一世只好去继承阿拉贡国王(他在阿拉贡世系里是海梅二世,所以叫海梅二世或海梅一世都对)。这时候他就把西西里的王位留给了自己的小弟弟费德里科。1295年,由于西西里岛麻烦不断(诸侯难伺候、四分五裂、犯上作乱),海梅便与教皇和那不勒斯王国议和,他决定放弃西西里王位,条件是教皇停止在加泰罗尼亚北部搞事(阿拉贡十字军战争),并把邻近的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给他。但是已经立了flag,喊出干翻法国,美好生活的西西里人不可能接受让安茹王朝复国。于是西西里城市联盟就拥立了他弟弟费德里科,让他成为了新的西西里国王,史称费德里科二世或三世(1296-1336)。

费德里科三世任内的主要功绩,就是打完了西西里晚祷战争,这个时期的晚祷战争极其混乱。不但参与者来自好几个国家,战场也移出西西里,从北至德国,南至西班牙完全打成一锅粥。大体上来说参战国可以分为三家,第一家是费德里科三世的西西里独立军。它以独立的,不受外国势力干涉的西西里国家为诉求。由于西西里岛当年是帝党的铁盘口,所以费德里科三世就找了神罗皇帝海茵里希七世做外援。由于海茵里希七世不想再重复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历史,而只是想做一个德国的君主,参与到晚祷战争里也只是为了制约教皇和法国,所以他对于西西里没啥野心。西西里独立军的实力最弱,但野心也最小,所以利益冲突是三家中最少的,这是西西里王国最后能胜出的原因。第二家是安茹王朝治下的那不勒斯王国。他们作为教党的先锋和西西里的前宗主,力求在教廷的支持下,消灭西西里独立军,一统两西西里王国。但阿拉贡和神罗帝国这时候都是扯他们的后腿的对手,而且此时法属地中海帝国上的各种法国势力正全面遭到其他力量的压制,这都需要法国的援助来支持。所以安茹王朝实力虽然强,但战线四面开花,只能凭借那不勒斯自己的力量来进攻西西里,而那不勒斯力量实在有限。第三家是阿拉贡王国。作为西西里王室的长兄,看到弟弟不服管,肯定是要施行家法惩治。但是阿拉贡王国不愿意西西里被安茹家族夺回去,所以他们更希望的是压服西西里王国回到阿拉贡旗下,成为一个子公司。阿拉贡也有一个地中海帝国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过于模糊,也没有如此大的力量来实现它。由于这次战争中主要参与方,其目标和实力大多不匹配,结果导致一场敌人常变盟友的大混操。战争如此混乱,乱过的外国军兵经常上演“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开战”的戏码,例如阿拉贡的名将罗杰,后来居然掉头为那不勒斯效力。整个社会更是乱的不得了,基本上是一派“谁知我是谁,我是谁是我,是我非我现在的我不是我”的景象。但是这种混乱也同时破坏了西西里的旧有社会,让希翼和平的西西里人渴望有一个新的共同认同。而费德里科三世的西西里独立军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很好。费德里科三世相当能打,指挥下的西西里独立军虽然在海战上多次吃瘪,但陆地上连战连捷,逐渐扭转了对西西里不利的战争形势。这让西西里的独立得以保持,进而使这个岛上的岛民形成了一个同一民族特性的群体。1302年,西西里独立军取得法尔孔那拉战役(Battle of Falconaria)的胜利,开始反噬那不勒斯王国,此时法国换上了新的瓦卢瓦王朝,国内不稳的法系势力被迫签署了《卡塔贝罗塔和约》(Peace of Caltabellotta),承认了费德里科三世的王者地位,等于宣告承认西西里的独立。在此之后西西里王国多次挫败那不勒斯和法国的干涉军,让法国对西西里束手无策。费德里科三世借助军事胜利的有利条件开始了巧妙的外交活动。一方面他通过贿选,参与1334年教皇选举,使得对西西里王国比较友善的教宗本笃十二世上任。另一方面他去唆使时任神罗皇帝路德维希四世(Ludwig IV, Holy Roman Emperor)跟瓦卢瓦王朝争夺北意大利,成功把意大利大战争的主战场从南线的那不勒斯-西西里转移到北线的米兰-热那亚等地。同时他在教廷安排下,迎娶了那不勒斯安茹王室的公主埃莉诺,让那不勒斯王国投鼠忌器。在这一系列外交操作下,终于以西西里王国的独立为结果结束了晚祷战争。但不幸的是1337年费德里科三世因病逝世于巴勒莫,他的儿子皮耶卓二世昏庸无能,最终导致西西里再次内乱。这个时候第二个,又被称为小费德里科三世作为皮耶卓的二儿子登上了历史舞台。小费德里科三世生于坎达尼亚(Catania),他是西西里王国历史上人送外号“驽货”(the Simple)的昏君,此人道德尚可,但为君软弱无能,执政期间王权尽失,让西西里王国被大贵族们掌握。小费德里科三世有个问题是他一直肏不出儿子,而且不只是他,西西里王国当时肏不出儿子的问题困扰很多人家。当时西西里王国的大贵族分为两派,一是拉丁党,二是加泰罗尼亚党。两大派系的领头家族经常通婚,但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于是又离婚。男方指责女方不孕,女方怪男方性无能,在家族荣誉和利益的刺激下两派剑拔弩张。与此同时西西里因为黑死病大流行,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资源紧缺导致内战最终爆发。拉丁党投靠那不勒斯的安茹王朝,带回一支军队血洗西西里岛南岸,加泰罗尼亚党则袭击北岸地区。可怜的国王先后被拉丁党和加泰罗尼亚党轮流俘虏,不得不典当王室珠宝来筹集赎金。最后,国王与教皇及那不勒斯谈判:只要他承认教廷是他的宗主,只要取消西西里王国的称号,改称“特里纳克里亚王国”(kingdom of Trinacria),并且向那不勒斯缴纳岁贡,那么教廷和那不勒斯就保证他的永久和平。小费德里科三世被迫屈服,最终结束了这场“生育战争”。战争结束后不久小费德里科三世就病逝了,他结过两次婚,但只有一个女儿,驾崩时才14岁。幼女登位后引发了一连串的剧变,先是整个国家被岛内被四大家族闹哄哄的分治,接着托孤大臣想把她嫁到米兰,但反对的诸侯愣是把她绑架到阿拉贡,嫁给了后来将西西里岛并入阿拉贡王子小马丁(Martin I of Sicily)这立即就导致西西里王国发生严重内乱。随后那不勒斯王国借助内乱再次入侵西西里成功。两西西里王国再次统一。但两西西里王国的统一再次引发了西班牙的干涉。小马丁和他老婆领着人马,趁那不勒斯王国也因为肏不出儿子导致陷入内讧的时机反攻倒算,再次夺回西西里。那不勒斯王国转入衰落。随后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两国王统合一,统一在特莱斯马拉王朝旗下。到了特莱斯马拉王朝著名的大王阿方索五世时期,卡斯蒂利亚王国通过婚姻线入主了那不勒斯王国,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西西里王国的再统一。这标志着法属地中海帝国的最后崩坏。然后神罗帝国的“第一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又通过婚姻线入主了卡斯蒂利亚,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家族入主西班牙和西西里,形成了一个反法包围圈,丧失了地中海势力范围,又陷入包围圈之中的法国必然要挣扎。西西里晚祷战争结束了,但它只是更大规模的大意大利战争的前奏,随后而来的将是一场将塑造后世的欧洲的旷日持久的大战。

