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评论】毛的失败证明不了邓的伟大――评温相《闲谈毛泽东的治国思想》 -- 燕人狂徒

共:💬131 🌺264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主席是仙人,不食人间烟火。
家园 文革的基本事实都没弄清楚,还谈什么?

"怀念憧憬毛及毛时代的人"没有批判性了吗,他们认为不该否定文革吗?

文革里的造反派领袖不都是知识分子吗?

我认为到现在中国还没完全走出封建社会。只能算资本主义萌芽下的一个另类怪胎。买办和官僚勾结掌握了社会的主导权。

举再多批判过去的例子、也掩盖不了今天的现实问题。

无论昨天还是今天,其专制的本质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中国是要发展变革,无论变什么主义。

但失去了监督,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代价一定不用偿还了吗?

家园 以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

如没有户口制,农村就没法土改(土改是以户和人为单位的,没户口,就无法确定分配),另外叫大量农民进入没有足够工业的城市,形成流民,那对社会的冲击将十分巨大。

钱是变不出来的,事实上国家要发展就一定要发展工业,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不从农业中得钱,根本没法发展工业,这点不可能因为国家制度而改变,土地国有并不能改变,土地所有者要从农民身上拿钱这一点,

土改和共产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作到耕者有其田,一方面通过消除流民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序并集中的把农业利益,投入到工业和基础建设中,

为国家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这一点,在当时世界已经拥有一批工业化国家的情况下,靠个体化的地主经济,是无法达到的。

家园 挑点小毛病

当年的陕北,几乎人人都知道“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在陕北已经很有根基。当疲于奔命的中央红军,冲破重围,于35年10月,损失惨重地到达陕北时,刘志丹并没有从个人的利益考虑问题,而是欣然接纳了中央红军。当时的情形是,虽然在原则上,刘志丹应该受中央的统辖,但是刘以逸待劳,且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其实力肯定是超过了中央(很容易使人想起刘邦和韩信的旧事)。假如刘志丹从一己之私利出发,与党中央分庭抗礼的话,那么中国革命的命运还真的很难说。中央红军是到了陕北之后,才得到了彻底恢复和休整的时机。可是在不久之后(36年4月)的战斗中,刘志丹却不幸遇难。子弹不是来自对面,而是来自身后。前不久,笔者的一位朋友去了延安,其间专门就此问题请教了延安党史馆的同志。回答是,子弹是刘志丹的警卫员射出的,该警卫员是原中央红军的人,事发后即被枪毙。没有其他任何有力的证据,但是我想,我们的基本思路应该是,该警卫员背后有指使者,指使者应该是刘志丹死难的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受益者要么是敌人一方(中央红军转战二万五千里,刘志丹率部刚到中阳县,出身中央红军的警卫员就被敌人买通,而且亡命一搏,似乎与理难通),要么是“自己人”。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化学]

===================================

这位作者以为天下人都像蒋介石的那些军阀一样争权夺利

对于共产党员们的那种组织性纪律性根本就理解不了

刘志丹是地头蛇 土皇帝吗

当年 陕北保卫局派人传达命令要逮捕刘志丹 传令兵一时疏忽 把这个命令给刘志丹看了 刘志丹 不但没有拉起队伍造反 反而自动到保卫局报到去了

而且 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 刘志丹还正被左倾路线者关押着

是毛泽东周恩来把它解救了出来

这样的人 这样的情况 有必要搞什么见不得阳光的小道手段吗

1940年10月黄桥一役,陈毅率部歼敌一万五千余,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战前的棋局、黄桥烧饼等也因之闻名。事实上,陈毅在战前并没有多少胜算,所以他要求调集当时正在江阴休整的老六团渡江增援,因为他预测,凭自己的力量只能坚持27小时。但中央军委下了死命令:老六团原地待命,任何人不得调动!倒是同是出于华东区的谭震林违抗军令,派了一个营多的兵力,援之以手,方见患难中的英雄本色。中央军委为什么弃陈部于不顾?还有,张国焘为什么脱离中央?皖南事变到底还有什么内幕?后来的高岗为什么要自杀?彭德怀、刘少奇因为什么不得善终?……功高震主,必生祸端?伴君如伴虎?  

