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与雪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四姑娘三峰登顶纪 -- 馒头笼子

共:💬36 🌺3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美啊,这是在猫鼻梁拍的吧

能同时拍下四位姑娘。人品太好

俺专程去过两次,路过两次都没有这样的运气

家园 登顶那天天气不是一般的好

贡嘎就在哪儿让我们看了小半天。估计是三姑娘看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发了善心:)

入门级雪山还是可以登一登的。再往上就得比较专业了

家园 我登顶二峰那天,大雾弥漫,连近在咫尺的三峰都看不见。

下了山都放晴了。人品啊人品啊!

家园 【原创】与雪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5

上了垭口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了。而且冲顶这一天,天气好的不象话,连风都非常的温柔。要知道,垭口之上常常刮起大风,有时甚至达到11级。今年年初一个山友就是在大风天冲顶,最后失足丧命的(这个事故的说法很多,权且采用官方报道)。雪山冲顶一般都是半夜出发,在上午到达顶峰,中午之前下撤。除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冲顶和下撤之外,主要是避免太阳出来的大风和温度升高后的融冰融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手脚并用的向垭口冲刺。黎明的光线下雪地有晶莹的反光--伦布摄

在垭口稍事休整,我们就开始了最后的冲刺。这一段坡度比起刚才的垭口要温柔那么一点点,不过昨晚的新雪把登山的道路都掩埋住了。得很小心的找路。这时的海拔已经5000+,每走一步对体力的消耗还是很大的。连一直不喘气的僵尸王小忠同学都开始呼哧呼哧的呼吸起来。让俺听着倍感欣慰。累虽然累,不过这时的心情和垭口之下大不相同。行走在云海之上,峰顶感觉近在眼前,步伐不由得轻松了许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垭口之上,向顶峰冲刺。垭口就在图片右边中部两个山体相交的地方--伦布摄

峰顶最后的两百米是这里坡度比较陡风化页岩,加上常年大风只有很少的积雪。从这儿晚上就要是用攀岩装备了。这也是为什么三峰算是入门的技术性雪山的原因。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恢复体力。伦布背着保护绳,就开始徒手攀登。开始我还以为每过十几米他会打一个岩塞,做个保护。结果伦布同学嗖嗖嗖的就上到了第一个平台给我们往下放绳子。看得我是目惊口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准备开始先锋攀登的伦布。布景是累得呲牙咧嘴的我和小忠--二哥摄

简单的学习了一下上升器的用法,就开始向上攀登。这一段看似危险,其实应该是整个冲顶过程中最轻松的一段。挂在保护绳上可比之前垭口那一段安全多了。只要力量和耐力足够,登顶那是必须的。实在是累了,挂在上升器上,躺着四爪朝天休息都可以。不过风化的页岩还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注意着力点,扫下的落石对下面的同志可是大大的危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努力向上攀登,岩石的风化情况很严重

经过三段攀登我们终于离顶峰只有十几米的距离了。到峰顶得通过一个非常窄的横切。目测也就20厘米的宽度,有的地方还覆盖了冰雪。下面就是上千米落差的悬崖。伦布先过去打了个岩塞,不过峰顶这里风化的特别严重。我看他对这个岩塞也不是很放心,让我们拉着绳子,千万注意脚下。俺走之前往下望了一眼。一阵眩晕,很有点跳伞时,从舱门往下望的感觉。赶紧定了定神,小心翼翼的挪了过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登顶标准照,幺妹就在身后--二哥摄