苏比呢洛:斯宾艾洛-阿雷佐诺(Spinello Aretino,1350-1410)是活跃于1373—1410年的意大利壁画画家。他是当时最高产的壁画画家。他在意大利中部阿雷佐(这是个在佛罗伦萨北60多公里的小镇,斯宾艾洛生于此,故以故乡为名,起名叫Aretino),佛罗伦萨、比萨和锡耶纳等地留下很多作品。他家本是佛罗伦萨人,其父卢卡是佛罗伦萨的吉贝林党分子,在政治斗争中失势逃亡到阿雷佐定居。阿雷佐诺成年后求学,师从卡斯亭诺(Jacopo del Casentino), 他的画风介于乔托画派和锡耶纳画派之间。后来受雇于多个雇主画壁画,成绩斐然。

但是成4介绍这里头有个大bug,从《福雷斯哥》这个名字上看,似乎和《蒙娜丽莎》一样是一幅画,其实是fresco 这个名称的音译,fresco 中文称之为湿壁画,它是一种用水性颜料在新抹未干的灰泥墙面上作画,墙干了之后就可以长期保存的作画法。画这种画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墙面一干就画不了了。后来达芬奇等人画壁画要精工细琢的时候,就采用了其他方法(如蛋彩画)。阿雷佐诺最擅长画这种画,现存的阿雷佐诺的壁画在佛罗伦萨新圣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圣米尼亚托大殿(Basilica di San Miniato al Monte)以及锡耶纳的公众大厦等地方。由于年代过久,损坏严重,意大利国家修复中心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修补这些古代名作的办法。