===============================

至于这一段 一言以蔽之 纯属胡扯

家园 判断一个人的眼界,可以给个粗略的标准

如果他说**在**情况下是不好的,一般比说**是不好的眼界要高一点。

家园 文革时代的工人和农民

其实仍然是在最最低层,除了极少数明星人物(如陈永贵,王

洪文,这两人也不是纯粹的农民和工人,一个是村干部,另

一个是工厂保卫科干部)外,绝大多数工人农民比今天还难改

变现状,向上提升。

道理很简单,只有知识分子,干部倒霉后下放成工人、农民的,

从没见过当时所谓“地位高”的工人农民被打倒成为“地位低”

的干部、知识分子的。

今天你还有机会打工、做小生意(国内500强的大部分富翁都是

靠小生意起家的)、或者上大学(虽说教育产业化后,这条路

越来越困难了,但只要你品学兼优,毕竟还有奖学金,贷款可

以帮助你完成学业,我同学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

这些手段来改变现状。机会虽小,但仍然存在,文革时,哪有

这些机会?虽说到了文革后期也出现工农兵大学生,但这根本

不是通过公平考试的。

我们父辈中有不少是经历过上山下乡,成为文革翻案派口中所

谓的“地位很高的”农民的,完全可以问问他们当时是否真的

有做主人的感觉,还是一种绝望和无奈。

1997年,邓公去世的时候,我人在新加坡,那天特意去了新加坡

的中国大使馆悼念邓公,在他老人家的灵前,我恭恭敬敬的鞠了

三鞠躬,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邓公,我不可能有机会上大学,

很可能上山下乡在某个地方在挖地球,根本不会有今天。

这话也许有些重,我个人觉得,当我们今天在享受邓公改革开放

的成果时,却还为文革辩护,贬低邓公,实在是一种没有良心的

表现。

太祖有太祖的功业,太宗也有太宗的功业,把太祖说的一无是处,

固然可笑,但同样无视太宗的成就,岂非一样可笑。

家园 一不留神把你当作毛派了,呵呵

算中间派好了

家园 呵呵,和一下。

我对邓公的评价也不高。

记得虎子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摸着石头过河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深以为然。

邓的晚期,我看不比毛主席强到哪里去。6,4事件怎么看都是个败笔。有篇文章说的好:6,4把全国民众在血里浸一回,接着又南训将人民在酒里泡一下,整个社会的政治理想就此消失,只剩下追求金钱的狂热。

邓自己屁股不干净,当然也就没办法根治腐败。

家园 怎么把我这个铁杆毛派忘了?

正在四处搜寻毛主席语录中。。。

家园 断兄基本说出了我要说的话,献花!另稍作补充:

你克教授说:

得益的是精英和官僚、不假。

不过在我看来,这“出卖”,是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了的。

工人农民虽然在名分上是国家的主人,但国家决策过程中,又有谁真正为他们打拼呢?那个时代看得更重的,还是国家的面子,而不是老百姓的里子吧.....

不说别的,户籍制度的堡垒,是在哪个时代被强化到如此地步的呢?

还不是毛泽东的时代?.......邓小平的政策虽然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但也给了几亿农民进城的机会。单说邓小平出卖了工人农民,我觉得并不是事实。

邓小平选择的路线,就是现实主义路线。没有长远的风险预估、固然是现在这么多问题呈现的原因,不过我看这只是把长期以来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而已。

我认为:

首先,工人农民绝不仅仅名分上是国家的主人,不能认为国家的领导层基本是脱产的阶层,就认为和工人农民挂不上钩。工人农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建国时中共的一大创举。不仅在人大里面工农兵占多数,而且一些工人和农民直接成为国家领导人,比如陈永贵,王洪文。当然,对他们,有人会说三道四,但是不管如何,至少,以前没有过先例,现在也无法做到,这就是当年工人农民是国家主人的最好的例证之一。