三姑娘的峰顶是一侧完全悬空,呈70度左右的页岩。我们趴在另一侧,心惊胆颤的探出脑袋,遥望对面的幺妹。在峰顶看幺妹视觉上是非常的震撼。幺妹妖娆的山体占据了你基本上全部的视野。那么的近,好像再走一会儿就能摸到她似的。那一刻,一股暖流从心里涌上来。俺不由自主的把头贴在太阳下晒的些许温暖的岩壁上,用一个类似于长头的姿势跪拜在三姑娘身上。没有丝毫征服的激动,只是感谢你宽容的接纳了我,暗暗的祈祷让我能平安的下撤。我曾幻想过很多次登顶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没曾想到是如此的平静。静静的望着近处的幺妹和远处的群山,短短的几十秒,却像一生那么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近距离看幺妹,山体上的鬼脸清晰可见--伦布摄

通宝推:彬格莱,桥上,戈山,可爱的中国,不远攸高,老树,李根,
家园 风景很美,羡慕嫉妒恨哪,不过确实也很吓人

鞋子掉底子我去年也碰到一回,不过是一般的徒步爬山,2000米,也是2,3年没出门了,大底的胶老化,完全掉了,剩着光溜溜的中底走的,还好平衡能力好没摔,拿了办公室放着的方便米饭,牛肉干结果都不能吃了,一看是2008年的,伤不起啊。回来就把装备换了,正好走轻量化路线,一幌又一年多了,鞋子和帐篷一次都没用过,都是和家人到三亚,庐山之类的地方FB游啊

家园 不容易啊~
家园 登高忘俗

古人说登高忘俗,但是好像古人没有登过这么高的雪山,不知到他们如果登上雪山,会有什么领悟。怪不得藏民崇拜雪山,楼主也有一些朝圣的感觉了。楼主描述一下这种感觉吧,让俺们也净化一下心灵。

家园 原来山顶真的就是一个尖尖,看你们连脚都站不下。
家园 真是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三姑娘峰顶已经这样了,不知道四姑娘那里是不是连三个人并排照相的地方都没有。

家园 【原创】与雪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6(完)

在峰顶没待多久,天气就起了变化。一股云雾向我们涌了过来。我们立即决定下撤。下撤用的是8字环。一蹬一坠,转眼功夫就下到了底部,十分过瘾。上山容易下山难。按伦布的说法登三峰的山友80%都在下山路上崩溃了。冲顶的时候还不太觉得,下山的时候常常被自己刚才走的路吓一跳。登顶后的精神放松以及体力下降,的确让下撤成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是从这里上来的么?

下撤途中除了体力有点跟不上之外,我们四个人带的水也喝完了。准确的说是俺喝光了大家带的水。作为一名瘦得不明显的胖子,在这种疯狂燃烧脂肪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水。俺在离峰顶还有不到200M的时候就喝光了自己的水。下撤到垭口就干掉了小忠同志的水。垭口下撤的路走了不到一半,俺已经渴的想在地上抓雪来吃。二哥和伦布坚决的制止这种愚蠢的念头。最后还是伦布以身犯险,跑到垭口下面一个冰瀑给我接了一壶冰水,再次让俺原地半血半魔重新复活,成功下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本营不远观景台,风景也是极美的

外链出处

后记:

登山好比对生活做一次减法。在高原山区恶虐的条件下,你发现自己的需求原来那么的简单。睡一个好觉,换上一件干燥保暖的衣物,喝上一口热汤就会让你觉得幸福无比。对我来说,这次和雪山的亲密接触不是逃离原有的生活,而是让我有机会在天与地之间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雪山没有让我远离生活,反而让我更爱更珍惜它。

简单的攻略:

三峰的对于一个刚接触雪山的人来说难度不低。应该比大多数的入门级雪山难度稍高一点。需要有一定的户外经验和比较好的身体。很多人建议在攀登三峰前可以先尝试一下大峰或者二峰。在时间选择上,冬季温度很低,春季积雪严重,相对来说夏季登三峰难度要低一些。尽量不要选择5.1或者10.1长假。我看过一些山友10.1登山的照片,整个BC被帐篷占满。冲顶的路上也有很多队伍。等待的时间很长,落石的危险也更大。去之前做一些耐力和力量练习,确保身体在比较好的状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一切以安全为重。