家园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2

彼特拉克:这位就太有名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人文主义之祖,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之一的 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大宗师,也是意大利地区文艺复兴的最有名的代表之一。

出身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之家,父名塞尔(Ser Petracco),是当时佛罗伦萨很有名气的公证员,也是佛罗伦萨的白系成员。所以他的命运跟他的前辈但丁一样。在黑系杀白系的时候,年纪尚轻的他和父亲一起被流放(但丁是他爹的好朋友)。他们最后流亡到法国阿维农。1305年由于法王腓力四世劫持教皇,创设阿维农教廷,实现了天主教会的两皇并立。而被劫持的贪财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是当年唆使和组织佛罗伦萨黑系杀白系的始作俑者,是白系不共戴天之仇人。白系内部派系很多,有不少白系的人并无什么大理想,参与白系只是因为想要发泄私仇。所以阿维农教廷创设后,成为白系流亡者理想的定居地。他们在阿维农形成了一个白系的小社群。塞尔就投奔到了这个地方定居。彼特拉克一生酷爱古典,喜欢文学艺术。阿维农所在的普罗旺斯地区,是当时欧洲的诗坛圣地。普罗旺斯的“温柔的新体”和抒情诗派,是那个时期欧洲诗坛的标杆。彼特拉克深受影响。最开始他听从父亲安排去学了法律,先后游学于蒙彼利埃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不过他一直没有放弃文学的梦想,最终他没有继承家业,而是在父亲死后专职于文学创作。未曾放弃的他和很多的伟大文人一样,爱情事业终于在阿维农两开花,让他踏上了一条伟大道路。

