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回国小记】之走走想想 -- 南方有嘉木
周五晚和同事去吃小肥羊火锅,多吃了至少三两肉吧,结果到凌晨三点才睡着,汗死
在西河有个PK叔叔是如何热忱地期盼他的来到。
比如高梁(顾准之子),左大培等。真要说政策影响, 高梁也比郎咸平大得多。
郎咸平只不过是第一个出名的罢了。
学生(钱穆)比先生(吕思勉)更古董,也算是奇事一桩了。吕的书主要是细节太多,抄录太多,读起来比较费劲。
顺便说句话:以有没有“私货”来衡量作品,有点靠不住。学术虽然说是“公器”,但是某种意义上说,所有人文社会学术作品都是“私货”。原因无他,作者总是个具体的人,总有自己的看法吧。
我当时说他是第一个公开反对的。
印象里也是这样,毕竟公众只会留意到经常出镜的人士。
如果壳哥婆姨到时候工作繁忙无暇养育金波的话,西河人民热切期望能轮流照养,不知平均下来能否达到每人一天的程度。看加勒比海盗,他们赌在飞翔的荷兰人号上服役年限,今后咱们西河开赌就不赌通宝了,改成照顾金波的天数,为显示公平,此类活动壳哥婆姨不得参加。
多走走看看,对分析判断(其实是矫正)特有好处。
嘉木提到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看得到。由此,我也有时会想,中国说要刺激内需,除了ZF为主力上的内需(它叫铁公基)、还要怎么提高?衣食住行,衣不是一个问题,只是每季度甚至每月买几件新的、旧的怎么处理的问题;食,食品安全可以搞,其他方面,无论是结构、口味什么的都不差;住,比欧美不足比日本香港要好、在一线城市跟新加坡差不多,在小地方面积大设施差一些、总体算也还差不多,住房里的设施也没啥不如人,家电齐全;行,高铁不够多、但在世界范围内还可以(不是特别强大;毕竟中国幅员辽阔,从乘客感受可能还是不如欧洲的)、其他铁路要加油,公路么西部还是差一些(这个真是没办法,那边多山、真是难,不光是钱的事情,费效比可能也不高)、其他地方没问题就是人多车多烦死了(这个也没有办法,人口在那里)。所以这个内需要怎么搞,从老百姓身上想要搞钱出来不是不行(淘宝今年宣布要一万亿成交额,去年是四千亿,老百姓也够给力了)、可是还能怎么样呢?
我前几日搭乘大巴从上海去黄山旅游。沿途青山绿水之中,乡民们建造的房子,感觉已经和欧美差距不大了。都是很漂亮的3-4层小楼。
感觉中国乡村的房屋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是很本色灰暗的泥瓦房。中期是大量使用瓷砖贴面的不伦不类的楼房。而现在的房屋建设理念已经和欧美房乡村屋的建筑思路差不多了。
前不久去离广州大约2个小时的一个山里的楼盘看看。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漂亮的小高层和别墅,公寓不过30W左右,别墅也不过100多万。很多退休的老人家带着小孩住在哪里。我哪些在美国的同学,为了住一个house,每天开车1个多小时去上班的大有人在。其实要是想过上美国的生活,只要不怕麻烦,在国内也唾手可得。
只要TG能让底层的大多数劳动人民过上安稳的日子,TG的统治就能一直维持下去。如果在安稳的基础上日子能越过越好,那就更好了,如果只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子能安稳就好。对于老百姓来说,几千年的历史,日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只要最底层的基本面不乱,TG的政权就稳如泰山。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受海洋天气系统控制的地区或时段就是更容易出蓝天白云。
尤其在物质富足环境成长的年轻一代,对尊严或话语权的诉求会更突出。
尊严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非常主观,但也有所谓“普世”价值。能做价值观输出的国家当然显得很高级了。
如果按马克思的说法,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属于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关系好坏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就算是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生产力”这个魔鬼了。
民生是什么?尊严是什么?难道可以脱离尊严讲民生,又或者可以脱离民生讲尊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民生本身就是尊严的一部分,尊严本身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尊严来自日常生活,来自衣食住行,来自父母亲人的爱护和支持,来自同事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来自领导的态度,来自别人的尊重。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什么空泛的东西。
如果你说的尊严仅仅指的是话语权,那是另一回事。对于劳动人民来说,话语权这个东西太空泛,话语权的诉求其实没什么意义。普通的人民群众很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你们没有实力和地位,你说什么话都没人在乎。年轻人也一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年轻人对话语权的追求,其实只会巩固TG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