基本装备:

登山杖;背包(马帮你驼上大本营,背负系统不用太讲究,只要容量够大就好。如果是阿尔卑斯式登山,背负系统可就太关键了);冲顶小包;登山鞋(防水透气,抓地性能好,越轻越好。一双好的鞋子太重要了);冲锋衣裤(保持身上的干爽,透气太重要了。高山失温可是登山的大敌。这次我的衣服很给力,裤子是用时间太长已经不防水,搞的非常难受);抓绒衣裤(轻巧保暖);快干内衣(重要,特别是出汗比较多的同学);雪套(重要,雪线以上有些地方积雪还是很深的);墨镜/雪镜 (必备,避免高山雪盲);防水手套(必备,滑雪手套一般就可以了);袜子(越多越好);保暖帽子/头巾;头灯(必备,凌晨冲顶用。尽量用灯和电池前后分开的系统。我这次用的灯和电池都在一起,造成前面重量太大。经常从头盔上掉下来);防晒霜,唇膏(HP越高越好。冲顶前一定多擦。俺下山后,脸上脱皮了好多天);水壶(最好保暖的。能很方便的放或者挂在包上的最佳);帐篷(铝杆,玻璃钢的抗雪压性能不好);睡袋(夏季-10度,冬季-15度+抓绒);防潮垫(充气为佳,BC下面全是石头);食品(中途的路餐。高热量);药品(感冒,发烧,腹泻,高原反应,心脏急救的常用药)

专业装备:

头盔,安全绳,主锁,快挂,8字环,上升器,扁带,抓节绳(这些都可以在当地租)

行车路线:

路线一:成都 -》 都江堰 --》 映秀 --》 卧龙 --》 巴郎山 --》 日隆(四姑娘山)

线路二:成都--》雅安--》芦山--》宝兴--》夹金山--》日隆(四姑娘山)

线路三:成都--》二郎山--》康定--》新都桥--》丹巴--》日隆镇(四姑娘山)

一最近220公里的样子,塌方较多,走之前提前查一查路况。二是我们走的线,全程8小时左右,路况还不错。不过塌方,落石也不少。车流量比较小。三就有点绕了,不过路上还算漂亮,有时间的同志可以考虑。

高山协作和向导:

一个好的高山协作团队不仅让你登顶的几率大增,更重要的可以保证登山的安全。建议在四姑娘山当地请协作团队。他们熟悉四姑娘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可以方便的调动本地的资源。俺的登山鞋事件如果不是当地协作,估计就很悬了。俺在这里得好好的给雪山之巅户外扎西协作队做一下广告。扎西队的协作都是当地藏族人,体力超好,对山上情况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责任心非常强,是在雪山上可以托付的人。扎西的联系方式:QQ:1339978326 电话:13778474311

家园 我来胡乱说说

古人崇拜雪山,首先是他的神秘。大多在云层之上,偶尔露一下面。神秘感十足。高反也是另一个因素。超过某个高度高反的各种不适随之而来,高度下降之后症状就消失减缓。对于古人来说很容易得出神灵的居所这样的解释,继而对之崇拜。

像我后记里面写的一样,对我来说登雪山是一个审视自己净化自己的机会。山里恶虐的条件,让你的欲望无比的单纯。攀登雪山时随时存在危险,大自然显示的力量让你不得不敬畏。而敬畏之心,我想是很多现代人所缺乏的。最后就是雪山单纯的美,美得那么恬静,让人着迷。

家园 好美啊
家园 你们登顶用的绳子是就留在那里呢还是拿下来?

没干过这个,一直挺好奇。要是拿下来的话,怎么拿?人都下来,绳子还在顶上挂着。

家园 都是要收走的

安全绳长度只有50米,为了节约时间。一个协作在上面等着,我们下完之后,他收绳子。然后无保护的下来。看的我们心惊胆颤的

家园 山上的雪应该很干净吧,为啥不能吃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