众所周知,小情人是文人和意大利人的标配,而作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文人,三大桂冠诗人更是要把自己的小情人整的足够文艺才能彰显水平。这三位情种的文学生涯,都是给小情人写情诗,或类似文艺作品开始的。在他们的如花妙笔的加持下,三位女性——但丁的贝雅特丽齐,薄伽丘的玛利亚,和彼特拉克的情人劳拉(Laura de Noves),成为了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代顶流的女性角色,也是亚平宁半岛的第一代大众情人。彼特拉克23岁时在赶一场乡村戏时邂逅了时满20岁的劳拉。俩人一见钟情,尽管劳拉这时已经嫁给了一个阿维农的骑士。但真爱就是火烹油,时间久温度够,那是一定要开锅的。但因为吃教廷的饭,所以彼特拉克是无法公开结婚的(彼特拉克的孩子是偷摸生的,后来晚年成名了,才公开认账上户口,而且他的媳妇跟他是头婚),不能修成正果的诗人只能用一生去爱慕她,即便后来两人没有再见面,但依然作为笔友交流不断。44岁时劳拉因黑死病去世,彼特拉克悲痛欲绝,为此写了很多追忆她的情诗。彼特拉克的情诗收录在他的处女作《歌集》(Il Canzoniere)里面。《歌集》实际上是即兴而作的诗体日记,共366首,其中14行诗317首,抒情诗29首,六行诗9首,叙事诗7首,短诗4首。其中最有名的是彼特拉克自创的意大利式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这种彼特拉克首创的诗体,特点是非常像歌词,配上音乐就能唱。后世匈牙利著名音乐家,钢琴之王李斯特就以此创作过一首曲子《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Tresonettidel Petrarca)。所以彼特拉克的一经出版即轰动意大利,迅速被翻译为其他语言传唱四方,进而成为当时西欧最流行的情诗集之一。三大桂冠诗人的情诗非常有人文主义特色。比对他们三人的诗作,可以看到他们的西施们,其特征逐渐展现了一个由神到人的过程。但丁的情诗里,贝雅特丽齐的美丽是一个精神上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现实上的存在。其形象充满神性,是三大美女中最像神仙的。而薄伽丘的情诗里,玛利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邻家小妹,是绝对现实的存在。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发自纯粹的天性,和每个人的女友完全一样,所以她是三大美女之中最接地气的。而在但丁和薄伽丘之间的彼特拉克的情诗里,劳拉就是神性和人性兼有(彼特拉克自己就把《歌集》叫《圣母劳拉》的上篇和下篇),彼特拉克笔下的劳拉,其美貌犹如神造,让人望而生慕。但彼特拉克又不像但丁描绘贝雅特丽齐一样是从一种信徒膜拜天使的角度来描绘自己的偶像,而是像每一个意大利的情郎一样,对爱人直白的从头上的金发一直赞颂到下面的脚丫。这种活灵活现的描述长期以来在禁欲主义压制下,只有人去这么做,但没人去这么写,而敢直截了当的讲情人的身姿多曼妙,面容多好看的彼特拉克,绝对是那个时期的欧洲情诗诗人的独一份。以至于他的《歌集》一出版后,他的不少粉丝被作品中的劳拉迷得神魂颠倒,特地来亚维农来一睹芳泽(不过因为印刷技术、传播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落后,等到粉丝们来看的时候劳拉已至中年,人老珠黄,导致不少粉丝看到后失望而归)。但他又不像薄伽丘对玛利亚的情诗那样,饱满的描写着情人间的打情骂俏斗智斗勇。而更像但丁所喜欢的那种圣洁的爱情。他和但丁描绘的爱情都是柏拉图式的,而不是薄伽丘这样的红尘人间式的。这种在文学上先是神,然后是半神,最后回归为人的过程,就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诞生和演化的历程。中世纪的欧洲有两大统治阶级,一是以国王为首的封建主阶级,二是以教皇为首的僧侣阶级。前者靠刀剑夺得天下,尚武轻文;后者牢牢掌握文化大权,将文化变成宣扬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工具。革命导师恩格斯总结到:“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教会鼓吹上天重于人间、来世重于今生、灵魂重于肉体;主张放弃现世的欲望,一心追求死后的灵魂超脱,这使得禁欲主义大为盛行,到了中世纪晚期禁欲主义已经走火入魔,已不再是倡导节制无限欲望的思想,而变成了一套因为过于强调灵魂和精神性,开始对人本身的存在意义都予以否定的理论。两大统治阶级的相互斗争,导致教廷北迁阿维农事件的发生,这标志着神罗皇帝和教皇势力的衰败。与此同时持续近200年的东征运动也基本结束。东征的过程让西欧人大开眼界:他们学会了东方的先进科技,开辟了东方市场,也看到了东方更现世的生活方式,进而增强他们追求俗世快乐的欲望。随着意大利城邦国家的崛起,商人国家和金权国家的逐步壮大,追求拜金和现世享乐的新生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因而诞生。他们诞生壮大的年代,是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时期,而这也正是三大桂冠诗人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人身上,既有着旧时代的深深烙印,但又肯定和渴望新的俗世的价值观念。三大桂冠诗人的思想历程,就是这个时代的最佳象征。但丁是旧时代的展望者,薄伽丘是新时代的赞美者,而彼特拉克就是两级之间交替时期的代表。他鞭挞教廷的虚伪,但又长期在教廷担任要职;他大胆的赞美爱情和幸福,但有时又认为这是邪恶;他热爱祖国和人民,但又轻视和脱离群众。他主张人类之爱,但又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这种新旧共融的特点,是早期人文主义者的一大特征。但彼特拉克比起但丁来说战斗性要强得多。他对于人的意义,人间的爱与美持坚定的赞赏态度,而对于教廷的禁欲主义是持坚定的批判态度的(其实严格说彼特拉克批判教廷,主要是批判教廷秉持的禁欲主义,而不是教廷本体)。可以这样讲,如果说但丁首先提出人不应该这样活着,人活着是有意义的。彼特拉克就用伟人们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人可以活的很伟大和波澜壮阔。而他写的伟人故事,就是彼特拉克的两部封神之作——《阿非利加》(Africa (Petrarch))和《名人列传》(De Viris Illustribus)。

作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名实相符的桂冠诗人,彼特拉克成名当然不能只靠他那些优美的情诗,而是靠他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巨大成就。1320年左右彼特拉克遇见了他的一生挚友薄伽丘。两人诗文唱和,互比伯牙子期。薄伽丘知道他老友想家,就举荐他去佛罗伦萨大学讲学。但是佛罗伦萨这地儿是出了名的人杰地不灵。(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全是佛罗伦萨人,但全都在佛罗伦萨呆不下来,到头提桶跑路,然后在别的地方成名。由于连着看走眼,得罪了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所以在美第奇王朝之前佛罗伦萨在意大利名声很糟),彼特拉克回到佛罗伦萨之后,发现自己流亡期间,负责给他们家看家的人卷了他家的财产。他向佛罗伦萨政府申诉,而惯于看走眼的佛罗伦萨政府完全不吸取追放但丁时的教训,装死踢皮球,就是不办事。诗人大怒,抬腿走人去别处定居。听说老友遭了这种对待,面上无光的薄伽丘一气之下,搬离佛罗伦萨去了契尔塔多。不过佛罗伦萨政府没眼力价,不代表佛罗伦萨人都没眼力价。有个以眼光准出名的佛罗伦萨有钱人,非常欣赏彼特拉克的才华,所以愿意出资赞助他,后来彼特拉克游学搞出版做项目的钱很多都是他给的,这个人就是美第奇家族的家主乔万尼-德-美第奇。也多亏乔万尼的慷慨,佛罗伦萨连着得罪了三大桂冠诗人之后,幸免于被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诛心铁笔继续挂在意大利文学史的路灯上。

