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莫言应该感谢刘晓波 -- 大西洋14
就不合适了。虽然我不认为他能代表我,但在那个场合,他确实是代表了中国的形象,至少在鬼子眼里是这样的,甚至是中国JY的代表。他说这种话是真没长脑子。
rt
无论是民国,解放后,还是改开后,都是一种“人性”。人在社会上的活动,都是人性的表现。
所谓的人性,是有时代性,更有阶级性的。
民国时代的饥荒和上海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算不算人性?
建国后全民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牺牲,算不算人性?
改开后一切向钱看,直至现今的道德滑坡,算不算人性?
这个作家描写人性,他是描写的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人性,还是普罗大众,无产阶级的人性?
这个作家描写农民的人性,是描写的见到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农民的人性,还是合作化之后,扫清农村封建势力,普及识字率之后农民的人性?
难道改开前就没有人性?改开后就有人性?
那时还没种,只好记了一辈子,变成阴暗憋屈的性格,于是反社会了。
感觉视角比较低,有点小学生作文的味道。
最后讲的三个故事尤其糟糕,不就是回击批评他的人吗?这回击过于明显,还缺乏智慧。显得没气量。
文学家,应该是语言的艺术家加上深邃的思想者。从莫言的发言中,没看到他这方面的能力。
然后把自己看到的资料有机地整理一遍,比把时间浪费在小说上有意思多了。
其实不仅莫言,其他还诸多这号人物,90年代是这类创作的高潮期,但由于读者甚少,所以之后一直处于衰落的状态。
也就是读了一点海德格尔,或者根本就没读海德格尔只是多看了几部国外的存在主义小说,比如昆德拉的小说,手法就是将绝对人性抽象出来,然后与时代进行硬性嫁接,而不是立足当时的历史人文和社会背景来展现人性的多体面。这种写作方法其实很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所以没有什么读者市场,这就倒逼出这些作者一方面要显示他们契合国外写作的潮流,因此他们自称是“先锋派”,对于没有什么市场而坚持这种写作,他们称为“守望先锋”,以此确定自己在文坛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没市场他们也还是不甘心的,所以写作方法上越来越爱搞“原生态”的题材,自称是原生态写作,当然后来越来越搞,几乎成了下半身写作。最为恶心的是一些极端原生态写作,贾某某的小说里曾有“拉一泡屎,然后用土小心翼翼地盖好”这类莫名其妙的东东,你根本不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讲的故事也毫无故事性,但这就是人家的“人性大法”。
这是在人性上的奇怪挖掘,更有甚者还要进一步加入时空错乱法,这是迎合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潮流的舶来品,最典型的如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一类,把时空割裂开来,把小说叙说的结构打乱,或者说是突破结构的束缚,所以你看到的是不停地假设一个故事的源起,红拂女夜奔给搞出了若干光怪陆离的过程和结果,当然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红拂女的奇怪性事,比如叙说红拂女与李靖在某庙里头发生关系,红拂女是半夜突然发现李靖正在跟她发生肛交。红拂女被处以极刑前还要洗肠之类这些带有性暴力暗示的场景甚至是血腥的场景不停地再现。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是一种神经错乱式的写作,只有解构及不停地解构;绝对人性大法就是不停地抽象,将人性能抽象到什么地步就什么地步。这两者一结合,这样的作品可能只能给神经病看。但是被冠以“先锋”之后,咸鱼被当作“尚方宝剑”使了,咱普通人就不好置喙了。
内容没有市场,那么就得书名上下功夫,什么《丰乳肥臀》啦、《檀香刑》啦。当然,脱离群众生活的玩艺市场不买账,所以诺奖前的猜测就有说法,某某在中国文坛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相对比较冷。
我私下一直认为,这些用后现代主义和人性大法的“现代化工艺”去加工历史题材或者抑揄传统文化的小说,是文化极端不自信的产物,也只有“神经病”会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兴趣。
过去的阶级地位变化, 导致了记忆, 而现实阶级地位导致的斗争问题....
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个破产者自我认知自己阶级地位的问题
同样呢, 也来自于看官对自身阶级地位和斗争方式的认同问题
我被三体影响也很大,还在努力推荐周围的人去读这本书。我没有外国科幻作品的阅读底子,因此对《三体》模仿了哪些作品看不出来。但是我一边喜欢《三体》,一边也不得不说,场景很宏大,思考也很深刻,但到了最后,大刘驾驭不了了,草草结尾,整个第三部我都很不喜欢。但他依然影响了我们很多人。
坦然的说,大刘文字可以强烈的刺激我,但没办法吸引我。。。曾经沧海啊。
奇幻,科幻,魔幻现实主义都不是一回事儿好不好,看你总混在一起。
真有意思,右派愤慨莫言对自由民主人权竟然只字未提,左派痛骂莫言在洋人面前谈论苦难揭了民族的羞丑。
莫言老师左冲右突,依然落得个里外不是人。