其次,户籍制度并非什么罪恶。中国取消户口自由迁移制度是在1958年,并逐渐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就业、粮食和社会福利等与城市户口挂钩。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让农民为建设提供足够的粮食支援。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新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靠对外战争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只能依靠自我积累,更明确的讲就是靠农民。但是,靠农民也是有理由,有策略的。在确立户籍制度,其实也就是二五计划之前的几年中,农民普遍都分到地,相当于都有工作,都有保障,生活虽清苦但总算有保障,据57年的统计数据,农业生产总值仍然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可以说,农民相对过了几年好日子。58年以后呢,为了长远计,农业自然要对工业建设再加大支持力度,等到重工业上了层次以后再回馈农业,这才是毛泽东他们的意图,说什么“强化堡垒”之类的,很显然是太简单了点。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与梁漱溟在全国政协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毛泽东指出,工农之间的“差别是有,工人的收入是比农民多一些,但是土地改革后,农民有地,有房子,生活正在一天天地好起来。有些农民比工人的生活还要好些。有些工人的生活也还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让农民多得一些呢?你梁漱溟有办法吗?你的意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照你的办法去做,不依靠农民自己劳动生产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是把工人的工资同农民的收入平均一下,拿一部分给农民,那不是要毁灭中国的工业吗?这样一拿,就要亡国亡党”。我们现在可以看得更清楚,当时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积累资金支援重工业,而且,也不会有绝对的平均,只有相对的平均,只有重工业上去了,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历史问题。如今,除了最初小平放开之后农村发展过几年,农村一直是个难题,三农问题让谁都头疼,即便是免除所有的提留税收,农民也是很难保障自己生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户籍制度真的是罪恶吗?

第三,小平的政策使得部分农民可以进城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总体看来,邓小平的户籍政策仍然是毛泽东时代的延续,没有较大的变动,即便是到了江胡时代,也只不过是增加了灵活性,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至于农民进城,到底有多大积极因素,也不是现在可以说清楚地,因为我们失去了重工业反哺农业这一机遇,也就难以比较两者的优劣。当然,如今中国仍然有很少的一部分类似当年生态的农村,比如南街村,这些地方很明显要有活力的多,那里的农民比当农民工养家糊口似乎更有前途,也更有尊严。

家园 老兄先别急着说个“成”字

如果说小平真的已经成功的话,那么我们今天也就只有称功颂德的份了,而没必要去抓他的小辫子。

对于小平的所谓“实用主义”,从理工科人的角度来看,恰恰应该去质疑:没有解决why的问题,如何知道how? 小平不能自圆其说的就在这里,如果说在文革刚结束时是逼不得已的话,后来仍然是有时间去解决理论上的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又没有能解决呢?我认为,不是不想解决,而是他们讲的那一套有着天然的缺陷,无法自圆其说,更无法服人,于是才有了所谓的“石头论”“不争论”。

至于老兄引用的帖,本身也是在表明帖主自己的态度,书生之见,似乎不成为闭他人嘴的权威,经典。

最后对于老兄的质问,我可以坦然地讲,不是我要代表谁,而是我国的现实告诉我,“社会主义代表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建国前,老百姓用推车帮助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并且参与了火热的建设,这是不是全民公决呢?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不是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呢,有谁宣布我国已经换了新天了?在老百姓没有做出新的选择之前,我大可以讲,“社会主义代表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也是受宪法保护的吧!对这个老兄都要质问,接下来的观点我自然是难以苟同,也难以继续讨论,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讨论平台。

家园 老兄父亲的观点不就证明了小平是“走资”的吗?

这些观点似乎对评价小平的历史地位只能起到副作用噢。。。

家园 老温你也忘了83也是你们邓派的铁杆

咱们金田起义的老兄弟要讲民主,但不需要集中^_^

家园 老温的神掌还是那么厉害

隔空拍我的电脑。。。

家园 没戏,谁也不会上你当地

要说搞经济是技术吧,最起码,这几十年的那些家伙是没有把经济当作技术来搞的,更多的我看是当作神学来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