离开佛罗伦萨后的彼特拉克回到了阿维农,凭借才华和人脉关系谋到教廷中的职务。他干过很多活少钱多的闲职,加上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极为给力的赞助人——米兰僭主加利佐二世-维斯康蒂,所以他既有机会出去游学,又有时间坐下写作。但是有钱有闲的彼特拉克并不缺良心,20余载供职和游学的人生经历,让他看到了教廷如何压抑人性,玩弄人心。诸侯是如何争权夺利,涂炭生灵。而卑微如野草般的普通人民在这水深火热的世道中,是如何依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而这光辉又是如何暗淡无光,生活的一点小确幸是如何难以保障,精神上同时又是如何被压抑摧残。目睹着种种残酷世情的诗人出离愤怒,他和当时的很多普通人一样,在内心中渴望英雄,渴望解放,渴望结束这种毫无希望的世道。彼特拉克从小就喜欢研究史学,而他内心中对英雄的渴求,让他把眼光投到了罗马时代这个意大利半岛的黄金年代,他毕生研究罗马史,沉迷于古代先贤们的言谈举止(特别是西塞罗、塞内加和维吉尔),还以先贤的行书口吻写了不少呼吁意大利团结,解放人民的作品。他把以罗马代表的古典文化作为他反对意大利的残酷世道的武器。1326年,他的第一部封神作,叙事史诗《阿非利加》出版。在这本史诗中,彼特拉克仿效维吉尔的笔法用纯拉丁语写作。主题是描述了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出动奇兵,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北部。古罗马猝不及防,节节败退,都城被围,危在旦夕。但罗马的一代名将大西庇阿改变战术,派兵攻入迦太基本土,迫使迦太基投降的故事。彼特拉克的这部史诗语言优美生动,修辞文雅,描绘的场面宏大,艺术性极高。而且主题也是当时欧洲上流阶级非常喜欢的战争史诗类型,所以甫一出版就是个爆款。连续被多国翻译,多次再版仍供不应求。彼特拉克也因此成为全欧洲闻名的文人。就像彼特拉克的情诗会让人跑去看劳拉一样,他的史诗,也让罗马再次在西欧光大起来。在《阿非利加》之前,罗马之所以是个重要的地方,与其说是因为昔日罗马的光辉,其实更主要的是因为梵蒂冈在罗马。随着阿维农教皇的出现,罗马和梵蒂冈失去了重要地位,光彩不再。而《阿非利加》重新让西欧人认识到是先有罗马,而后有梵蒂冈,在诗人的加持下,罗马再现光辉,重新成为一座文化名都。受惠的罗马人民非常感谢这位诗人,于是他们按照诗人最爱的古俗,于1341年4月8日在罗马的卡普托山(Capitoline Hill)上向诗人授予了欧洲文艺界的最高褒奖——月桂冠。彼特拉克是第一位绝对意义上的桂冠诗人。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中只有他是生前就赢得了桂冠奖励的,其他两位都是后世追授的(其实当时授桂冠的还有另一位叫阿尔贝托-穆萨托Albertino Mussato,水平也很高,但是阿尔贝托本业是一位官员,而且很热衷名利,所以后来中断了创作,光芒完全被彼特拉克盖过)。

晋位桂冠诗人,让彼特拉克成为西欧公认的文豪。阿维农教廷眼见自己麾下收了这么一位大名人,顿觉面上光彩无限,于是他们对彼特拉克更无管束,最后干脆把诗人派做外交职务,以满足诗人好游学的个性。于是诗人借助出公差的名义四处治游。他最爱去的地方是旺图山脉(Mount Ventoux),曾多次到哪里踏青和体悟。在踏青体悟的过程让彼特拉克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慨,旺图山脉的壮丽,让他质疑道像这样的自然景色有哪里不好?为什么人不能欣赏这种现世的美呢。于是他在自己收藏纂抄的西塞罗的信件集《给阿提库斯的信》(Epistulae ad Atticum)里面,第一次提出了“蒙昧时代”(Dark Ages)这个概念。彼特拉克把罗马帝国结束后漫长的中世纪称作是蒙昧的时代,在如黄金般的罗马毁灭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湮灭,摧残人性的时代。正因为陷入蒙昧,人已经没有了欣赏美的能力,所以即便是旺图山脉这样雄浑的景色,也只能被庸碌的人们所略过。彼特拉克认为如要改正这样的错误,就需要“复兴”文艺,以使人的美感“重生”。这是文艺复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并被后世的史学家们用来标注彼特拉克的这个年代(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本意,就是重生,复活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宗师的原因,因为是他率先论述和标注这个时代的。彼特拉克在开悟后,更加倾心于古典。希望能“复活”古罗马的伟大成就。他直截了当的讲“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基于该想法,他不辞辛劳,周游各地,极力搜集希腊和罗马的古籍抄本与历史文物,随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诠释和阐述。他把自己的文艺和学术思想称为“人学”或“人文学”,并以此和“神学”相对立;所以后人称他为“人文主义之祖”。开宗立派的彼特拉克,一方面和老友薄伽丘一起搞古典学术,另一方面自己也开始依赖古典进行仿写和再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再创作就是《名人列传》。《名人列传》是基于著名古罗马作家普鲁塔克(Lucius Mestrius Plutarchus)的《名人传》(Parallel Lives)的再创作,后来由于彼特拉克去专注于写哲学著作,所以没完稿,但是其意义依然重大。在这本书里,彼特拉克以人物传记的形式,给意大利人展现了一部宏伟的罗马史,让他们了解意大利的过去就是历史上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从而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以摈弃极毒教宣扬的“世界国家”的空想,进而走上民族独立统一的道路。后来诗人还手绘了历史上第一张意大利全图,写出了在意大利民族主义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首诗《我的意大利》(italia mia)。后世争取意大利民族独立的志士们,对他这首诗耳熟能详,经常引用。彼特拉克的作品大大激励了意大利人民的共同体意识,让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崛起再次向前迈进了一步。晚年的彼特拉克移居到了帕多瓦地区的阿尔夸。他除了继续和老友薄伽丘一起搞古典文艺研究(比如他帮薄伽丘找钱,出版了薄伽丘主笔的《良神谱系》),其他精力都放在各种哲学论辩上。他在晚年所作的《秘书》(Secretum,De secreto conflictu curarum mearum)和《孤独生》(De vita solitaria)中开始表现出对人文主义的反思。这是以彼特拉克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一大特色。作为但丁和薄伽丘之间的过渡,彼特拉克的矛盾性并不比但丁小,而他作为史诗类型文学作品的作者,既不能像但丁那样纯依靠美学观点来回避这个冲突,又不能像薄伽丘一样专注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来避开讨论道义和伦理的复杂性。他是矛盾的,他的人文主义是一种滴水穿石的力量,而不是刀砍斧劈。以他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都是教徒,有的甚至十分虔诚。他们对于教廷的痛斥和否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做法。他们探寻的只是如何在极毒教文化中增添新的、更强调人的现世利益的可能性。当他们最终碰壁的时候,他们则很难更进一步,直接像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那些人一样对教廷“指斥乘舆”。做一个比喻的话,三大桂冠诗人中,但丁像是一个开明的老年人,他反感旧有的黑暗,对未来怀有期望并不吝赞美。但他也自知自己是一个属于旧时代的老朽,已不可能像新人那样创造新的时代了。薄伽丘则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对于旧有的邪恶是用各种方法斗到底,该骂就骂,黄嗑荤段都敢做。但是他的奋斗又不像久经沧桑的老人们那样充满智慧和哲理,是有精神无理论。而彼特拉克就更像一个混社会的中年人,他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旧的时代向新生奔跑,而且终身不认为这是错误的选择,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碰来碰去,让这个中年人反复彷徨不已,他向新时代迈了一步,但第二步没有走下去。所以他的重要性不在于产生了现代人所认为的重要而伟大的哲学思想,而在于他最早感受到了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其思想和情感上打下了清晰的印记;他的作品记录了这些印记,使后人在翻看时就能感受他那个时代。1374年,彼特拉克因病逝世,享年69岁。他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受到意大利人民深深的怀念,为了纪念自己民族最伟大的文学家。意大利人把他晚年居住的阿尔夸改名为阿尔夸-彼特拉克(Arquà Petrarca)。将他的墓地设为彼特拉克广场,是帕多瓦的一大名景。阿尔夸-彼特拉克镇曾多年入榜意大利最美村镇(I Borghi più belli d'Italia),每年都能接待数十万前来瞻仰这位伟大文豪的人。

通宝推:白玉老虎,wild007,
家园 更新:神圣罗马帝国

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拉丁语:Sacrum Imperium Romanum nationis Germanicae),简称神圣罗马帝国(以前也有翻译为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帝国,这一点已被语义学新考证所改,所以正式名称还是应该叫日耳曼民族所建的神圣罗马帝国)。网上多简称为神罗帝国或神罗。

962年由奥托一世建立,是现代德语文化圈的始祖(但不是现代德国的始祖)。它的疆域一直不稳定,其大体上是一个由德意志人公国为主体,以典型封建关系为纽带拼凑起来的一个像拼图一样的集合体(在哈布斯堡王朝以前,实际上没有一个有实体的帝国政府,只有以帝国名义实行的某些政策或征伐。大部分的神罗皇帝,除了文化上的名号比较尊荣,往往只是自己地盘里的领主而已,所以只能称之为集合体而不能称之为国家)。传统上有四大公国——德意志、勃艮第、波西米亚和意大利,这四大公国都是由南下的日耳曼民族建立起来的,所以这四大公国在传统上是要奉神罗皇帝为最高领导人。把神罗帝国这个大拼图拼起来两条最主要的纽带,是代表日耳曼人的帝权,和天主教的教权。神罗帝国的文化,也强调帝权和教权相互依附,相互支持。这两条纽带赋予了中世纪的日耳曼人很强的扩张能力。使得日耳曼系的群体在神罗帝国的旗帜下大肆向各大方向,特别是东欧和北欧等地扩张。日耳曼系人群,首先因为受蒙古征伐影响破坏小,社会精英和体系保留的比较完整。其次该系人群自身素质也比较好,大多能吃苦,勤劳作,善经营,生产力很高。再次他们或跟随十字军征伐中东,或利用十字军运动和中东和北非地区进行交往,吸收了不少东方文化的成果。所以他们作为理想的的经济移民,很受惨遭蒙古西征摧残的东欧各国的欢迎。与此同时日耳曼人在教会支持下,通过对于东欧的异教民族大规模征伐来扩展地盘。日耳曼人相比这些异教民族来说,其文化和生产力的水平皆高一筹。这种左手扶犁右手持剑的扩张方式让这一地区的原住民或者被征服后迅速被同化,或者虽是反抗日耳曼人的扩张和干涉,也大量应用日耳曼人的文化成果。这使得东欧地区逐步日耳曼化,最终导致横跨中东欧和北欧的德语文化圈的出现。

但在另一面,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文化上强调帝权和教权相互依持,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民族林立(因为宗教认同是不承认民族差异的)。这给了神罗内部的诸侯国为了一己私利而肆行征伐的借口。这些神罗诸侯为了牟取利益,时而因宗教感情而征伐同族人,时而因同族感情而征伐同教教友。这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征伐经年不断。到近代也始终无法统一,因此伏尔泰曾经犀利的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是“既不神圣(经常跟教皇对着干),也不在罗马(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严格说并无罗马帝国的法统,境内也完全不采用罗马的制度,叫罗马纯属是生搬硬套),更非帝国(皇帝只是一个文化概念,实际上是个空头衔)”。所以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某种意义上说,它更类似中国人的“天下”观念。中国人认为中国不是天下,只是天下正中间的国家。其他“六合之外”的地方是存在的,只是“存而不论”而已。而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其疆域内各个公国、自治领、皇庄的“天下”。但是欧洲的各路诸侯都努力争取神罗皇帝的头衔并为此发动封建混战,是因为这个头衔在文化上十分尊贵。因为古代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有东西两地各立皇帝,以东西二帝分治的历史(东西二帝分治罗马的观念,对欧洲人影响极大,甚至被认为是欧盟存在的法理源起之一。而欧洲始终拒绝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拒绝承认俄罗斯人是欧洲人,也是因为认同俄罗斯是东帝的继承者,和西帝是两回事)。而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起来的神罗帝国虽然并无罗马帝国法统继承,但其借用了其名号,改称叫“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因此被认为是西帝的再现。这里这个日耳曼人在学术上称为“广义日耳曼人”。广义上的日耳曼人指在罗马帝国灭亡的民族大迁徙时期,逐步迁徙到罗马帝国境内的全部日耳曼群体。但是这些日耳曼群体完成迁徙后,有一部分人受罗马人和当地人影响和结合而逐步拉丁化。逐渐形成了法兰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民族群体,引致日后四大公国的出现。而四大公国的出现和相互间的争斗,让“日耳曼人”这个词语逐步狭窄化,最后产生了“狭义日耳曼人”,专门用来指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易北河以西的群体。而狭义日耳曼人的国家领袖历史书上多称为“德意志/条顿人的国王”(King in Germania,拉丁语:Rex Teutonicorum,神罗皇帝必须先任此职位,然后加冕为伦巴第国王,最后才能升级为神罗皇帝。卡尔四世金玺诏书改革后,两词合一不再特别区分),但神罗皇帝则一直被认为是广义日耳曼人的领袖。是东西二帝中西帝地位的继承者。所以在文化上被认同为西欧最尊贵的君主。中世纪的西欧,如果不是特指哪一位,单用“皇帝”这个词的时候,就是指神罗皇帝(西欧两大国英法都出自日耳曼系,尽管他们的法统已经独立,但其最高统治者封号是国王,从广义日耳曼人角度上说比皇帝等而下之,属于其臣子),神罗皇帝尊位一直持续到1806年,才在拿破仑的勒令下由奥匈帝国皇帝代替。遂最终告结束。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实行标准的封建制度,完全依靠封建纽带关系维系。所以对于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研究来说,它其实比法国和英国更具代表性。神罗的社会才是绝对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社会。但神罗帝国的这种纯粹的封建纽带关系,完全是站在近代化的对立面上,使得它完全不能应对任何近代化的社会运动。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彻底破坏了其宗教纽带。使得封建纽带关系成为维系神罗帝国的最后支柱。这让神罗帝国更加落后而不能彻底实现近代化。只能在近代化的冲击面前勉强采用一些近代性的事物。民族主义的兴起则使得神罗帝国的封建纽带关系亦摇摇欲坠。只是因为最后的神罗皇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的能力不是很差才勉强能够维系。但此时神罗帝国已经不能够继续维系,最终崩溃,为更小的奥匈帝国取代。神罗帝国对于德意志民族近代化的阻碍作用,是德意志民族选择新崛起的普鲁士,由其完成德意志的统一的重要原因。

神圣罗马帝国对当代的影响可以说无法估量。首先,神圣罗马帝国曾有的辉煌和其在中世纪内讧不断,长期沉沦导致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为德国人在后世提出国家主权至上,民族权力高于一切的理论提供了历史基础。而德国人的理论进而成为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根源,并再加以完善,成为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用以建政的主流政治理论。其次,统一神圣罗马帝国疆域,重现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如法属地中海帝国对于法国一样,是从古至今历代德国政府的国家梦想。德国人在这个梦想的感召下,自普鲁士王国开始,直到今日默克尔的联邦德国政府,其外交观念和外交战略的考虑如果不是基于这个梦想而行动,也是为这个梦想留了特别重要的位置。神圣罗马帝国就好比是德国人的“天下”,甚至是“六合”。神罗疆域里的其他国家,在德国人看来只是“诸侯”而已。所以重现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国人的“六合一统”“天下归心”。后来希特勒就利用这个概念,创造了纳粹帝国的最著名口号之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直至今日,在各方面控制全部昔日的神罗国家,仍然是德国政府的对外基本政策之一。最后,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一刻不停的争端和乱战,为日后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现代国与国之间的重要外交原则,就是奠定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上形成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推动了德语和德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个帝国用剑为德语文化圈拓展了生存的空间,又用犁将德语的种子种在了新的土地上。它在日后成长发芽,最后诞生了我们看到的现代德国史和现代德意志国家。

不过神罗势力再次展现了光荣一贯的诡异选角标准。游戏里把受到神圣罗马帝国影响的日耳曼系各国都纳入了神罗范围内。但是同样受神罗影响的东欧其他势力却又划了出去。所以不属于神罗范围的丹麦等国家反倒成了神罗的将领(丹麦为代表的北欧诸国也是神罗帝国的扩张对象,历史上有一个德国人做国王的时期),而神罗帝国由资助和影响的各种骑士团势力又不展现,只使用波兰,匈牙利来代替。所以成4里这个神罗帝国,很大程度上应该算作德语文化圈,而不是称之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势力。

通宝推:光头佬,白玉老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